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检测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及其癌变组织中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的表达,探讨Survivin在OSF癌变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40例OSF组织和42例OSF癌变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上皮中无Survivin阳性表达,OSF癌变组织中Survivin阳性表达率(95.2%)显著高于OSF组(47.5%)(P<0.01),而早、中、晚期OSF 3组间Survivin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urvivin蛋白的过度表达在OSF癌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Survivin有望成为OSF癌变的早期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活性形式——Survivin Thr34位磷酸化(p-Survivin)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及其癌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Survivin在OSF癌变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40例OSF组织及42例OSF癌变组织中p-Survivin的表达,并以Western Blot分析p-Survivin的表达。结果正常口腔黏膜上皮组织中无p-Survivin表达;OSF癌变组p-Survivin阳性表达率(97.6%)高于OSF组(50.0%);而OSF早、中、晚期3组间p-Survivin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Western Blot验证了免疫组化的检测结果。结论p-Survivin在OSF癌变过程中可能起促进作用,为OSF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Z1型受体(PTPRZ1)蛋白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病变(OSF)癌变中的表达及分布特征,探讨其在OSF癌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及蛋白印迹技术(Western blot,WB)检测36例OSF癌变患者、23例非OSF癌变鳞癌患者及21例身体健康者颊黏膜组织中PTPRZ1蛋白分布及表达差异.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PTPRZ1蛋白在OSF癌变组的颊黏膜中呈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72.22%;在非OSF癌变的颊黏膜鳞癌组织中呈弱阳性表达,表达率为43.47%;在正常颊黏膜组织中呈阴性表达.PTPRZ1蛋白在OSF癌变组及非OSF癌变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OSF癌变组显著高于非OSF癌变的口腔癌组(P<0.05).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PTPRZ1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在非OSF癌变的口腔鳞癌中微量表达,在OSF癌变组中显著表达.PTPRZ1与一般临床资料相关性分析发现,PTPRZ1与复发及转移呈显著正相关性(rk=0.642,P<0.01;rk=0.656,P<0.01).结论:PTPRZ1在OSF癌变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早期诊断分子标志物及治疗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α(PKCα)在人成釉细胞瘤(AB)中的表达及与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关系,探讨其临床生物学意义。方法: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了AB中hTERT mRNA及PKCα蛋白的表达。同时选取牙源性角化囊肿(OKC)16例,正常口腔黏膜7例做对比研究。结果:hTERT mRNA在AB中阳性率为94.4%(51/54),OKC中为87.5%(14/16)及1/7正常口腔黏膜有hTERT mRNA表达,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伴随AB的复发与恶变hTERT的表达逐渐增高。PKCα在AB中阳性表达为85.1%(46/54),OKC中为56.2%(9/16),4/7正常口腔黏膜有PKCα阳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伴随AB的复发与恶变PKCα阳性表达也随之增高(P<0.05)。hTERT阳性表达与PKCα阳性表达之间经Kendall相关分析rk=1.000,P=0.005呈高度正相关。结论:hTERT与AB的发生发展及临床生物学行为相关,端粒酶活性的释放激活与PKCα的高表达可能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SF1)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及其癌变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初步探讨二者在OSF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35例OSF组织、10例OSF癌变组织中RUNX3、RASSF1A蛋白的表达及分布。结果:RUNX3在正常口腔黏膜组阳性表达率为90.00%(9/10),OSF组为85.71%(30/35),OSF癌变组为30.00%(3/10),正常对照组与OSF组无统计学差异,OSF癌变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及OSF组(P〈0.05)。RASSF1A在正常口腔黏膜组阳性表达率为80.00%(8/10),OSF组为62.86%(22/35),OSF癌变组为20.00%(2/10),正常对照组与OSF组无统计学差异,OSF癌变组织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及OSF组(P〈0.05)。结论:RUNX3和RASSF1A表达下调或缺失与OSF癌变有关。  相似文献   

