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乳喂养对形成健全母性、婴幼儿发育正常身心十分必要,也是养育小孩最自然的方法。产褥期是确立“母乳哺育”的重要时期,分娩后由于乳房组织的急速变化与新生儿吸吮力不相一致,因此产褥期是容易引起哺乳障碍的时期。为此在产褥期进行适宜的乳房管理和哺乳指导就显得十分重要,乳房按摩就是乳房管理的方法之一。泌乳现象由乳汁合成机构和乳汁流通机构组成。乳汁合成能力取决于腺泡细胞数量和乳腺血液供给状况。射乳反射在乳汁流通机构中具有最重要作用,而射乳反射是由给予乳头刺激所引起。对乳头最良好的刺激是健康乳儿的吸吮,定期的良好吸吮可促进乳汁  相似文献   

2.
采用医疗体育对 4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收集本院 1999年 1月~ 10月高血压患者 40例,男 28例,女 12例;年龄 (56± 3.6)岁。其中高血压Ⅰ期 24例,高血压Ⅱ期 16例;收缩期高血压 14例,舒张期高血压患者 8例,混合型 18例;病程 10年以上 6例, 5~ 10年 10例, 3~ 5年 16例, 1~ 3年 8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2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上无显著差异,对照组出院后按医嘱服药,自然生活。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始进行医疗体育锻炼,时间为每周同样治疗的 5 d, 1~ 2次…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阶段式目标健康教育在母乳喂养产妇乳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6~12月100例产妇分为对照组,2011年1~6月100例产妇分为观察组,观察组产妇实施阶段式目标健康教育,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的随机性健康教育。并对两组进行效果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相关知识掌握率、乳房胀痛发生率、乳头皲裂发生率、纯母乳喂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段式目标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产妇健康教育质量,促进母乳喂养,有利于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5.
<正>围产期在我国定义为:从妊娠满28周(即胎儿体重≥1 000g或身长≥35cm)至产后1周[1]。乳房按摩在围产期护理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恰当的乳房按摩对于产妇的产后恢复及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都有着积极的意义。1乳房按摩的时机1.1产前乳房按摩产前乳房按摩的时机多集中于孕28周之后,尤其是孕36~38周[2]之后。孕晚期的乳房按摩主要目的除了缓解产后乳房胀痛外也可尽早纠正乳头的凹陷及平坦,以便于产后顺利哺乳[3]。但何秀影等[4]的实验表明,过早地进行乳房按摩并无显著意义,孕37周开始乳房按摩不仅可以减少早产的风险,也更易于实现。产前乳房按摩可于孕  相似文献   

6.
李晴  王丽 《妇幼护理》2023,3(8):1847-1849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初产妇产后乳房情况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 2021 年 12 月到 2022 年 12 月间收治的 120 例初产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江产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60 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的泌乳情况、负面情绪、满意度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的开始泌乳时间早,且产后 48h 的泌乳量多,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别(P<0.05)。护理前,两组的 HAMA、HAMD 评分对比无差别(P>0.05)。护理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更优(P<0.05)。观察组生活在这里和护理满意度(93.33%)高于对照组(75%)(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初产妇实施综合护理,能够促使产后更快泌乳,提高泌乳量,减轻不良情绪,提高满意度,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缓解产后乳房胀痛的应用效果。方法 300例产后乳房胀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2组产妇乳房疼痛情况和乳房乳胀硬度分度。结果观察组产后乳房乳胀硬度分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乳房疼痛评分为(2.3±1.5)分,对照组为(4.5±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缓解产妇产后乳房胀痛情况。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对乳房外科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措施,包括护理风险预见、护理风险分析、明确护理风险管理职责、加强护士专科业务能力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提高护理人员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优化护理工作流程等措施。认为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乳房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规范了围手术期护理工作流程,提高了专科护理技能,提升了护理服务满意度,增强了护理人员依法施护的自律性。  相似文献   

