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证候规范化与客观化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研究内容。从辨证分型、临床疗效评价、证候基础研究方面综述了神经根型颈椎病(CR)中医证候的研究现状,认为目前该病中医证候研究方面存在证候诊断标准不统一、疗效评价欠规范、证候基础研究缺乏系统性等问题。通过比较现有的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提出可优先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指南》作为证候诊断标准;关于疗效评价建议遵循国际研究规范,至少选择1项公认的疾病疗效评价指标,根据证候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价量表;建立公认的CR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从动物、组织、细胞层面运用系统生物学技术对中医药干预措施的作用机制进行说明,比较CR不同证候患者临床特征与生化指标等表达差异。   相似文献   

2.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判定标准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候动物模型是中药复方及中药制剂药效和药理研究的基本工具,而复制能充分体现中医证候特征的动物模型是准确反映中药药效的前提.从模型动物宏观表现判定或个别理化指标判定、以方测证、根据造模因素推测认定是病证结合证候动物模型目前使用的几种判定方法.通过分析这几种方法的不足,提出采用临床诊断标准的等效对应进行动物模型证候属性的判定是较为科学和合理的,并详细阐述了采用临床诊断标准的等效对应进行动物模型证候属性判定中的3个关键问题:证候临床诊断标准中的宏观指标在模型动物的宏观等效对应、证候临床诊断标准中的微观指标在模型动物的微观等效对应、证候临床诊断标准中的宏观指标在模型动物的微观等效对应及关联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医证候是机体异常功能状态的表征,是辨证论治的基础,方剂是辨证论治的工具,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的特点,而建立中医证候的辨证标准,阐明中药方剂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的药效作用机制,是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网络生物学的研究思路擅于分析复杂体系的复杂性及全面性特征,可为中医药复杂系统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模式。从网络生物学的渊源及内涵、网络生物学适用于中医证候研究、网络生物学适用于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的研究和网络生物学技术发展展望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正>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建立与研究是连接中医基础和临床的枢纽,是深化对证候实质认识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也是筛选有效中药、药物作用机制深入研究的关键手段之一。所以,寻找既符合中医学理论,又真实反映临床证候特征,且具有较好稳定性和重复性的动物模型以满足中医药研究的需求,是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的重要任务[1]。大量外源性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补充可抑制体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进而反馈使得内源性类固醇激  相似文献   

5.
中医体质学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但迄今未有系统建立体质动物模型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基于中医体质理论和"九种体质分类法",提出体质动物模型构建需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需要符合中医体质理论;第二,需要考虑不同品系动物的体质特点;第三,需要针对不同体质的特点建立动物模型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啮齿类动物大鼠和小鼠为例,拟定了评价8种偏颇体质的观察指标.建立体质动物模型,可用于以下方面的研究:深入探究体质形成机理及其微观生物学特征;建立体质、疾病、证候的二维或三维模型,研究体质与疾病和证候的相关性;用于评价调体干预效果和调体方法的作用机制;用于研究毒性药物的体质易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两种经典高血压实验动物模型的证候特征,以便更好地考察降压中药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 选择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和肾性高血压大鼠两种经典常用动物模型,从宏观表征和行为学的角度,对二者的证候特征及其差异性进行辨析比较.结果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在14~18周龄,基本符合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中肝火上炎证型的表现;两肾一夹型肾性高血压大鼠在术后4~8周,基本符合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中阴虚阳亢证型的表现.结论 两种高血压动物模型的中医证候特征不同,在进行降压中药的疗效评价和作用机理实验研究时,可以考虑有针对性地选用.  相似文献   

7.
浅议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制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医证候模型是模拟各种中医证候而复制出的实验动物模型 ,它是运用现代科学手段从基础方面研究中医理论 ,对于探索中医“证”的本质 ,阐明中药方剂对“证”的治疗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1 复制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理论基础和意义  从生物学观点看 ,人和动物都是由单核细胞生物进化而来 ,人与动物之间既有差别也有共性 ,正因为人与动物之间存在共性 ,所以复制动物实验模型对研究人类的各种疾病证候是有参考价值的。我们可以根据研究需要复制各种证候模型 ,严格控制实验条件 ,并可重复实验 ,进行多种指标的观察 ,这是动物实验的优点。  …  相似文献   

8.
