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在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分型中应用螺旋CT及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的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70例,行单钢板法治疗40例,行内外侧双钢板法治疗30例,所有患者均行X线及CT检查并进行三维重建,对骨折定位、骨折粉碎程度、骨折移位程度、骨缺损程度显示的满意度和关节面塌陷等方面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CT在显示胫骨平台关节面是否塌陷、胫骨平台骨折位置、骨折粉碎程度、骨折移位程度上都较X线片满意。结论 CT并三维重建在丰富基于X线片表现的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的同时,还助于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精确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减少误漏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4年25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例。手术前均行X线摄片、螺旋CT扫描,并三维重建成像,与术中所见对照。结果:所有病例螺旋CT三维重建明确地显示了骨折,对关节面碎裂情况的显示优于X线平片,有利于术前骨折的分型,手术证实了螺旋CT三维重建显示骨折情况。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可清晰显示骨折的部位、骨折线的走行方向、骨质碎裂程度和移位的距离以及关节面塌陷情况等,有助于骨折的分型及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63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可以准确、全面、立体地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的类型、塌陷程度及移位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可帮助医生作出更准确的诊断及制订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后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对2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分别行X线摄片和螺旋CT检查,并与功能评分做相关性分析,评估治疗后骨折情况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结果 X线片与螺旋CT三维重建在测量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塌陷程度上有显著性差异,其结果与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后骨折位置情况与膝关节功能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能够精确测量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后塌陷程度,骨折位置情况与膝关节功能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结果:重建图像能清晰显示胫骨平台骨折及关节面塌陷的形状和程度。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及指导性治疗方面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膝关节损伤所致胫骨平台骨折临床并不少见,部分骨折行X线检查未能显示或显示不佳,易导致漏诊或延误诊断。MRI对骨骼系统有良好的分辨率,能清楚地反映骨髓水肿、出血等异常变化,可对轻微平台骨折作出明确诊断。自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笔者共遇到14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X线检查未见胫骨平台骨折或诊断不明确,后经MRI检查明确诊断,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影像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和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该院2014年11月—2017年11月接收的11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分研究组(59例),对照组(59例);研究组接受多层螺旋CT扫查并实施三维重建影像检查,对照组实施DR正侧位检查,比对两组扫查诊断结果及分型。结果研究组Ⅱ型诊断率为100.00%(12/12),高于对照组75.00%(9/12)(P<0.05);并踝间隆突骨折对照组检出率低于研究组96.00%(24/25)(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相比三维重建影像应用于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及分型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2例术前经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肾癌患者的临床与影像资料,总结其特征。结果:22例患者,CT平扫:20例类圆形病灶,直径0.6-2.8cm,其中病灶呈等密度影10例,稍低密度影6例,稍高密度影4例;2例未显示病灶。增强CT:22例皮质期均有强化,CT值平均上升10-20HU;皮髓质期强化程度降低19例、变化不明显3例;排泄期病灶均为低密度。病灶边缘清晰20例,模糊2例。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有利于小肾癌的检出,并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帮助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功能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鼻外伤病例采用64层螺旋CT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评价有无骨折和对骨折分型。结果:120例骨折病例中单纯线型骨折47例,粉碎性骨折73例;单纯性鼻骨骨折32例,鼻骨骨折伴有骨缝分离6例,鼻骨复合性骨折82例。结论: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功能在鼻骨骨折诊断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功能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下肢外伤疑胫骨平台骨折病例采用16排螺旋CT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T),评价有无骨折及骨折分型。