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上在慢性肝病患者施行肝切除术后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以引流腹水及检测术后出血和胆漏 ,然而这一优点从未进行前瞻性评估。为此 ,作者进行这方面研究 ,取中国香港大学肝病中心于 1 999~ 2 0 0 2年收治的 1 0 4例慢性肝病患者施行肝切除病例进行分析 ,随机分成腹腔闭合引流组和未引流组 ,各 5 2例 ,比较两组的手术后果。结果 两组病例引流组和未引流组的年龄 ( 5 3 .6± 1 .5∶5 2 .8± 1 .4岁 )、性别 (男性 42∶44例 )、HBs阳性率、血清白蛋白、肝功能检查大致相似 ,有可比性。引流组和未引流组的肝切除大手术分别占 62 %和 5 2 %,无…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探讨行微创小范围肝切除术患者术中未预防性放置腹腔引流管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微创外科行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小范围肝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108例患者, 其中男性48例, 女性60例, 年龄(60.8±13.7)岁。根据术中是否预防性放置腹腔引流管, 分为两组:预防性放置腹腔引流管的76例患者为引流组;未预防性放置腹腔引流管的32例患者为非预防引流组。采用PSM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切除范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等围手术期资料。术后采用电话咨询对患者进行随访, 记录患者术后90 d内的生存情况。结果 PSM前, 引流组和非预防引流组患者在年龄、高血压病史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行PSM, 46例配对成功, 引流组和非预防引流组各23例。PSM后, 两组患者的手术方式、病灶病理类型、病灶数目、病灶最大径、肝切除范围、肝切除难度评分、肝门阻断时间等术中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腹腔出血发生, 两组患者在术后发热、胆漏、切口感染、术...  相似文献   

3.
腹腔引流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作用及指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腹腔引流的作用及指征。方法:回顾分析医院2004年9月—2007年6月462例LC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62例中有6例(1.3%)中转开腹,其余456例中未放置引流组346例,其中1例并发肝下脓肿,伤口感染,13例并发肝下积液或胆汁,并发症发生率4.0%;放置引流组110例,引流量为20~400 mL/d,术后2~11 d(平均3 d)拔管,全组无并发腹腔脓肿或肝下积液。两组间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引流是LC手术的基本环节,严格掌握LC术中腹腔引流指征,可减少再次手术的发生率,更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柳玉钧  王明轩 《腹部外科》1998,11(3):135-135
我院1996年3月~1997年5月共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97例,其中16例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现就LC术后腹腔引流问题讨论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5例,女62例,年龄23~68岁。慢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89例;胆囊息肉、慢性胆囊炎7例;胆囊癌1例。LC成功94例,中转开腹手术3例,其中1例为胆囊癌,1例为胆囊动脉出血,1例胆囊粘连较重,操作时胆囊破裂。LC手术时间平均为64分钟。肝下放置引流管16例,其中术后出现胆汁漏2例,1例前3天每天约30~50ml,色淡,引流管放置7天后拔出,患者恢复良好;1例胆汁漏每天约250~300ml,引流通畅,无腹膜…  相似文献   

5.
背景:大多数外科医生胰腺切除术后常规放置腹腔引流,但最近这种观点受到挑战。目的评估腹腔未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的结果。方法共226例患者接受胰腺切除。147例患者常规放置腹腔引流,47例未放置。两组结果记入术后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间人口统计学资料、  相似文献   

6.