证候是中医认识疾病和临床诊疗的核心,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由于证候具有整体性、非线性、动态性以及"不确定性"或"人为因素"等复杂性特征,使得基于整体论、系统论及控制论的"专家系统"成为中医证候复杂性研究的首要手段。并进一步运用还原论的思维方法进行"自上而下"的系统整合和集成,实现对中医证候复杂系统的控制。同时,利用动态模型探索复杂系统的关键特征,在整体观的指导下实现还原论、整体论和系统论的有机融合。基于上述思路,建立基于症候/证候分析、证素提取、证候辨识与分类以及标志物发现等中医证候的评价方法就成为中医证候复杂性研究的重要途径。此外,基于方证相应的中医用药特点,建立面向中医证候及中药复方疗效评价的新方法也是中医证候复杂性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梳理中医药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和发展现状,对中医药常用动物模型的特点、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介绍,为建立适合中医药特点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方法]从中药药效研究常用动物模型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目前中药药效学研究用模型的困境、理想的研究模型应具备的特点、现有动物模型特点及其在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应用几个方面进行梳理与思考。[结果]当前中药药效学研究常用模型的造模方法主要有中医病因学造模法、现代病因病理造模法和病证结合造模法,常用模型有整体动物模型、离体器官组织动物模型、细胞株动物模型、模式动物模型、类器官模型和基因修饰动物模型,不同分类模型应用在中医药领域各有其特点、优势和不足。其中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在中药药效研究中具有诸多优势,成为中药药效研究的发展趋势。[结论]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将西医疾病与中医证候有机结合,更好地体现中医整体化思维,更符合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观,是较为理想的中药药效研究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蔡碧莲  张扬武  陈姗  罗伟生 《中医学报》2019,34(6):1170-1173
近年来,蛋白质组学已逐渐成为中医认识肝病本质的重要手段。以蛋白质组学技术为研究手段,将肝纤维化与中医证候的研究相结合,分析和评价肝纤维化分级,可使抽象的中医理论具体化,同时在寻找药物作用靶点及中药的药理作用机制方面发挥作用。但中药多成分、多层次、多靶点的特点使得其药效的物质基础不明确,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和阐述。同时,人体的蛋白质组学特征千变万化,蛋白质组学技术难以掌握,其运用于肝纤维化的方药筛选和中医证候仍处于探索阶段,需在依据证候理论学的前提下,运用功能蛋白质组学的方法来探讨证候,发现并揭示与证候形成相关的所有蛋白质及其特征,最终在整体蛋白质表达水平上阐明证候的本质,来指导临床方药的选择,防治肝病及慢性肝病向肝纤维化、肝硬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大鼠和小鼠辨证论治方法和标准是具有中医药行业特色的方法和标准,其建立有助于满足中医药辨证论治研发的需要。本文介绍了建立大鼠和小鼠辨证论治标准所开展的系列研发工作,发现:(1)大鼠和小鼠可以用于模拟中医临床的诊法和辨证,可以采集到大量的四诊信息,满足辨证论治的需要;(2)利用大鼠和小鼠可以实现诊法和辨证的标准化、计量化,所建立的方法便于实验操作与普及;(3)正常大鼠和小鼠存在体质和证候的差异,常见疾病大鼠和小鼠会自发形成证候,发生证候的兼夹和演变,与人类近似;(4)证候存在复杂的物质基础,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各组织基因表达与剪接的差异;(5)利用大鼠和小鼠可以开展个体化辨证论治及计量化疗效比较与评价。该方法和标准的主要用途包括:(1)证候模型动物的证候属性鉴定;(2)中医基础学科的研究,如藏象理论、证候的物质基础、辨证论治方法和作用机制、中医诊断学等研究;(3)中医临床学科的研究,如辨证论治疗效的比较与评价、辨证论治方案的优化、防治未病的研究;(4)中药学科的研究,如中药药性的研究、中药和方剂的药理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中医膏方治疗恶性肿瘤的特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膏方源远流长,融入了深厚的中医文化,有别于丸、散、丹、汤等剂型,具有扶正和祛邪双重意义,且遵循"阴阳贵乎平、治病必求本"的中医理论,从肿瘤的本质出发,遵循整体和辨证论治原则,配方上结合现代中药药理研究,用于术后、化疗后及放疗后调理,防止并发症,缓解癌痛等,在治疗恶性肿瘤上享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30年来中医脾胃学说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30多年来中医脾胃学说研究的成果:(1)证实脾虚证患者的唾液淀粉酶活性比值和D-木糖排泄率与正常人比较有不同改变;(2)中医的辨证论治体现在中药药理学上就是复方药理思路;(3)以上结果在分子细胞水平上的研究得到进一步证实,认为中医证候是有其物质基础的;中药的药理机制也是有其物质基础的;中药的药理机制也是中药复方对证候的调整作用。