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极微小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296例早期胃癌患者中肿瘤直径≤10 mm的34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5例直径≤2 mm的早期胃癌(极微小胃癌组)与29例直径在2~10 mm的早期胃癌(对照组)进行分组比较研究. 结果极微小胃癌占同期早期胃癌病例的2%;黏膜内癌在极微小胃癌组和对照组中分别占100%和45%;高、中分化型腺癌在极微小胃癌组和对照组分别占100%和55%;极微小胃癌组淋巴结转移率为0,对照组为3%;极微小胃癌组和对照组均未见脉管浸润;极微小胃癌组和对照组肿瘤表层部与浸润部病理组织学一致率分别为100%(5/5)和86%.结论 极微小胃癌常局限于黏膜内,组织学类型比较单一,以高、中分化腺癌为主,不伴淋巴结转移及脉管浸润,浸润部与表层部组织学分化程度较一致.极微小胃癌是内镜治疗的良好适应证.  相似文献   

2.
胃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术后生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胃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术后生存情况。方法对 81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术后生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印戒细胞癌多见于年轻女性 ,所占比例为本组胃癌的 9 9%。早期胃癌中 ,印戒细胞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与其他组织学类型的胃癌无差异。术后 5年生存率为 10 0 % ,优于其他类型胃癌 (82 6 % ) (P <0 0 1) ;进展期胃癌中 ,印戒细胞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 4 4 4 % ,低于其他组织学类型胃癌 (74 6 % ) (P <0 0 1)。在腹膜及肝转移复发等方面与其他类型胃癌无差异。行根治性手术后 5年生存率为 5 5 3% ,高于其他组织学类型胃癌 (41 8% ) (P <0 0 5 )。结论胃印戒细胞癌与其他组织学类型的胃癌相比 ,恶性程度无差异。早期诊断及积极手术治疗可以提高其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87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索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肿瘤直径、肿瘤数目、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大体形态、脉管浸润及局部溃疡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本组187例早期胃癌患者中,检测出淋巴结转移32例(17.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期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直径(OR=2.080,P=0.022)、浸润深度(OR=21.048,P=0.001)、组织学类型(OR=3.507,P=0.018)、脉管浸润(OR=2.406,P=0.009)及局部溃疡(OR=2.738,P=0.001)均有关,肿瘤直径2 cm、浸润深度达黏膜下层、组织学类型为未分化型、存在脉管浸润及存在局部溃疡者的淋巴结转移率较高。结论肿瘤直径、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脉管浸润和局部溃疡均是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早期远端胃印戒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其外科手术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接受外科根治手术且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远端胃印戒细胞癌的91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最大径、病灶数量、浸润深度、肿瘤大体外观、脉管癌栓、合并溃疡等数据,探索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外科手术指征。结果91例早期远端胃印戒细胞癌均接受了外科根治性手术,其中淋巴结转移10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χ^2=5.631,P=0.025)、浸润深度(χ^2=4.389,P=0.016)、病灶数量(χ^2=5.615,P=0.023)及脉管癌栓(χ^2=22.500,P=0.001)均与早期远端胃印戒细胞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OR=3.675,P=0.012)、浸润深度(OR=3.886,P=0.015)及脉管癌栓(OR=8.711,P<0.001)是早期远端胃印戒细胞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肿瘤最大径≥2 cm、浸润至黏膜下层及有脉管癌栓的患者有更高的淋巴结转移率。结论肿瘤最大径≥2 cm、浸润至黏膜下层及存在脉管癌栓的早期远端胃印戒细胞癌患者有更高的淋巴结转移风险;满足肿瘤最大径≥2 cm和存在脉管癌栓中任何1项条件者均可能需接受外科根治性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合理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安徽省肿瘤医院胃肠肿瘤外科于2013年2月至2017年11月期间行胃癌根治术的148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早期胃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及是否有脉管神经侵犯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148例早期胃癌患者中有15例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10.14%,其中黏膜内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1.43%(1/70),黏膜下层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17.95%(14/7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早期胃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大体类型、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有脉管神经侵犯情况与其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浸润深度和有脉管神经侵犯是早期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0)。结论肿瘤浸润深度及有脉管神经侵犯与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术前正确评估淋巴结转移情况对早期胃癌患者的治疗方式选择及判断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早期胃癌( early gastric cancer , EGC )指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伴或不伴淋巴结转移的病变[1].根据组织学分类,胃腺癌分为分化型胃癌和未分化型胃癌,未分化型胃癌包括印戒细胞癌、低分化腺癌及黏液腺癌[2].由于社会因素及经济水平不同,各国EGC的检出率不同,相较于日本、韩国,我国EGC检出率仅不...  相似文献   

7.
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潜在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潜在危险因素,指导胃癌淋巴结清扫术(D1或D2)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3月—2010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336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与性别(P=0.010)、年龄(P=0.013)、肿瘤部位(P=0.042)、有无合并溃疡(P=0.001)、浸润深度(P<0.0001)、有无脉管癌栓(P<0.0001)有关,合并有溃疡(P=0.012)、浸润至黏膜下层(P=0.008)及有脉管癌栓(P=0.001)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性危险因素;黏膜内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部位(P=0.007)及大小(P=0.010)有关,肿瘤直径>20mm(P=0.041)是黏膜内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结论:合并有溃疡、浸润至黏膜下层及有脉管癌栓的早期胃癌患者进行手术时,建议行淋巴结清扫(D2)术;肿瘤直径>20mm黏膜内癌也要考虑行淋巴结清扫(D2)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青年人胃癌的临床特点,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19931998年收治胃癌病人696例,其中≤40岁的青年人胃癌患者62例。分析其组织学类型、肿瘤部位、大体分型、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和术后生存情况。结果:青年人胃癌的肿瘤部位与全部胃癌组无明显差异,青年人胃癌病理类型以印戒细胞癌、低分化腺癌和未分化癌的比例较高,大体分型以BorrmarmⅢ、Ⅳ型较为多见,TNM分期晚、淋巴结转移率高。讨论:青年人胃癌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针对其病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制定合理的综合治疗方案,行扩大淋巴结清扫术,以期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病人各临床病理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帮助.方法:对467例早期胃癌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管癌栓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主要有:肿瘤大小(最大径,≤2 cm比>2 cm,P<0.01)、分化程度(分化良好比分化不佳,P<0.01)、浸润深度(黏膜层比黏膜下层,P<0.01)、淋巴管癌栓(无比有,P<0.01).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管癌浸润均是提示胃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结论: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管癌栓等因素有关.确定早期胃癌手术方案时,可参考上述因素判断淋巴结转移风险,决定是否行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镜、腹腔镜双镜联合治疗早期胃癌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近6年双镜联合治疗78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胃体、远端胃肿瘤非溃疡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近端胃及胃体、远端胃肿瘤合并溃疡患者行双镜联合下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标本送快速病理检查。结果:为早期胃癌浸润至黏膜下层及肌层、伴有脉管癌栓、肿瘤直径>20 mm、低分化腺癌(包括印戒细胞癌)的30例患者行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5例近贲门或幽门部位肿瘤患者行单纯胃大部切除术,43例患者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或单纯胃楔形切除术。根治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占全部病例的11.5%,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患者痊愈出院。结论:双镜联合治疗早期胃癌安全、患者创伤小、康复快、疗效确切,更加体现了微创优势,避免了部分患者不必要的根治切除甚至全胃切除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