常规腹腔引流在腹腔镜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常规腹腔引流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中的作用。方法 对10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02例患者按照使用腹腔引流与否分为引流组(n=60)和非引流组m=42)。将术后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间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并发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别。但是在术后发生胆漏的处理上有明显的不同。引流组发生胆漏4例,发现早,仅需腹腔引流便可早期治愈:非引流组发生胆漏2例,患者需要再次手术治疗,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增加。结论 常规腹腔引流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时是有益的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胰联合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合并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为1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细胞癌、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施行同期原位肝、异位胰联合移植,术后监测移植肝脏及胰腺的功能。结果:术后移植肝、胰功能良好,完全停用胰岛素,无相关外科并发症,术后曾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次,经甲泼尼龙冲击逆转。患者现已存活6个月,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结论:肝、胰联合移植可用于肝病合并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S-100吸收性止血绫(absorbable stanching satin S-100,ASS)在肝脏外科的止血效果。方法:将40例择期行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应用ASS贴敷肝断面为ASS组(n=20),肝断面不用任何局部止血材料为对照组(n=20),分别于术后2h、12h、24h及72h观察腹腔引流情况,其中重点观察引流量。结果:ASS组术后腹腔引流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ASS组术后无漏胆发生,对照组术后有2例发生漏胆;ASS组有腹腔引流管拔管时间及平均住院日均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SS在肝脏部分切除术中具有安全、有效的止血作用,特别是对于伴有凝血机能障碍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活体亲属部分供肝的切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活体部分肝移植(LDLT)手术中,供者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自1995年1月至今,对14例终末期肝病患者施行了LDLT手术。14例LDLT供者中,2例行扩大左外叶切除。10例行扩大左半肝切除(含肝中静脉),2例行右半肝切除(不含肝中静脉)。结果 仅1例供者术后拔除T管后出现胆漏,经引流后好转。对所有供者随访1个月-5年,均无不适,肝功能正常。结论 对于富有经验的医生来说,LDLT的供者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对终末期肝病施行原位肝移植(OLT)前,通过影像学检查了解是否存在肝细胞癌(HCC),具有重要意义。癌灶的大小及数量是OLT后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以往报道认为,碘油造影CT(IOCT)对诊断HCC具有高度的敏感性,然而,这些报道均是基于对手术切除标本或针刺活检的组织学研究,不能确切地对全肝作出评价。本文则在对全肝进行病理学研究的基础上,评价IOCT对中晚期肝硬化的患者诊断HCC的敏感性。1993年7月至1994年12月,对50例慢性肝病终未期患者施行了OLT,术前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增强CT和碘油肝动脉造影,并于10~15天后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严重腹腔内并发症发生及引流留置时间的相关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施行的11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腹腔内严重并发症发生与术后炎症反应持续时间、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水平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无并发症组及A级胰瘘组患者中,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值出现平稳降低,且经历较短时间的术后炎症反应(1.7±2.4)d;而在严重并发症组患者中,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值自术后第3天开始出现持续性升高,并且经历较长时间的术后炎症反应(4.5±4.4)d.结论 通过结合患者引流液淀粉酶值变化趋势及术后炎症反应天数等指标可以早期预测腹腔内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临床确定引流管拔除时机及制定相应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镜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联合腹腔引流管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后胆漏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9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72例LC术后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ENBD分为ENBD组(n=39)与非ENBD组(n=33)。ENBD组发现胆漏后行腹腔穿刺置管及ENBD引流,并予以保肝、抗感染等治疗;非ENBD组发现胆漏后置入腹腔引流管引流,并予以保肝、抗感染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胆漏愈合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再次手术率、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72例胆漏患者均被治愈。ENBD组发生胰腺炎1例,感染性腹膜炎1例,再次开腹手术1例。非ENBD组发生胆管炎2例,感染性腹膜炎4例,再次开腹手术6例。ENBD组胆漏愈合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再次手术率、住院时间均优于非ENBD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单纯腹腔引流管,LC术后胆漏行ENBD联合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具有引流效果好、安全性高、康复快等优点,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可切除肝癌术前经肝动脉化学药物栓塞对肝切除手术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了自1996年1月至1997年1月收治的126例患者,术前经肝动脉化学药物栓塞组(TACE组)62例,术前未经肝动脉化学药物栓塞组64例。对比2组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手术所见,肝门阻断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术后1、2、3d腹腔引流量,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手术前后肝功能改变无差异,2组均无手术死亡。手术中发现术前TACE组胆囊壁增厚、萎缩、粘连及癌灶与膈肌、侧腹壁和网膜粘连远比非TACE多。TACE组肝硬化加重,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失血量及术后1、2、3d腹腔引流量多,2组之间手术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术前TADE使手术难度及危险性增加,对可切除肝癌术前进行TACE应持慎重态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囊型包虫病破入腹腔和胆道的急诊诊治疗效.方法 根据2002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包虫病专业组提出包虫病规范化治疗方案,本院1994年至2009年急诊收治的185例肝囊型包虫病破裂患者分为两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加以对比.结果 肝囊型包虫病破入腹腔患者中,传统内囊摘除组(A1组)术后残腔并发症、带管引流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原位复发率、腹腔播散种植等均显著高于改良内囊摘除组(B1组)(P<0.05),而A1组与B1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等无差异(P>0.05).肝囊型包虫病破入胆道患者中,传统内囊摘除组(A2组)术后残腔并发症、带管引流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原位复发率等亦明显高于改良内囊摘除组(B2组)(P<0.05),而A2组与B2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腹腔播散种植等无差异(P>0.05).在185例肝囊型包虫病破裂患者中,因过敏性休克抢救无效死亡1例,死亡率为0.54%.结论 肝囊型包虫病破裂患者应在积极抗休克、抗感染、抗过敏治疗的同时,积极完善术前检查实施急诊手术.改良内囊摘除术的术后复发、残腔并发症等明显低于传统内囊摘除术.肝囊型包虫病破裂患者术后应服用抗包虫药,以防治复发.  相似文献   

15.
