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南岛系热带海洋气候,气温高且湿度大。烧伤创面容易发生感染。资料显示海南地区小儿烧伤占烧伤总数的59.62%,且以四肢二度烧伤为主,小儿肢体二度烧伤创面早期如何处理,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随机选择160例小儿肢体烧伤患者,创面分别用包扎和暴露疗法,观察结果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深度烧伤是指深Ⅱ度以上的皮肤或皮下组织烧伤,为皮肤真皮深层的损伤。烧伤创面的处理贯穿烧伤治疗的始终,创面的再上皮化和真皮重建构成了创面修复的重要环节,而及时封闭创面可以防治感染、减少器官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红外辐射治疗仪对于促进特殊部位烧伤创面的重要性。方法选取我科2010年5月~2012年6月收治的110例含特殊部位烧伤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通过对患者创面的疼痛感、创面干燥时间、结痂的时间、创面感染的机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红外辐射治疗仪不仅可以减轻患者创面的疼痛,而且可以减少创面渗出,加速创面愈合。结论红外线可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镇痛、改善组织营养,消除肉芽水肿,促进肉芽生长,从而加快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菌胶原酶软膏对于深Ⅱ度烧伤创面酶学清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深Ⅱ度烧伤创面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创面采用无菌胶原酶软膏治疗,而对照组创面则采用凡士林油膏治疗,观察坏死组织清除和创面愈合情况。所获数据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化法进行分析,组间比较分别采用X^2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检验。结果实验组创面的坏死组织清除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创面(P〈0.05),愈合时间也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胶原酶软膏能有效清除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坏死组织,加速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5.
深Ⅱ度烧伤临床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创面转归比较复杂,如何促进创面尽快愈合,减少患者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瘢痕,已经成为目前烧伤治疗的重点。我科自2003年以来采用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21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银锌霜对延迟入院轻中度烧伤患者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86例延迟入院轻中度烧伤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银锌霜组249例,创面采用银锌霜治疗;烧伤膏组237例,创面采用烧伤膏治疗。入院时创面细菌培养阳性者在用药1周后比较两组细菌转阴率,同时比较两组抗生素应用时间、植皮次数、创面愈合时间等情况。结果两组创面均完全愈合。与烧伤膏组相比,银锌霜组患者入院时创面细菌培养阳性者在用药1周后创面细菌培养转阴率为78.52%,较烧伤膏组(21.01%)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抗生素应用时间、残余肉芽创面植皮次数及创面愈合时间上均较烧伤膏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锌霜具有较强的抗感染能力和创面促愈合作用,对延迟入院轻中度烧伤患者创面有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对于小面积烧伤创面,采用油纱覆盖、外涂龙胆紫等是经典的治疗方法,但其创面愈合不甚理想,而水胶体敷料的使用更接近Ⅱ度以下烧伤创面愈合的需要。作者采用水胶体敷料成功治愈肛周烧伤溃疡创面1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型烧伤敷料治疗Ⅱ度烧伤、减少患者疼痛、促进创面愈合方面的效果。方法对45例Ⅱ度烧伤创面分两组,应用冷宁康和磺胺嘧啶银锌治疗,观察两组创面疼痛情况及愈合时间。结果使用冷宁康组0~Ⅰ级疼痛占95.5%(43/45),对照组中0~Ⅰ级疼痛占17.3%(8/4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浅Ⅱ度创面平均愈合时间缩短2.48d,深Ⅱ度创面平均愈合时间缩短4.61d(P〈0.05)。结论冷宁康不但能促进创面愈合,而且是一种对烧伤创面具有良好止痛作用的外用烧伤敷料。  相似文献   

9.
烧伤创面覆盖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严重烧伤病人往面临供皮区相对不足,探索和研究烧伤创面人工覆盖物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综合回顾了烧伤创面覆盖物的发展历史及其近年来的进展情况,分别叙述了各种覆盖物的优势,存在的不足,并了有些覆盖物在临床上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烧伤创面覆盖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面覆盖物的开发和应用是烧伤创面修复研究中的重点。多年来,已开发应用了多种生物覆盖物和合成覆盖物用于烧伤创面的暂时性或永久性封密。本综述了常用覆盖物的特点、临床应用情况及发展前景,并对尚存在的问题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皮瓣修复15例足踝部深度烧伤创面。结果15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9个月,皮瓣色泽、质地良好。结论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具有可靠的血液供应,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是修复足踝部深度烧伤创面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2.
