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筛选并克隆正常组小鼠腭突与腭裂组小鼠腭突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探讨它们在腭裂发生过程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建立C57BL/6N小鼠腭裂模型,分别提取胚胎12d的正常组及维甲酸处理组小鼠腭突组织中的mRNA,利用PCR的改良消减杂交技术,筛选并克隆小鼠腭突正常发育时期与腭裂形成过程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及测序。结果:共获得差异表达的基因40个,2个为新基因。结论:克隆的新基因及fau基因可能对腭突间充质细胞的生长、分化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部分学者通过体外器官培养研究认为全反式维甲酸干扰了Smad2/3在腭部的表达,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目的:观察腭突Smad2/3信号分子在胚鼠腭部发育及腭裂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54只C57BL/6J近交系孕鼠随机分为3组,在妊娠10d,实验组一次性灌胃全反式维甲酸100mg/kg诱导胚鼠两侧腭突不能在中线融合,建立腭裂畸形动物模型;植物油对照组灌胃10mL/kg橄榄油,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结果与结论:在植物油对照组中,从妊娠13d18时到妊娠14d18时腭间充质细胞中Smad2/3免疫阳性表达逐步增高,至妊娠15d8时表达开始出现下降,实验组也表现为这一变化趋势,且同一组间表达较植物油对照组明显;在腭中嵴上皮细胞中,植物油对照组随着腭突的融合,腭中嵴上皮带消失,Smad2/3表达也明显下降,实验组始终未融合,未见明显的Smad2/3阳性细胞。在整个胚腭正常发育和腭裂形成过程中,空白对照组与植物油对照组Smad2/3阳性细胞表达几乎无差异。提示过量全反式维甲酸可能通过干扰腭中嵴上皮细胞及间充质细胞中Smad2/3信号分子的表达,从而影响小鼠胚腭上皮间充质转化,与腭裂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与精子发生相关的睾丸特异性新基因。方法将不同发育阶段的小鼠睾丸组织cDNA探针与Affymetiix全基因组芯片进行杂交,通过杂交信号的比较,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用生物学信息软件对该基因进行生物学信息分析。RT-PCR分析该基因在小鼠不同发育阶段睾丸、小鼠不同组织及人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通过4、9、18、35、54日龄和6月龄小鼠睾丸的芯片信号比较筛选出一个差异表达基因(GenBank登录号:XM_156106),全长有1364bp,含有1146bp的完整ORF,编码一个有381个氨基酸、分子量为43.578kDa的蛋白质,我们将其命名为TSCA3。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TSCA3基因可能在细胞核中表达。EBI功能域分析表示该基因可能参与了cAMP依赖的PK(Protein kinase)的锚定。RT-PCR分析表明TSCA3基因特异性表达于小鼠睾丸组织中且具有时序性表达。TSCA3蛋白在人的同源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NM-152539,在381个氨基酸区域内有49%的同源性,人TSC43(hTSC43)基因特异性地表达于人睾丸组织中。结论TSCA3基因的表达与小鼠精子发生的过程一致,在小鼠及人的睾丸组织中特异性表达,显示其可能在精子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新基因TSC21并进行蛋白表达及纯化。方法将不同发育阶段的小鼠睾丸组织cDNA探针与Affymetrix金基因组芯片进行杂交并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用生物学信息软件对该基因进行生物学信息分析。运用RT-PCR分析该基因小鼠不同组织及人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对人的TSC21基因进行cDNA克隆、蛋白表达及纯化。结果通过不同日龄小鼠睾丸的芯片信号比较筛选出一个差异表达基因(GenBank登录号:NM_028825),金长有810bp,含有543bp的完整ORF,编码一个有180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1.040kDa的蛋白质,我们将其命名为TSC21。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TSC21基因可能在细胞核中表达。基因功能域预测表明在氨基酸34-40处有CK1和CK2磷酸化位点,在氨基酸100-106处有PKA(cAMP-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A)磷酸化位点。RT-PCR分析表明TSC21基因特异性表达于小鼠睾丸组织。TSC21蛋白在人的同源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NM-152670,在180个氨基酸区域内有82%的同源性,人TSC21(hTSC21)基因特异性地表达于人睾丸组织中。成功构建PET-28a2c(+)vector/hTSC21表达载体,并转化B121,以IPTG诱导蛋白表达,对诱导剂浓度、诱导时间进行优化后以镍离子亲和层析纯化目的蛋白。结论TSC21基因在小鼠及人的睾丸组织中特异性表达并具有高度同源性,显示其可能在精于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所得人TSC21蛋白可进行其蛋白结构活性、睾丸组织中的定位分布及在男性不育等疾病检测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筛选与精子发生相关的基因。方法 将不同发育阶段的小鼠睾丸组织cDNA探针与Affymetrix全基因组芯片进行杂交,通过杂交信号的比较,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对该基因进行生物学信息分析。