6.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中u-PA和PAI-1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抑制剂(PAI-1)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和图像分析法,对OSF早、中、晚期各10例及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u-PA及PAI-1的表达及分布进行分析。结果:OSF病变组织中u-PA和PAI-1有异常表达,其阳性物质主要分布于固有层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及炎症细胞的胞质,PAI-1各期阳性表达强度均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P<0.05),u-PA早期阳性表达显著升高(P<0.05),中晚期则逐渐降低(与正常组比P>0.05)。结论:u-PA、PAI-1在OSF病变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可能是影响OSF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正常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及癌组织中内皮素I(ET-I)表达特点及其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图象分析技术,对人正常口腔黏膜(NOR)10例、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10例、鳞状细胞癌(SCC)15例上皮细胞的ET-I含量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①ET-I在OSF、OLK、SCC组织中的表达增强,阳性物质主要位于上皮棘细胞、基质细胞的胞浆胞膜上,且ET-I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OLK、SCC上皮细胞ET-I含量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③OSF上皮细胞ET-I含量显著高于OLK(p<0.05),与SCC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ET-I含量在口腔癌前病变至癌变过程中可能存在一种量变关系,OSF中ET-I过量表达可能提示其上皮细胞的癌变潜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微小RNA-630 (miR-630)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和伴OSF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初步探讨miR-630在口腔鳞癌及OSF癌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q-PCR)检测13例正常黏膜组织(A1组)、12例OSF组织(A2组)、22例伴OSF口腔癌癌旁组织(A3组)及相对应伴OSF口腔癌组织(A4组)中miR-630表达,用SPSS 19.0分析比较miR-630的表达含量.结果:伴OSF口腔癌组织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相比,miR-630的表达升高(P<0.05);伴OSF口腔癌癌旁组织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相比,miR-630的表达升高(P<0.05);伴OSF口腔癌组织与OSF黏膜组织相比,miR-630的表达升高(P<0.05);伴OSF口腔癌癌旁组织与OSF黏膜组织相比,miR-630的表达有升高(P<0.05):伴OSF口腔癌组织与伴OSF口腔癌癌旁组织相比,miR-630的表达有升高的趋势,但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5);OSF黏膜组织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相比,miR-630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iR-630在伴OSF口腔鳞癌组织中表达较正常黏膜组织及OSF组织均显著增加,其异常高表达可能与口腔癌及OSF癌变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9(CXCL9)在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和口腔扁平苔藓(OLP)中的表达以及在炎症和免疫反应中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6例OSF、17例OLP和10例正常颊黏膜中CXCL9蛋白的表达及定位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定量检测OSF颊黏膜、OLP颊黏膜和正常颊黏膜中CXCL9蛋白表达。结果:43例(65.2%)OSF和16例(94.1%)OLP淋巴细胞和内皮细胞胞质呈CXCL9强阳性表达,而在正常组中CXCL9呈阴性表达。OSF和OLPCXCL9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组,而OLPCXCL9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OSF(χ2=4.20,P<0.05)。CXCL9蛋白在OSF中的阳性表达率与病理分期无关(χ2=3.84,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CXCL9蛋白表达水平在正常颊黏膜、OSF和OLP中依次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XCL9在淋巴细胞和炎症细胞的趋化、聚集以及OLP和OSF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组织中Smad7蛋白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Smad7蛋白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探讨其在OSF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抗生蛋白链菌素生物素复合体法(strept Avidin-Biotin complex,SABC),用Smad7兔抗人多克隆抗体检测20例OSF病变组织及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Smad7蛋白的表达及分布。结果Smad7在OSF病变组织中为弱阳性表达,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为阴性表达,差别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Smad7蛋白在OSF病变组织中弱阳性表达,在OSF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中VEGF mRNA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患者早、中、晚期组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mRNA的表达,探讨VEGF与OSF微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OSF患者30例,其中早、中、晚期组各10例,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每例研究对象取其1:3腔黏膜,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研究OSF患者早、中、晚期组中VEGF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VEGF mRNA在OSF早、中期的表达均较正常口腔黏膜高(P<0.05):VEGF mRNA在OSF早期的表达均明显高于中、晚期(P<0.05),其中中期的表达与晚期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VEGF对OSF微血管病变的影响主要在黏膜下层,各种调控因素在基因转录水平导致VEGF的高表达可能是OSF局部组织缺血的代偿.  相似文献   

