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生物瓣二尖瓣单瓣置换后的远期疗效。方法  16 6例使用广东I型猪瓣(GD I)行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单瓣置换病人中男 79例 ,女 87例 ;平均年龄 (2 9 4± 9 9)岁。按年龄分为第1组 (<30岁 ) 84例 ,第 2组 (≥ 30岁 ) 82例。 76 3 %的病人为房颤心律 ,6例术前有脑梗塞病史 ,98%的病人术前心功能为NYHAIII~IV级。结果  14年累计生存率 (5 2 5± 7 0 ) %。术后 90 %心功能恢复至I~II级。晚期 89例出现瓣衰坏 ,5 9例再手术 ,13年累计瓣膜未衰坏率为 (15 5± 4 3) % ,其中第 2组衰坏率较低。衰坏瓣膜病理改变为严重瓣膜钙化并瓣叶撕裂 ,右冠瓣病变较重。 7例感染性心内膜炎 ,1例脑梗塞。结论 GD I猪瓣能有效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病变 ,改善病人心功能。病例选择应为老年病人。生物瓣膜衰坏率较高 ,制作工艺有待改进。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
再次心瓣膜置换术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再次心瓣膜置换术的手术时机、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再次心瓣膜置换术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15例,年龄25~53岁;其中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后瓣膜衰坏15例,机械瓣置换术后血栓形成致瓣膜功能障碍4例,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4例,瓣周漏2例。术前心功能Ⅲ级10例,Ⅳ级15例。其中3例机械瓣置换术后血栓形成致急性瓣膜功能障碍和2例生物瓣衰坏合并重度心力衰竭行急诊手术。结果早期死亡3例,死亡率12%,均死于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术后并发脑气栓及大量渗血各1例。存活22例,随访1~16年,晚期死于右心衰竭1例,并发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瓣周漏1例。其余患者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合理选择手术时机,术中加强心肌保护,彻底排除心腔残气及防治出血是提高再次心瓣膜置换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生物心脏瓣膜钙化机理及抗钙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解决人工生物心脏瓣膜晚期钙化和衰坏的问题,作者从生物瓣组织胶原蛋白分子水平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发现生物瓣组织钙化与胶原蛋白分子末端游离羧基含量有关,并筛选出环氧氯丙烷化学改性戊二醛处理生物瓣的方法,可明显减低瓣膜组织胶原蛋白末端游离羧基含量。对化学改性后的猪主动脉瓣、牛心包瓣和猪心包瓣经新西兰幼兔皮下埋藏2、4、6周和心内移植半年后能明显减轻钙化,并能较好地保持组织结构和瓣叶功能。经化学改性后的瓣膜组织能保持较好的组织稳定性和机械抗张强度、免疫原性测试为阴性,符合临床应用要求。根据本组实验结果,可以为临床提供一种防止生物瓣膜晚期钙化和衰坏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复杂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Wang ZN  Zhang BR  Xu ZY  Hao JH  Zou LJ  Mei J  Xu JB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1):657-660
目的评价瓣周脓肿、心肌脓肿以及瓣膜严重毁损等复杂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治疗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年12月至2002年6月手术治疗的复杂性心内膜炎患者57例临床资料,均为原发性心内膜炎,其中感染侵犯主动脉瓣25例、二尖瓣16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16例.术中发现瓣叶严重毁损32例、主动脉瓣周脓肿19例、主动脉根部环形脓肿导致左心室-主动脉连接破坏4例、二尖瓣后瓣环脓肿11例、心肌脓肿6例、瓣膜赘生物形成55例.脓肿清除后遗留残腔采用间断褥式缝合6例、自体心包片修补19例、牛心包片修补6例、聚四氟乙烯膨体补片修补4例;施行以带瓣管道作升主动脉根部替换和左、右冠状动脉移植术4例,主动脉瓣替换术21例,二尖瓣替换术16例,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双瓣替换术16例.结果早期死亡6例(11%),死亡主要原因为低心输出量综合征、人造心脏瓣膜性心内膜炎和多脏器功能衰竭.随访4个月至14年,平均(5.93±0.20)年.晚期死亡5例,晚期主要并发症为人造瓣膜性心内膜炎.术后1年心功能恢复NYHA分组Ⅰ~Ⅱ级占96%(44/46);5年再手术免除率为(84±3)%,5年实际生存率为(61±9)%.结论复杂性心内膜炎局部组织破坏较多,应限期手术或急症手术,清创后残腔的处理是影响手术本身能否成功以及术后近、远期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198 3年 12月至 1998年 12月 ,我们应用上海侧倾碟瓣施行瓣膜置换术 12 2例 ,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全组中男 5 7例 ,女 6 5例 ;年龄 14~ 5 7岁。风湿性心脏病 119例 ,其中二尖瓣病变 6 1例 ,主动脉瓣病变5例 ,多瓣膜病变 5 3例 ;细菌性心内膜炎 2例 ;房室管畸形矫正术后二尖瓣关闭不全 1例。术前有脑栓塞史 4例 ,肢体动脉栓塞史 1例。二尖瓣闭式分离后再狭窄关闭不全 5例 ,二尖瓣置换术后生物瓣衰坏 7例 ,瓣膜栓塞 1例 ,二尖瓣分离、置换术后生物瓣衰坏、第 3次瓣膜置换者 1例。术前心胸比率 >0 6者 89例 ,其中 >0 7者 12例 ;房颤6…  相似文献   

