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4 毫秒
1.
双侧唇裂直接修复法具有设计及操作简便,术后近期外观较好,但鼻底易裂开或形成凹陷,前唇常形成弧岛状畸形,为此,我们在前唇两侧各增加一个三角瓣插入鼻底,避免鼻底裂开及凹陷,将两侧口轮匝肌的连续性,防止弧岛状畸形的形成,两侧唇红瓣在前唇下交叉,相互镶嵌缝合,以弧补前唇部红唇厚度不足,作者应用于6例患者,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耳甲软骨移植修复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的矫正方法。方法:切取小块耳甲软骨,修整折叠后植入鼻小柱内,重建外鼻下端的鼻小柱支架结构,并在鼻小柱基部及患侧鼻翼外侧基部皮下及肌肉层之间进行悬吊,同时对鼻皱褶进行"Z"字改形术,纠正鼻小柱和鼻翼的畸形。结果:43例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鼻前庭皮肤无坏死,切口无感染及裂开;随访2年,满意36例,基本满意5例,不满意2例。结论:耳甲软骨移植修复对鼻翼塌陷有良好的支持作用,可以有效地矫正唇裂术后鼻畸形。  相似文献   

3.
双侧唇裂直接修复法具有设计及操作简便,术后近期外观较好,但鼻底易裂开或形成凹陷,前唇常形成弧岛状畸形,为此,我们在前唇两侧各增加一个三角瓣插入鼻底,避免鼻底裂开及凹陷;将两侧口轮匝肌交错缝合,恢复口轮匝肌的连续性,防止弧岛状畸形的形成;两侧唇红瓣在前唇下交叉,相互镶嵌缝合,以弥补前唇部红唇厚度不足。作者应用于6例患者,效果满意。本文介绍了手术方法,并对继发畸形的成因和改进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单侧隐裂鼻畸形整复的有效方法.方法 基于对单侧唇裂鼻畸形病理解剖的新认识,自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应用鼻锥截骨+软骨移植鼻尖成形+鼻基Medpor植入体对15例单侧隐裂成人患者的鼻畸形进行复合整形.结果 本组15例患者,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无裂开及软骨外露发生.鼻梁、鼻尖、鼻小柱基本居中,患侧鼻基饱满,鼻畸形的解剖形态得到有效纠正,鼻外形改善明显.术后随访3~12个月,效果稳定,未见因切口及创面搬痕收缩出现继发性鼻畸形.结论 复合鼻整形术是矫正成人单侧隐裂鼻畸形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介绍膨体聚四氟乙烯用于隆鼻术中的手术技巧和体会。方法 将膨体聚四氟乙烯加强型补片根据求美者的鼻形切割、缝制成“L”型鼻假体。置入层次为鼻背筋膜下。结果  144例患者经 1~ 4周的随访 ,除 2例早期因拆线后鼻小柱旁切口裂开而再次缝合外 ,其余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膨体聚四氟乙烯为较理想的隆鼻材料替代品 ,尤其适合硅橡胶隆鼻术后鼻尖部张力过大导致鼻尖皮肤变薄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膨体聚四氟乙烯用于隆鼻术中的手术技巧和体会.方法将膨体聚四氟乙烯加强型补片根据求美者的鼻形切割、缝制成"L"型鼻假体.置入层次为鼻背筋膜下.结果 144例患者经1~4周的随访,除2例早期因拆线后鼻小柱旁切口裂开而再次缝合外,其余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膨体聚四氟乙烯为较理想的隆鼻材料替代品,尤其适合硅橡胶隆鼻术后鼻尖部张力过大导致鼻尖皮肤变薄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下颌缘逆行岛状皮瓣在鼻再造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下颌缘逆行岛状皮瓣移转在鼻缺损再造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设计以面动脉为蒂的逆行下颌缘岛状皮瓣移转行鼻再造术。结果  2 0例皮瓣切取最大面积 7.0cm× 6 .5cm ,最小面积 6 .0cm× 4 .5cm。 2 0例鼻再造术皮瓣远端再造的鼻翼部发生局限性皮肤坏死 1例 ,经换药痊愈。再造的鼻小柱基底部裂开 1例 ,经Ⅱ期修复术后最终外形满意。其余病例全部Ⅰ期成功。经 3个月至 2年随访 ,再造鼻外形满意。结论 该手术方法行鼻再造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新术式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裂隙较宽的完全性唇裂整复术中鼻底修复的方法改进。方法:设计蒂在下的下鼻甲粘骨膜瓣,唇部切口按长庚法设计,制作下鼻甲粘骨膜瓣,患侧颊粘膜瓣及健侧唇"C"粘膜肌瓣共同修复完全裂开的鼻底。结果:127例完全性唇裂患者中,98例为单侧,29例为双侧,术后创口均甲级愈合,鼻底封闭良好,鼻外形矫正到位,左右基本对称。讨论:下鼻甲粘骨膜瓣制作简单,损伤小,能促使裂侧鼻翼外角自由内收,术后无异常并发症,是完全性唇裂鼻底良好修复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术中扩张+术后快速扩张法在鼻再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修复鼻大部和全鼻缺损目前多采用扩张后额部皮瓣行鼻再造 ,常规扩张周期为 6~ 8周 ,1996~ 2 0 0 1年我们采用术中扩张 术后快速扩张法行鼻再造 14例 ,将扩张时间缩短为平均 11d ,效果满意。1 一般资料本组共 14例 ,其中男 9例 ,女 5例 ,年龄 15~ 18岁 ,均为鼠咬伤所致 ,鼻大部缺损 11例 ,全鼻缺损 3例 ,均采用 1个扩张器扩张 ,扩张器容量为 10 0ml 12个 ,15 0ml 2个 ,需扩张的前额皮肤正常。2 手术方法2 1 埋置扩张器 :采用垂直于扩张区主轴的小切口以防止术中和术后早期快速扩张切口裂开 ,位置与方法同常规扩张法 ,注射壶均外置。…  相似文献   

