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慢性肾小球肾炎以水肿、蛋白尿、血尿及高血压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发病机制错综复杂,病位涉及肺、脾、肾、心、肝诸脏。本文基于肺与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病的关系,探讨从肺论治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可行性、常用治法及方药,为临床从肺辨证论治慢性肾小球肾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辨证分型荟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辨证分型荟萃分析,为临床上辨证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提供指导。方法:通过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网计算机检索系统检索1997—2007年的相关文献,采用加权百分率法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辨证分型中脏腑复合虚证以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居多,分别占30.5%和22.7%,与其他各型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型由肺脾气虚型、气阴两虚型进而向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发展。整个分型以脾肾阳虚、肝肾阴虚为主,并且慢性肾小球肾炎分型具有以肾虚为中心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蓝芳  史伟  宋丹  梁黎黎 《河南中医》2011,31(10):1127-1130
目的:观察320例广西地区慢性肾小球肾炎肾脏病理与中医证型间关系。方法:对320例长期居住广西并经肾活检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进行肾脏病理及中医辨证分型的回顾性分析。结果:32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最多,其次是IgA肾病;主证以脾肾气虚证型最多见,其中有240例有兼证,从多到少依次为血瘀证、水湿浸渍、湿浊中阻、外感、湿热壅盛;中医主证与病理分型间具有关联性(P〈0.05),辨证为肺肾气虚、脾肾气虚的患者多见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医兼证与病理类型间存在关联性(P〈0.05)。血瘀证在IgA肾病中最多见;中医辨证各组尿素氮、肌酐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在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浆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方面比较有差异。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各病理类型与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临床上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对推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血尿在慢性肾小球肾炎中较为常见,既往多认为其与慢性肾小球肾炎加重及肾脏病进展关系密切,且近年来部分研究发现血尿可能为肾脏疾病恶化的危险因素之一。西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多采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控制蛋白尿,但对血尿的疗效一般。  相似文献   

5.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临床以水肿、蛋白尿、血尿、管型尿、高血压等为常见症状.根据病理诊断可分为系膜增殖性肾炎、膜性肾病、膜增殖性肾炎、局灶性肾小球硬化及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等.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由各种原发或继发的肾小球疾病迁延不愈发展而成,是由一些肾脏基本的病理生理紊乱所致的具有临床和生化病变特征的一组疾病,中医药在治疗肾小球肾炎,特别是以血尿为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方面有着广泛应用前景。我院自1996年以来采用清热化瘀止血法治疗以血尿为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57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临床常见疾病,由于临床多表现出水肿等症状,因此多归属中医"水肿病"范畴。而"其本在肾,其末在肺"既是古代医家对于水肿病病机的高度概括,同时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治疗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对近3年的文献分析发现,当今中医治疗多从肾和脾肾等方向论治,忽略了结合从肺论治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重要性。因此,通过剖析"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的内涵及其对在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病、发生机制和临床治疗方面的重要作用,以期达到引起医疗工作者对于从肺肾论治慢性肾小球肾炎重视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肾性血尿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尿为泌尿系统常见的临床表现 ,尤其是肾性血尿往往提示肾脏实质病变。这对临床医师来说是颇为难治的疾患 ,笔者经过多年临床实践体会到 ,有机地运用中医对血尿的辨证论治与西医辨病相结合 ,使中西医并重 ,从而起到协同作用 ,并能缩短疗程及减少复发 ,提高疗效均有着重要作用。肾小球性血尿表现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 ,或伴有蛋白尿、浮肿等 ,常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隐匿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等 ,下面分别叙述。1 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为链球菌感染后或非链球菌感染后所致的一种免疫损伤性肾炎。其特点起病急 ,几乎…  相似文献   

9.
许小泰 《江西中医药》2005,36(10):14-15
慢性肾小球肾炎属中医“水肿”、“虚劳”等范畴.临床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表现,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历代医家大多认为其与肺、脾、肾关系密切,以宣肺、健脾、补肾为总的治疗法则,从肝论治者鲜见.然五脏之间密切相关,肝脏的失调同样可以影响他脏,导致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连藕蒲黄汤治疗慢性肾炎血尿4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肾炎血尿,指出血部位在肾小球,以反复出现的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疾病,现代医学按病理类型分类,部分归属于“IgA肾病”。患者多在体检时发现单纯血尿,或同时有少量蛋白尿,临床症状不明显,病史有些难以确定,所以又称为“隐匿性肾小球肾炎”,或称“无症状血尿”,尿血细胞定位检查可确定其出血部位,尿中红细胞为多变形红细胞。2003年5月-2005年10月,笔者运用自拟连藕蒲黄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4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肾炎在临床中多指肾小球肾炎,包括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和隐匿型肾小球肾炎。其主要临床表现有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肾功能损害等。肾病综合征不是一个  相似文献   