RT-PCR分析该基因在小鼠不同发育阶段睾丸及小鼠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通过4、9、18、35、54、日龄和6月龄小鼠睾丸的芯片信号比较筛选出一个差异表达杂交点(GenBank登录号:NM.0262_34),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基因全长3979bp,含有1272bp的完整ORF,编码一个有423个氨基酸、分子量为49.788的蛋白质。PigM蛋白与大鼠同源基因PigM蛋白有96%的同源性,与人PigM蛋白有89%的同源性,显示该基因在哺乳动物中高度保守。RT-PCR分析表明Pi州基因特异性表达于睾丸组织及18日龄后的小鼠睾丸中。结论 PigM基因的表达与小鼠精子发生的过程一致,显示其可能在精子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解释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可对揭示人类无精、弱精和少精引起的男性不育的病因,治疗和预防男不育及寻找新的男子避孕药的靶位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了解小鼠骨骼肌基因表达谱,以及一次性力竭运动后小鼠骨骼肌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5-04/2005-06在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完成。①实验小鼠6只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和一次性力竭运动组各3只。②从实验小鼠的骨骼肌组织中抽提总RNA;纯化后合成双链cDNA;体外转录合成生物素标记的cRNA;cRNA纯化后片段化为300bp左右的探针片断。③生物素标记的cRNA探针与涵盖了14000个明晰基因的Affymetrix基因表达谱芯片Mouse Genome430A 2.0杂交,分别检测正常对照组小鼠和一次性力竭运动组小鼠的骨骼肌基因表达谱。④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只实验小鼠进入结果分析。分别得到了正常对照组和一次性力竭运动组小鼠骨骼肌基因的表达谱,一次性力竭运动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共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189条,78条基因表达增加,111条基因表达降低。结论: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在阐明了小鼠骨骼肌基因表达谱的同时,提示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涉及多个方面,为进一步研究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高脂膳食及有氧运动因素对C57BL/6小鼠骨骼肌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初步探寻有氧运动改善机体胰岛素抵抗(IR)相关基因的机制。方法:选用C57BL/6雄性小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和IR模型组,分别饲以基础和高脂饲料10周。鉴定高脂膳食组IR小鼠模型建立成功后,将正常饮食组随机分为正常饮食安静组(NC)和正常饮食运动组(NE),IR模型组分为高脂饮食安静组(HC)和高脂饮食运动组(HE)。运动方案采用强度为75%VO2max有氧跑台训练,持续6周。后分离各组小鼠股四头肌,提取总RNA,经荧光标记后进行芯片杂交,利用芯片扫描仪记录荧光信号,并通过相关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C/NC共筛选差异表达基因136个;NE/NC筛选差异表达基因74个;筛选HE/HC差异表达基因29个;HE/NC差异表达基因共252个,其中170个基因(HE/NC-DF)的差异表达由高脂膳食和运动因素共同引起;HE/HC中16个基因为与HE/NC-DF共同差异基因。结论:高脂膳食及有氧运动对小鼠骨骼肌基因表达均有显著影响,本研究初步筛选出有氧运动改善IR潜在相关基因,为进一步研究有氧运动改善IR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哮喘病人治疗前后嗜酸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的消减cDNA文库。方法:采用新近建立的抑制消减杂交方法,哮喘治疗前后的嗜酸细胞为试验和对比材料,分离哮喘病人嗜酸细胞中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片段,将其与T载体进行T/A连接构建文库,将连接产物用氯化钙转化法转化大肠杆菌进行文库扩增和蓝白斑筛选。随机挑取100个白色克隆用茵落PCR进行鉴定。结果:扩增消减cDNA文库获得300余个白色阳性克隆,随机挑取100个白色克隆用PCR进行扩增,90%的克隆中均有200~600bp的插入片段,这些片段可能是哮喘嗜酸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片段。结论:用SSH法及T/A克隆技术成功构建了哮喘病人治疗前后嗜酸细胞差异表达基因消减cDNA文库,该消减cDNA文库的建立为进一步筛选、克隆哮喘病人嗜酸细胞差异表达的新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背景:精子发生过程受许多特异分子及细胞间作用的严格调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化及一系列特定基因程序性表达调控.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合适的体内和体外研究模型,精子发生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较慢,尤其缺乏对关键调节基因的认识.目的:筛选与精子发生相关的基因,并分析其表达特点.