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假性增高或降低的原因。方法随机选取血常规标本300份,分别用血细胞分析仪和人工显微镜计数血小板。结果正常标本血小板计数,血细胞分析仪和人工显微镜计数无显著差异(P>0.05),而溶血、脂血、小红细胞血及EDTA依赖性聚集标本均不同程度的引起血小板增高或降低(P<0.05)。结论溶血、脂血、小红细胞、EDTA依赖性聚集、冷凝素是临床常见的造成血小板计数增高和降低的主要原因。合格的标本和高度的责任心在临床实验室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假性增高或降低的原因。方法随机选取血常规标本300份,分别用血细胞分析仪和人工显微镜计数血小板。结果正常标本血小板计数,血细胞分析仪和人工显微镜计数无显著差异(P〉0.05),而溶血、脂血、小红细胞血及EDTA依赖性聚集标本均不同程度的引起血小板增高或降低(P〈0.05)。结论溶血、脂血、小红细胞、EDTA依赖性聚集、冷凝素是临床常见的造成血小板计数增高和降低的主要原因。合格的标本和高度的责任心在临床实验室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引起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的影响特点,提高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方法利用库尔特STKS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仪器法)与目视显微镜(手工法)对174例血小板减少症标本进行PLT计数分析。结果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t=14.2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仪器检测与目视检测值间存在正相关。结论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能力尚有一定局限性,异常标本或血小板直方图异常时,必须严格按照复检标准复查,确保临床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4.
血液分析仪血小板计数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玄文 《工企医刊》2010,23(1):75-76
血小板计数对血栓、出血性疾病和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血小板计数参考方法: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血小板计数方法,是用1g/dl的草酸铵液作溶血稀释剂,在相差显微镜下,用血细胞计数板人工计数。现今自动化的血液分析一般采用电阻抗法计数血小板,其对于血小板数及形态正常的标本结果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分析血小板异常直方图在判断血小板计数结果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220例静脉血标本,分别采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测定,并采取显微镜下人工计数法进行血小板计数.结果血小板凝集、大血小板、小红细胞干扰的情况下,异常的血小板直方图呈异常分布,血细胞分析仪与显微镜下的正常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测定,容易受到多种因素所影响,因此,对于异常的血小板直方图,应结合直方图的特点及血小板计数的结果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显微镜下手工计数法进行血小板计数,减少误差,为临床提供可靠科学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PT)计数结果假性降低的原因及纠正方法。方法:对血细胞分析仅PT计数结果降低的样本进行手工目视显微镜计数和涂片染色镜检并进行比较。结果:在对66273人次血细胞计数时发现38例患者存在PT计数结果假性降低现象。结论:对PT计数结果降低的样本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和目视显微镜计数,发现问题采用相应纠正方法,血细胞分析仪PT计数结果假性降低的现象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液分析仪对儿童血小板计数产生误差的原因。方法用两种血液分析仪及手工显微镜计数法对600例血液标本进行血小板计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成人血小板值高于正常参考上限(300×10^9/L)的比率低于儿童,两种血细胞分析仪测的儿童血小板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液分析仪分析血小板时出现异常报警(URI),直方图尾部有异常升高的血小板值与显微镜计数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使用血液分析仪计数儿童血小板时如出现:计数有警示信号(URI);MCV〈70fl,且RBC直方图显示有〈50fl的小红细胞存在;血小板直方图出现尾部升高的表现或血小板直方图曲线呈齿状等以上情况时要进行手工显微镜计数血小板以得到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 2 0 0 0年 12月~ 2 0 0 2年 12月份对住院患者 3万例中分析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细胞分析的血小板数量 ,抽取 5 0 0例进行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因素分析比较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 本院住院患者 3 0 0 0 0例中抽取 5 0 0例进行血小板数量直方图和显微镜计数比较。1.2 设备 仪器系美国克曼公司Backman -CX3 电解质分析仪 ;试剂和定标仪场为仪器原装配套试剂。1.3 影响原因1.3 .1 样品溶血不完全时对PLT计数的影响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RBC和PLT同时进行计数 ,同一样品即使溶血不完全对血小板计…  相似文献   

