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义 《健康大视野》2006,14(12):83-83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部位,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及多发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发生部位大多数在盆腔,由于医源性因素也可发生在手术切口,我院4年间收治了2例切口内异症患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多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而且多发生在盆腔脏器,也可发生在会阴和腹部的手术切口,但不常见.随着宫内操作、剖宫产率的上升,切口处内异症的报道逐渐增多.笔者将1997年3月-2007年4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汕头市中心医院、汕头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收治的36例切口部位内异症的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提高,剖宫产术后发生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也在不断上升。其发生机制有多种学说,目前被人们所公认的医源性子宫内膜种植是引起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直接原因。因此,手术中注意腹壁切口的保护,减少宫腔的操作,避免将子宫内膜组织带到腹壁切口,可减少该病的发生。诊断并不困难,典型症状为周期性发作的腹壁切口周围包块,经前增大伴疼痛,经后包块缩小,疼痛消失。以手术切除病灶为主要治疗手段,术后辅以口服药物,抑制子宫内膜增长,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指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出现于正常子宫腔内壁以外的部位。内异症病灶最常见于卵巢、子宫骶骨韧带、盆腔粘膜等处,故又称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约50%~60%的内异症伴发不孕,而不孕者又有40%~50%为内异症患者[1]。笔者对468例不孕症腹腔镜术后诊断  相似文献   

5.
王世平 《中国保健》2005,13(12):52-52
目的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4年至2004年间10例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9例经手术治愈,1例手术后加用内美通治疗好转.结论对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行手术治疗,如手术范围不彻底要加用内美通巩固治疗.  相似文献   

6.
86例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梅  LIU Hui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2):3095-3097
目的:探讨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诊断及最佳治疗方法,预防盆腔外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和降低其复发率。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6例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83例行手术治疗。其中腹壁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56例,42例病灶位于皮下脂肪组织,病灶侵及腹直肌前鞘7例,病灶侵及腹直肌5例,侵及腹膜2例,腹壁手术瘢痕多发异位结节3例;术后随访2例复发,均为应用局部麻醉者。其他部位的内异症手术27例,其中会阴切口瘢痕内异症侵及肛门扩约肌3例,阴道壁内异症侵及阴道直肠膈3例,术后分别加用达那唑治疗3~6个月,经随访27例均无复发。2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单纯应用药物治疗者,在治疗期间症状明显减轻,但肿块无明显缩小,均于停药后短期内再次出现症状。阴道后穹窿内异症1例,用达那唑治疗9个月,停药随访8年未复发。结论: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好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采用硬膜外或骶管麻醉为宜;对手术不能彻底切除者加用治疗内异症的药物是最好方法;严格操作规程、提高手术技巧,可以避免医源性内异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下简称内异症)在生育年龄妇女中的发病率为5% ~10%,它的特点为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主要包括盆腔腹膜、卵巢、直肠阴道隔等.患者可出现盆腔疼痛、不规则阴道出血、不孕等症状[1] ,其中疼痛和不孕的发生率高达 30% ~50%[2] ,腹腔镜手术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内异症的金标准.内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手术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诊断和处理.方法 对我院1989~2007年收治的13例手主切口内异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诊0.5~2年.结果 13例均有阴道分娩会阴侧切撕裂史或剖宫产史,根据临床症状及病理结果,诊断正确,全部手术治疗,随诊0.5~2年,无复发.结论 根据典型病史和查体,可以对手术切口内异症做出正确诊断;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手术后的转归情况.方法 回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09至2010年来1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生育史、术前治疗、手术情况、肿瘤标记物、内异症分期等),(丰)随访手术后患者转归情况,进行临床评估和分析.结果 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组的痛经发生率(76.9%)与对照组(23.1%)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25).流产次数和内异症的分期有统计学意义(P=0.014),流产次数≥2次的重型内异症发生率高.术(口)的出血量与内异症的不同分期有统计学意义(P =0.023),重型开腹手术(135.7mL)与腹腔镜下手术(82.9mL)术中出血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2).复发组的盆腔内异症灶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88),复发组的盆腔粘连(86.5%)与否与对照组比较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3).术后GnRH治疗3周期的复发率(57.9%)与GnRH治疗6周期(17.0%)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高复发率同内异症合并肌瘤及肌腺症、盆腔内异病灶较多、盆腔广泛粘连、足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治疗周期短相关;腹腔镜是治疗内异症的首选,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安全性高的优点且治疗效果与开腹手术一致;重型内异症患者术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治疗可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0.
陈丽娟 《健康天地》2010,4(2):14-14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异位子宫内膜可出现在身体的不同部位,但绝大多数位于盆腔内。子宫内膜异位症虽为良性病变,但具有类似恶性肿瘤远处转移和种植生长能力,是一种非癌性侵润性疾病,近年发病有逐年增多趋势。但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却极少见。现将本院近年收治的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桂苹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5):3634-3637
子宫内膜异位症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多发生在盆腔脏器,也可发生在宫颈、阴道、会阴和腹部手术切口[1],少数发生在某些特殊部位,如膀胱、直肠、会阴切口、肾脏、输尿管、坐骨直肠窝、肛周、肺部、椎旁[2].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多见于育龄妇女,以30~40岁者多见.其发病率逐年增高,在性成熟妇女中,它的发病率为1%~15%[3].所以,做好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对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非常重要,现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电化学治疗腹壁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电化学治疗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切口内异症患者分为两组:①治疗组:电化学治疗10例,其中腹壁切口内异症9例,会阴切口内异症1例;②对照组:手术切除10例,均为腹壁切口内异位症。术后随访5~12个月。③将1例手术切除后标本行实验性电化学治疗。结果:①全部病例术后月经期疼痛基本消失,5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例和3例症状复发;电化疗组10例术后病灶平均缩小(80.16±20.88)%;手术组病灶去除,但新增切口疤痕50~70 mm,平均47 mm,局部皮下缺损性凹陷持续存在;比较两组年龄、术前病灶体积,手术时间、手术前后VA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术后住院天数治疗组比对照组少(P=0.000 0),住院费用治疗组比对照组低(P=0.002 6)。②离体标本电化学实验治疗显示:电化学治疗后子宫内膜细胞和组织结构完全受损,变成组织碎片,完全失去原有结构和形态。结论:电化学治疗切口内异症是一种疗效确切,操作简单的新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外形美观、治疗费用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王英娟 《现代保健》2008,(34):70-7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对4例腹壁切口内异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种植是本症主要发病原因,与月经周期同步,周期性发作的肿块或肿块在月经期增大是主要临床特点。药物治疗效果差,以手术切除为主。结论手术切除病灶是首选治疗方案,预防关键是尽量避免子宫内膜散落于手术切口。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基因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燕花  韩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1):1560-1561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简称内异症)是指有活力的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宫腔以外部位而引起一系列的病变和症状。国内统计,在妇科剖腹手术中内异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长,已达20.1%〔1〕,国外报道,剖腹和腹腔镜手术中患有内异症的病人也达25%以上〔2〕。目前,内异症没有理想  相似文献   