9.
<正>浅表静脉穿刺是临床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是保证病人治疗的重要手段。在临床护理中,我们经常碰到病人害怕穿刺疼痛,对静脉输液的不配合或配合不当,直接影响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因此,我们自2006年7月开始对2 450例次的输液者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穿刺前准备,并观察静脉穿刺时疼痛程度及穿刺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房按摩在产后母乳喂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采用常规护理的200例初产妇为对照组,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实施乳房按摩的200例初产妇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泌乳情况、母乳喂养情况、乳房胀痛、乳房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首次泌乳时间短于对照组,纯母乳喂养充足程度、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乳房胀痛评分、乳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房按摩护理能够促进初产妇产后泌乳,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减少乳房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鸟巢式护理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出生的9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鸟巢式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出暖箱时间、呼吸暂停发生率和体温波动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出暖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体温波动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呼吸暂停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鸟巢式护理较传统护理有效,特别是胎龄孕周低的早产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鸟巢式护理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5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22例,采用鸟巢式护理,即将椭圆形的鸟巢放入暖箱中预热,然后将早产儿按胎儿在子宫内的生理体位放置;对照组23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早产儿的进奶量及体重增加情况.结果:实验组早产儿每天进奶量增加,每周体重增长更多,生理性体重下降减少,缩短了体重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鸟巢式护理可促进早产儿尽早康复,有利于早产儿身心发育.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的护理病情记录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吸取其实时性,根据骨科特点设计表格式护理记录单.记录单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的特点,同时体现了及时、动态、连续性护理,简化了护理书写工作,符合新条例的护理病例书写规定、具有法律效应.在提高护理记录质量的同时,有效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评价式护理查房在优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为以科室为单位,每周固定查房时间,由护士长主持查房,并明确所查患者,同时通知主管护师、护师、护士参与。认为在临床护理中实施评价式护理查房,有利于增强护士的责任感,且能有效拉近管理者和基层护理人员的距离,能更好地改进护理部工作,从而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接收的103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8例和实验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鸟巢式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的相关指标及胃肠功能情况。结果:实验组的血氧饱和度、出暖箱时间、睡眠时间和体温波动幅度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胎便转黄时间和首次胎便时间短于对照组,进奶量增加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新生儿鸟巢式护理可有效改善其胃肠功能及相关指标,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乳房按摩护理在产后泌乳及乳房胀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100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早期乳房按摩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对照组则予以产后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产妇的泌乳情况、泌乳质量、乳房胀痛发生率及肿胀缓解的时间。结果观察组产妇平均初乳分泌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产后24,48,72 h的泌乳量观察组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平均泌乳质量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产妇平均催乳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肿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乳房肿胀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乳房按摩联合常规护理能缩短产妇产后初乳分泌时间,改善泌乳质量,提高产妇催乳素水平,并能有效缓解乳房肿胀,减少胀痛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工按摩、吸奶器及乳房修护治疗仪在产后乳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方法:将306例发生泌乳困难的产妇随机分为A、B、C 三组各102例,A组产妇应用人工按摩对产后乳房进行护理,B组产妇应用吸奶器对产后乳房进行护理,C组产妇应用便携式乳房修护治疗仪对产后乳房进行护理.观察三组产妇乳房胀痛程度、乳腺炎发病率、母乳喂养率等指标.结果:出院时A组发生乳房胀痛率为23.53%,B组为21.57%,C组为8.82%,C组乳房胀痛率明显低于A、B组(P<0.05);C组产妇开始泌乳时间显著早于A、B组(P<0.05);C组产妇复诊时乳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A、B组,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A、B组(P<0.05).结论:便携式乳房修护治疗仪操作简单、安全舒适,便于长期护理,可作为产后乳房护理方式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采集尿标本最佳的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3-9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新生儿11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尿袋组)56例和观察组(按摩组)59例,对照组采用一次性尿袋采集新生儿尿液,观察组采取新生儿腹部穴位按摩留取尿标本,观察比较两种方法采集尿标本的成功率,患儿舒适度,采集所需要时间,两种留尿方法尿液中红细胞及白细胞数,尿标本污染率。结果对照组一次成功率为64.29%,观察组一次成功率为89.83%,两组患儿成功采集标本在吃奶后时间和舒适度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两组患儿采集尿液标本过程中标本被大便或尿袋等污染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对照组污染率为30.23%,而观察组未发现污染;两种方法采集尿液中红细胞无明显差异。结论腹部穴位按摩法在留取新生儿尿标本明显优于尿袋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护理业务学习是临床中主要的学习方式,旨在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但因学习方式单调使学习积极性和效果不佳;护理论文是护理经验的总结与交流,是传播知识、开展护理科研、发展护理学科的重要途径和方法[1],也是职称晋升的必备要求,但多因护理人员的选题意识差、论文写作方法不熟悉等原因导致护理论文写作质量与数量较代.  相似文献   

20.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病人对医疗护理要求不断提高,医疗护理中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到服务质量。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保证工作顺利进行,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目前护士在工作中面临两大类人际关系,一是医护人员与病人间的关系,二是医护人员内部的关系。医护人员内部的关系问题主要可分为医护关系、护士之间的关系,这里主要指的是其内部合作性问题,同时需要强调的是,很多护患关系问题是由于医护内部合作性差导致的。因此,加强医护内部合作,把此类问题列入护理管理的工作重点,就显得尤为必要。为探索管理者应如何指导护士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如何激励护士的工作热情,最终在搞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上提高护理质量,我科实施了问卷式管理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