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急性脑梗死未溶栓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的血流动力学分型对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研究大脑中动脉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应用经颅多普勒将患者分为无闭塞组,部分闭塞组和完全闭塞组。在住院30 min、发病后第7、14天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并且于发病后3个月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结果:完全闭塞组和无闭塞组第7、14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塞组与无闭塞组发病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应用经颅多普勒对病灶侧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分型,可预测大脑中动脉完全闭塞较无闭塞患者神经缺损程度显著。  相似文献   

2.
《微创医学》2011,(2):126
一名患者右侧面部麻术,突发右侧肢体活动不利、轻度混合性失语,诊断为"左侧大脑中动脉狭窄"。北京三博脑科医院首席专家石祥恩为其进行桡动脉移植颌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术后,患者大脑中动脉搭桥血管血流通畅,一个月后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超早期动脉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治疗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13例发病4.5 h以内的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实施选择性动脉内尿激酶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治疗,其中颈内动脉闭塞4例,大脑中动脉闭塞 9例,全组患者经头颅CT排除颅内出血及低密度病灶.结果:4例颈内动脉闭塞患者2例血管完全再通,1例部分再通,1例无变化,其中3例患者死亡,1例神经功能部分改善;9例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7例血管完全再通,2例部分再通,患者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结论:选择性动脉内尿激酶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治疗超早期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能使闭塞血管尽快开通,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但疗效与血管闭塞部位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应用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对20例发病小于6 h的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行超选择性动脉尿激酶溶栓治疗.其中颈内动脉主干闭塞5例,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10例,大脑前动脉闭塞2例,另3例未见明显责任血管,考虑为穿支动脉闭塞.结果 经溶栓治疗后血管完全再通9例,完全再通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局部动脉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通过对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局部动脉内尿激酶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治疗,其中,颈内动脉闭塞5例,大脑中动脉闭塞9例,大脑前动脉闭塞4例。从发现症状到溶栓治疗时间均为6 h以内,全组均经CT证实无脑出血。结果:18例颈内动脉系闭塞患者中16例血管完全或部分再通,2例未通。结论:超选择性局部动脉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治疗6 h以内急性脑梗死,能使闭塞血管尽快开通,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两种分型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TP)与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42例,所有患者均行颅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及续贯的血管内治疗.根据DSA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完全型胚胎型大脑后动脉(CFTP)组与部分型胚胎型大脑后动脉(PFTP)组.分析不同组别的胚胎型大脑...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闭环 Y 型支架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可靠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行闭环 Y 型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大脑中动脉 M1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采用闭环支架完成交叉 Y 型支架技术,术后无技术相关性并发症。影像学显示术后即刻8个动脉瘤完全栓塞。全部患者平均临床随访3个月,3例患者行脑血管造影随访显示动脉瘤完全治愈。所有患者都获得良好的预后,改良 Rankin 评分0~1分。结论闭环 Y 型支架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大脑中动脉宽颈动脉瘤技术可行,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效果。方法对我院1例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资料进行收集,并分析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在使用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能够取得较好效果,同时在治疗期间的治疗安全性较高。结论在对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时,应用动静脉溶栓法可取得较好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双侧大脑前动脉梗塞伴缄默症1例朝阳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王风蕾,李彪关键词脑梗塞;缄默症大脑前动脉梗塞临床上较少见,双侧大脑前动脉梗塞未曾见报道,现将我们遇到的经TCD、CT证实的双侧大脑前动脉梗塞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72岁,于1993年3月11日下午...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技术探讨成人型烟雾病(MMD)分级及侧支循环的分布模式。方法 收集41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SCTA资料,依照Suzuki 6级分级标准评估患者的血管级别,对应分析患者的侧支循环分布。结果 41例烟雾病患者中,烟雾病早期(SuzukiⅠ级)患者11例(26.8%),主要表现为大脑前-软脑膜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中-软脑膜动脉-大脑前动脉侧支循环;中期(SuzukiⅢⅡ级)患者11例(26.8%),主要表现为大脑前-软脑膜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中-软脑膜动脉-大脑前动脉侧支循环;中期(SuzukiⅢ级)患者25例(61.0%),主要表现为异常烟雾状血管网形成及脉络膜前动脉扩张、延长,后交通动脉开放、扩张、延长-大脑后动脉-软脑膜动脉-大脑前和/或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软脑膜动脉-大脑前和/或大脑中动脉,脉络膜后动脉-胼周后动脉-大脑前动脉侧支循环;晚期(SuzukiⅤⅣ级)患者25例(61.0%),主要表现为异常烟雾状血管网形成及脉络膜前动脉扩张、延长,后交通动脉开放、扩张、延长-大脑后动脉-软脑膜动脉-大脑前和/或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软脑膜动脉-大脑前和/或大脑中动脉,脉络膜后动脉-胼周后动脉-大脑前动脉侧支循环;晚期(SuzukiⅤ级)患者5例(12.2%),主要表现为大脑后动脉-软脑膜动脉-大脑前或大脑中动脉,眼动脉、颞浅动脉、脑膜中动脉与大脑前、中动脉终末皮质支沟通,上颌动脉与颅底皮质支沟通,枕动脉与枕叶皮质支沟通。结论 MSCTA能够准确地评价烟雾病侧支循环的分布模式,其中以SuzukiⅢⅥ级)患者5例(12.2%),主要表现为大脑后动脉-软脑膜动脉-大脑前或大脑中动脉,眼动脉、颞浅动脉、脑膜中动脉与大脑前、中动脉终末皮质支沟通,上颌动脉与颅底皮质支沟通,枕动脉与枕叶皮质支沟通。结论 MSCTA能够准确地评价烟雾病侧支循环的分布模式,其中以SuzukiⅢ级患者比例较高,而颈外动脉向颅内代偿出现在烟雾病中、晚期居多。  相似文献   