9.
杨继红 《现代保健》2012,(28):70-71
目的:探讨小红细胞对SYSMEXXT-1800i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计数的影响。方法:将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选择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小于正常值的患者标本,按MCV大小的不同进行分组,在SYSMEXXT-1800i血细胞分析仪上检测的同时,每份标本人工显微镜计数血小板两次取平均值,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MCV小于70fl的红细胞会引起血小板计数假性增高,SYSMEXXT-1800i血细胞分析仪与显微镜镜检法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CV为70~81.9fl的组中,RDW大于14.5%的血小板计数假性增高,血细胞分析仪与显微镜镜检法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DW小于14.5%的两种方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SYSMEXXT-18OOi血细胞分析仪时,小红细胞可干扰血小板计数,当MCV〈70fl时或MCV为70~81.9fl而RDW大于14.5%要进行人工显微镜计数,防止血小板假性增高引起的临床误诊。  相似文献   

10.
王光乐 《现代养生》2014,(10):84-84
目的:探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PLT)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数据。方法:使用血细胞分析仪(迈瑞5380)对100例血小板数与直方图不符标本进行计数,对比分析。结果:标本放置时间和反复混匀次数、采血时间等均可影响血细胞分析仪准确计数PLT。结论: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应结合血小板的直方图进行判断,必要时进行显微镜计数或重新采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血细胞分析仪自动计数外周血有核红细胞(NRBC)的方法学特点,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5例来我院就医患者,用SIEMENS ADVIA-2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显微镜计数法计数其外周血中NRBC数量。结果用SIEMENS ADVIA-2120与显微镜计数法计数外周血中NRBC数量,NRBC计数范围在0~15%时,r=0.989;NRBC计数范围在0~220%时,r=0.998。显示有极好的相关性。结论 SIEMENS ADVIA-2120血细胞分析仪可灵敏、准确、精密地自动计数外周血中NRBC,并且可在NRBC增高的标本中准确计数白细胞数量。血细胞分析仪自动计数外周血中NRBC,有助于一些血液病及非血液病患者的筛查与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Sysmex XN-1000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电阻抗法(PLT-I)通道与血小板荧光法(PLT-F)通道在血小板检测聚集报警中的可信度。方法 选取2020年8—11月本院门急诊及住院的329例血小板PLT-I通道有Q-Flag报警聚集的标本,采用PLT-F通道进行检测并制备2张血涂片,以显微镜镜检确认血小板聚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3种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与显微镜镜检相比,PLT-I与PLT-F通道报警聚集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3.33%,49.44%;93.33%,100.00%;Kappa值分别为0.128、0.958。结论 Sysmex XN-1000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PLT-I通道聚集报警假阳性率高,而PLT-F通道与显微镜镜检结果一致性较好,当PLT-I通道报警血小板聚集时可追加PLT-F通道检测辅助辨别血小板聚集,以节省人力,降低复检率,提高实验室内样本周转时间。  相似文献   

13.
血细胞分析仪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细胞分析仪自50年代应用于临床检验以来,因其操作简便、计数快、精度高而得到迅速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血细胞分析仪更趋完善,血细胞分析仪取代显微镜计数、全自动代替半自动已成发展趋势。1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原理迄今,血细胞分析仪按白细胞“分类”原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电阻抗法,以被测血细胞体积大小将血细胞分为几个群体;一类是多种高科技组合,同时对一个细胞进行检测,从细胞体积、颗粒、胞核等多方位分析细胞而得出结果,其结果显然要比电阻抗法准确,下面分别作介绍。1.1“三分类”分析仪本类仪器都采用Coulter原理…  相似文献   

14.
血细胞分析仪自50年代应用于临床检验以来,由于操作简便、计数快、精度高而得到迅速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血细胞分析仪更趋完善,血细胞分析仪取代显微镜计数,全自动代替半自动已成发展趋势。一、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原理迄今,血细胞分析仪依白细胞“分类”原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电阻抗法,以被测血细胞体积大小将血细胞分为几个群体;一类是多种高科技组合,同时对一个细胞进行检测,从细胞体积、颗粒、胞核等多方位分析细胞而得出结果,显然其结果要比电阻抗法准确。下面分别作介绍。1、“三分类”分析仪本类仪器都采用Cou…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PLT)的因素,排除“假性增高”和“假性降低”的情况,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治依据。方法使用Sysmexkx-21全自动血细胞仪及显微镜检查同时对400余例血小板数量与直方图不符病例进行检查,对比分析。结果血小板凝聚、小红细胞数量,抗凝剂的种类及比例、试剂的质量、标本放置时间及反复混匀次数、血小板体积异常等均可影响血小板的测定。结论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并不能完全代替手工计数,对PLT计数与直方图不符标本,应分析原因,重新采血后手工计数。  相似文献   

