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IL-3、IL-6、GM-CSF、G2、PIXY321对骨髓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方法 5种造血生长因子分别采用100、250、500、750、1000u/ml浓度,进行骨髓造血祖细胞集落培养,从中找出峰值浓度,然后在峰值浓度下进行集落培养,计数不同造血生长因子条件下所形成的集落。结果 IL-3、IL-6、GM-CSF、G2、PIXY321对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的峰值浓度分别为100、100、250、750、250u/ml。峰值浓度下,对CFU-E、BFU-Em、BFU-Eim、CFU-GM形成的作用强度不同,PIXY321条件下所形成的集落数最多。结论 这五种造血生长因子对骨髓造血祖细胞的集落形成均有促进作用,PIXY321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是治疗血液肿瘤、非恶性血液病、遗传性疾病、代谢性疾病、急性放射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已在临床应用35年.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造血干细胞能否在宿主的造血微环境中正常地增殖和分化,且尽量避免和降低移植并发症所带来的风险.既往对造血干细胞配型、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失败和移植后疾病复发等问题的研究多侧重在造血干细胞方面,而对造血干细胞赖以生存的微环境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研究[1-2].本研究主要阐述造血微环境功能在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的主要变化和作用,以期引起对该问题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3.
造血干细胞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群体,它的发育受多种内在机制和微环境因素的影响。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实验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干细胞的认识也逐渐深入。本文仅就造血干细胞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7例白血病患者骨髓重建的血象变化规律。方法:采髓,应用百特CS-300分离外周血干细胞,动态观察移植后血象,骨髓象。结果:(1)移植后1-2周骨髓呈极度抑制,第3周出现恢复征象,5-6周骨髓造血恢复正常。(2)红系中最先出现中,晚幼红细胞,粒系以原始,早幼粒先出现,巨核系统恢复最慢;(3)平均血小板体积在处理后明显下降,随着造血功能恢复而逐步回升,早幼粒细胞数,血小板数回  相似文献   

5.
造血干细胞凭借其强大的自我更新和多系分化的能力而维持机体造血功能处于一相对恒定状态,并维持终身。在人体造血系统中,造血干细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造血干细胞生物学特征、研究新进展及临床应用前景进行分述,有助于了解其全貌。  相似文献   

6.
用大剂量电离辐射破坏小鼠一侧肢体的骨髓造血组织,在完整机体调节下,伤肢造血重建很快完成。其重建造血机制,除了目前公认的体内其它未受损伤的造血组织内造血干细胞向伤肢迁徙、定居并增殖外,还有环境因素的作用。本文发现并提出在造血重建过程中,骨内膜或骨质内细胞成分很可能起有重要作用。它提示我们,作为支持造血实质细胞机能的微环境核心成分——基质细胞有可能起源于骨内膜或骨皮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IL-3、IL-6、GM-CSF、G2、PIXY321对骨髓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方法 5种造血生长因子分别采用100、250、500、750、10 00 u/ml浓度,进行骨髓造血祖细胞集落培养,从中找出峰值浓度,然后在峰值浓度下进行集落培养,计数不同造血生长因子条件下所形成的集落.结果 IL-3、IL-6、GM-CSF、G2、PIXY321对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的峰值浓度分别为100、100、250、750、25 0 u/ml.峰值浓度下,对CFU-E、BFU-Em、BFU-Eim、CFU-GM形成的作用强度不同,PIXY321 条件下所形成的集落数最多.结论这五种造血生长因子对骨髓造血祖细胞的集落形成均有促进作用,PIXY321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造血基质干细胞的研究:I.原位骨髓的造血重建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相似文献   