12.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组织中Smad2/3蛋白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Smad2/3蛋白在13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探讨其在OSF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用Smad2/3兔抗人多克隆抗体检测20例OSF病变组织及10例正常13腔黏膜组织中的Smad2/3蛋白的表达及分布。结果:Smad2/3在OSF病变组织中为中等强度表达,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为强阳性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mad2/3蛋白在OSF病变组织中中等强度表达,在OSF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内皮素 (ET 1)在口腔癌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ABC法和图象分析技术 ,对人口腔粘膜下纤维化 (OSF) 10例、白斑 (OLK) 9例、鳞状细胞癌 (SCC) 14例及正常口腔粘膜(NOR) 10例的上皮细胞ET 1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①ET 1在OSF、OLK、SCC组织中的表达增强 ,阳性颗粒主要位于上皮棘细胞、基底细胞的胞浆胞膜上。ET 1表达阳性率和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 (P <0 .0 1)。②OLK、SCC上皮细胞ET 1含量呈显著增加趋势 (P <0 .0 5 )。③OSF上皮细胞ET 1含量显著高于OLK(P <0 .0 5 ) ,与SCC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ET 1含量在口腔癌前病变至癌变过程中可能存在一种量变关系 ,OSF中ET 1过量表达可能提示其上皮细胞的癌变潜能 ,ET 1与OSF、OLK、S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并探讨其病理意义.方法:抽提11例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组织和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的总RNA,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F-PCR)检测MMP-2mRNA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患者颊黏膜中的表达并与正常口腔黏膜进行比较.结果: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患者颊黏膜组织中MMP-2 mRNA表达高于正常颊黏膜(p<0.05).结论:MMP-2基因的表达与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组织重塑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中VEGF和TSP表达及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小板反应蛋白(thrombo-spondin,TSP)在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中的表达,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及在OSF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0 例OSF患者,其中早、中、晚期各10 例, 5 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取每例研究对象口腔颊黏膜,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和TSP的蛋白表达. 结果:VEGF在OSF早期较正常口腔黏膜中表达增高,中、晚期逐渐下降,其中早期组与正常组、中期组、晚期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TSP在OSF早、中期表达持续增高,晚期稍下降,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变组织黏膜下层中VEGF与TSP呈负相关(r=-0.620,P<0.05).结论:VEGF和TSP的异常表达可能是OSF微血管病变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核受体共激活因子7(nuclear receptor coactivator 7,NCOA7)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中的表达及意义,并探讨其在人口腔角质细胞株HOKs间充质转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OSF组织30例及正常口腔黏膜组织15例,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NCOA7、上皮间充质转化相关标记物在OSF组织及正常黏膜组织中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以Western blot法检测槟榔碱刺激后HOKs中NCOA7、上皮及间充质标记物的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NCOA7在30例OSF组织高表达(P<0.05);同时在细胞基底层出现间充质标记物的阳性表达。NCOA7在槟榔碱刺激的HOKs中高表达,且具有槟榔碱浓度依赖性(P=0.004 3);随着槟榔碱浓度的升高,上皮标志物表达逐渐下调,间充质标记物表达逐渐升高。结论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组织中高表达的NCOA7,可能参与调控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过程,进一步促进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OSF和15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MCP-1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结果:OSF组织中MCP-1的表达较正常组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CP-1在OSF早期组织与中、晚期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CP-1可能通过趋化、激活免疫和炎症细胞,在OSF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