提出中医药的研究要依靠中医理论指导,并要联系实际,与临床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建立具有中医特点能够进行中医证候分型的实验动物模型是制约中药新药开发过程中药理学研究的瓶颈问题。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影响面部美容的疾病,如何建立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用药特点的黄褐斑肝郁证模型是研发治疗该病证新药的关键。文章简述了近年来关于黄褐斑小鼠模型建立方法,从中尝试寻求建立黄褐斑肝郁证小鼠模型的科学方法,为临床上开发有效治疗黄褐斑的中药新药,提供更为系统、科学的实验动物模型。分析表明黄体酮注射+紫外线照射+束缚方法是建立该病证小鼠模型比较可靠的方法。增加检测皮肤组织中酪氨酸、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度更能全面评价黄褐斑改善生化指标。借助前期课题组在肝郁证动物模型研究基础,增加旷场、糖水偏好、强迫游泳等行为学方法,则更能客观评价肝郁证行为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中药饮片组方是中医治病防病的物质基础,中药饮片既用于中医临床配方,又用于中药制剂生产,其质量直接关乎人民群众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笔者结合近五年市场流通中药饮片的质量问题,以及在药品技术审评过程中有关中药饮片标准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梳理了中药创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中药改良型新药及同名同方药、已上市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16.
动物实验对促进新药研发和明确药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病证结合动物实验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广泛应用,动物模型的构建与评价体系也在逐步完善。脾胃系疾病发病率高,不易治愈,中医药治疗脾胃病具有独特优势,为深入研究中医中药治疗脾胃病的分子机制及药效效果,制备其相关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意义重大。单纯西医疾病模型具有一定局限性,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符合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对脾胃病的病机阐明和新药研发尤为重要。因此,笔者通过对常见脾胃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各证候的构建方法和评价系统进行归纳总结,阐述脾胃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发展概况和建立特点,以期解决动物实验模型病证评价指标的关键问题,完善病证造模与测量标准,为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依据,推动中医药治疗脾胃病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临床常见危重症,中医辨证治疗在参与该病的救治中显示了肯定的疗效,但因缺少合理的评价方法,其效果被部分掩盖和质疑,严重影响了中医药在该类难治性疾病救治中的应用。以患者个体化诊治信息的获取和利用为切入点,采用多个脏腑证候信息加权组合的方法提取辨证信息,结合对应的治疗及评价信息,架构符合中医个体化诊疗特征的从辨证论治到治疗效果的函数映射模型,提出一种以加权混合回归模型为数据基础的矩阵分析方法,用以判断中医辨治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因果关联,探讨建立一种中医辨证治疗ARDS的疗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医药科研人员在开门办科研过程中结合中草药群众运动所做的科研实践活动,从培训赤脚医生;药物栽培实践;土法与科研结合,发展中药制剂;中草药普查;发现草药新品种;总结发现,编写中草药书籍;中药化学和新药研制七个方面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9.
肾阳虚证动物模型是建立最早的中医证侯动物模型,近50年来人们相继运用药物、激素、手术等方法建立了基于西医病理和中医病机的两大类多种肾阳虚动物模型。现有模型研究尚不能完全反映中医肾阳虚证的本质,且造模方法不规范,缺少模型方法学、造模影响因素、造模机理等方面的系列研究,继而影响了温补肾阳药物的合理评价。为了更好地研究肾阳虚证的本质和提供更好的温补肾阳药的评价工具,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中医临床肾阳虚证的表现为依据,结合现代病因、病机研究,研制更符合临床实际和中医理论的肾阳虚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