10.
11.
近年来,造血干细胞在起源、造血原理、细胞分型、形态学特点、生物学特性、临床应用等几个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围绕以上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原位及异位移植股骨骨髓造血重建过程的研究,我们发现了移植物的骨内膜或骨皮质及骨小梁内细胞在诱导造血恢复上起着重要作用;骨皮质內含有造血微环境中的全部因素。本文观察了移植的骨皮质内造血重建的动态变化过程。即首先是基质细胞增殖、分化,包括骨小梁及血窦的形成,然后出现造血细胞增生。初步认为,作为诱导造血重建的环境因素的主要成分基质细胞来源于骨皮质。推断在正常机体中,骨髓内分化的基质细胞执行着支持实质细胞正常功能的作用,处于未分化的Go期的母细胞,则作为后备力量储存在骨皮质或骨小梁内(骨内膜细胞为中间阶段)。在整体调节下,二者保持着动态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3.
脐血浆造血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脐血浆刺激造血细胞体外生长的作用及脐血浆造血因子的水平。方法 以ELISA法检测 33例脐血浆GM -CSF ,IL - 3和IL - 6水平 ,RIA法检测EPO水平 ,液体培养和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方法检测脐血浆对外周造血干细胞 (PBSC)造血刺激活性 ,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①脐血浆造血因子中位数和全距水平分别为 :GM-CSF为 0ng/L和 0~44ng/L ,IL - 3为 3ng/L和 0~ 35ng/L,IL - 6为 3ng/L和 0~ 2 1ng/L ,EPO为 1 6U/L和 5~ 72U/L ;②脐血浆刺激下PBSC半固体培养造血祖细胞集落数为 (1 3± 1 1 ) / 1× 1 0 5细胞 ,胎牛血清刺激下的集落数为 0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脐血浆或胎牛血清刺激下PBSC液体培养有核细胞数分别为 (1 .0 8± 0 .2 0 )× 1 0 6 /ml与 (0 .72±0 .0 5)×1 0 6 /ml,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③脐血浆刺激下PBSC体外培养集落数和有核细胞数均与脐血浆IL -3水平成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660和 0 .397,与IL - 6和EPO则不相关。结论 脐血浆含有多种造血因子 ,在体外具有刺激造血细胞生长的作用。脐血浆刺激造血活性与其所含有的造血因子有关 ,造血活性的高低与IL - 3浓度成正相关。IL - 6和EPO所起的作用则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4.
用集落方法和~3H—TdR 掺入实验检查锂对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结果提示,锂对造血干细胞具有直接和间接作用,间接影响是通过淋巴细胞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bcl-2基因转染小鼠造血干细胞重建造血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bcl-2基因转染小鼠造血干细胞重建造血的小鼠对放化疗的抵抗作用。方法 (1)含bcl-2cDNA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经脂质体介导转染PA317包装细胞,通过G418筛选和克隆,获得高病毒滴度的细胞株(D3);(2)用D3细胞株的病毒上清转染小鼠胚胎肝造血干细胞;(3)经致死剂量照射小全注bcl-2转 造血干细胞重建造血;(5)采用脾集落形成和再增殖能力观察bcl-2转因干细胞重建造血  相似文献   

16.
17.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血液科历时16年完成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与重建造血功能的系列研究",有效改善了造血微环境"土壤",植活了造血干细胞这颗"种子",显著提升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和重度辐射损伤的疗效,使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死亡率下降18%以上,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复发率下降15%。  相似文献   

18.
将除净骨髓细胞的骨皮质移植到同系小鼠皮下后4周,移植物髓腔内充满髓系造血组织。说明骨皮质内含有造血重建的主要诱导因素,即在异位移植造血重建过程中,骨皮质环境因素占有主导作用。骨皮质内的成骨细胞或骨母细胞不仅是骨的发生、成长及修复的主要成分,而且在特殊条件下,很可能还有支持造血恢复作用。这种作用大概是通过其自身增殖、分化形成特有的造血基质细胞或是分泌某种因子诱导宿主的造血干细胞和基质细胞定居而重建造血。  相似文献   

19.
造血功能障碍的修复与重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幸华 《重庆医学》2007,36(17):1687-1688,1698
正常生理状况下的造血取决于"造血种子"--造血干祖细胞(haemopoietic stem progenitor cell,HSPC)、"造血土壤"--造血微环境(hemopoietic microenvironment,HM)、"造血肥料"--造血生长因子(hemopoietic growth factor,HGF)和"虫子"--造血相关的免疫调控(immunoregulation for hematopoiesis)等诸因素量和质及其相互协调功能的正常.其中某个环节或多个环节异常均可导致造血功能障碍,从而发生各类血细胞数量、质量异常和相应的临床症状.造血功能障碍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和继发于疾病治疗相关的并发症以及遭受核爆炸、核恐怖袭击和放射源意外泄漏等突发事件导致的急性放射病.  相似文献   

20.
卵黄囊造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英  刘念  姚程 《吉林医学》2009,30(4):298-299
卵黄囊是哺乳动物发育过程中最早的造血器官,同时还是最早形成血管的地方。胚胎的红系造血首先是在卵黄囊的血岛中发现,哺乳动物卵黄囊中包含多潜能的前体细胞即卵黄囊造血干细胞(Yolk sac hemopoietic stemcells,YS—HSC),不仅能分化成胚胎原始有核红细胞,体外实验证明还能产生成熟红细胞、淋巴细胞和髓系细胞等定向血细胞系;动物实验亦证实YS—HSC具有长期重建造血能力。最近有研究发现卵黄囊造血干细胞可能是成人造血干细胞的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