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提高医护人员对临终病人的心理关怀技能.方法 ①了解病人在临终前一般的心理历程.②掌握心理关怀的技术要点.如何渲泻情绪、浇灌希望以及亲友的支持,医护人页的坦诚和灵性的照顾,包括罗杰斯个人中心治疗中的治疗性沟通.结果 对于临终病人而言,生活质量的提高远比生命的延长具有更大的意义.结论 改善患者的情绪,起到积极的帮助,会使他们的痛苦经历不再或减轻对自己的伤害,或者将痛苦转化为一种生命的自然过程,才有可能更有效的给予濒死者以真正的人文关怀及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病人施行人文关怀的护理,能帮助病人正确面对自己的病情,积极地配合医护治疗,也能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因此强化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护理意识要从教育护生开始,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病人施行人文关怀的护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慢性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兰 《黑龙江医学》2007,31(3):223-224
心理护理的对象是病人,主体则是医护人员和亲属,通过他们对病人的心理支持和帮助,可提高病人的信心和勇气,克服心理障碍,更好地战胜慢性疾病。基于这一认识,在针对慢性疾病开展心理护理时,首先要求医护人员及其亲属能够尊重和关心病人,建立起信任、和谐的医患关系、护患关系及家庭关系,形成良好氛围;其次要求医护人员及其亲属有一定的心身医学知识和技巧,并了解病人的心理反应,对不同的表现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医护同组后护理组长规范化健康宣教对病人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我科护理组长自2011年1月~2011年12月医护同组,并规范了健康宣教的内容(饮食、运动、服药、心理护理、诱因与预防)与方法(护理组长跟医生查房掌握实时病情,贯穿入院、住院、出院),并注意与病人的沟通技巧,从而改变病人的不良行为和饮食习惯、合理安排休患与运动,保持情绪稳定,掌握疾病知识和用药知识等.结果 我科整体护理质量提高,科室病人满意度提升至医院前五名.结论 医护同组护理组长规范化的健康宣教方法与健康宣教内容,对提高病人满意度有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5.
病人的情绪直接影响着病程的发展及病人的生存,因此,心理上的护理是至关重要的.在精神上给予安慰,心理上给予调节,使他们有良好的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增强战胜疾病信心,从而尽大限度的延长病人生命,取得满意的医疗护理结果.  相似文献   

6.
我科从 1 996年~ 1 998年共收治了 50例晚期癌症病人 ,我们从心理和止痛两方面对他们实施护理 ,从而使他们平静安宁地度过人生的最后旅程。1 心理护理当病人得知自己确系癌症时 ,尤其是晚期癌症病人 ,得知自己不能手术 ,往往会表现为悲观、恐惧、绝望等各种复杂的心理状态。此时 ,我们医护人员应根据病人的心理状态做好心理护理 ,正确引导 ,作好解说和劝慰工作 ,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1 .1 恐惧心理对于了解自己病情的病人 ,我们在护理上给予正确的引导 ,真诚地劝导病人正确对待疾病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病人知道 ,良好的心理…  相似文献   

7.
医护人员在病人的疾病危险期都是非常重视的,医护密切配合争分夺秒,积极抢救治疗,使病人转危为安,深受广大患者及家属的称赞.但有时却忽视了病人恢复期及出院前的各种医疗及护理,造成患者突然死亡,从我们护理死亡病案讨论中可以找出下面几点失误.……  相似文献   