10.
膨体聚四氟乙烯在隆鼻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介绍膨体降四氟乙烯用于隆鼻术中的手术技巧和体会。方法:将膨体聚四氟乙烯加强型补片根据求美者的鼻形切割,缝制成“L”型鼻假体。置入层镒为鼻背筋膜下。结果:144例患者经1-4周的随访,除2例早期因拆线后鼻小柱旁切口裂开而再次缝合外,其余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膨体聚四氟乙烯为较理想的隆鼻材料替代品,尤其适合硅橡胶隆鼻术后鼻尖部张力过大导致鼻尖皮肤变薄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鼻中隔软骨行鼻尖塑形,并联合采用自体真皮组织隆鼻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36例求美者均采用鼻小柱开放式切口,应用自体鼻中隔软骨,根据需要做鼻小柱支撑物、鼻尖移植物或鼻中隔延伸移植物;于臀下皱襞处取真皮组织瓣,去除表皮及皮下脂肪,切开真皮,缝合成多层置于鼻背筋膜下,妥善固定。结果36例求美者术后无切口感染裂开及软骨外露,鼻外形自然饱满,鼻尖表现点明显,侧面观弧线圆润。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切口无明显瘢痕增生,鼻外形无显著变化,效果满意。结论鼻中隔软骨联合自体真皮组织移植是综合鼻整形中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我科1995年以来对两例面斜裂病人采用局部鼻翼皮瓣加颞浅血管岛状额瓣转移修复,成功矫正鼻部畸形。此方法效果确实,辅助切口少而隐蔽,鼻成形及通气良好,且同时纠正颧部凹陷畸形,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本组2例为女性,年龄为8岁和11岁,左右侧各1例,均为单侧先天性鼻眼型面斜裂。患侧鼻翼自根部完全裂开,鼻翼短缩上移,伴  相似文献   

