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胃平滑肌瘤的影像学表现(附46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明宇 《浙江临床医学》2006,8(11):1134-1135
目的 分析胃平滑肌瘤的X线钡餐造影及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胃平滑肌瘤46例,术前均行X线钡餐造影及CT检查。结果 46例胃平滑肌瘤中腔内型27例,腔外型13例,腔内外型6例。X线钡餐造影,29例表现为腔内充盈缺损,15例有“桥”形皱襞,10例有溃疡形成;CT表现为胃腔内或腔内外相连圆形、椭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增强后均匀或不均匀强化。X线钡餐造影、CT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符合率分别为82.6%、95.6%。结论 X线钡餐造影对腔内型和以腔内生长为主的胃平滑肌瘤具有较高诊断价值,CT对以腔外生长为主的最有价值,两者结合能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肝胆管囊腺癌的CT、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肝胆管囊腺癌的CT、MRI表现,评价CT、MRI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胆胆管囊腺癌的CT和(或)MRI表现。结果:均为单发囊性病灶,其中3例有壁结节和分隔,另2例病灶中有实质性软组织肿块,CT表现主要为液体密度病灶,可有囊壁或分隔,乳头状软组织影响囊向突出。MRI表现:T1WI因囊液成分不同可呈低或高信号,T2WI病灶高号为主,肿瘤壁和分隔相对低信号。增强后CT,MRI均表面为囊壁,分隔及囊腔内实质部分有强化。结论:CT、MRI可显示肝胆管囊腺癌的特征性表现,是诊断肝胆管囊腺癌准确、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乳腺癌胸部相对不常见转移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组织学确诊72例乳腺癌胸部相对不常见转移患者的CT影像资料。结果:胸壁囊性转移1例,CT表现呈囊性肿块,有薄壁及附壁结节;胸壁转移伴自发性气胸5例,CT表现气胸附近跨胸壁破坏性肿块;肺内磨玻璃样及晕样转移转移瘤27例中12例CT表现呈片状磨玻璃密度影,15例晕样转移中央区域呈软组织密度,周缘部呈磨玻璃样密度,其中3例伴晕中小空泡状气体影;肺内空洞样转移28例中厚壁空洞19例,薄壁空洞14例,空泡样空洞3例,午间猫眼样空洞2例,大囊袋样空洞2例,球核样空洞2例,13例同时具有≥2种空洞性表现;单发肺内转移中1例CT表现为含壁结节的单发空洞病灶,1例为含毛刺及分叶的单发软组织结节;钙化性肺转移7例CT表现以斑片及斑点状钙化为主;心包膈淋巴结转移2例CT表现为心膈区3~4枚椭圆形软组织结节。结论:认识乳腺癌胸部不常见转移的CT表现,对乳腺癌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气肿性尿路感染患者的X线、CT影像征象及其临床相关病理、治疗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临床确诊为气肿性尿路感染患者的X线及CT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X线均可见环绕膀胱的“气抱球”状透亮积气影,其中2例膀胱旁的盆腔筋膜间隙显示多发小气泡影,合并膈下游离气体1例;CT定位图亦显示如此征象;CT轴位扫描3例均见膀胱壁内气体影及膀胱内小气泡影,3例膀胱壁呈“锯齿样”改变,伴有膀胱壁外周气体带,1例合并一侧输尿管周围及肾门旁筋膜间隙局部积气。结论:气肿性尿路感染的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发现泌尿系统器官内或器官旁有气体影为特征,CT检查对诊断气肿性尿路感染的敏感性高,是诊断此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肺癌空洞X线平片、CT与MRI表现,探讨空洞表现与肿瘤性质、恶性程度意义。方法:对40例以各种方法证实为肺癌,40例均摄X线平片,其中30例做CT,8例做MRI检查。40例中30例手术,并做病理检查,病理结果与影像表现对照。结果:空洞内缘不规则似癌梁改变等、空洞壁厚度与空洞在肿瘤中位置,特别是肿瘤越小,且形成空洞或肿瘤越大,空洞偏大等均与肿瘤性质有关,CT对空洞内缘显示优于平片,且对肿瘤边缘显示有助于判定肿瘤恶性程度。MRI肿瘤组织T_1W和T_2W信号强度变化对肿瘤液化坏死、甚至对肿瘤性质有潜在定性能力。结论:肺癌空洞X线、CT与MRI表现和肿瘤性质有明显联系,空洞表现对诊断肺癌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动脉瘤样骨囊肿CT与MRI征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CT与MRI对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表现,全部病例均行X线检查,其中14例行CT检查,19例行MRI检查,10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结果 在X线上ABC表现为膨胀性骨质破坏。在CT上动脉瘤样骨囊肿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常有不同程度膨胀性改变,骨质破坏区内可见囊状低密度区及骨性分隔,MRI表现为T1WI及T2WI上可见病灶边缘有低信号环,病灶内主体部分充满囊状液体,信号混杂,在T1WI低或中高信号,在T2WI上呈不均匀高信号,病灶内可见T1WI及T2WI上均呈低信号的分隔。Gd-DTPA增强扫描后可见囊壁及病灶内的分隔强化。结论 CT与MRI对动脉瘤样骨囊肿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骨样骨瘤的X线与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勇  黄耀华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20(12):875-876,F0004
