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室内常见气传真菌孢子及其代谢提取物对呼吸道的毒作用。[方法]采用现场监测和气管染毒试验以及体外试验方法试验研究室内常见气传真菌1,3-β-D-葡聚糖含量、室内常见气传真菌对大鼠肺损伤作用、真菌孢子及其代谢提取物对异型小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影响、对人胚肺细胞毒作用及胶元合成的影响以及真菌代谢提取物的遗传毒性。[结果]室内环境中的优势气传真菌属为芽枝菌属、曲霉属、交链孢属、镰刀霉属、青霉属等。常见气传真菌中1,3-β-D-葡聚糖含量从9.21pg/10^5个细胞到36.5pg/10^5个细胞。大鼠气管染毒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常见气传真菌孢子气管染毒可以引起肺灌洗液中乳酸脱氢酶(LDH)、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含量增加,大鼠肺组织中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明显升高。体外试验结果表明,室内气传真菌代谢提取物可以引起人胚肺细胞胶原合成量增加,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4、IL-6 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且都有剂量-反应关系。部分室内气传真菌(曲霉、青霉)代谢提取物可抑制异型小鼠脾细胞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在加S的情况下,部分室内气传真菌代谢提取物(曲霉、镰刀霉、青霉)可引起TA98菌株回变菌落数明显增加,可诱导大鼠肝细胞非S期DNA合成增加,曲霉、青霉的代谢提取物可以抑制IL60细胞的凋亡。[结论]室内常见真菌中含有与呼吸道炎症有关的1,3-β-D-葡聚糖。气传真菌孢子可以引起大鼠肺损伤,其代谢提取物可以引起肺组织胶原合成增加,并具有一定遗传毒性和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常见气传真菌对动物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上海6个不同的功能分区每月采集空气样品,分类鉴定气传真菌以明确其菌相分布,以此为基础配制肺灌洗染毒液,染毒24小时后进行大鼠肺灌洗实验,检测肺灌洗液的细胞成分和生化指标,研究气传优势真菌对实验动物的肺损伤作用,探讨其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研究室内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气传真菌对健康的影响。方法:以SD大鼠为实验对象,隔日气管灌注PM10、真菌及二者混合悬液染毒1个月。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生化成分及细胞组成,并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染毒组与对照组相比,灌洗液中肺巨噬细胞 数量减少,比例下降,中性粒细胞比例上升;白蛋白、乳酸脱氢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含量升高;肺组织表现炎症性改变。各指标观察到剂量-反应关系。统计分析显示PM10和真菌之间存在联合作用,从生化指标数值判断,是相加作用。结论:PM10和真菌可致肺损伤,它们之间存在相加的联合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气传真菌孢子混合悬液气管染毒大鼠 ,并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方法观察了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s)白细胞介素 4(IL 4)细胞因子mRNA表达情况。结果表明 ,气传真菌孢子气管染毒大鼠可使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高表达IL 4mRNA。实验结果提示IL 4在真菌所致过敏反应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大气细颗粒物对大鼠呼吸系统急性损伤特征和可能的损伤机制。方法将24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PM_(2.5)低、中、高剂量组(2.5 mg/kg、5.0 mg/kg和10.0 mg/kg)。以从苏州市独墅湖高教区某校区采集的PM_(2.5)配制不同浓度的PM_(2.5)悬液,急性染毒大鼠,采用气管滴注法连续染毒3 d。最后一次染毒结束24 h后处死实验动物,固定左肺组织并收集右肺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检测BALF中乳酸脱氢酶(LDH),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促炎因子TNF-α、IL-8,抗炎因子IL-4、IL-10水平;以流式细胞仪检测肺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MP),钙离子浓度(Ca~(2+)),活性氧(ROS)含量变化。结果肺组织病理学结果表明,PM_(2.5)会引起肺部炎症反应,肺间质增宽,肺泡腔内分泌物增多,且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病变程度有加重的趋势;大鼠肺泡灌洗液中酶、细胞因子基本没有变化,仅5.0 mg/kg和10.0 mg/kg PM_(2.5)染毒后大鼠肺泡灌洗液中碱性磷酸酶(AKP)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M_(2.5)染毒组钙离子浓度增高、线粒体膜电位降低,5.0 mg/kg PM_(2.5)染毒组活性氧含量升高。结论采自苏州市独墅湖高教区的PM_(2.5)急性染毒可引起机体肺实质损伤,诱导氧化损伤,导致急性炎症性病变。