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孙炜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7):13-14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胃瘫的可能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5例腹部术后胃瘫患者的潜在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手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中胃瘫患者采用非手术疗法均治愈,最短的7天,最长的46天。经保守治疗后胃肠动力1般可在术后7周内恢复正常。结论:胃瘫由多种因素诱发,诊断时必须排除机械性、器质性病变。胃镜、上消化道造影是诊断本病有价值的方法,采用促动力药物在内的保守支持治疗是治疗腹部术后胃瘫的有效手段,应避免再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胃动力减弱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6例术后胃瘫综合征病例,运用中西医结合原理的诊疗过程。结果:26例术后胃瘫症状患者经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应用促进胃肠动力药以及中医药治疗均治愈。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胃瘫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胃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胃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病缘由、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0年20例手术后胃瘫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共发生胃瘫综合征20例,时间为手术后3~10d。病人经严格保守治疗,14例在术后3周内治愈,28d内全部治愈。结论:胃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可能有多种诱发因素,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方法,也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并注重心理治疗的作用,一般均可治愈,不需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PGS)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对1996年10月-2006年10月胃大部切除术后23例患者(占同期术者的3.8%)出现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患者胃瘫综合征发生于术后14~20天。20例经保守治疗而治愈;3例于胃瘫后第14、15、20天分别行空肠造瘘术1周后治愈。结论:胃瘫综合征的治疗以非手术疗法为主,必要时可行空肠造瘘术解决营养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腹部大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中西医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入选的腹部大手术后胃瘫病例4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均采用禁饮禁食,胃肠减压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结果:47例术后发生胃瘫患者经治疗后均恢复胃动力及进食,通过对胃动力恢复时间、平均胃液引流量及住院天数的观察,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更好地促进腹部大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食管癌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断方式及治疗措施。结果:42例患者均康复,治疗时间为(32.51±5.98)d。结论:食管癌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断较为容易,治疗实施综合方案。  相似文献   

7.
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指继发性非机械性梗阻,是腹部术后胃肠动力紊乱所致以胃排空延迟障碍的综合症,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PGS多见于上腹部手术,尤其是胃和胰腺手术后,在中下腹部手术中较少见[1],近几年来胃瘫的发病率有所上升,其持续时间较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了解本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有助于为患者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创伤,减轻患者痛苦.故及时确诊与治疗胃瘫综合征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通过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腹部术后26例胃瘫进行综合性非手术方法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发生的原因及诊断、治疗、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部手术后发生胃瘫的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胃大部切除术、胃癌根治术、胆肠吻合术加胃肠吻合术、结肠癌根治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Roux-en-Y吻合术后均可发生胃瘫,经保守治疗均可治愈。结论胃瘫是腹部手术后尤其是胃癌根治术后的常见并发症,腹部大手术围手术期要重视预防胃瘫的发生。发生胃瘫并明确诊断后,保守治疗效果确切,尽量避免再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发生的原因及诊断、治疗、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部手术后发生胃瘫的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胃大部切除术、胃癌根治术、胆肠吻合术加胃肠吻合术、结肠癌根治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Roux-en-Y吻合术后均可发生胃瘫,经保守治疗均可治愈。结论胃瘫是腹部手术后尤其是胃癌根治术后的常见并发症,腹部大手术围手术期要重视预防胃瘫的发生。发生胃瘫并明确诊断后,保守治疗效果确切,尽量避免再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拔罐治疗腹部癌症术后胃瘫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腹部癌症术后胃瘫患者,运用针刺整体疏通经络,穴取胃俞、上脘、中脘、下脘、天枢等,闪罐直接作用于局部促进胃肠蠕动,温和灸中脘、神阙、足三里。每天治疗1次,治疗5次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36例患者中,痊愈27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7%(33/36)。结论:针灸配合拔罐治疗干预腹部癌症术后胃瘫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人的非胃手术术后胃瘫综合征诊治。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我院出现的35例老年人的非胃手术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本组患者均治愈,无死亡病例。19例胃镜下行空肠置管,胃动力恢复最短5天,最长11天,平均12天,未置管者胃动力恢复最短14天,最长42天,平均为24.5天。结论:上消化道碘剂造影及是诊断老年人非胃手术胃瘫综合征的可靠简便方法,早期发现予以胃肠道内营养,有利于胃动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胃轻瘫西医诊断包括糖尿病病史,存在持续性嗳气、饱胀、腹痛、厌食、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等,西医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中医将糖尿病归为“消渴病”、“消瘅”范畴,根据糖尿病性胃轻瘫呕吐食物、痰涎诸物或干呕无声的临床特点,归属于“消渴”兼“痞满”、“恶心”、“呕吐”、“反胃”、“积滞”、“胃缓”等范畴,中医治疗包括辨证论治、中药复方、针灸治疗等。