12.
分型治疗小儿急性肾炎31例临床观察新宁县人民医院(422700)杨成卿主题词肾小球肾炎/中医药疗法,辨证分型,儿童急性肾炎又称急性肾小球肾炎,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的感染后免疫反应引起的非脓性弥漫性病变。属中医的"浮肿"、"血尿"范畴。以起病急、浮肿、血尿...  相似文献   

13.
陶春祥  何占德 《中医杂志》2008,49(10):950-950
答:隐匿性肾炎,又称为隐匿性肾小球疾病,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中常见的一种类型.本病病情隐匿而绵长,易反复发作,又很难治愈.临床主要表现为肉眼血尿或明显的镜检血尿,部分病例伴有轻度蛋白尿,但无浮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通过询问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排除继发性肾损害.隐匿性肾炎的肾脏病理改变多种多样,临床以局灶增生肾小球肾炎伴复发性血尿为多.根据肾组织活检,肾小球有轻微增生性病变,以IgA肾炎为多,其它有系膜增生性肾炎、膜增生性肾炎.  相似文献   

14.
急、慢性肾小球肾炎、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等均可出现屡发性或持续性镜下血尿,偶有肉眼血尿。应用相位差显微镜观察,畸形红细胞大于75%,提示红细胞经疾病肾单位进入尿液,称为肾小球性血尿。笔者用截叶铁扫帚为主,辨证治疗肾小球性血尿31例取得一定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共54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11 年3 月至2012 年1 月的期间来我院就治的38 例已作过肾活检的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按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往往可见正虚与邪实并存,并多以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故采用以正虚为主兼顾邪实的临床分型进行治疗.结果 38 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后完全缓解7 例;基本缓解16 例,好转12 例,无效3 例,总有效率为92.11%.结论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应抓住虚、湿、瘀为重点,加强对症处理,必要时中西药合用以缓解病情进展为主,还要重视风邪及痰浊的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16.
<正>慢性肾小球肾炎是由多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所导致的一种长期病程的疾病,以水肿、血尿、蛋白尿、高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导致慢性肾衰竭,是临床大夫比较棘手的一种疾病。笔者多年来用自拟的肾炎康复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31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脾胃学说在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小球肾炎(以下简称“慢性肾炎”)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免疫性炎症性疾病。其临床一般以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或轻度氮质血症为基本表现。根据其临床症状,慢性肾炎均属于中医“水肿”、“腰痛”、“虚劳”范畴。肾炎水肿的发生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内经》认为水肿“其本在肾,其末在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因此,本病的发生以肾为关键,同时与脾胃、肺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黄芪粥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11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春  陈德磊 《河南中医》2003,23(4):29-30
慢性肾小球肾炎 (简称慢性肾炎 ,CGN)是一种起病缓慢、病程绵长、病变迁延复杂的临床常见病。本病以水肿、血尿、蛋白尿及肾功能不全为主要临床表现 ,其病因病理较为复杂 ,目前西医多采用免疫抑制剂治疗 ,但复发率高 ,毒副作用大。近十年来 ,笔者以岳美中创立的黄芪粥治疗CGN 112例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此观察治疗的 112例CGN患者均符合 1985年第二次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诊断及临床分型标准”。在本组病例中 ,普通型 68例 ,高血压型 16例 ,急性发作型 2 8例 ;门诊病例 87例 ,住院病例 2 5…  相似文献   

19.
中药治疗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2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治疗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29例临床观察许方荣(江苏省海安针灸推拿学校海安226600)关键词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血尿中医药疗法急、慢性肾小球肾炎(以下简称“肾炎”)为临床常见疾病,血尿是其主要症状之一,临床治疗效果欠佳,并容易受治疗不当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王永业  盛梅笑 《河北中医》2007,29(8):761-763
肾小球肾炎血尿以持续性镜下血尿或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为特征,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当临床以单纯性血尿为表现时,其病理类型多数为系膜增生性IgA肾病,尚可见于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节段增生或硬化性肾炎等。这部分肾炎患者的病程大多呈良性经过,但仍有部分患者的病理损害呈进展性,最终进入终末期肾衰竭。血尿形成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与免疫炎症反应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受损有关,因此西医常采用免疫抑制剂、清除感染病灶、或对症治疗等方法,疗效并不令人十分满意。而中医药对肾小球肾炎血尿的疗效较好,积累了一些经验,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的认识肾小球肾炎血尿在中医古典医籍的记载中属尿血、溲血范畴,认为其发生由“热移膀胱”、“热在下焦”所致。皮持衡[1]认为肾小球肾炎血尿有急、慢性之分,急性肾小球肾炎血尿可从“热、瘀”论治;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当从“虚、热、瘀”论治,但有虚实之分,实者多属热伤肾络,迫血妄行,虚者多是阴虚火旺,迫血妄行或气不摄血,精血下泄。郑平东[2]认为血尿的病因不外乎外邪侵袭、火热内蕴、气虚失摄。风邪外袭是本病的诱发因素,气阴不复、瘀血阻络是导致本病迁延难愈的根源,气阴不足易引起外感,外感又进一步损耗气阴,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