方法:将4,9,18,35,54 d和6月龄小鼠睾丸组织cDNA探针与Affymetrix全基因组芯片进行杂交,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然后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在小鼠睾丸不同发育阶段中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对Affymetrix全基冈组芯片杂交结果分析后,筛选得到1个差异表达杂交点.通过在NCBI与小鼠全基因组序列Blast分析可知该差异表达基因是Tpap基因.该基因在4,9,18,35,54d和6月龄小鼠睾丸中杂交信号校正值分别是4.4(A)、12.9(A),262.4(P)、1 136.7(P)、1 617.5(P)和1 128(P),表明4,9 d小鼠睾丸中该基因无表达,18 d小鼠开始表达,RT-PCR结果表明小鼠Tpap基因在小鼠9 d及之前的睾丸中没有表达,在18 d睾丸后开始表达,与基因芯片分析相一致.结果表明,Tp印基因为小鼠年龄依赖性表达基因,小鼠Tpap的表达与小鼠精子发生的过程有很强的一致性,推测该基因在哺乳动物精子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原发性骨性关节炎的发展是多种相关基因表达失常的缘故。采用mRNA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检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滑膜差异表达基因,有助于阐明骨性关节炎病理过程的相关机制。目的:比较延边地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和正常关节滑膜的基因表达谱变化,筛选出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并探讨其在骨性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选择延边地区原发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9例及正常对照者3例,应用mRNA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检测所获得的滑膜组织中表达差异的基因,筛选出表达差异基因并对其进行GO分析。结果与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及正常对照者滑膜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结果显示,延边地区膝关节骨关节炎滑膜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共有1261个,其中上调的基因有451个,下调的基因有810个。差异表达基因GO统计分析显示,信号转导、翻译调节、趋化作用、炎症应答、细胞增殖等多种基因的表达有差异。基因芯片技术能有效地筛选出骨性关节炎差异表达的基因,并进一步证实了骨性关节炎的病理过程是多种功能基因参与的复杂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在主动脉-性腺-中肾(AGM)区基质细胞中差异表达的基因,以药物流产的孕30-35天的人胚胎AGM区来源基质细胞为“实验方”,以源自意外而致流产的孕4—5月的水囊引产的胎儿肝组织的基质细胞为“驱动方”,建立了在人AGM区基质细胞中差异表达基因的消减杂交文库。进一步用基因芯片技术对所建立的抑制消减杂交文库进行筛选,并挑选其中明显差异表达的18个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构建的AGM抑制消减杂交文库中,经过PCR鉴定有特异性扩增带且扩增带分子量在200—700bp的克隆有211个,阳性率高达76.4%。经过基因芯片筛选,挑选出ratio值大于5的克隆共18个进行序列测定显示,在测序的18个明显差异表达的阳性克隆中,4个为未知基因,14个为已知基因,其中这些已知基因分别参与了细胞迁移、分化、生长、细胞周期、信号转导及血管发生等细胞重要生命过程。这些基因大多数在胚胎分化造血发育中的作用尚未见报道。结论 筛选AGM区基质细胞中差异表达的基因为进一步研究胚胎造血发育的分化调控的分子机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婴儿期腭裂腭成形修复手术的手术技巧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360例腭裂患儿的腭成形修复手术,对手术方法的选择,切口及悬雍垂的处理,粘骨膜瓣的剥离及松驰,腭帆提肌解剖及功能重建等步骤采取相关之手术技巧,总结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360例腭裂患儿中术后有3例(完全性腭裂伴唇裂者)在硬腭前份牙槽突裂隙处并发腭瘘,其余患者术口均为Ⅱ/甲愈合,腭部外型良好,软腭活动度满意。在手术过程中运用一定的技巧和使用一些特定器械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保护软腭肌肉及血管,顺利完成腭裂的形态和功能修复。结论:腭裂婴儿在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上有某些特殊性,其腭成形修复手术有一定独特性,运用适当的技巧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筛选和克隆结肠癌和正常结肠组织差异表达的基因片段,为探讨结肠癌的发病机制提供线索。方法 应用基因差异显示技术(DD—PCR),比较结肠癌和正常结肠组织基因表达的差异,对其中一条有明显差异的基因片段进行克隆、测序,测序结果提交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性分析,并用半定量RT—PCR进行初步鉴定。结果 同源性分析表明,该片段与已知基因DDX32高度同源(99%)。RT—PCR结果显示,在结肠癌组织中该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结肠组织(P〈0.05)。结论 DD—PCR是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的有效手段;在结肠癌组织中DDX32基因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结肠组织,此结果为研究DDX32基因在结肠癌发病中的作用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4.
