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MR T2WI信号特征对HIFU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 502例接受HIFU消融治疗的子宫腺肌病患者,根据术前MR T2WI信号特征分为Ⅰ组(以低信号为主,可有少量等信号)和Ⅱ组(以等信号为主,可有少量低信号);每组进一步分为A(无稍高和极高信号)、B(有稍高信号)、C(有极高或极高合并稍高信号)亚组。分析子宫腺肌病T2WI信号特征与超声消融效果和参数的关系。结果Ⅰ组与Ⅱ组病灶体积消融率(NPV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04,P=0.612)。两组中A亚组NPVR均高于B亚组及C亚组(Ⅰ组:LSD-t=2.608、3.677,P=0.009、0.001;Ⅱ组:LSD-t=3.255、3.778,P=0.001、0.001),B亚组与C亚组NPV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LSD-t=-0.852,P=0.395;Ⅱ组:LSD-t=0.278,P=0.781)。Ⅰ组与Ⅱ组辐照时间、总消融剂量和能效因子(E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辐照时间:t=-1.716,P=0.087;总消融剂量:t=-1.676,P=0.094;EEF:Z=0.044,P=0.965);两组A亚组辐照时间、总消融剂量和EEF均低于B亚组及C亚组(P均0.05),B亚组与C亚组辐照时间、总消融剂量和E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R T2WI信号特征对HIFU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病难易程度和消融效果具有重要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兔VX2移植肝癌行奥沙利铂(L-OHP)隔离灌注实验,观察不同流出道途径对L-OHP的抗肿瘤作用和肝脏毒性的影响.方法 将接种VX2肿瘤的新西兰兔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只:A、B组均经肝动脉灌注5 mg/kg的L-OHP,C组为空白对照,其灌注液中不含L-OHP.A组为顺行灌注,灌注液经肝静脉流出;B、C组为逆行灌注,灌注液经门静脉流出.每组术后6 h、12 h检测血生化、肝组织病理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和肝细胞凋亡指数(AI);A、B组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L-OHP浓度.结果 三组血清ALT、AST在术后6 h、12 h均显著升高,A组明显高于B和C组,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ALT=2.328、tALT=7.116、tALT=3.124 P<0.05;tAST=2.547、tAST=4.710、tAST=2.238 P<0.05).A组术中L-OHP外周血浓度和肝组织浓度均明显高于B组(t=3.091,P<0.05;t=2.778,P<0.05),但A、B组肿瘤组织及流出道L-OHP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61,P>0.05;t=0.223,P>0.05).术后12 h A组肝脏病理改变较B组严重.术后12 h A和B组VEGF表达水平较C组显著降低(tAC=2.728,P<0.05;tBC=3.397,P<0.01),但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1,P>0.05).术后12 h A组肝细胞凋亡指数(AI)明显高于B和C组,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AB=3.689,P<0.01;tAC=5.067,P<0.01;tBC=2.607,P<0.05).结论 L-OHP隔离灌注具有明显抗肿瘤作用;化疗灌注液经门静脉逆行流出是一种较安全的区域化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联合包裹液态氟碳的阳离子脂质纳米粒对HIFU消融荷瘤鼠肿瘤组织的影响。方法培养双歧杆菌,并制备包裹液态氟碳的阳离子脂质纳米粒,检测体外连接率。建立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荷瘤鼠模型,将48只荷瘤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前后2次经尾静脉注射不同物质(间隔2天),其中A组(PBS组)2次均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B组(双歧杆菌组)分别注射双歧杆菌、PBS,C组(阳离子脂质纳米粒组)分别注射PBS、阳离子脂质纳米粒,D组(双歧杆菌+阳离子脂质纳米粒组)分别注射双歧杆菌、阳离子脂质纳米粒。第2次注射完成后24 h,对荷瘤鼠肿瘤组织行HIFU辐照,分析肿瘤组织灰度变化。