目的:分析骨样骨瘤的X线及CT表现,提高其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16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同时有CT扫描6例。分析X线和CT对瘤巢及瘤巢周围改变的显示能力。结果:X线和CT检查分别有13例和6例表现为一圆形或卵圆形〈2cm瘤巢,周围可有程度不一的骨质硬化、骨膜反应、软组织肿胀,X线和CT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1%和100%。结论:大多数骨样骨瘤有X线特征表现,通过X线检查可得到诊断,CT对瘤巢定位更准确对提高本病诊断准确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多房囊性肾细胞癌(Multilocular 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MCRCC)的CT及MRI表现特征,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MCRC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CRCC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①病灶均位于肾皮质区,呈类圆形或分叶状,境界清晰,均由多个囊腔和分隔构成;②囊壁及间隔多菲薄,形态规则,均不见附壁结节,部分可见囊壁、间隔点状钙化;③CT平扫病灶呈等或低密度,增强扫描囊壁、间隔呈进行性延迟强化,分泌期囊壁、间隔显示最清楚;④MRI T2WI能清晰显示薄而规则的囊壁及间隔,囊腔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强化方式同CT。结论:CT及MRI的特征性表现对MCRCC的术前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空洞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2002—05—2007—06经X线及CT引导下穿刺活检等病理证实空洞型肺癌37例。结果:X线及CT表现为厚壁空洞型15例,圆形或类圆形空洞型14例,实变肺内空洞型4例,薄壁囊肿空洞型2例和裂隙状空洞型2例等5种类型,包括鳞癌24例、腺癌5例、小细胞癌2例、大细胞癌2例、腺鳞癌2例和肺泡癌2例。结论:多层螺旋CT在显示肿块及对肿瘤定性方面优于其他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囊性肾癌的CT表现,探讨CT对囊性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囊性肾癌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囊性肾癌包括10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3例单房囊性肾癌、3例透明细胞癌囊变坏死及1例单纯囊肿癌变。17例囊性肾癌中,CT诊断正确15例;1例单纯囊肿癌变,CT诊断为单纯囊肿;1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CT诊断为复杂囊肿。典型的囊性肾癌CT表现为肾实质内单房或多房囊性肿物,具有厚薄不均匀的囊壁,内壁凹凸不平,囊壁不均匀强化,伴有强化的壁结节或实性成分,部分病例囊壁伴有钙化。结论:CT对囊性肾癌的诊断具有较大优势,对大部分肿块能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分析肺癌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多支供血动脉情况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肺癌动脉介入治疗中发现存在多靶血管情况的51例病例,并对此组病例结合其临床、影像资料及治疗情况,对血管造影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51例多靶动脉供血的肺癌患者中(2支者45例,3支者3例,4支者3例),支气管动脉、肋间动脉、锁骨下动脉各分支、心包动脉等均可参与肺癌的供血,而且供血有一定特点:多支支气管动脉均对肿瘤及淋巴结供血者中,中央型肺癌比例较高;周围型肺癌存在患侧支气管动脉对肿瘤及部分淋巴结供血而对侧支气管动脉提供部分纵隔及对侧肺门淋巴结血供的情况;肋间动脉参与肿瘤供血以中央型肺癌为多;锁骨下动脉属支参与肺癌供血者中多为上叶病灶,其中以胸廓内动脉参与机率最高,这其中多为中央型肺癌;心包动脉及心包膈动脉可参与下叶肺癌的供血;肺癌伴肺内转移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存在对原发灶及肺内转移灶多动脉供血;在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及栓塞治疗后可形成新生供血动脉,特别在栓塞治疗后。结论肺癌的体循环介入中可呈多靶动脉性,并具一定特点。肺癌的动脉介入治疗应尽量找到所有供血血管,以完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囊性肾癌的CT表现,旨在提高术前正确诊断率。材料与方法:复习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囊性肾癌的CT表现,对其囊壁、分隔及壁上的实性结节进行研究,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肿瘤位于左肾6例,右肾4例;单囊6例,多囊4例;囊壁厚薄不均伴壁结节7例,壁结节不清3例;囊内4例密度均匀,6例混杂;10例肿瘤实性成份均有中度以上强化。结论:囊性肾癌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是较有价值的常用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央型肺癌侵犯纵隔血管的MRI表现及检查价值。材料与方法:51例患者均有纵隔血管受累,且经手术病理症实,术前均行MRI检查。