6.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的远期随访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随访 5 5 0 6例次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的远期临床结果 ,全面评价远期疗效。方法  1976年 5月至 1997年 5月 ,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外科实施人工瓣膜置换手术 5 5 0 6例次 ,共 5 2 79例病人 ,其中男 2 76 8例 ,女 2 5 11例 ;平均年龄 (39 86± 10 73)岁。共置换人工瓣膜 6 816枚。总随访率为86 8% ,平均随访 6 5 9年 (0 80~ 2 2 5 8年 ) ,随访总人年次为 2 86 0 8 94病人 年。结果 手术总死亡率为5 98%。人工生物瓣膜结构性衰坏发生率 1 5 7%病人 年。全组血栓栓塞发生率 0 2 2 %病人 年 (机械瓣组为 0 2 8%病人 年 ,生物瓣组为 0 0 7%病人 年 ,P =0 0 0 0 0 )。出血事件发生率 1 0 0 %病人 年 (机械瓣组为 1 34%病人 年 ,生物瓣组为 0 15 %病人 年 ,P =0 0 0 0 0 )。再手术为 0 4 5 %病人 年 (机械瓣组 0 0 2 %病人 年 ,生物瓣组为 1 6 1%病人 年 ,P =0 0 0 0 0 )。再手术原因以生物瓣衰坏为主 ,占再手术 96 35 %。远期死亡率 0 79%病人 年 ,5年生存率 (96 34± 0 31) % ,10年生存率 (92 4 8± 0 5 8) % ,15年生存率 (87 97± 1 13) % ,2 0年生存率 (82 5 1± 2 94 ) %。远期瓣膜相关死亡率 0 6 0 %病人 年 ,5年免除瓣膜相关死亡(97 2 1± 0 2 7) % ,10年  相似文献   

7.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总结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21例心瓣膜置换术后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行再次二尖瓣置换术和主动脉瓣置换术,植入适当大小的机械瓣;术前、术后均进行内科治疗。结果本组近期死亡6例,其中3例患者死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毒血症及中毒性休克,3例死于术后心力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随访15例,随访时间5个月至13年,远期再发感染性心内膜炎4例,其中2例死于感染性心内膜炎复发、败血症及中毒性休克;2例经内科治疗后痊愈。其余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射血分数>0.45),9例复查心脏超声心动图未发现瓣周漏。结论心瓣膜置换术后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应早期诊断、适时手术和内外科联合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复发性心瓣膜病患者再次行心瓣膜置换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319例复发性心瓣膜病再次行心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38例,女181例;年龄12~73岁(43.2±13.5岁)。需再次手术的原因为:心瓣膜成形术后、生物瓣衰坏、瓣周漏等。两次手术间隔时间3个月~25年(18.7±8.3年)。结果全组共死亡25例,其中手术死亡4例,早期死亡21例。主要死亡原因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室性心律失常、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其余294例患者治愈出院。随访252例,随访率85.7%,随访时间6个月~11年(9.6±7.1年);失访42例。随访期间死亡17例,死于心力衰竭9例,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2例,颅内出血、脑栓塞3例,消化道出血1例,原因不明2例。长期生存的235例患者中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183例,Ⅲ级29例。结论尽管复发性心瓣膜病患者心功能和全身状况均较差,手术操作较困难,但适时而妥善的外科手术仍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198例心脏机械瓣置换术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1999年 11月至 2 0 0 1年 6月连续 198例心脏机械瓣置换术无早期死亡 ,现将有关经验与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198例 ,其中男 87例 ,女 111例 ;年龄 8~ 6 2岁 ,平均年龄 34.3± 1.6岁 ;平均病程 10 .0± 2 .5年。单纯二尖瓣病变 131例 ,主动脉瓣病变 2 1例 ,联合瓣膜病变 4 6例。病因 :风湿性心瓣膜病 16 2例 ,退行性病变 7例 ,感染性心内膜炎 2 9例。全组病例均发生过 1次或多次心力衰竭 ,间歇或持续多年使用强心、利尿剂 ,曾行闭式二尖瓣扩张术 5例 ,再次心瓣膜置换术 4例 ,曾发生脑栓塞 13例 ,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采用人工机械瓣与人工生物瓣行三尖瓣置换术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单纯或合并行三尖瓣置换术患者34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7例、女227例,年龄8~74(42.0±13.3)岁。将患者分为两组:置换人工机械瓣为机械瓣组,168例(48.8%),年龄(37.0±11.6)岁;置换人工生物瓣为生物瓣组,176例(51.2%),年龄(46.0±13.4)岁。对出院患者采用门诊、电话、邮件等方法进行随访。结果随访时间2个月至12.6年,平均随访5.7年。生物瓣组患者149例生存出院,随访率96.6%(144/149)。30 d内死亡29例(16.5%),30 d后死亡14例(7.9%)。生物瓣组发生退行性变18例,人工生物瓣感染性心内膜炎3例。机械瓣组患者152例生存出院,随访率93.4%(142/152)。30 d内死亡13例(7.7%),30 d后死亡14例(8.3%)。三尖瓣机械瓣发生不同程度梗阻19例。未出现人工机械瓣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例。生物瓣组和机械瓣组总死亡率(24.4%vs.16.1%,P=0.054)和再次手术率(4.2%vs.9.9%,P=0.0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物瓣组和机械瓣组的1年(78%vs.89%)、5年(74%vs.86%)、10年(66%vs.78%)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机械瓣组远期生存率高于生物瓣组。结论在三尖瓣置换术中选择机械瓣或生物瓣对总死亡率和再次手术率无显著影响。机械瓣组远期生存率高于生物瓣组,可能与两组患者年龄结构不同有关。在三尖瓣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率方面,生物瓣有高于机械瓣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