11.
大脑前动脉血栓形成的病例临床甚少报导,过去文献报导的多属典型病例,与临床所见并不尽同,最近我们见到3例,其中一例并经两侧颈动脉造影证实为双侧大脑前动脉完全闭塞,另2例经一侧颈动脉造影亦证实为大脑前动脉血栓形成,其中一例一年前曾发生过一次卒中,以后即出现神经异常,当时曾怀疑左颈内动脉(或大脑前动脉)血栓形成(当时无作脑血管造影),此次又突然昏迷不醒人事表现为右侧大脑半球血管性病变,经右颈动脉造影证实为右侧大脑前动脉血栓形成。3例临床症状均有不同表现,兹将病例报告如下供同志们作参考。  相似文献   

12.
超早期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超早期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  1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在起病 1~ 6h内行脑血管造影 ,对靶血管闭塞点或患侧颈内动脉进行溶栓治疗。结果 颈内动脉闭塞 4例中 ,2例完全再通 ,2例部分再通 ;大脑前动脉闭塞 2例 ,均再通 ;大脑中动脉闭塞 7例中 ,5例完全再通 ,2例部分再通。结论 超早期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明显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2日至2018年4月22日本院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100例患者(实施奇偶数法分组模式),对照组的50例患者进行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的50例患者进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结果观察组Barthel评分(85.56±3.62)分、Fugl-Meyer评分(66.98±6.41)分、总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3.89±1.54)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患者实施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同步辐射微血管造影研究大鼠大脑中动脉梗塞脑缺血模型。方法20只300~350gSD大鼠平均分为两组:4.0线组和4—0线包裹硅橡胶组。施行大脑中动脉缺血手术后,立即进行同步辐射血管成像。结果单纯用4—0线组大鼠大脑中动脉没有发生完全阻塞,大脑前动脉和颈内动脉的尚有部分血供;4—0线包裹硅橡胶组,大鼠大脑中动脉均成功阻塞。10%大鼠具有两侧的孔型大脑中动脉(2/20只)。栓线进入深度17mm能够有效阻塞这种异常的大鼠大脑中动脉。结论包裹硅橡胶的4—0线栓能够成功造成300—350g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单纯4—0栓线无法完全造成这一体重范围内的大鼠缺血。由于同步辐射可以进行大鼠的脑血管造影,因此可适合研究和大鼠线栓法缺血模型以及评价大鼠脑部血管变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鲁西南地区青年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3年2-4月在鲁西南地区生活的青年,根据经颅多普勒超声的结果,将患者分为狭窄组和非狭窄组,观察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发病率和危险因素。结果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发病率为3.65%,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吸烟、饮酒等是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我们应该重视青年人群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以降低脑卒中发生的危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SIAT)联合选择性脑低温保护治疗大脑中动脉(MCA)闭塞的血管再通率、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采用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联合选择性脑低温保护治疗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用TIMI评价血管再通程度;治疗前、治疗后即刻、第7天、1个月、3个月NIHSS评分,治疗后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出血转化(HT)评价预后。结果9例获得大脑中动脉完全再通.2例获得部分再通,2例没有发生再通。随访6个月,7例生活能完全自理,3例生活能部分自理,2例无法生活自理,1例死亡。术后并发脑出血3例。结论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联合选择性脑低温保护治疗大脑中动脉闭塞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鲁西南地区青年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3年2-4月在鲁西南地区生活的青年,根据经颅多普勒超声的结果,将患者分为狭窄组和非狭窄组,观察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发病率和危险因素。结果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发病率为3.65%,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吸烟、饮酒等是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我们应该重视青年人群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以降低脑卒中发生的危险。  相似文献   

18.
作者在一例71岁死于胃癌的日本男尸发现做为构成大脑基底动脉环一部分的右侧颈内动脉完全缺如。主要发现如下:①大脑基底动脉环存在,但右侧在大脑前动脉与大脑中动脉之间为一细的交通支(直径约1mm)。②右侧眼动脉起自右脑膜中动脉的额支。③甲状腺上动脉、面动脉及上颌动脉起自一动脉(A 动脉,直径约6mm),它与颈总动脉相续(直径约7mm)。④右颈动  相似文献   

19.
孙小芹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6):174-174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在早期脑梗死的CT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的脑梗死患者(发病6小时内)的CT征象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0例患者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期脑梗死均发现有一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诊断脑梗死的特异性较高。结论:一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对CT诊断早期脑梗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早期大脑中动脉梗死的临床与CT表现。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7例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的临床与CT资料。 结果 :临床特点为意识障碍重 ,偏瘫较完全 ,多伴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危险因素。早期CT征象 :岛带征、豆状核轮廓模糊、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早期低密度改变 ,一侧脑沟、裂缩窄或消失。 结论 :临床表现结合早期CT征象有助于确立诊断和梗死范围及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