15.
刘咏 《中国卫生产业》2013,(21):99-99,101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近10年收治的21例证实为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患者均1次完整切除病灶,切口Ⅰ期愈合,病理检查可见异位子宫内膜腺体、间质,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随访12~48个月,平均22个月,随访率95.2%(20/21),无复发病例。结论全方位护理对哮喘患者的肺功能治疗有很大的帮助,对于患者临床上也能够进行周到的服务,使得患者感到满意,因此全方位护理的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能够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可联系临床症状、病史、影像学检查、穿刺细胞学等,手术是首选治疗方式,清除彻底,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防范及治疗.[方法]对5例某院9年中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 [结果]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一经发病及早治疗,5例切口异位症患者经手术充分切除异位症病灶,随访1年无复发. [结论]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为人为造成的子宫内膜带至切口直接种植所致,一经发现及早手术,以手术充分切除病灶可达治愈效果.  相似文献   

17.
陈丹芬 《浙江预防医学》2009,21(10):57-57,62
近年来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其并发症随之增多。腹壁切口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近年也逐渐增多。为了减少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内异症的发生,现对我院的12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象与方法 1.对象 2002年6月至2008年6月诊治的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2例,年龄25-35岁,平均29岁。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异位症1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冉雪莲  李再学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8):3958-3959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流行病学特点,研究内异症的诊断方法,探讨发病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内异症患者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和诊断。结果:20~40岁是内异症的好发年龄。卵巢是内异症的好发部位。慢性盆腔疼痛、不孕、盆腔包块是主要表现。B超是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最后的确诊依赖手术后的病理检查。结论:临床上遇到生育年龄出现盆腔疼痛、不孕、盆腔包块及月经失调者均应考虑内异症的可能性,B超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19.
<正>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近年本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与社会经济状况呈正相关。妇科手术中有5%~15%的患者被发现有内异症存在[1]。临床上以痛经、性交痛、盆腔痛、月经不调和不孕等为主要表现,是妇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和难治病。我院采用丹莪妇康煎膏治疗内异症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病,绝大多数发生于盆腔内生殖器官和其邻近器官的腹膜面。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增高,剖宫产术后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也在增加。我院近3年来收治6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