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日常饮食对血糖控制情况的影响,为临床饮食疗法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某三甲医院100例糖尿病患者(包括住院病人72例和门诊病人28例)的饮食及血糖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学历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5)。每日餐数较多、有进食早餐、会计算饮食总热量、饮食符合标准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优于每日餐数较少、未进食早餐、不会计算饮食总热量、饮食不符合标准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研究对象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饮食习惯及饮食是否符合糖尿病总热量标准等是影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一、严格血糖控制与低血糖 严格血糖控制可以改善糖尿病的预后,但是增加了低血糖的危险。临床研究表明在常规接受胰岛素治疗的1型糖尿病患者中,每年严重低血糖的发生率接近10%~30%。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DC—CT)中,每天臂部接受1~2次胰岛素注射的1型糖尿病患者每年低血糖发生率为10%。  相似文献   

3.
一、严格血糖控制与低血糖 严格血糖控制可以改善糖尿病的预后,但是增加了低血糖的危险.临床研究表明在常规接受胰岛素治疗的1型糖尿病患者中,每年严重低血糖的发生率接近10%~30%.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DC-CT)中,每天臂部接受1~2次胰岛素注射的1型糖尿病患者每年低血糖发生率为10%.  相似文献   

4.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药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每天注射1次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药与每天注射2次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低血糖情况的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月34例采用饮食控制及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1∶1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和诺和灵30R对照组。观察血糖控制和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以及空腹血糖(FBG)达标时所用甘精胰岛素和诺和灵30R的剂量。结果: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小时血糖(PBG)均较基线水平明显下降,两组下降幅度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甘精胰岛素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诺和灵30R组(P<0.01),血糖达标时所用甘精胰岛素用量也明显少于诺和灵30R用量。结论:使用甘精胰岛素加口服药治疗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获得良好的血糖控制,且夜间低血糖的发生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5.
翁雪燕 《中国热带医学》2008,8(10):1729-172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低血糖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全年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临床特点。结果共有151人次发生低血糖,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表现形式多样,多发于老年且合并症多者,饮食不规律、用药不规范、过度的血糖控制等都是发生低血糖的常见原因。结论加强糖尿病教育,注意血糖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饮食规律、用药规范等是避免低血糖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病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干部保健科2006—2009年收治的80例发生过低血糖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低血糖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 80例患者中,低血糖发作于夜间58例(72.5%),发作于白天22例(27.5%);无症状性低血糖52例(65.0%)。低血糖发生原因包括:饮食不规律、糖尿病病情相对重、肾功能不全的影响、其他药物的协同作用、应激情况对血糖的影响以及临床表现不典型甚至无症状而不易察觉。低血糖的预防措施:在饮食上保证入量充足,警惕单纯心脏方面的主诉及脑血管方面的表现,对患者进行连续动态血糖监测(CGMS)以防范无症状性低血糖的发生;糖尿病血糖达标治疗要把握适度原则,血糖控制标准宜适当放宽,强调降糖治疗的个体化,磺脲类药物及胰岛素应从小剂量开始应用。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症状多不典型,甚至无症状;建议给予CGMS以发现不易察觉的低血糖,及时调整饮食及降糖药物,空腹血糖控制在8.1 mmol/L以下,餐后血糖控制在11.1 mmol/L以下即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 2 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原因及护理体会。 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 2 型糖尿病患者 60 例,对患者的血糖情况进行严密监测,寻找低血糖原因,得出护理体会。 结果 冠心病合并 2 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 16.67%,出现反复低血糖的患者有 4 例,比重为 40%,且睡前阶段出现低血糖的几率最高,其次是空腹以及 午餐前。 结论 冠心病合并 2 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主要原因包括药物因素以及饮食因素,需要护理人员引起高度重视,可以通过饮食控制、健康宣教、运动护理以及定期血糖监测护理来控制患者血糖,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改善预后,提升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瑞格列奈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对20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控制及运动治疗基础上,给予瑞格列奈1 mg,每天3次,饭前服用,观察16周。分别于治疗8周及16周后测量体重指数、血脂、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水平。结果: 治疗16周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P <0.01)。结论: 瑞格列奈能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不良反应少,且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的饮食护理。方法对临床3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控制。结果患者在采用饮食治疗后血糖控制良好。结论糖尿病患者只要严格定时、定量、定餐次控制饮食,并控制全日总热量的摄入,就能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糖尿病患者合理饮食,达到控制总热量,有效控制血糖的结果.方法: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饮食治疗的意义和饮食计划单的实施.结果: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有效.结论: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的护理干预方法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现代综合治疗常见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的“现代综合疗法”即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及糖尿病教育 ,是当今世界防治糖尿病的准则。为提高认识 ,减少失误 ,本文对常见误区作一浅析并提出对策。1 饮食控制饮食控制 ,并非“饥饿疗法”。饮食控制是根据医学和营养学原则 ,结合患者实际 ,按标准体重计算每天所需总热量 ,三餐或四餐 ,甚至五餐或六餐 ,摄入时采取多种类的份餐交换法 ,即全世界通用的食品交换份法 ,在总热量不变的情况下许多食品均可食用 ,过去认为糖尿病患者碳水化合物食品吃得越少越好 ,而现在已不必太禁忌了 ,只要患者遵守食品交换原则 ,以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人低血糖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4例老年低血糖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人低血糖反应具有症状不典型,低血糖持续时间长等特点,易误诊,诱因主要与饮食规律、降糖药物剂量有关.结论 老午患者需要加强血糖监测、糖尿病教育,对血糖控制标准相对放宽,对于无糖尿病史昏迷患者,也应常规检查血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糖尿病发生低血糖反应的相关因素和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4年5月至2008年10月43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的临床资料.结果 2型糖尿病低血糖反应老年患者,其诱因主要与饮食、用药不规律等有关.结论 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应加强健康宣教和血糖监测,对其血糖的控制要相对放宽标准,尽早发现和防治低血糖反应.  相似文献   

