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严重创伤26例急救护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严重创伤患者护理急救措施。方法:对我科收治的26例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处理和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总结。结果:院前急救中的快速判断伤情及随后的急救处理措施在对危重创伤患者的抢救中尤其重要。结论: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措施得当能有效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提高创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院前抢救260例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快速、安全转运回院258例,现场死亡2例,死于失血过多。结论:早期、及时的现场救护和科学规范的急救护理程序是提高院前创伤急救成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院前急救护理优化方案在严重创伤性骨折患者中的护理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在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期间接收的严重创伤性骨折患者 78 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 39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护 理措施;实验组采用院前急救护理优化模式。分析对比两组的急救相关指标(院前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接诊速度)、救治有 效率以及急救服务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的接诊速度时间、院前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实验组 的救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急救技术、护患沟通、服务态度等各项急救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比对照组显 著提高(P<0.05)。结论 院前急救护理优化流程应用于严重创伤性骨折患者的护理中,能改善急救相关指标,提高救治有效 率,提高急救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整体护理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是急诊室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为进一步提高救护质量及抢救成功率,提高急救护理满意度,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急诊室尝试将整体护理应用到急诊救护的全过程,在对2005年1~8月间190例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中,紧紧围绕“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1], 不断完善创伤急救的组织系统,使严重创伤急救的几个重要阶段即院前急救、急诊室急救、急危重症监护病房的监护治疗紧密相连,构成严重创伤急救的基本护理工作程序,从而为患者赢得了抢救的黄金时间[2], 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及护理质量,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是急诊室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为进一步提高救护质量及抢救成功率,提高急救护理满意度,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急诊室尝试将整体护理应用到急诊救护的全过程,在对2005年1~8月间190例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中,紧紧围绕“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不断完善创伤急救的组织系统,使严重创伤急救的几个重要阶段即院前急救、急诊室急救、急危重症监护病房的监护治疗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分析在严重创伤时对患者实施急救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严重创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按急救护理路径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急救效果。结果实验组抢救成功率达93.3%,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抢救时间、死亡率显著短于或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接诊严重创伤患者时,及时按急救护理路径给予护理干预,可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救治时间,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探讨创伤急救护理对严重创伤患者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将严重创伤患者166例随机分为急救护理组和对照组各83例,分别接受创伤急救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有效抢救时间、抢救成功情况、死亡病例和对急救护理的满意度.进行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急救护理组的有效抢救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达92.8%,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急救护理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急救护理为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死亡率,同时改善了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探讨创伤急救护理对严重创伤患者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严重创伤患者166例随机分为急救护理组和对照组各83例,分别接受创伤急救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有效抢救时间、抢救成功情况、死亡病例和对急救护理的满意度。进行f检验和χ^2检验。结果急救护理组的有效抢救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达92.8%,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急救护理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急救护理为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死亡率,同时改善了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院前急救的护理措施,以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5年1月-2007年6月157例严重创伤院前急救的临床资料。结果:抢救成功151例.抢救无效死亡6例。结论:积极合理快速的院前急救护理可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0.
突发群体伤患者的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一体化急救模式下的护理管理在群体伤救治中的作用.方法 对14起突发群体创伤的救护采用与急救一体化模式相适应的护理管理措施,包括调整急救创伤中心的布局与设施,完善应急预案,规范抢救程序,抢救人员定位、定责,注重抢救的时效性,优化人力资源,加强护士业务培训等.结果 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检伤分类时间、按区分流时间明显缩短,急诊救治满意度、严重创伤患者救治成功率明显提高.结论 利用医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的优势,不断完善急救护理管理,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现代急救护理,保障了绿色通道的畅通,促进了突发群体伤患者的救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2月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组,采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进行救护;选择2010年1月-2011年5月10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急救护理模式进行救护,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转送意外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后,观察组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和急诊科救治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治愈率提高,患者病死率下降;患者护理满意度升高;转送意外事件发生率降低,两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应用,有效缩短了急救时间,提高了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院前急救指挥调度信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宜宾市院前急救指挥调度信息,旨在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和指挥调度质量。方法:对2006年7月.2007年6月间宜宾市“120”指挥调度的群众呼救病种构成.