病理性瘢痕中S100蛋白基因的差异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100蛋白基因的表达情况与病理性瘢痕形成的相关性。 方法:实验于2003—05/2005-01在南方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完成。病理性瘢痕标本来源于南方医院整形外科手术患者,正常皮肤组织来源于无瘢痕体质趋势及无免疫性疾病的包皮手术标本,患者均知情同意。增生性瘢痕组3例,瘢痕疙瘩组3例,正常皮肤组10例。抽提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与正常皮肤组织的总RNA,反转录并双色荧光标记,与含11个S100蛋白基因的人类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经荧光扫描和数据处理,进一步进行统计学分析,检测S100蛋白基因在3组组织中的表达变化。 结果: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11个S100蛋白基因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差异表达具有显著性意义的基因有3个,S100A7,S100A8和S100A9均为上调表达;而瘢痕疙瘩组织中仅有S100A2基因的下调表达具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①S100蛋白基因的差异表达与病理性瘢痕的形成密切相关。②S100蛋白基因成员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的差异表达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③S100A2在瘢痕疙瘩中低表达而在增生性瘢痕中正常表达,可能与瘢痕疙瘩的恶性度高于增生性瘢痕,且能向周边正常组织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克隆小鼠胚脑中Wnt-3a基因片段,构建pSecTag2/Hygrn B—Wnt3a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为基因治疗脊髓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3在安徽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选取清洁级孕13.5d的KM小鼠1只,脱颈处死,冰冷条件下迅速取出胚鼠,解剖显微镜下剥离胚脑,在无RNA酶污染的条件下迅速提取胚脑总RNA。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方法扩增小鼠胚脑Wnt-3a基因片段,将该基因片段克隆入T载体,聚合酶链反应法筛选并测序,双酶切后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SecTag2/Hygro B—Wnt3a。转染并筛选稳定表达的COS-7细胞,Western blot鉴定重组Wnt-3a蛋白的表达。结果:①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获得目的基因小鼠Wnt-3a cDNA:自胚鼠脑组织总RNA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后,凝胶电泳可见约1.1kh的特异性扩增片段,与预期获得产物大小相符。②pMD18-T/Wnt3a克隆质粒聚合酶链反应初步筛选与测序:测序报告所克隆的Wnt-3a为1058bp.通过Blast同源性分析,与GeneBank收录的序列一致,克隆小鼠Wnt-3a基因获得成功。③真核表达载体pSecTag2/Hygro B—Wnt3a的双酶切及测序:随机挑选10个克隆,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筛选出阳性克隆5个。经XhoⅠ和HindⅢ双酶切鉴定、测序及Blast分析鉴定重组质粒构建成功。④Western Blot鉴定重组小鼠Wnt-3a蛋白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脂质体转染cos-7后48h,Western Blot鉴定出在细胞内存在Wnt-3a蛋白的表达,转染pSecTag2/Hygro B—Wnt3a的COS-7细胞裂解液在45KD处出现阳性条带,而培养上清中未能检测到蛋白的表达。结论:小鼠胚脑Wnt-3a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SecTag2/Hygro B—Wnt3a构建成功,转染COS-7细胞后能够表达重组Wnt-3a蛋白。  相似文献   

16.