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甲醛对小鼠肺组织形态及肺泡灌洗液成分的影响,取48只小鼠静式吸入甲醛染毒,每日2h,连续2个月。染毒浓度分别为21、42和84mg/m^3,光镜下观察小鼠肺组织形态变化,并测定肺泡灌洗液(BALF)中乳酸脱氢酶(LDH)、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光镜下可见吸入甲醛的小鼠肺毛细血管充血,肺泡间隔增宽,有炎细胞浸润,随着染毒剂量增加病理改变加重;小鼠BALF中不同剂量组的LDH、ACP和AKP含量均有所增加(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吸入一定浓度的甲醛可以造成肺组织的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s,MWCNTs)对大鼠的肺损伤效应。[方法]Wistar大鼠160只,随机分成5组:生理盐水对照组、脱氧核苷酸钠盐(deoxyribonucleic acid sodium salt,DNA钠盐)组、DNA钠盐-MWCNTs 2.0、10.0、20.0mg/mL3组(低、中、高染毒组),并用DNA钠盐提高MWCNTs的分散度。采用气管滴注的方法染毒,一次滴注量为每kg体重1.5mL,每天1次,连续滴注3d,分别于滴注结束后24h、7d、28d、90d时间段,每实验组各处死8只动物,测定肺灌洗液中总蛋白(TP)、乳酸脱氢酶(LDH)、谷胱甘肽(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细胞毒性及细胞氧化损伤指标及大鼠体重,并观察动物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结果]MWCNTs染毒结束后24h,各染毒组大鼠进食及饮水量均有所下降。染毒结束后7、28、90d时,大鼠体重与滴注前体重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染毒剂量越高,体重增加幅度越小。中、高剂量染毒组灌洗液中TP和LDH含量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灌洗液中GSH和SOD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随时间的延长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电镜下,MWCNTs染毒后7d可观察到大鼠肺组织细胞核膜发生肿胀,核固缩,单位膜结构不清楚;内质网扩张,线粒体发生肿胀,嵴断裂等病理改变。[结论]MWCNTs可引起肺组织损伤和氧化损伤,对大鼠具有肺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s,MWCNTs)对Wistar大鼠的急性肺毒性作用。[方法]用脱氧核苷酸钠盐(deoxyribonucleic acid sodium salt,DNA钠盐)提高MWCNTs的分散度,设3个浓度组(2、10、20mg/mL)和空白对照组及溶剂对照组,采用气管滴注的方法染毒,一次滴注量为1.5mL/kg体重,每天1次,连续滴注3d,染毒结束后24h,计算肺灌洗液中各类白细胞百分比,测定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KP)、灌洗液中总蛋白(TP)等细胞毒性及谷胱苷肽(GS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物(SOD)等细胞氧化损伤指标,并观察肺病理改变。[结果]中、高剂量染毒组肺灌洗液中细胞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肺泡灌洗液中TP、AKP、LDH和MDA含量随之升高,而GSH和SOD含量随之降低,且各个指标的变化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肺组织病理显示炎症性病变,主要表现为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尘细胞聚集,黏膜损伤和血管出血等。[结论]MWCNTs具有致大鼠急性肺毒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室内常见气传真菌代谢提取物的致突变性。方法 分别采用以基因突变为测试终点的Ames试验、以DNA损伤为UDS试验及染色体损伤为终点的体外细胞微核试验,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 Ames试验结果显示部分室内气传真菌代谢提取物是一种间接致突变物质,UDS试验结果表明其具有DNA损伤作用,体外细胞微核试验显示其具有染色体损失作用。结论 部分室内常见气传真菌代谢提取物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0.
SO2和NO2混合气对大鼠呼吸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二氧化硫(SO2)和二氧化氮(NO2)混合气对大鼠呼吸系统的影响及损伤机制。方法40只成年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1个对照组和3个染毒组,静式吸入染毒。3个染毒组sch和N02浓度分别为:低浓度组8,5mg/m^3:中浓度组16,10mg/m^3;高浓度组32,20mg/m^3,对照组吸入正常清洁空气。每天染毒2h,连续21d。乙醚麻醉下腹主动脉取血,做肺泡灌洗(BAL),测定血清及肺泡灌洗液(BALF)中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活性及白蛋白、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染毒后大鼠血清和BALF中ACP、AKP活性增强;白蛋白、MDA含量增加;高浓度组BALF中SOD活性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SO2和NO2混合气可引起肺上皮细胞通透性增加及肺组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