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人从出生到死亡,要经历从小到大,从年轻到衰老的过程。如何正确对待"老",有很多学问。有的人老态龙钟,未老先衰;有的人老当益壮,未把老当老,反而越活越年轻。可见,人们对待老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其实,人总是要老的,这  相似文献   

2.
Hutchinson-Gilford早老症是一种散发的常染体显性遗传病,是研究人类正常衰老理想的疾病模型。其发病机制在于核纤层蛋白A的基因发生突变,使其翻译产物缺少了50个氨基酸而变成早老蛋白,该蛋白质在细胞内积累,导致细胞增殖异常,端粒缩短,基因表达调控异常,基因组不稳定等,这些表现与正常衰老有诸多相似之处。正常衰老细胞中同样发现早老蛋白的存在,且随年龄增长而积累。本文比较了HGPS与正常衰老在表型上的异同,综述了HGPS加速衰老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并着中介绍了HGPS研究成果对衰老研究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心理与健康》2009,(2):58-58
在悠悠岁月中几经兴衰成败的人们,步人老年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面对老年期,应持有良好的情绪,方可获得年轻时一样的欢愉;失去这种情绪,便会加速身体衰老。因为,身老不足虑,心老更可悲!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家为老人们提供了一系列延缓衰老、健康长寿的锦囊妙计:保持乐观、学会幽默、适当运动、增加营养、忘却过去的不愉快……但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条秘诀是——“我不老”。 “我不老”,这是延缓衰老、健康长寿必须的一种心理前提。  相似文献   

5.
当人们离开了母亲的血液滋润之后,人体仍然不断地生长和发育。遗憾的是:衰老也开始发生。漫长的衰老过程不断削弱了人体抵抗有害因素侵袭的能力,如果不注意保健,疾病便尾随而来。但是,即使是最健康、意志最坚强的人,最后也不得不向疾病或衰老低头,无可奈何地离开人间——这是一条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相似文献   

6.
老≠衰     
人们常常把老与衰联系起来,似乎老了必然会衰。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老而不衰,鹤发童颜者大有人在。 为了寻找长寿秘方,有的人花许多钱买昂贵的补品;有的人读许多书,找更多的依据;还有的人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健身和晨练;也有人研究各种食谱,煲出各种营养汤羹供四时之用……。我认为最不可取的是第一种。俗话说:凡药三分毒。意思是说,任何药用之不当均可成为毒药。在新的世纪,  相似文献   

7.
早老症是一种由于基因突变导致患儿衰老表现的遗传性疾病。本例患儿具有下颌小、眼球突出、皮肤粗糙、生长发育缓慢、心血管系统受累等特殊临床表现。经过一代基因测序检测显示,患儿为LMNA基因c.917T>G杂合变异导致的早老症。由于本病在临床中极为少见,现对河北省儿童医院诊治的一例儿童早老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报道,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笑一笑,少一少;恼一恼,老一老;斗一斗,瘦一瘦;让一让,胖一胖。——明·胡文焕《类修要诀》(译文)每天常笑,心里快乐会使人显得年轻轻;如果每天自寻烦恼,则身体也会显得衰老;如果每天都与人斗,会因耗费气血使人消瘦;如果遇事能谦让,则能心宽体胖。中华养生妙语箴言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大学》(译文)如想要身健长寿,必先养心静正其心;如想要养心,则必须先意念欲望恬淡寡欲而少思。中华养生妙语箴言养心莫善于寡欲。心章下》——《孟子·尽心章下》(译文)养身修性的最好方法是尽量减少对物质的需求欲望。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语: 亲爱的老年朋友,年龄的增长是人无法控制的,但心理的衰老,精神的老化是可以延缓和推迟的。 “怎样推迟心理衰老”?要做到用青春的心理葆“青春”,“腿动脑勤心未老”。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 你好!我是一个到期“退役”的老年人。因为刚刚离开工作岗位,感觉自己一时还没适应退休后闲在的生活。尤其是无事可做的感觉令人很难受,就好像自己一下子真的变老了,变得没有价值了似的。原来我也听人说过退休这个门坎不怎么好过,从忙碌到清闲,这几十年的习惯要改变谈何容易!我有时会感觉孤独,虽然身边有亲人和朋友,但不能融于社会的人就是孤单的人。我不知道自己日后的生活是什么样子?老已至之对于人的残酷不仅仅是年龄,是生病,而是没有精神寄托。老年人也希望被社会所关注,不知能否也给我复一封信?  相似文献   