分别于HIFU辐照前1 h和辐照后1天行组织学检查,观察双歧杆菌的肿瘤靶向性,并测算肿瘤组织凝固性坏死体积和能效因子(EEF),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双歧杆菌革兰染色呈蓝紫色的长棒状,表面电位-29 mV;阳离子脂质纳米粒呈球形,分布均匀,平均粒径(280.21±60.20)nm,表面电位25 mV。各组间灰度变化值(F=143.40)、凝固性坏死体积(F=243.20)、EEF(F=56.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灰度变化值及凝固性坏死体积A组B组C组D组,EEF:A组B组C组D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组荷瘤鼠心、肝、脾、肺、肾组织及A、C组肿瘤组织中均无双歧杆菌生长;B、D组肿瘤组织中可见大量双歧杆菌。结论双歧杆菌联合包裹液态氟碳的阳离子脂质纳米粒可增强HIFU对荷瘤鼠肿瘤组织的消融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学习曲线。方法前瞻性研究分析同一组3名接受超声消融培训的医师完成的最初60例HIFU治疗子宫肌瘤手术,按手术日期的先后,将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A、B和C组,每组20例。分析随手术例数的累积,治疗时间、照射时间、治疗强度、肌瘤消融率和患者不良反应是否存在学习曲线。结果 A组治疗时间明显长于C组(P=0.033);A组照射时间明显长于B、C组(P=0.041、0.038);三组治疗强度、消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不良反应并未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有明显改变。治疗时间和照射时间存在学习曲线。结论 HIFU治疗子宫肌瘤存在学习曲线。在40例的操作经验后,治疗时间和照射时间明显缩短,消融率逐渐上升。培训期间,在指导老师监督下的操作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兔乳腺移植瘤后残留肿瘤对机体的作用。方法将33只实验兔分为HIFU组、手术组和对照组,分别用HIFU消融和手术切除的方法建立兔乳腺移植瘤治疗后肿瘤残留模型,病理检查确认消融效果。治疗后观察存活时间及肿瘤转移情况。结果HIFU组平均存活时间、8周存活率、腋淋巴结转移时间均长于手术组和对照组(P〈0.05),手术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U治疗肿瘤后能有效抑制残留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延长荷瘤兔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异甘草酸镁对肝硬化大鼠部分肝切除术后肝功能和肝再生的影响.方法 45只肝硬化Wistar大鼠行2/3肝部分切除,并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治疗组(B组)、术前3 d治疗组(C组).手术当天起,B组给予腹腔注射异甘草酸镁(60mg·kg-1·d-1),A组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C组在手术前3 d即给药(60 mg·kg-1·d-1).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1、2、7 d处死,检测肝功、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磷脂酶A2(PLA2)、5-溴脱氧尿苷(BrdU)标记指数、肝再生率.结果 A组在术后第1天,BrdU标记指数及HGF均低于C组(分别t=2.831,3.427,均P<0.05),而PLA2高于B、C组(分别t=2.794,2.902,均P<0.05);在术后第2天A组BrdU标记指数均低于B、C组(分别t=2.736,3.083,均P<0.05),HGF水平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LA2仍高于B、C组(分别t=2.794,2.902,均P<0.05);A组术后第1、2天ALT、AST、TP水平及肝再生率与B、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7天A组AST高于其他两组(A组与B组比较t=4.508,P<0.05;A组与C组比较t=2.967,P<0.05),TP水平及肝再生率则均低于B、C组(TP:A组与B组比较t=2.838,P<0.05;A组与C组比较t=2.743,P<0.05);肝再生率:(A组与B组比较t=3.316,P<0.05;A组与C组比较t=4.093,P<0.05),而BrdU标记指数、HGF、PLA2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组术后第1天BrdU标记指数及HGF均低于C组(t=2.831,P<0.05;t=2.836,P<0.05).结论 异甘草酸镁可降低肝硬化大鼠部分肝切除术后转氨酶水平,改善肝脏功能,促进肝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7.
