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山东省单县中医医院王运金等采用一般常规治疗加养阴活血口服液治疗脑梗死 1 0 8例 ,并与一般常规治疗 58例作对照 ,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 ,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粘附率均有明显改善 (P <0 .0 5、P <0 .0 1 )。对照组仅有全血粘度血浆粘度明显改善 (P <0 .0 5) ,余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 (P >0 .0 5)。治疗组有效率 90 .7% ,对照组有效率 69.0 % ,2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安徽省定远县中医医院青发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加味黄连汤治疗急性脑梗死 48例 ,并和西医常规治疗 44例作对照 ,2组基本治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2组显效率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 )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韩为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脑梗死 2 0例 ,并与脑活素治疗 2 0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 (P <0 .0 5) ;2组红细胞变形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 ,2组间无明显差异。提示复方丹参注射液有改善中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红细胞变形性的作用 ,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陈春妃采用电针对脑梗死后遗症进行治疗并配合实施心理护理 ,3 0例中治愈 1例 ,显效 8例 ,有效 2 0例 ,  相似文献   

2.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1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均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护脑和活血,并根据病情使用降血压、降血糖药和脱水剂治疗。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30mg+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2次/d,14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9%(25/27)和66.67%(16/24)。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下降,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1例出现轻度皮疹,末经减药或停药而自行缓解。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肯定,安全性好,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失。  相似文献   

3.
电针穴位刺激对脑梗死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安脑丸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72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8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方法治疗(如抗凝、脱水降颅压、营养神经、控制血糖、血压等),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电针联合安脑丸口服,治疗14d后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偏瘫失语等情况。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及偏瘫、失语等情况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联合安脑丸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不同波形、频率搭配组合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9组,研究电针波形(A:连续波,断续波,疏密波),频率(B:连续波、断续波2Hz、50Hz、100Hz;疏密波2/10Hz、10/50Hz、20/100Hz)2因素3水平9组不同搭配组合方案,14d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对治疗前后NIHSS评分,ADL评分及简化Fugl-Meyer评分进行分析并比较其疗效。结果:4周后各组患者NIHSS评分、ADL评分及Fugl-Meyer评分均明显改善;不同波形的电针在改善NIHSS评分,ADL评分及Fugl-Meyer评分方面无差异(P0.05);电针频率是改善NIHSS评分的主效应,且100Hz频率电针在改善NIHSS评分方面更优(P0.05)。结论:在头针基础上联合不同波形、频率电针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并且疗效确切,在临床上可轮替使用连续波、疏密波、断续波这3种波形,频率可选用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明显的100Hz。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梗死后肌痉挛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1例脑梗死后肌痉挛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电针及运动疗法,对照组仅单纯给予运动疗法,电针治疗每次30 min,运动疗法每次60 min,2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对2组患者肢体肌张力、活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改良Ashworth评级、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以治疗组上述指标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电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梗死后肌痉挛患者具有协同疗效,能进一步缓解患肢异常增高肌张力、促进正常运动模式恢复。  相似文献   

7.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平 《实用医学杂志》2001,17(5):458-459
目的:观察降纤酶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作用和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56例,治疗组30例,其中发病24h内给药19例,24-48h内给药11例。对照组26例,治疗前后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并对血液粘度及血浆纤维蛋白原进行测定。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其中24h内给药且的痊愈率较48h组明显升高,分别为36.8%和18.1%。治疗后血浆粘度显著降低,全血低切粘度显著下降而高切粘度无显著变化。血浆纤维蛋白原由治疗前的4.79g/L降至2.43g/L。结论:提示降纤酶能减轻临床症状,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纤溶活性,降低血浆粘和全血低切粘度。  相似文献   