11.
我的一位老叔叔,已退位离职多年,快90多岁了,身体依然结实、健康,行人背后说他“老糊涂”。其实他心里明白着呢,“糊涂一点”正是他得以长寿的原因所在。人们难免遇到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矛盾与麻烦,如果遇事总是过分计较,久而久之不利于身心的健康。 有关研究证实,人经常处于烦恼和忧愁中,不仅会加速人的衰老过程,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病、精神病、癌症等疾病也会不期而至。而“糊涂”既可使矛盾消除,又可以缓解紧张的精神压力,使人变得轻松、活跃,避免疾病的侵袭。  相似文献   

12.
Hutchinson-Gilford早老症(HGPS)为一种极为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发生率1/8000000,特征性表现为患儿以极快速度衰老,多数死于冠脉病变引起的心肌梗死或广泛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卒中,平均寿命13岁。绝大多数HGPS病例病因为LMNA基因第11个外显子发生点突变(G608G),生成的突变laminA由显性负效应造成细胞核结构和功能受损。目前该病已有几种动物模型,实验性治疗可以在体外将出泡的细胞核恢复正常。HGPS是研究衰老和心血管疾病机制的一个极好的模型。  相似文献   

13.
腿动就是多走路,参加体育运动和社会活动;脑勤就是多想问题,多读书、写作、下棋,锻炼思维;心未老就是不畏老,心情乐观,笑对人生,老有所为。动也是勤,勤动则不老。三者结合,走健康长寿之路。 如何过好晚年生活,有一个实践和认识的过程,要靠自己去摸索,走适合个人特点的路子。回顾1984年离休后,肩上的担子卸了,无事一身轻,心想辛苦了大半辈  相似文献   

14.
一、衰老 衰老(Ageing)又称老化,是一个多环节的生物学过程。衰老(Senescence)是一种自然现象。而Ageing日本文献译为增龄。有人认为Senescence指的是成熟期以后的增龄,Ageing只意味着年龄增加,有人将两者作同义解释。总之老化和衰老都明确含有老的意义。如果把Ageing理解为一个过程,那么Senescence则指的这一过程的表现,特别是生命晚期的表现。汉语不那么严格区分,统称“衰老”。  相似文献   

15.
"人老了,不中用了",这是老年人常有的感叹。除了年龄增高导致体力下降与多病复发外,此叹更多地体现了一个人的精神老化。心理学家认为,经常保持一颗童心,可增强老人的生命力,延缓心理衰老,保持身心健康而延年益寿,常葆童心的最好方法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人类寿命显著增加,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以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为代表的增龄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人口老龄化严重影响了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衰老是生物体的必然结局,深入研究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延缓衰老、减少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对人类健康事业具有重要意义.血管衰老是机...  相似文献   

17.
老当益壮、老骥伏枥、老有所乐……诸多形容老年人老而不衰的成语,包含着许多养生健身之道。老年人如何保持身心健康,安度晚年,不妨从“老”字中吸收养料,修养身心。 不服老:有些人一上了年纪,就认为如同天之黄昏,秋之枫叶,离天远,离地近了,自觉或不自觉地陷入年龄误区不能自拔,因而产生焦虑情绪,多愁善感,失落悲观,甚至轻视生存价值。这种怕老、畏老  相似文献   

18.
婚姻不是年轻人的专利,但婚姻却要求老年人同样有一颗年轻的心,婚姻还要求老年人有一颗长大的心。我们的身体到了一定的时期就会停止长高,但我们的心不会。我们的心会随着环境不断地充实,不断地提升。而婚姻往往就是这种提升的催化剂。没有婚姻,也许我们永远不会意识到真正的自我;没有婚姻,也许我们永远是长不大的老小孩,永远无法提升自己的心智。对于老年人而言,过去的婚姻曾带来心灵的成长,是一笔人生的财富。而当失去人生的伴侣时,财富并没有失去。当我们怀揣着这样一笔财富,走向新的另一半,我们的内心应该是平静的、睿智的。对于和新的…  相似文献   

19.
心理和健康作为一门学科,已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实践证明,人的情绪和意志对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化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乐观的情绪使人奋进向上、健康长寿;悲观的心理、不良的情绪,则促进疾病的发生。如何自我调节保健康呢? 调心 祖国医学称心为“君主之官,精神之所舍”,生命之根,是精神活动的主宰。也就是说,在人的生命活动中,心是担负支配事物功能的总中枢。调心,就是安定被忧之心神,使不良的  相似文献   

20.
“老年”从生理意义来讲,是生命过程中组织器官走向老化,生理功能走向衰退的阶段。衰老变化是循序渐进的,影响衰老的因素很多,每个人的衰老速度不同。“老当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