14.
饮食控制对糖尿病病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饮食控制对糖尿病病情状况的影响,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郑州市204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膳食调查,测定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值,根据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值分成控制良好组和控制较差组。结果血糖控制良好组与较差组分别占35.3%和64.7%,碳水化合物、脂类及摄入过多热量所占的百分率在两组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糖控制较差组,脂类、蛋白质摄入过多率与热量摄入过多率相比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饮食控制不严格、热量摄入过多,是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较差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双C”联合治疗脆性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瑾  张振宙  张杰  李澜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37-37,39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与胰岛素泵(CSⅡ)联合应用对脆性糖尿病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将15例应用“双C”治疗的脆性糖尿病患者与每天多次胰岛素注射(MDI)对照两周后进行血糖及低血糖发生率等的比较。结果与MDI相比“双C”治疗组血糖控制平稳,低血糖和高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CGMS与CSⅡ联合应用能更有效的控制脆性糖尿病的血糖。  相似文献   

16.
巴丽聪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6):112-112,11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迅速改变,膳食中热量、蛋白质、脂肪的来源从以植物为主向以动物为主,导致总热量过剩;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体力活动的减少,使糖尿病呈现高发态势,导致妊娠糖尿病、糖尿病合并妊娠发病率逐年上升。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范围小,大多数患者通过严格控制饮食和合理运动,血糖容易控制;少部分患者需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相反,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血糖控制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加强对老年2型糖尿病低血糖反应特点的认识及预防措施的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老年2型糖尿病低血糖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2型糖尿病低血糖反应具有临床症状不典型、低血糖持续时间长、恢复慢等特点,其诱因主要与饮食不规律有关,医源性因素也是另一重要原因.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加强健康宣教和血糖监测,对其血糖的控制要相对放宽标准.  相似文献   

18.
刘陈先 《当代医学》2007,(17):78-79
目的 加强对老年2型糖尿病低血糖反应特点的认识及预防措施的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老年2型糖尿病低血糖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2型糖尿病低血糖反应具有临床症状不典型、低血糖持续时间长、恢复慢等特点,其诱因主要与饮食不规律有关,医源性因素也是另一重要原因.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加强健康宣教和血糖监测,对其血糖的控制要相对放宽标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血糖监测仪对胰岛素泵临床使用的影响,包括对并发症低血糖的影响。方法将117例2型糖尿病患者用投币的方法分为实验组(58例)和对照组(59例),实验组58例使用美敦力动态血糖监测仪联合胰岛素泵,对照组59例,给予强生稳步血糖仪联合胰岛素泵,7次/d(早中晚三餐前、早中晚三餐后2小时及睡前10点),同样观察两者使用的效果、血糖水平、低血糖的发生。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进食糖尿病标准热量饮食,体力活动相对固定,并均给予糖尿病知识的教育与培训。结果实验组空腹血糖平均水平为(5.9±2.2)mmol/L,对照组空腹血糖平均水平为(6.7±3.1)mmol/L,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低血糖的发生率为21.36%,对照组低血糖的发生率为49.66%,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配合胰岛素泵,可以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到更理想的水平,并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王敏 《基层医学论坛》2014,(29):4031-4032
严格的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第一步,正确的饮食结构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其能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使其血糖控制在稳定的范围,有利于控制病情的发展,而不良饮食习惯能加快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发展[1]。现将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误区总结如下。 1很多糖尿病患者认为应该严格控制饮食,吃少了就能控制血糖,从而过度节食,结果长期进食达不到身体需求,导致营养不良,容易发生免疫力低下,易感染疾病,还有可能会出现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