纳米羟基磷灰石碘油混合物栓塞治疗兔VX2肝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纳米羟基磷灰石(nHAP)碘油混合物治疗兔VX2肝肿瘤的效果。方法将荷瘤兔随机分成3组:A:生理盐水组,B:碘油组,C:nHAP-碘油组,每组20只,开腹经肝动脉注入生理盐水、碘油、nHAP-碘油,比较术后3组肿瘤大小及生长率,ALT、AST水平及瘤兔存活期的差异。结果术后1、2周C组肿瘤体积及生长率明显小于B组和A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3、5 d,C组和B组ALT、AST水平高于A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瘤兔的生存期(55.0±9.1)d与A组(38.0±6.4)d、B组(45.5±7.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HAP-碘油混合物能降低肿瘤生长率,延长瘤免的生存时间,且该混合物无明显肝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恩替卡韦对慢性HBV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中肝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 连续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及广州市胸科医院慢性HBV感染合并初治肺结核患者102例.所有病例分为3组:A组33例,采用恩替卡韦联合抗结核治疗;B组29例,采用拉米夫定联合抗结核治疗;C组40例,为单纯抗结核治疗组.观察3组患者肝损伤、中止治疗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肝功能和HBV DNA的变化情况.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2例(6.1%),B组6例(20.6%),C组22例(55.0%)出现肝损伤,3组间肝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126,P<0.01),但A组与B组的肝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024,P>0.05).A组1例(3.0%),B组3例(10.3%),C组15例(37.5%)在观察期间中止抗结核治疗,3组中止治疗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008,P<0.01),但A组与B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10,P>0.05).A组和B组患者接受抗结核治疗前后肝功能均无明显变化,C组接受抗结核治疗后ALT、AST水平均较A组和B组明显升高(Z=18.306,16.821,P<0.01).治疗前3组间HBV 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60,P>0.05),治疗后A组与B组的HBV DNA水平明显下降,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23.213,P<0.01).其中,治疗1个月后,A组病毒载量较B组下降明显(Z =8.109,P<0.01).结论 早期使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可明显减少慢性HBV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肝损伤的发生,确保抗结核治疗与抗HBV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IFU消融子宫肌瘤后浆肌层损伤对消融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对400例接受HIFU消融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依据术后增强MR T1WI显示子宫肌层灌注全时段矢状位或轴位图像上子宫浆肌层是否出现灌注缺损分为损伤组和完整组。比较2组间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子宫肌瘤位置、类型(浆膜下、黏膜下及肌壁间肌瘤)、体积、肌瘤前缘至前腹壁的距离、消融参数(功率、总剂量)、消融后肌瘤无灌注区体积(NPV)、消融率、能效因子、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术后妊娠率的差异。结果损伤组90例,完整组310例。2组间患者年龄、子宫肌瘤体积、肌瘤前缘至前腹壁的距离、HIFU消融功率、NP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宫肌瘤位置及类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损伤组较完整组患者BMI及消融率更高(P均0.05)、HIFU消融总剂量及EEF更低(P均0.05)。2组均未出现国际介入放射治疗学会(SIR)分级C~F级并发症,发热、骶尾部疼痛、下腹部疼痛等SIR A、B级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妊娠率分别为5.56%(5/90)及2.26%(7/3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96,P=0.206),无妊娠及分娩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HIFU消融子宫肌瘤后可能出现子宫浆肌层损伤,高BMI、位于宫底的浆膜下肌瘤、易消融肌瘤(消融剂量及EEF低、消融率高)HIFU消融术后浆肌层损伤风险高。浆肌层损伤对于术后妊娠及分娩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靶区内血管位置及血管与声轴角度对HIFU表面消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56块含血管的仿组织体模分为A组(血管位置)和B组(血管角度),A组按血管中心与HIFU表面消融最深层面(顶面)距离d分为A_1(d=0)、A_2(d=10mm)、A_3(d=20mm)亚组,B组按血管长轴与声轴之间夹角角度α分为B_1(0~5°)、B_2(60°~65°)、B_3(90°~95°)、B_4(115°~120°)亚组。另设A_4、B_5亚组为空白对照组。测量各组血管内径、管壁厚度,观察辐照后损伤形态,计算能效因子(EEF)。结果 A、B各亚组间血管内径、管壁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损伤形态:A_1、B_1亚组靶区完全消融,无残留;余各亚组血管深侧靶区有残留。A组中A_4亚组、A_1亚组、A_2亚组(由小到大排列)EEF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_1与A_3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B_5亚组、B_2亚组、B3亚组(由小到大排列)EEF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_2亚组与B_4亚组、B_5亚组与B_1亚组的E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管中心距HIFU表面消融最深层面10mm、靶区内血管与声轴角度90°~95°对靶区消融影响最大,效率最低,消融时应注意调整以提高消融效率。  相似文献   

11.