未来将新技术、新方法逐步运用到糖尿病胃轻瘫的中西医研究中,找出最佳诊治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芳香化湿汤治疗湿浊型糖尿病胃轻瘫( 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湿浊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予自拟芳香化湿汤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100 mL/次,对照组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口服5 mg/次,每日3次,于餐前30 min口服,用药疗程均为6周,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胃排空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9%明显优于对照组72.73% (P <0.05),两组临床症状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促胃排空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芳香化湿法治疗湿浊型糖尿病胃轻瘫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制中药热奄包改善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胃轻瘫症状的疗效及护理效果。方法:将糖尿病血液透析胃轻瘫患者59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9例采取自制热奄包间断热敷腹部,对照组30例口服胃动力药物干预,比较2组患者腹胀程度、胃蠕动及胃排空时间、血红蛋白(Hb)情况。结果:2组患者腹胀程度、胃蠕动及胃排空时间、血红蛋白(Hb)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中医护理技术自制中药热奄包对改善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的胃轻瘫症状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温针灸联合首荟通便胶囊对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及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德驭医疗马鞍山总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温针灸联合首荟通便胶囊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胃肠激素水平、胃排空率、胃动力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反酸嗳气、大便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动素(MOT)、胃泌素(GAS)、胃动力低下比例、餐前胃阻抗振幅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浆生长抑素(SS)、4 h胃排空率、胃动力正常比例、餐后胃阻抗振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72.50%)(P<0.05);而2组患者的上腹痛症状积分、胃动力轻度异常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首荟通便胶囊可明显改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胃肠激素水平,并有效提高胃排空率,促进胃动力恢复正常,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术后胃瘫病人的疗效。方法:将64例胃瘫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前者32例,采用针刺和艾灸结合治疗;后者32例,单纯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组的胃液引流量、治疗次数及痊愈率。结果:两组胃液引流量均明显减少。试验组平均治疗(9.67±2.34)次,痊愈率100%。对照组平均治疗(14.12±5.34)次,痊愈率72.6%。两组在治疗次数、痊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胃瘫综合征有明显的效果,治疗次数少,见效快,痊愈率高。  相似文献   

17.
不同针刺强度对糖尿病胃轻瘫疗效及胃电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曾红文  聂斌  戈焰  汪河  宋小娟 《中国针灸》2006,26(9):644-646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强度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寻找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最佳针刺强度。方法:将80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4组,强、中、弱针刺强度及口服降糖药组,每组各20例,2周为一疗程。以胃电图改善为指标,观察临床疗效。结果:针刺各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0%、95.0%、85.0%,与药物组的65.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中等强度针刺组的,临床疗效最佳。针刺各组胃电图胃窦、胃体的主频率和振幅均得到了明显改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本病疗效显著,不同针刺强度与其疗效间存在量效关系,与胃电参数的调节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技术分析加味桃核承气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作用靶点和相关信号通路,进一步分析其防治糖尿病胃轻瘫的理论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成分分析平台(bioinformatics analysis tool for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CM,BATMAN-TCM)数据库获取加味桃核承气汤的化学成分及作用靶标基因,从comparative toxicogenomics database(CTD)数据库收集糖尿病胃轻瘫的靶标基因,将两者取交集后得到加味桃核承气汤--糖尿病胃轻瘫靶基因交集,运用STRING构建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网络,并将结果进行网络可视化展示,通过Cytospace软件Clue GO,Clue Pedia插件进行加味桃核承气汤--糖尿病胃轻瘫靶基因交集的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将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最后利用CTD数据库并结合文献学习,获取交集基因于糖尿病胃轻瘫的疾病治疗作用。结果:加味桃核承气汤的621个靶点基因中有25个靶点与糖尿病胃轻瘫相互关联,该方可能通过影响MLNR,SST,PTGS1,HRH2,HTR3A,HTR4,HTR7,NOS3基因表达,改善胃肠激素水平,影响血清素与其受体结合,活化腺苷酸环化酶(adenylate cyclase,AC),诱导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 AMP),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表达,从而激活AC/c AMP/PKA信号通路,并调节Ca2+/K+通道的开放,控制离子平衡,继而促进胃平滑肌适应,收缩胃平滑肌以调节胃容量,同时改善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不排除改善血管收缩功能、血流动力学的可能。结论:网络药理学方法科学分析加味桃核承气汤通过多方面防治糖尿病胃轻瘫的作用机制,阐释其中医药多靶点、多通路防治糖尿病胃轻瘫的治疗优势,为加味桃核承气汤后续的实验研究提供研究方向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验证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4例脾虚气滞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足疗程治疗后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胃排空检查评价结果(治疗组45.1%,对照组23.8%,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结果:餐后饱胀(治疗组92.9%,对照组70.4%),嗳气(治疗组88.0%,对照组57.7%),反酸(治疗组92.6%,对照组60.0%),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耳穴贴压能有效改善脾虚气滞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