8.
<正> 终未护理一般是指病人生命最后半年内的护理,通过多年来对部分癌症病人的终未护理,体会到如下几点:1.心理护理 癌症病人末期悲观失望,痛苦欲绝,迫切需要医护人员的关心,治疗护理,因此我们应具备高尚的医护道德,待病人如亲人,以精湛的技术,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蔼谨慎的工作态度,赢得病人的信赖。2.生活护理 癌症末期,病人身体很虚弱,经不起外来因素的刺激,因而需给病人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如避免大声喧哗,收录机,电视机调节的声音小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对老年终末期肺炎的病情检察及护理,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痛苦,对患者家属给予指导和精神抚慰。方法:通过对143例老年终末期肺炎患者的病情观察和细心护理,将其共同点及不同点结合进行总结。结果:改善老年终末期肺炎的症状,降低了死亡率,减少老年终末期肺炎再发生的危险。结论:通过对于老年终末期肺炎患者的精心观察、护理及指导,改善了老年终末期肺炎病人的生存质量,减轻了病人痛苦,使其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肝炎病人进行医护合作式健康教育,以期达到病人及家属满意,降低并发症的目标。方法:医护合作共同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结果:通过医护合作式的健康教育,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保证了治疗和护理的顺利进行。结论:肝炎病人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但需要医护人员的合作才能做好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11.
安宁疗护是由多学科团队为患有不可治愈疾病的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的一项特殊的照护方式。照护团队为患者提供躯体、心理、社会、灵性的全面照护,并帮助家属减轻丧亲痛苦。国际上,转诊安宁疗护要求患者预计生存期在6个月以内,同时根据患者需求和照护目标,选择最佳照护模式。通过对安宁疗护定义、服务对象、转诊过程、服务团队和内容、实施模式进行阐述,同时对比安宁疗护和缓和医疗的异同点,有助于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安宁疗护。  相似文献   

12.
医学叙事法是指将叙事方法运用于医学服务、研究及教育的过程,其将患者视作有个人故事的人,而非仅仅是症状或器官的问题,在解决患者躯体疾病的同时,也关注其社区关系和心理维度。目前,我国关于医学叙事法的能力培养、医学人文与共情等相关教科书仍停留在大框架和大概念上,缺乏对培养/实践细则的深入研究和大范围推广,但在临终关怀服务上的应用探索较多。本文以一例肝癌晚期居家临终关怀患者为观察对象,与患者及其社会支持系统(家属、照护者、宗亲或族长)进行深度访谈,采用倾听、叙事对话、平行病历等方法收集资料。医学叙事法在肿瘤临终患者的实操层面包括提供服务的多学科服务小组和患者社会支持系统的叙事介入,通过关注、平行病历的再现、共情,对患者身、心、灵层面提供全面照护,缓解患者病痛,提高临终关怀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背景 安宁疗护已成为国家健康体系中的重要环节。2017年以来国家卫生主管部门主导开展了两个批次的全国安宁疗护试点,共计1个直辖市及76个城市(区)成为试点单位。然而,作为安宁疗护主要服务提供者和主要服务场所的社区卫生机构,目前尚未形成切实可行的服务模式,亟须探索研究。目的 基于社区卫生工作实际,组建全科医学背景下安宁疗护多专业团队,确立团队成员角色,探索安宁疗护多专业团队服务模式(H-MPT)并评估其运行效果。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混合研究设计对2016年10月-2019年12月在康健安宁疗护开展的H-MPT进行效果评估。定量研究采用自行编制的“H-MPT团队成员评估表”“H-MPT服务患者家属评估表”。定性研究的开展则采用自编访谈提纲,对H-MPT团队成员中的医生、护士进行录音访谈。对量表评估和访谈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 量表评估结果显示,团队成员对各条目的评估值为4.58~5.00分,患者家属对各条目的评估值为4.60~5.00分。访谈结果显示,H-MPT服务模式提升了人文关怀服务质量、提高了团队协作效率、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及提升对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认可。结论 基于全科医学平台组建安宁疗护多专业团队的服务模式,不仅提升了安宁疗护的总体服务质量,而且为当下开展社区为本的安宁疗护提供一个专业服务的框架。  相似文献   