结果42例疑诊病例中,确诊骨折40例,排除骨折2例。三维重建能立体、直观、清晰、完整地显示了骨折的位置、塌陷的程度等特点,并根据Schalzker分类法[1]分型。结论三维重建图像能准确评估胫骨平台劈裂方向和塌陷的程度,有助于指导骨科医生制订手术方案和预后评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联合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胫骨平台骨折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017年12月~2019年6月),均行X射线检查、MSCT联合三维重建技术诊断,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对比X射线检查、MSCT联合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胫骨平台骨折的结果,分析MSCT联合三维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并在工作站行MPR、VR、SSD图像重建显示颈椎椎体骨质增生、椎间孔大小、钩突关节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情况。结果28例中,钩突关节骨质增生占75%,椎体骨质增生占100%,小关节突骨质增生/错位占61%,椎间盘突出或膨出占54%,同时有2种以上改变者占96%。结论多层螺旋CT能立体显示椎间孔及其邻近结构关系,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中央型肺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经临床或支气管镜证实为中央型肺癌患者进行螺旋CT薄层扫描,重建原始数据,应用多平面重建(MPR)和仿真内窥镜(VB)及最小密度投影(MinIP)软件对重建数据后处理技术得到MPR、VB、MinIP图像,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横断面图像和MPR、VB、MinIP图像对中央型肺癌的肿瘤形态、范围和支气管狭窄形态显示各有优势。结论:螺旋CT横断面图像结合后处理图像(MPR、VB、MinIP图像)给诊断带来更多的信息,对中央型肺癌整体而直观的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螺旋CT三维表面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对骨关节复合型创伤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GEProspeed F—Ⅱ螺旋CT机对40例骨关节创伤患者进行扫描,扫描参数为120kV、140mA、层厚3mm、重建间隔1.5mm、螺距1.5。在工作站进行SSD、MPR图像重建,并与常规二维CT图像(2DCT)及X线平片比较。结果2DCT、SSD、MPR显示骨关节外伤共62处,SSD及MPR图像能较准确显示损伤部位、类型、严重程度及软组织损伤情况。结论SSD、MPR重建技术是诊断骨关节外伤的有效手段,对骨关节外伤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估计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急性血管源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手术或临床确诊的急性血管源性病变的64层螺旋CT表现,均行平扫和增强扫描,并利用多平面重建法(MPR)、曲面重组法(C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容积成像法(VR)和表面遮盖成像(SSD)进行血管成像。结果 37例中,急性门静脉、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栓12例,夹层动脉瘤10例,脑动脉瘤破裂4例,急性肺栓塞2例,急性下肢血管闭塞2例,其他部位动脉瘤5例,大动脉炎1例,锁骨下动脉狭窄1例。二维图像(MPR和CPR)能够较好显示病变的范围、大小和病变细节,而三维重建图像(MIP,VR,SSD)可以更好地显示病变与周围空间关系。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结合影像后处理重建技术是早期确诊急性血管源性病变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诊断阑尾周围脓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阑尾周围脓肿的资料,并对其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容积重建(VR)及仿真内窥镜(CTVE)等后处理。结果阑尾周围脓肿的CT表现有腹腔不规则肿块、囊性包块、阑尾壁增厚节段性扩张、积液,阑尾局部穿孔与脓腔相通形成"哑铃征"、阑尾结石、局部结肠受压内移呈反"C"形、周围脂肪密度增高模糊、右侧肾前筋膜及右侧侧椎筋膜增厚、腹水、小肠不全梗阻等征象。结论 64层螺旋CT对急性阑尾周围脓肿定位及定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三维重建为纵观病变全貌提供了精美的立体图像,使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有了更为广阔的前景.2002年3月-2008年12月,我院应用螺旋CT及快速三维重建技术,为18例骨软骨瘤患者进行了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均获得了十分精确的整体三维图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82例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并在一周内做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可用于评估的336支冠状动脉中,SCTCA显示病变共232支,经CAG证实226支;SCTCA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为97.8%,特异性为90.0%,阳性预测值为95.3%,阴性预测值为95.2%。64SCTCA和CAG两种检查方法在发现冠状动脉病变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56%(46/82)患有冠心病(1支或1支以上冠脉狭窄〉50%),44%(36/82)无明显冠心病或正常(其中〈50%狭窄者29例,各支均正常者7例)。结论 64SCTCA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的评估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适用于冠心病的筛查。 相似文献
20.
吕金纯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4):4280-4281
跟骨骨折是足部的常见损伤[1],以中青年为多,常因直接暴力、从高处跌落所致.常规检查以X线为主,通常拍摄侧位、轴位片.但轴位位置特殊,患者因疼痛难以合作,拍摄时易加重病情;另外传统X线检查难以准确显示骨折类型、关节面损坏程度以及骨折线走行方向,有无分离、关节腔内有无骨折片等情况.CT能提供这方面的信息,现将60例跟骨骨折患者的CT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