16.
倪锐  陈立福 《工企医刊》2001,14(2):48-49
我们在门诊和住院病例中随机抽取196例,进行CELL-DYN16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和传统手工检测白细胞计数、分类、血色素测定和血小板计数做对照试验,结果如下。 1 方法与结果 1.1 方法本试验采用的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是美国产的CELL-DYN1600型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计数是用2%冰醋酸0.38ml加末梢血20ul混匀后,显微镜计数结果;白细胞分类是采用瑞氏染色后显微镜按形态学分类;血色素是用氰化高铁法,721分光光度计比色得出结果;血小板计数是用1%草酸铵做为稀释液,取0.38ml加末梢血20ul混匀后,显微镜  相似文献   

17.
刘美玲  曾颖 《中国卫生产业》2014,(11):156+158-156,158
目的探讨血小板采用XT-4000i血液分析仪两种测定方法与血涂片复检对比。方法本次共选择血常规检查患者120例,均为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住院部和门诊收集,其中无提示有血小板直方图异常,电阻抗法(PLTI)计数正常者40例(观察组A),提示有血小板直方图异常,PLT-I计数〉100×10^9/L40例(观察组B),提示有血小板直方图异常,PLT—I计数〈100×10^9/L40例(观察组C),用光学(PLT-0)计数血小板,并镜检观察特点。结果观察组A中无干预因素存在,观察组B小红细胞干扰12例,红细胞碎片干扰28例,观察组c中大血小板干预24例,血小板聚集16例。以镜检为参考,在观察组A中与电阻抗法、光学法比较,P〉0.05,故大部分仪器应用电阻抗法。在大血小板、红细胞碎片、小红细胞组中,镜检和电阻抗法计数有差异(P〈0.05),镜检和光学法无差异(P〉0.05),就准确性而方,光学法优于电阻抗法。但在血小板聚集组织中。镜检法和电阻抗法有差异(P〈0.05),镜检法和光学法计数结果有差异(P〈0.05)。光学法有一定局限性存在。结论血小板检测中。应用光学法可较好消除大血小板、小红细胞等对计数的影响,但血小板聚集时产生的计数干扰无法消除.需结合镜检.以提高检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SysmexXN1000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光学法血小板及电阻抗法血小板的检测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行血常规检测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提示无血小板直方图显示异常、电阻抗法计数异常者40例设为I组;提示有血小板直方图异常、电阻抗法计数在100×109/L以上的患者30例设为Ⅱ组;提示有血小板直方图异常、电阻抗法计数在100×109/L以内的患者30例设为Ⅲ组。对比三组检测结果。结果:电阻抗法、光学法检测数据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在大血小板、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组中,镜检和电阻抗法计数结果数据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镜检和光学法计数结果数据比较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光学法的检测准确率高于电阻抗法(P<0.05)。结论:临床检测血小板期间,选择光学法检测方式具有比电阻抗法更多的优势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迈瑞BC6800-PLUS血细胞分析仪光学法在血小板聚集样本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血小板聚集标本259例,依据高倍镜下血小板聚集程度分为3组:PLT 5颗68例,PLT 5颗~10颗75例,PLT10颗116例。分别用以下5种方法计数血小板:将EDTA-K2抗凝管分别用迈瑞电阻抗法和光学法检测,分别记为PLT-I(1)和PLTO;重新采集枸橼酸钠抗凝管和肝素抗凝管用电阻抗法检测,分别记为PLT-I(2)和PLT-I(3);采集末梢血用手工显微镜计数法计数,记为PLT-M。以手工法作为对照方法,将以上4组数据与手工法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当PLT 5颗时,PLT-I(1)组与PLT-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当PLT 5颗时,PLT-I(1)组与PLT-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PLT-O、PLT-I(2)、PLT-I(3)组与PLT-M组的PLT相关性均较好(r 0. 88,P 0. 05),PLT-I(2)和PLT-I(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当EDTA-K2管血小板聚集时,用迈瑞仪器BC6800-PLUS的光学法检测血小板值与手工法结果相关性大,值得临床实验室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室温对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的影响。方法用EDTA-K2抗凝全血1ml,充分混匀后在AC-900 型血细胞分析仪上检测,用显微镜法平均值与血细胞分析仪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室温11℃~17℃时仪器法计算与显微镜法计算结果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室温23℃~25℃时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本实验结果显示,当室温降低时,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算偏低,最好室温控制在25℃左右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