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止怒犹如灭火,苗头刚一露时最容易扑灭;一旦成“燎原之势”,想控制就不那么容易了。那么,生活中如何才能制怒呢? 自我提示法。与人交往中开始产生不满情绪时,你能否及时意识到? 此时,可在心中提示自已要冷静,控制自己别发火,以防自己被情绪驱使而胡乱使性子。冷静地想一想发怒的后果,如果那结果是自已不愿意看到  相似文献   

2.
<正>一、主动攀谈,求得他人认可言为心声,只有用言语与别人交谈,别人才能更好地认识你,你也才能更好地认识别人。以交谈的方式与别人沟通,可促进和深化交往。在日常生活中,多点交谈就多点沟通和信任,就多一点取得别人好感的机会,从而有利于人际交往。  相似文献   

3.
<正>职场的事情就是这样微妙。说它简单,它的确很复杂;说它很难,却也真的非常容易,关键看你如何与人沟通。很多人都抱怨自己有个麻烦上司,可却很少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要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是最大的学问。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如果你觉得你的导师太严厉的话,那么你就错了,因为你会遇见比他更严厉苛刻的  相似文献   

4.
<正>在生活中,如果你形容一个人有雄心,那就表示他很有抱负,他会很高兴。如果你形容一个人有"野心",那就表示这个人占有欲很强,好像要抢走别人的东西似的,他会很不高兴。自古以来,"野心"在多数情况下是个贬义词。不过,现在有心理专家研究表明,"野心"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篇短小又饶有趣味的文章。在作者看来,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如果你感觉自己的心灵受到伤害,这种伤害的产生是因为对方对你的实际态度比你对对方的期望态度要差。听起来像绕口令,但是文章读起来一点儿都不累。那么我们怎样才能避免被自己伤害呢?答案就在此文中。  相似文献   

6.
正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你是否经常会感到压抑和心累?如果是这样的话,请先读读下面这几句话,你是否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么简单的任务你都做不好,真的让我好失望!""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为什么不听我的话?""如果你不按我说的做,那么我就和你断绝关系!"  相似文献   

7.
人在职场,光有“敢于表现”这一点是不够的,还需要“善于表现”。 请注意,你不要让人感觉你的表现欲过强。目前的心理社会现状是,如果对方看出你的表现欲过强,看出了你的一举一动都是为了表现,那么,他们将认为你没什么本事,反而会轻瞧了你。有个人在名片上印了一个“副处长”之后,还加了一括号,并写着“本处没有正处长”。他的本意是想突出他这个“官”的价值,结果却起了相反的效果。如果别人感觉到了你的表现欲过强,为了表现而表现,他们就会对你避而远之。  相似文献   

8.
《校园心理》2006,4(1):25-25
人们是否愿意成为朋友或什么时候可能成为朋友,按照信纳德·佐宁博士在《交际》一书中的观点,陌生人之间接触的头四分钟是至关重要的。他在书中对有意建立新的友谊的朋友说:“当你在社交场合中遇到陌生人,你应把注意力集中在他身上四分钟。很多人的生活将因此而改变。”你可以注意到,一般人并不专心致志地注意自己刚认识的人,他不断地东张西望,似乎在寻找更加有趣的人。如果谁这样对待你,你一定不会喜欢他。当我们被介绍给新朋友时,作者说,我们应当尽量显得友好和自信。“一般来说,”他说,“人们喜欢喜爱自己的人。”另外,我们不能让别人认…  相似文献   

9.
永远不晚     
“唉,人老啦!”这是老年人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这句话并不是每个人都说得那么心甘情愿,还有一丝无奈:“都七老八十的了,还学什么,不让年轻人笑话吗?”这是想学又不好意思的一类人。可是,如果你现在不学,不会的东西将永远不会了。年轻时由于各种原因,失去学习的机会,正好在这时补上。下面的两个小故事对我们应有所启发。 乔治·道森从小生活贫困,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及至  相似文献   