wortmanni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wortmannin预处理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健康成年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SAP组(P组)和SAP+wortmannin组(PW组),每组18只。除C组以生理盐水代牛磺胆酸钠外,另两组逆行胆胰管注射50g/L牛磺胆酸钠制备SAP模型。各组分别于术后3,6,12h检测血清中TNF-α,ALT,AST水平及肝组织中NF-κB活性,观察肝组织及胰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P组血清中TNF-α,ALT,AST水平及肝组织中NF-κB活性(积分灰度)均显著高于C组(P<0.01);胰腺、肝组织病理损伤随病情进展而逐渐加重。PW组较C组各项指标均升高,但较P组明显降低(P<0.01);且胰腺、肝组织病理损伤亦较P组减轻。结论 wortmannin预处理对SAP大鼠胰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了NF-κB的活化、减少TNF-α等多种炎症因子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Ⅱ,IGF-Ⅱ)对阿霉素(adriamycin,ADM)诱导的人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影响及其与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表达的关系.方法 实验分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200 ng/ml ADM组;C组:2 n/ml IGF-Ⅱ+200 ng/ml ADM组;D组:20 ng/ml IGF-Ⅱ+200 ng/ml ADM组;E组:200 ng/ml IGF-Ⅱ+200 ng/ml ADM组,分别处理HepG2细胞48 h后,应用MTF检测各组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 A、B、C、D、E组的HepG2细胞活力分别为:0.568±0.025、0.201±0.020、0.232±0.027、0.268±0.013、0.304±0.019,凋亡率分别为:6.9%±1.3%、35.4%±2.1%、31.2%±2.2%、26.4%±1.7%、21.7%±1.9%,survivin与β-actin的比值分别为:0.527±0.039、0.147±0.081、0.311±0.069、0.421±0.033、0.469±0.031,结果显示IGF-Ⅱ+ADM组的HepG2细胞活力较ADM组明显好转(P<0.01),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IGF-Ⅱ+ADM组的HepG2细胞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较ADM组明显增高(P<0.01),且IGF-Ⅱ的上述作用随IGF-Ⅱ浓度的增高而增强(P<0.05).结论 IGF-Ⅱ能够上调HepG2细胞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拮抗ADM诱导的HepG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一氧化氮对全胃肠外营养肝脂肪变性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对全胃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ition,TPN)引起的肝脂肪变性的作用。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A组,正常对照;B组,TPN;C组,TPN+精氨酸;D组,TPN+N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落新妇苷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分为Sham组(假手术组)、HIRI组(缺血再灌注组)、落新妇苷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再灌注4h、8h、16h后取血液及肝脏标本.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光镜下观察肝细胞显微结构变化;Western blot分析肝组织中HMGB1、TLR4、NF-kB、TNF-α的表达.结果 Sham组4h、8h、16 h的血清ALT为(58.11 ±4.81) U/L、(57.12±5.33) U/L、(57.63±4.54) U/L,HIRI组4h、8h、16 h的血清ALT为与(540.38±21.41) U/L、(831.21±20.11) U/L、(191.95±15.35) U/L,HIRI组与Sham组相比,血清ALT在4h、8h、16h均显著升高(P<0.01).与HIRI组相比,不同剂量组的血清ALT水平在4h、8h、16h均显著降低,其中高剂量组4h、8h、16 h的ALT为(110.12±9.14) U/L、(168.56±11.52) U/L、(81.12±6.45) U/L,降低最明显(P<0.01);Sham组4h、8h、16 h的血清AST为(167.16±11.55) U/L、(161.55±10.85) U/L、(168.41±11.26) U/L,HIRI组4h、8h、16h的血清AST为(978.83±19.82) U/L、(1514.36±25.22) U/L、(411.25±31.63) U/L,HIRI组与Sham组相比,血清AST在4h、8h、16 h均显著升高(P<0.01),与HIRI组相比,不同剂量组的血清ALT水平在4h、8h、16 h均显著降低,其中高剂量组4h、8h、16 h的血清AST为(223.75±10.53) U/L、(412.14±23.59) U/L、(205.25±15.48) U/L,血清AST降低最明显(P<0.01).光镜结果示药物组肝细胞损伤明显减轻.Western blot结果示:高剂量组HMGB1、TLR4蛋白的表达在4h、8h、16 h均较HIRI组显著下降(P<0.05).高剂量组NF-kB、TNF-α蛋白的表达在术后8h、16 h较HIRI组显著下降(P<0.05),但在术后4h与HIR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落新妇苷预处理可减轻大鼠HIRI,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HMGB1/TLR4/NF-kB/TNF-d轴,进而抑制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15.