磁敏感加权成像评估慢性肝病铁沉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SWI幅度图值评估慢性肝病铁沉积和肝纤维化的可行性及其在诊断慢性肝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9例慢性肝病患者[慢性肝病组,包括77例慢性肝炎(肝炎亚组)和62例肝硬化(肝硬化亚组)]以及无肝病对照81人(对照组)行常规MR序列及SWI扫描,并采集实验室资料。测量并比较慢性肝病组各亚组与对照组幅度图的肝肌信号强度比(LMR)。ROC曲线分析LMR诊断慢性肝病的效能。比较各组实验室指标和LMR的差异,同时比较不同肝纤维化分级者的LMR。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LMR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肝炎亚组、肝硬化亚组和对照组LMR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LMR分别高于肝炎亚组和肝硬化亚组(P均0.01),肝炎亚组LMR高于肝硬化亚组(P=0.002)。ROC曲线分析LMR诊断慢性肝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24%和56.13%。不同肝纤维化分级LMR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铁沉积是LMR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5)。结论 SWI可初步判断肝脏铁质沉积,诊断慢性肝病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肝、肾联合移植的临床情况进行总结。方法 为12例肝、肾功能异常患者施行肝、肾联合移植,采用多器官联合切取术整块切取供者器官。8例行经典式肝移植,4例行背驮式肝移植,均未行体外静脉转流;肾移植为常规术式。术前进行抗CD25单克隆抗体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诱导治疗,术后应用他克莫司(FK506)、霉酚酸酯及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结果 12例手术均获成功,移植肝及肾功能恢复良好。术后的并发症有移植肝急性排斥反应、FK506中毒、消化道出血、腹腔出血、肺部感染、腹腔感染(各1例次),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结论 肝、肾联合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合并肾功能衰竭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7.
在伴有慢性肝病患者中,大块肝切除手术的风险很大,即使是肝硬化ChildB、C级病人作小范围肝切除术后易发生肝功能衰竭。由于慢性肝病的病理变化范围很大,需要弄清其定义,分析病人的年龄、肝实质状态、急性肝炎和术中失血与肝切除死亡和并发症之间的关系。作者分析法国巴黎VII大学肝胆和消化道外科于1985~1996年所施行的257树治愈性肝细胞癌切除病冽,其中55例为右肝叶切除手术,病人伴慢性肝病,但肝功能正常,属Pugh-ChildA级,HBV(乙型肝炎)和HCV(丙型肝炎)血清标志阳性分别占41%(22/54)和16%(6/38)。病理切片示肝…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泰绫联合胶原蛋白海绵在肝切除断面的止血、防漏效果。方法 随机将51例择期行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肝断面处理中使用泰绫联合胶原蛋白海绵,对照组不使用任何止血材料,比较两组术后24、48、72 h腹腔引流量、引流管放置时间及创面发生渗血、胆漏的几率。结果 治疗组术后腹腔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拔管时间缩短,创面渗血、胆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泰绫联合胶原蛋白海绵在肝切除术中具有安全、可靠的止血、防胆漏效果,能显著减少术后腹腔引流量,缩短腹腔引流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报告Vacuseal负压引流系统在腹部外科的应用体会。方法 1999年5月至2002年3月,作者对47例腹部手术病例实施Vacuseal引流,其中肝切除术6例,急性胰腺炎胰床松解术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例.门奇断流术4例.腹腔清创术4例.直、结肠癌根治术10例,切口感染11例。并与同期64例(次)普通负压引流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Vacuseal组日均腹腔引流量大于普通引流,引流后伤口肉芽组织情况改善,二期缝合时间缩短,无引流不适反应。结论 Vacuseal负压引流的效果明显优于普通负压引流,适用于腹部的脏器切除或严重炎症、低位空腔脏器术后、巨大缺损的伤口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LCBDE)+内支架引流或T管引流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由同一术者实施LCBDE的68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68例中行LCBDE+内支架引流(支架引流组)22例,LCBDE+T管引流术(T管引流组)46例。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支架引流组在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方面均短于或少于T管引流组(P〈0.05),而手术时间、术后胆红素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LCBDE+内支架引流和T管引流术各有其适应证。对适宜患者,LCBDE+内支架引流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优于LCBDE+T管引流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