8.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降纤酶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作用和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治疗组30全,其中发病24小时内给药17例,24-48小时内给药13例,对照组20例,治疗前后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并对血液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进行测定。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其中24小时内给药组的痊愈率较48小时组明显升高,分别为35.3%和15.4%,治疗后血浆粘度显著降低,全血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味泻心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6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6例采用加味泻心汤治疗,对照组31例采用川芎嗪注静滴,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一效率为66.67%,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治愈加显效率为32.26%,总有效率为70.97%,2组比较均有显著且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及血脂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泻心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对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选取2010年11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80mg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高压氧治理。严密监测两组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4.4%,对照组为73.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是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有效、安全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我院近5 a来再发性心肌梗死(RM I)4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来探讨RM I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RM I的认识,以利进一步治疗。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我院2000-02~2005-08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临床资料完整AM I患者230例,分为初发梗死组和RM I两组,初发组190例,男120例,女70例,年龄48~80(58.24±10.94)岁;RM I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52~86(65.47±8.48)岁。1.2诊断标准急性心肌梗死依据WHO诊断标准。RM I诊断标准:所有病例既往有明确AM I病史,再发病时有持续不缓解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有典型或不典型AM I图形,血清心肌酶谱明显…  相似文献   

12.
熊钰  石磊  胡阳琼 《医学临床研究》2014,(11):2095-2097
目的 探讨依达那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发病24 h内到医院诊治。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常规给予血塞通针静脉滴注;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依达那奉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 试验组有31例患者治疗有效,1例为无效,有效率为96.9%(31/32);对照组30例患者治疗有效,2例无效,有效率为93.8%(30/32)。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和Ba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均 P <0.05),且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 在脑梗死早期使用依达那奉治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进行对比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纤溶酶200u,以生理盐水250mL稀释后静脉点滴,每日一次,连用7d。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有效率(44%,7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5%,58%)(P<0.01);治疗组存活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用药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比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无增加出血事件及其他副作用。结论: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对我院采用东菱迪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总结如下。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1.1.1病例入选标准(1)年龄38~75岁;(2)急性脑梗死患者;(3)意识清楚或轻度嗜睡,无昏睡、昏迷;(4)有明显肢体瘫痪(瘫痪肌力≤3级);(5)发病24h之内。  相似文献   

15.
龙津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1~9月,我们对30例在我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用龙津降纤酶治疗,现就其疗效及安全性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采用 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统一诊断标准,入选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5~80岁;其中轻型患者13例,中型15例,重型2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50~79岁;其中轻型17例,中型12例,重型1例。1. 2治疗方法对照组:低分子右旋糖酥 500 ml+丹参注射液 16 ml/d,静滴,连续用药 …  相似文献   

16.
对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梗死相关血管32支,共植入支架34个。结果术后即刻TIMI血流3级者31例(96.9%),2级者1例(3.1%)。术中2例(6.3%)在梗死相关动脉开通后出现心室颤动。术后随访1~16个月,无心脏事件发生,无死亡病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银杏达莫组和脉络宁组各40例,银杏达莫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脉络宁组给予脉络宁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后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临床疗效,监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同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银杏达莫组与脉络宁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且银杏达莫组无明显副作用。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霍岩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4):3302-3303
目的:观察参芎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参芎注射液100 m l静脉点滴,1次/d,15 d,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分数,血液流变学5项指标,血脂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临床近期疗效达86.7%,胆固醇、甘油三酯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结论:参芎注射液有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微环境、降低血脂的作用,对急性脑梗死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5):975-976
目的观察溶栓合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为制定更优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收治的1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单纯爱通立治疗,观察组采用爱通立与恩必普溶栓合剂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9.2%)高于对照组(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7.8±2.5分)低于对照组的(14.9±4.2分),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价Barthel指数得分(16.2±3.7分)高于对照组的(11.6±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溶栓合剂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0.
脑活素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活素是一种脑细胞活化剂 ,它直接参与控制和调节脑组织细胞的蛋白质代谢 ,改善与精神功能相关的整合机能 ,具有改善意识状态、改善脑血管运动张力和催醒等作用[1] 。临床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加用脑活素治疗脑梗塞收到满意疗效 ,介绍如下。1 资料方法1.1 对象与方法 本组病人共 5 6例 ,均经CT证实为脑梗塞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 ,其中对照组 2 5例 ,男 16例 ,女 9例 ,平均年龄 5 5岁 ,发病到用药时间 1d~ 2 4d ,平均 9d。实验组 31例 ,男 2 1例 ,女 10例 ,平均年龄 5 2岁。发病到用药时间 ,1d~ 35d ,平均 11d。对照组用 10 %葡萄糖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