高强度超声治疗早期兔肝脏肿瘤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高强度超声(HIV)治疗早期兔肝VX2肿瘤(病毒诱导的兔鳞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实验分3组,移植肿瘤后5d,A组(n=8)接受假照治疗;B组(n=2)接受HIU治疗;C组(n=8)接受手术治疗。从B组中任选4只兔于治疗后2d处死,对靶区进行病理学检查。在HIU治疗过程中,测量靶区组织温度变化。检查兔肝肾功能,记录兔生存时间。结果 靶区组织发生坏死,靶区外的组织不受损伤。靶区温度达85℃,靶区外0.5mm处仅升高2℃。A、B、C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4、150、150d;治愈率为0、75.0、62.5;B、C两组较A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0.05);B、C两组间生存时间和治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HIU能较有效安全地治疗早期兔肝VX2肿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穴位电刺激对薄型子宫内膜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拟行冻胚移植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96人为研究对象,共计145个周期。记录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MI)及不孕年限等情况。根据子宫内膜厚度将其分为3组,A组:子宫内膜厚度≤3mm,共12个周期;B组:3mm<子宫内膜厚度≤5mm,共60个周期;C组:5mm<子宫内膜厚度≤7mm,共73个周期。所有患者均于月经第5~7天应用PHENIX系列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U8,予以阴道及"中极"、"关元"、"子宫"、"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及"肾俞"等部位低频脉电刺激治疗(交流电,频率:40 Hz,脉宽:250μs,每次30min),1次/d,5~8次为1周期。观察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的变化情况。结果 3组患者年龄、BMI及不孕年限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子宫内膜厚度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9);治疗前后双侧子宫动脉RI亦无显著变化(P>0.05)。B组与C组治疗后内膜厚度均显著增加[B组:(3.91±0.07)mm vs.(6.32±0.15)mm,C组:(5.39±0.07)mm vs.(7.77±0.12)mm,P均<0.01],双侧子宫动脉RI则显著下降[左侧RI:B组(0.90±0.04)vs.(0.87±0.05),C组(0.88±0.04)vs.(0.84±0.05);右侧RI:B组(0.90±0.04)vs.(0.87±0.05),C组(0.88±0.05)vs.(0.84±0.05),P均<0.01]。结论低频穴位电刺激对内膜厚度为3~7mm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但其长期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相关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大鼠肝脏隔离灌注模型探讨逆行隔离灌注(RIHP)较顺行隔离灌注(IHP)能否减少正常肝组织损伤及化疗药物外周泄漏率.方法 将90只体重300~350 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只:A组为空白对照组,经肝动脉及门静脉灌注乳酸林格液,以下腔静脉为灌注液流出道;B组行IHP,经肝动脉灌注含有350 mg/kg的氟尿嘧啶(5-Fu),门静脉灌注乳酸林格液,以下腔静脉为灌注液流出道;C组行RIHP,经肝动脉灌注含有350 mg/kg的氟尿嘧啶(5-Fu),经下腔静脉灌注乳酸林格液,以门静脉为灌注液流出道.术后1、3、5、7 d分别行血清ALT测定及肝组织病理学检查;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检测B、C组术中外周血药浓度.结果 三组术后3 d存活率分别为90.0%、86.7%和90.0%,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血清ALT均在术后第一天达到峰值,A组为(481.6±207.6)μmol/L;B组为(1641.6±658.0)μmol/L;C组为(913.0±353.5)μmol/L.B、C组均显著高于A组(P<0.05);B组显著高于C组(P<0.05).B组与C组术中外周血药浓度峰值分别为(131.2±29.4)μg/ml和(65.3±28.4)μg/ml.