10.
在生活中,如果你形容一个人有雄心,那就表示他很有抱负,他会很高兴。如果你形容一个人有“野心”,那就表示这个人占有欲很强,好像要抢走别人的东西似的,他会很不高兴。自古以来,“野心”在多数情况下是个贬义词。不过,现在有心理专家研究表明,“野心”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校园心理》2006,4(4):53-53
每个人对自身的优点或多或少都有引以为傲的心态,同时也希望他人能肯定自己的优点,因此。我们若能善于利用此心态,必能使别人向着我们甘他的期望而付出努力。比如,你若对一个用功的孩子说:“你好聪明呀!”他必定会因为你这句话而加倍努力。相反地。如果你对一个不太用功的孩子说:“你好笨哦!”他也势必因你这句话而越来越怠惰。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个不善于交往、没有正常交往的人,就会在自己与他人、社会之间筑起一道心理屏障,把自己与他人和集体分开,妨碍个人的成长与完善,影响自己生命的质量。具有良好人际交往的人更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和来自各方面的帮助,得到别人精神上甚至物质上的支持,更容易发展并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3.
“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必须尊重别人。”这话的确不错,你不尊重别人,怎么能指望得到别人的回报,尊重应该是相互的。然而,这话似乎又不那么中听,尊重宛如相互交换的契约,尊重别人难道就是为了获得相应的回报?如果我们得不到预期的尊重,我们就可以不尊重他人?当然不行,尊重别人是我们必须履行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4.
另一种强大     
我有一个所谓的"朋友",是省内某城市一家国有企业的职工,书读得不多,却自以为非常聪明,总喜欢拿别人"开涮",你长胖了,他笑你像肥猪;你普通话说得不好,他讥讽你老土;你讲的话不合他的口味,他会想方设法"编排"你。与他交往过的人没几个喜欢他。  相似文献   

15.
闲话位置     
如果你一直往上看,就会觉得自己一直在下面;如果你一直向下看,就会觉得自己一直在上面;如果一直觉得自己在后面,那么你肯定是一直在向前看;如果一直觉得自己在前面,那么你肯定是一直在向后看。目光决定不了位置,但位置却永远因为目光而不同。关键是,即使我们处于一个确定的位置上,目光却仍然可以投向任何一个方向。只要我们安心于自己的位置,那么周围的一切就会以我们为中心,或是离我们而去,或是冲我们而来,或是绕着我们旋转,或是对着我们静默。如果我们惶惶不可终日,始终感到没有一个合适的位置,那么周围的一切就都会变成主人,我们得奔前跑…  相似文献   

16.
你有没有听到别人说:“噢,我只是个秘书。”“我只是个家庭妇女。”你自己是不是也这么说?如果你的家人或朋友对你不够尊重,如果在餐厅你被服务员安排到最差的一张桌子,在排队购物时被旁边的人推开,你是不是笑一笑,忍下来? 孩提时代,大人教育我们学会尊重他人,很少会教我们如何让别人尊重我们自己。而  相似文献   

17.
用通信方式治愈一例社交恐怖症江苏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俞俊洪男性,23岁,军人。读高中一年级开始经常紧张恐惧,怕与人交往,怕在公众场合说话,特别害怕被人注视的场合。上课老师提问就惊慌失措,下课后不敢与同学在一起交谈,担心别人笑话他,担心被人看出他的狼狈相...  相似文献   

18.
李靖 《心理与健康》2014,(10):56-56
“为什么别人都那么幸福,只有我这么不幸呢?”你是不是也这样抱怨过生活的不公? 如果你给予了肯定的答案,那么,你可能已经坠入了幸福的“陷阱”。  相似文献   

19.
言论     
<正>1.如果你看到每个人的优点,那么几乎所有人都会看到你的优点。2.人的大脑就像货运列车,虽然规定了载重量,但通常都在空跑。3.梦想可以飞驰,但判断  相似文献   

20.
“如果在希特勒和肖邦之间,你必须选择一人结婚,那么你会选择谁?” “希特勒。我相信如果和希特勒结婚,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就不会发生了,因为我会用我的爱去感化他和影响他停止发动二战。” 这是某次香港小姐竞选活动中获选港姐的绝妙对答,并经常被用来印证这位小姐的机智和思维富有创造性。殊不知,这个对答当中潜有两条正确面对现实,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法则呢! 第一,接受不能改变的现实。这位小姐的回答之所以获得广泛好评,首要原因在于她接受“必须选择一位”这种不可改变的现实,而不是选择“我会坚决找寻我的真爱”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