14.
非医疗性临终性关怀服务,是情感支持与精神慰藉层面上服务,在提高生命质量的同时也维护了患者的尊严.但传统观念、医患关系、经济条件等因素制约了临终关怀服务的大力开展,对此提出开展临终关怀谈话、建立关怀目标、设立医学伦理咨询顾问、开展家庭会议、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等相应措施,以期真正实现临终关怀所内涵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15.
背景 近年来北京市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已初现雏形,其中基层首诊作为分级诊疗的基础,对提高医疗服务体系运行效率十分重要。患者作为医疗服务的需方,研究其就医选择意愿及影响因素对落实基层首诊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了解北京市患者在“生小病”时的就医选择及影响因素,从而为将患者引流至基层提出针对性建议。方法 于2019年5月在北京市16个区的48家区属二、三级医院中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对门诊和住院患者的基层就诊选择意愿及其个人基本信息、健康状况和政策知晓情况进行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患者“生小病”时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有3 732例调查对象纳入本研究,其中1 541例(41.29%)患有慢性病;知晓北京开展家庭医生制度和分级诊疗制度的患者分别为1 509例(40.43%)、1 641例(43.97%),但签约了家庭医生的患者仅占12.43%(464/3 732)。1 349例(36.15%)调查对象“生小病”时会选择前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户籍、年龄、文化程度、社会医疗保险情况、家庭月收入、健康自评情况、慢性病数量、家庭医生制度知晓情况、家庭医生签约情况及分级诊疗制度知晓情况是调查对象就诊机构选择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老年人、北京市户籍人口、有社会医疗保险、文化程度和收入较低、知晓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相关政策、签约了家庭医生的患者在“生小病”时更倾向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因此对于非北京户籍、无社会医疗保险患者人群,应努力提高医疗保障,加强健康宣教;同时提高基层医疗技术水平和就诊环境,加大医改政策的宣传力度,并继续扩大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吸引更多患者下沉基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安宁疗护在北京市起步不久,本研究通过对相关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北京市安宁疗护病房的运营情况以及面临的困难,为今后安宁疗护的发展提供对策和建议。方法 于2017年7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3家设有安宁疗护病房的医疗服务机构的5名医务人员进行面对面、半结构访谈,访谈内容主要为安宁疗护的相关信息。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归类、精简并总结出主题。结果 目前北京市各医院安宁疗护病房无统一的准入标准,患者以肿瘤晚期为主;患者选择安宁疗护时存在多种决策方式,医务人员会尽量让患者知情;安宁疗护给予缓解症状的治疗,放弃抢救生命的治疗;相关医疗报销无特殊项目,病房的床位供不应求;建设安宁疗护需要更多的投入,教育应是推广的着力点;社区与三级医院互为补充,转诊制度也应在安宁疗护中积极开展。结论 在北京市发展安宁疗护,需要得到资金和政策的支持,维持安宁疗护病房的良性运营。制定合理的患者准入标准,促进安宁疗护规范发展。并且要重视教育在安宁疗护发展中的作用,包括对一般人群的早期死亡教育,以及专业人才在医学院校的培养。同时应充分发挥三级医院和社区医院各自在安宁疗护中的优势,将转诊制度落实到安宁疗护中。  相似文献   

17.
临终关怀是我国未来医疗体系中将要积极开展的一个具有人文关怀的工作,其开展对于临终者及其亲人、朋友等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目前,影响我国临终关怀开展的一大因素,是死亡教育开展得不够以及生死观念尚未转变。而将哲学的疏导以及宗教(以佛教、基督教为主)的观点融入并运用到临终关怀之中,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安宁疗护中的生死教育非常重要,是死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能够减轻患者的恐惧,帮助患者家庭增加面对丧亲的勇气,能促进医护人员的成长和改善医患关系。要做好生死教育,安宁疗护工作者自身应具有良好的生死素养。在安宁疗护中做生死教育,首先要排除安宁疗护工作中生死教育的障碍,并学会告知坏消息。对患者和家属的生死教育包括倾听、召开座谈会、做工作坊以及实施尊严疗法。安宁疗护还需要充分发掘生死教育资源,包括生死教育的人力资源、文化资源、学术资源以及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19.
恶性肿瘤患者及家属的人数不断增加,患者的生理心理变化及家属认知的困惑是肿瘤患者临终关怀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通过提升临终关怀的基础护理、丰富疼痛控制的方法、恰到好处的营养支持、利用大众媒体改变人们对死亡的传统观念、开设临终关怀医学课程、加强临终关怀护理培训等方式,为需要关怀的患者提供更多的帮助,提高其生活质量,推动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乳腺癌、宫颈癌和卵巢癌等影响女性健康的常见肿瘤居家宁养患者的生存质量及不同肿瘤、不同收入来源及人均收入水平等因素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应用<癌症疼痛及生活质量调查表>,由宁养院专科护士对某宁养院2008、2009年收治的居家宁养的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患者,在第一次巡诊探访时进行填表调查.调查结果采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应用SPSS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普遍较差,生存质量总分平均得分仅28.02,生存质量被评为差和极差的患者比值高达81.38%.各条目中仅家庭的理解与配合得分较高.不同的肿瘤种类和患者不同的生活来源对其生存质量有影响.结论 关注居家宁养的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帮助其获得更多的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是癌症患者姑息治疗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