两组外周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后肝脏病理改变较轻,术后7 d基本恢复正常;B组术后肝脏病理学改变相对严重,术后7 d局部仍可见坏死灶;C组术后肝脏病理改变后较A组严重,但较B组轻,术后7 d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RIHP较之IHP能够显著减轻化疗药物对正常肝组织的毒副作用和药物的外周泄漏,有望成为一种对肝癌更加有效安全的区域化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羟基磷灰石纳米微粒(hydroxyapatitenanoparticle,nHAP)对兔肝VX2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只新西兰白兔经肝内肿瘤种植2周后随机分成4组,每组15只。于兔上腹正中开腹,胃十二指肠动脉插管固定,经肝动脉灌注给药。A组为生理盐水(5ml)对照组;B组为低剂量nHAP组,肝动脉注入nHAP(0.5mg/kg);C组为中剂量nHAP组,肝动脉注入nHAP(5mg/kg);D组为高剂量nHAP组,肝动脉注入nHAP(50mg/kg)。4组实验动物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d、14d行SCT肝脏扫描,测量肿瘤的大小,并计算肿瘤生长率。治疗前,治疗后1d、7d行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检测。各组实验动物均记录治疗后的生存天数。结果治疗后7d、14d,中剂量nHAP组和高剂量nHAP组的肿瘤体积和生长率都小于生理盐水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剂量nHAP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剂量nHAP组与同期高剂量nHAP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d,D组血清AST、ALT均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D组AST、ALT降至正常。治疗后,A、B、C组AST、ALT均未升高。A、B、C、D组瘤兔治疗后生存期分别为(38.0±5.4)d、(39.5±6.6)d、(45.2±7.7)d、(45.6±8.2)d,C、D两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一定剂量范围内,nHAP对兔肝VX2肿瘤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并能提高瘤兔的生存期,其肝功能损害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三氧化二砷(As2O3)在大鼠逆行隔离灌注(RIHP)模型中对肝脏毒性作用.方法 104只体重300~400 g雄性SD大鼠中8只为术前正常对照组,其余大鼠分A、B、C、D 4组,每组24只.A组灌注不含As2O3的乳酸林格氏液,B、C、D组灌注As2O3的剂量分别为0.75 mg/kg、1.5 mg/kg、3 mg/kg.实验组均采用RIHP,即经肝动脉灌注As2O3溶液,经肝静脉逆行灌注乳酸林格氏液,门静脉为流出道;灌注时间为15 min,速度1 ml/min.对照观察实验组术后1、2、37 d各时点肝酶学变化、肝组织学改变和术后生存情况;检测C组大鼠术中和术后第1天的肝循环和体循环中As2O3浓度.结果 实验组ALT、AST峰值均出现在术后第1天,至术后3~7 d恢复正常.A和B组ALT、AST峰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和C,A和D,B和C,B和D、C和D各组间ALT、AST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ALT=40.811,FAST=48.212,均P<0.01).D组术后第7天时仍与术前正常对照组及A、B、C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ALT=13.928,FAST=17.942,均P<0.01),且术后肝组织出现片状坏死等较严重的损害.肝循环和体循环As2O3血药浓度峰值分别为(13.21±0.82)μg/ml和(0.09±0.008)μg/m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58,P<0.01).结论 在人鼠RIHP模型中,当As2O3灌注剂量不超过1.5 mg/kg时肝脏遭受的损害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