日呼救高峰时段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年受理的15917次群众呼救中,呼救病种的构成前四大类依次是:交通伤(32.76%)、除交通伤外的其它创伤(23.57%)、一般内科疾病(17.56%)、心脑血管病(9.75%)。日呼救高峰时段主要集中在18:00-24:00(31.36%)。全年呼救高峰期在1、2、5、8、10月。结论:宜宾市院前急救的主要病种是创伤(56.33%),应重视创伤的急救,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在呼救的高峰时期,要作好人员、物资准备,加强质量控制,提高指挥调度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基于初级创伤救治原则的院前急救护理对车祸外伤患者救治效果、救治效率及预后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6例车祸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初级创伤救治原则的院前急救护理.比较两组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院前救治模式对重症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因严重创伤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急诊科患者相关资料[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 ≥25分].以2010年1月1日为界,此后就诊于我院创伤患者采用的是本院急诊医师随车出诊的“急救型”急救模式分为研究组,而此日期以前是传统由120及999担任院前急救的急救模式则为对照组,采用创伤数据库记录创伤患者伤情、救治与结局信息,比较严重创伤救治效率和质量.结果 研究组较对照组在急诊处理时间、住院时间、入住ICU率、住院前病死率、远期(6个月)致残率、并发症出现率等方面有所降低,分别为(78.23 ±21.57) min vs.(96.45±35.14)min,(23.55 ±12.46) d vs.(28.67±20.72)d,8.1% (18/222)vs.65.5% (114/174),13.3% (34/256)vs.21.6% (48/222),4.1% (9/222)vs.9.2% (16/174),8.1% (18/222)vs.18.4% (32/17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病死率方面,研究组也较对照组低,为8.1%(18/222)vs12.6% (22/17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受伤到医院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由医院急诊医师随车出诊的“急救型”院前急救模式相对于常规采用的急救模式在提高多发严重创伤的救治成功率以及降低病死率方面有一定优势,是一种良好的备选急救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广西某大型三甲医院2011年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前瞻性资料收集的方法,对我院2011-01-01-2011-12-31院前急救患者的年龄、性别、就诊时间、急诊诊断或主诉等要素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我院院前急救患者5117例,男女比1.46:1,年龄49.28±22.26岁;院前死亡患者349例,男女比2.14:1,年龄61.34±18.49岁;院前急救量与院前死亡例数,在时间段分布上,呈显著性线性正相关关系(r=0.689,P=0.013);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前6位依次为:创伤(34.38%)、神经系统疾病(16.81%)、循环系统疾病(11.47%)、消化系统疾病(7.78%)、其他(7.60%)、中毒(6.59%);院前死亡患者疾病谱前6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30.37%)、神经系统疾病(21.78%)、创伤(18.34%)、消化系统疾病(12.32%)、呼吸系统疾病(7.45%)、其他(2.87%);院前急救30~59岁组与其他年龄组比较,男性更易患创伤和循环系统疾病(P值分别为0.000、0.008)。结论:①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特点,对指导院前急救工作有重要意义,为疾病监控、预防保健等提供依据;②加强创伤、心脑血管疾病及中毒的宣传教育,普及全民急救知识,实施各种危重病的院前急救演练,提高救治成功率;③加强青中年男性健康和安全防范教育,重点减少创伤和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生,使青中年男性的预防保健工作更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社区创伤的发病规律及院前救护措施,以提高院前救护水平.方法 对我院962例由"120"指挥中心调度出车救治的社区创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自设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社区创伤的特点是以交通事故所致的多发伤为主;院前救护措施主要是包扎、止血、固定、吸氧、静脉输液、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术,环甲膜穿刺术等,其中包扎止血固定术占92.7%.结论 早期对创伤患者快速的应急处置与正确的医疗救援十分重要,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而正确的护理管理、准确的医护配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2007年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上海市2007年院前急救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以上海市急救中心2007年院前急救患者数据库和同期全市人口数据为基础,对其中记录完整者进行统计分析.构成比之间比较采用y2检验和确切概率法,对时间、日期和月份使用圆形分布的统计方法 .结果 2007年本市中心城区实施的院前急救患者中,有完整数据记录者86 815人,男女比为3.89:1,老年人占84.95%.其主要疾病依次分别为创伤.脑血管病、心脏病、昏迷、高热、肿瘤急症、急腹症、妇产科急症和上消化道出血.一天中,院前急救的高峰时点为12:15,高峰时段为05:43至17:45,不同疾病的院前急救均有其高峰时点和时段;一年中,院前急救无明显高峰期,但高热、急腹症和上消化道出血的院前急救均有其高峰期.结论 上海市中心城区院前急救患者有其自身的流行病学特点,因此不断完善院前急救系统建设,加强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院前急救需求,是提高危急重患者院前急救成功率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模拟演练对急救半径≤6 km的创伤患者院前急救时效性的影响.方法 对急诊科医护人员创伤院前急救进行规范的模拟演练培训,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的方法,随机抽取模拟演练前后创伤患者各170例,比较2组创伤患者院前急救措施实施情况、院前急救时间、急救半径、急救实际路程、急救反应时间的差异.结果 模拟演练前后院前急救时间、急救半径、急救实际路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院前急救措施、急救反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救模拟演练对创伤院前急救有较强的指导意义,能提高救治时效性,增加有效救护措施的实施,缩短急救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武汉市江汉区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院前急救病例的特点。方法:对从武汉市急救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导出的2008年度武汉市江汉区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院前急救患者总的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现场时间分别为2.24±1.05(min)、16.41±7.82(min)、12.39±6.17(min),急救半径为9.17±4.36(km)。其中院前死亡患者的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现场时间分别为2.17±1.13(min)、15.86±8.17(min)和23.26±11.39(min);急救半径为8.96±4.28(km),院前心脏性猝死患者分别为2.26±1.08(min)、16.23±7.94(min)和22.97±10.48(min);急救半径为9.25±4.13(km)。院前死亡及院前心脏性猝死患者到达现场时间明显长于未发生院前死亡的患者(P〈0.01)。(2)院前急救,包括院前死亡及院前心脏性猝死患者均以第1季度为最多。(3)在2 198次院前急救中,创伤类居首位,年龄以21~50岁青壮年段最多;其次分别是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疾病。(4)创伤类的死亡位居首位;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类的死亡分别位居第2~5位,其中循环系统类的死亡中居首位的是心脏性猝死。(5)男性的院前急救例数、总死亡及院前心脏性猝死均明显高于女性。结论:(1)心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是中老年患者的院前急救的主要原因;(2)应重视创伤,尤其是交通意外伤发生及其死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社区创伤的发病规律及院前救护措施,以提高院前救护水平。方法对我院962例由“120”指挥中心调度出车救治的社区创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自设问卷进行调查。结果社区创伤的特点是以交通事故所致的多发伤为主;院前救护措施主要是包扎、止血、固定、吸氧、静脉输液、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术,环甲膜穿刺术等,其中包扎止血固定术占92.7%。结论早期对创伤患者快速的应急处置与正确的医疗救援十分重要,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而正确的护理管理、准确的医护配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