对比分析纵隔血管受累的MRI征象和手术所见。结果:手术病理所见分为两组:13例肿瘤与因管一侧壁相贴,主要侵犯外膜;38例肿瘤环绕血管生长,病理见29例肿瘤侵润血管管壁全层。MRI表现亦分为两组:肿瘤与一侧壁相贴,管腔通畅;肿瘤包埋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结论:肺癌以相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在食管癌及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23例食管癌患者及9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超声观察食管壁厚度、回声特点,常规扫查淋巴结及肝脏的转移情况。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超声对颈段、胸段、腹段食管癌的检出率分别为95.2%、56.9%、93.3%,食管癌的管壁较对照组增厚(P〈0.05),超声显示颈段、胸段、腹段食管癌食管周旁、颈部锁骨上窝及腹腔、转移淋巴结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0%、55.3%、89.4%、98.7%及100%。结论超声检查对食管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腐生型肺曲霉菌病的CT诊断(附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腐生型肺曲霉菌病的CT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搜集经病理活检、手术证实的6例腐生型肺曲霉菌病的CT进行分析,其中结核继发曲霉菌病3例,慢性肺脓肿、糖尿病肺大泡和包虫囊肿各1例,常规CT扫描,病变区变换体位扫描。结果:6例CT分别于肺结核空洞、慢性脓腔、肺大泡空腔及包虫囊腔内见结节状曲霉菌球,变换体位曲霉菌球游离于空腔或空洞内,其周围有新月样透亮影。讨论:结节样均匀的高密度曲霉菌球,其周围有新月样透亮影,曲霉菌球随体位的变化游离于空腔或空洞内是腐生型肺曲霉菌病的CT特征。结合原发病史,变换体位进行病变区扫描对其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造影剂注入法三维肺血管MRA(3D-MRPA)技术在诊断肺癌浸润肺动脉上的应用经验,初步认识此项技术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肺癌4例。Cd-DTPA0.2mmol/kg静注后,应用高性能MR扫描系统,闭气下摄取24层肺血管SPGR序列连续冠状断面像,用时27秒。再重复同样扫描,分别获得肺动脉期相与支气管动脉期相。最后,以最大强度投影法(MIP)制成3D-MRPA。结果:4例肺癌显示出3种MRPA表现:肺动脉受累、可疑肺动脉受累与肺动脉无受累。可疑肺动脉受累,病例手术证实为粘连,MRPA的原始图像显示肿瘤与血管相切密切,血管内腔通畅,但管壁轻微受压变形。结论:造影法三维MRPA可以评价肿瘤浸润肺动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黏液表皮样癌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黏液表皮样癌的CT表现。结果 10例为中央型,1例为周围型;形态分别为椭圆形(7例)、分叶状(2例)及不规则形(2例)。9例边界清楚,2例边缘毛糙。10例为实性病灶,1例为囊实性病灶。增强CT显示7例肿瘤实质部分密度较均匀,4例密度不均匀;其中5例密度明显高于胸壁肌肉,4例密度与胸壁肌肉相仿,2例密度明显低于胸壁肌肉。3例支气管腔内结节周围见环形低密度液体影,2例见周围新月形或环形气体影。所有病例在CT上均可见支气管狭窄或阻塞(8例见阻塞性肺炎,5例见远端支气管扩张伴黏液栓塞,5例见肺不张)。5例可见纵隔、肺门或支气管周围淋巴结肿大,1例见同侧肋骨转移。结论大部分肺黏液表皮样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有助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癌空洞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癌空洞的CT表现,男15例,女6例,平均年龄49岁。全部病例均进行了胸部CT平扫,其中11例同时有CT增强扫描。结果21例均为单发空洞,空洞以类圆形为主,平均直径为31mm,外形以浅分叶为主,占67%(14/21);21例都是厚壁空洞,81%(17/21)的空洞内外壁均不光整,增强后空洞壁强化明显。43%(9/21)空洞周围见卫星灶。结论肺癌空洞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根据此特征可以与肺内的其他空洞性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各种影像学诊断方法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本院4例及复习文献5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输尿管癌共58例,行膀胱镜检41例,静脉肾盂造影(IVP)44例,逆行肾盂造影44例,B超45例,经皮肾穿刺肾盂造影12例,CT及MRI3例。结果:膀胱镜检查表现为输尿管口肿物突出,阳性率为58%;IVP表现为肾积水或患肾不显影,阳性率为100%,但无特征性;逆行肾盂造影表现为输尿管充盈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CT表现特征。方法对30例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胆囊腺癌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肿块型16例,其增强特点可用于鉴别原发性肝癌;厚壁型8例,表现为胆囊壁不规则性、非对称性增厚,区别于胆囊炎的均匀性增厚;腔内结节型6例,表现为腔内分叶状软组织结节,横径大于1.0cm,不同于胆囊息肉的表现。结论掌握原发性胆囊癌的特征性CT表现,有助于提高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