1958年,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原广慈医院)治愈一例烧伤总面积89%TBSA,Ⅲ度烧伤面积23%TBSA的严重烧伤患者,但烧伤总面积〉80%TBSA,而Ⅲ度烧伤面积〉50%TBSA的大面积Ⅲ度烧伤治疗难题并未突破。Ⅲ度烧伤面积超过供皮区的面积的患者,不能获得足够修复Ⅲ度烧伤创面所需要的自体皮。应用邮票状皮片、小皮片虽可减少自体皮需要量,但皮片间隙的裸露创面易感染而致皮片移植失败的几率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LA4Ig基因转染猪皮治疗中小面积浅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自2005年5月~2007年5月我院收治的浅Ⅱ度烧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基因转染猪皮治疗组:伤后创面简单清创,去除水疱,用复温后的基因转染猪皮覆盖创面。对照组:创面简单清创,除颜面、会阴部位创面外,均予包扎治疗,保留水疱皮,其后常规换药治疗。结果基因转染猪皮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5~10d,对照组为8~14d。基因转染猪皮治疗组疼痛明显减轻,未观察到寒战、高热等全身不良反应及局部排斥反应。两组均未出现瘢痕,但对照组部分病例出现色素改变。结论应用基因转染猪皮治疗中小面积浅Ⅱ度烧伤创面能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能明显减轻创面疼痛,减少换药次数,预防色素改变及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14.
一氧化氮与烧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氧化氮(NO)是重要的细胞信息分子,能介导细胞免疫和细胞毒性。烧伤后NO产生有改变,NO与烧伤休克、烧伤感染及烧伤创面愈合关系密切,对NO生成的诱导和抑制有望成为烧伤的一个新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严重烧伤的治疗一直围绕着维持内环境稳定和创面修复贯穿烧伤治疗的全过程。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保证机体在良好地状态下争取时机进行创面修复,只有高质量地完成了创面修复才能使机体真正处于正常状态的稳定的内环境,提高严重烧伤的生存率、功能恢复率和好的生活质量。然而,三度烧伤面积〉50%或〉70%或〉90%,由于并发症多自体皮源少,创面修复难度大,成为影响生存率和功能恢复的首要因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火药烧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火药烧伤的临床特色及治疗 .方法 对 136例火药烧伤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结果 发现火药烧伤除有热力损伤外 ,还具有特殊的损伤作用 ,即吸入呼吸道和残留在创面上的硫磺、硝石类物质能吸收中毒和腐蚀创面 ,可加重伤情 ,易引起心、肾功能障碍 ,导致脏器功能衰竭 ,死亡率高 ,而且创面愈合缓慢 ,致残严重 .结论 认为促进毒性物质排泄和重视残留于创面火药的处理在火药烧伤治疗和预后中 ,具有重要意义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深度烧伤患者后期残余创面感染的防治与护理方式。 方法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烧伤外科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85例深度烧伤后期残余创面的患者,采取预防感染措施,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加强创面的处理及创面合理用药,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营养支持、掌握正确的创面护理方法。 结果通过对85例深度烧伤后期残余创面的患者加强创面感染的防治及护理,51例患者创面痊愈,27例患者创面好转,7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91.8%。 结论治疗深度烧伤后期残余创面患者,重视感染的预防、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及有效的护理方法可促进创面修复,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火药烧伤的临床特色及治疗.方法对136例火药烧伤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火药烧伤除有热力损伤外,还具有特殊的损伤作用,即吸入呼吸道和残留在创面上的硫磺、硝石类物质能吸收中毒和腐蚀创面,可加重伤情,易引起心、肾功能障碍,导致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率高,而且创面愈合缓慢,致残严重.结论认为促进毒性物质排泄和重视残留于创面火药的处理在火药烧伤治疗和预后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由许伟石、刘琰、乐嘉芬主编的《烧伤创面修复》(第二版)于2013年10月底正式出版。第一版《烧伤创面修复》于2000年首次出版,以其“实用为主,适当介绍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重点介绍烧伤创面处理的方法和适用技术”的特点获同行肯定。新书应长江出版传媒、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邀请,在第一版《烧伤创面修复》的框架结构上重新编写而成。  相似文献   

20.
李志远 《医学信息》1999,12(11):42-43
1953年,Jackson将烧伤创面分为三个同心园带:受伤中心部为凝固坏死带,微循环血流完全停止,为不可逆性损伤;中间为淤滞带,微循环血流部分阻滞,伤后48h内,局部组织有可能因血供中断而凝固坏死;外面是充血带〔1〕。淤滞带的位置随烧伤深度不同而不同,位于真皮深层者为深Ⅱ度烧伤,淤滞带的发展与烧伤深度有关,若能改变淤滞带血液循环,就可避免创面早期的进行性损害,避免深Ⅱ度创面过度到Ⅲ度,从而有利于创面的愈合〔2〕。烧伤创面早期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水肿;红细胞凝聚,血液处于血栓前状态,以及中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