脓毒症大鼠肝组织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筛选脓毒症大鼠肝组织中与正常组织差异表达的基因并进行初步功能分析。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5只。参照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采用含有4096个大鼠基因cDNA克隆的表达谱基因芯片,检测并分析脓毒症大鼠肝组织在CLP后24h的基因表达变化,并以计算机软件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CLP后24h共筛选出522条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出现差异的基因,占基因芯片总点数的12.7%,其中244条基因表达下调,278条基因表达上调。结论脓毒症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涉及到一系列与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凋亡、免疫相关基因、各种基本生物化学物质代谢酶类基因和能量代谢相关基因、血液相关基因、癌基因相关基因、生长因子类基因、应激反应类基因、细胞信号转导相关基因、DNA结合转录和转录调节因子相关基因、DNA复制与修复相关基因、蛋白质翻译与修饰、加工、降解相关基因等相关的基因表达异常;采用基因芯片检测技术有利于全面揭示脓毒症中的基因表达模式,快速高效地发现新的研究目标和基因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荧光mRNA差异显示技术(DD-PCR),筛选胃癌及食管癌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方法:收集临床胃癌组织样本,通过荧光差异显示技术(DD-PCR)获得胃癌样品中差异的片段,对这些片段进行克隆和测序。通过在GenBank中同源性检索,查找与差异片段相对应的同源基因。利用半定量PCR及定量PCR方法检验该基因在胃癌及食管癌组织中与其对应正常组织之间表达的差异。结果:通过DD-PCR获得的一个差异表达片段的序列对应于ATP/GTP结合蛋白1基因(A/GT-PBP1)。半定量PCR及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结果表明,A/GTPBP1基因在胃癌及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其对应的正常组织(胃癌,P<0.01;食管癌,P<0.01)。该基因包含25个外显子,读码框长3561bp,编码1186个氨基酸,蛋白质相似性分析表明该蛋白为G蛋白家族成员。结论:A/GTPBP1在胃癌组织中异常表达,可能在胃癌发生过程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受HSF1调控的应激反应基因筛选及其启动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刘瑛、肖献忠等用含 15 0 0 0个小鼠已知基因及EST片段的cDNA芯片从热休克因子1(HSF1)基因敲除小鼠心肌组织中筛选应激反应中受HSF1调控的靶基因 ,结果共筛选到差异表达基因114 2个。对上述基因的分析发现多个基因的启动子区含有热休克元件 (heatshockelement ,HSE) ,表明HSF1直接调控了这些基因的表达。该研究还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成功克隆了人XLHSRF1基因 (GenBankID :AY2 2 1994 )及其大鼠同源基因受HSF1调控的应激反应基因筛选及其启动子分析@肖献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突变昭朋转基因小鼠的功能变化,分析Fgf9及其受体Fgfr3的组织表达谱。方法:采用RT-PCR法克隆彤冈,在该基因296位引入点突变为(G→A)后插入pcDNA3.1(-)B载体,通过显微注射建立转基因小鼠;利用PCR法鉴定转基因小鼠基因型,RT-PCR及免疫组化鉴定转基因小鼠内源性Fgf9和Fgfr3的组织表达谱。结果:建立了12个系的转基因小鼠模型,虽未检测到转入基因的表达,但检测到内源性Vgf9和Fgfr3在心、脑、肾、肌肉和骨关节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论:获得rgf9和Fgfr3组织表达谱及在不同时期小鼠骨关节中的表达情况;推测转入基因未表达与FGF9转入后被沉默或抑制有关,为此正在建立特异点突变FGF9基因敲入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共生菌群对荷瘤小鼠肺泡巨噬细胞(AM)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分离纯化共生菌缺失的荷瘤小鼠及共生菌正常的荷瘤小鼠AM,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差异表达的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分选后的AM细胞纯度可达98%,共生菌缺失荷瘤小鼠与正常荷瘤小鼠相比较,AM细胞中差异性表达基因共有353个(变化倍数≥2),上调基因171个,下调基因182个;差异表达基因的基因分类(GO)主要为细胞凋亡、细胞增殖、细胞分化、信号传导、血管生成等;KEGG通路主要为氮素代谢、趋化因子信号、TGF-β信号及肿瘤通路等;M2型巨噬细胞特异性基因CCL24、Arg1、Retnla及IL-13等在共生菌缺失荷瘤小鼠AM细胞中表达上调。结论共生菌可以调控荷瘤小鼠AM细胞的基因表达,包括CCL24、Arg1、Retnla及IL-13等基因,差异表达基因与多个GO分类和KEGG通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