13.
该文报道了1例罕见的先天性上唇正中裂、腭裂病例。患儿男, 9个月, 于2021年10月收入天津市儿童医院整形外科。检查见患儿上唇部正中自红唇至鼻部完全裂开, 鼻翼塌陷, 鼻小柱、鼻中隔发育不良, 短小后缩, 口腔内可见上颌骨缺损, 并可见宽大腭部裂隙。予以手术治疗, 重建鼻腔及鼻侧上腭、上唇红唇。术后随访1个月, 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切口裂开的病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2006—2010年腹部手术后切口裂开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包括正中切口14例,腹直肌切口27例,斜切口1例。恶性肿瘤例28例,营养不良21例,贫血27例,糖尿病18例,切口感染14例。切口裂开后表现为腹痛38例,切口渗液24例,肠管外露6例,皮下气肿5例。治愈40例,死亡2例。结论:预防感染,重视围术期处理,提高缝合技术,是预防腹部切口裂开的关键。腹腔镜手术可较好的预防腹部切口裂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18例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切口裂开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经验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解放军第309医院住院并发切口裂开的18例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对其身体质量指数(BMI),基础疾病情况及切口裂开的时间,裂开的范围及处理措施进行观察。 结果18例患者中有16例(88.9%)合并糖尿病,14例(77.8%)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或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11例(61.1%)合并低蛋白血症。17例患者(94.44%)是合并多因素的患者,仅有1例(5.56%)是由于单一疾病导致的切口裂开。6例因切口裂开较大,急诊行清创及减张缝合术,余12例予以保守内科换药治疗,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 结论肥胖、血糖、营养状态和肺部的疾病是导致老年患者术后切口裂开的主要因素。一旦出现切口裂开,除非出现肠管暴露,保守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腹部切口裂开(附10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分析我院25年间发生的腹部切口裂开108例,同期施行腹部手术14851人次。切口裂开发生率为0.7%,病死率为10%,文章讨论了以下问题:切口的正常愈合过程;切口裂开的有关因素;着重讨论了营养状况差,切口部位以及年龄性别等与切口裂开的关系;切口裂开的处理;预后及预防切口裂开的意见等。  相似文献   

17.
曾有研究认为术后不必常规置鼻胃管,但上腹部手术后用鼻胃管预防呕吐、气液膨胀和切口裂开的方法仍被许多代外科医生广泛采用,而不顾置管给病人带来的不适。故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评价消化道择期手术后胃减压的作用。109例顺序入院行消化道择期手术的病人术中置胃管,术毕作如下随机分配:逢单月周一、三、五手术者胃管保留到肠蠕动恢复(置管组),周二、四、六手术者术毕拔管(非置管组),逢  相似文献   

18.
无鼻胃管减压胆道手术11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腹部外科围手术期放置鼻胃管行胃肠减压已成为常规.主要是为了防治术后胃肠道麻痹引起的胃潴留和腹胀.并减少切口裂开和吻合口漏的危险。但这一常规正在受到挑战。1993年至1997年间.作者行胆道手术112例,无选择地均不放置鼻胃管减压.取得了满意结果,现回顾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112例.其中男78例.女:34例.年龄26~78岁。胆囊结石42例(其中急性胆囊炎28例).胆囊息肉7例。胆总管结石35例,肝胆管结石22例(其中急性胆管炎15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4例,肝胆管结石并肝内胆管癌2例。二、手术方式单纯胆囊切除49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Mohler法修复单侧唇裂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5年1月-2018年6月就诊的70例单侧唇裂患儿,年龄3~17个月,平均(7.5±2.2)个月,均接受改良Mohler法修复,术后由颌面外科资深医师评估手术修复美观效果,并测量手术前后裂隙两侧唇长、唇高、人中嵴高度、鼻小柱基底等唇鼻外观形态参数。结果:70例单侧唇裂患儿均成功完成改良Mohler术,术后愈合较好,未出现感染、裂开等并发症。一期修复效果优良率为92.86%,双侧唇高/宽/长度、鼻底宽度、鼻孔大小等协调对称,5例修复欠佳者行二期修复,唇鼻形态逐渐恢复正常;术前健患侧唇长、唇高、鼻底宽度、鼻小柱高度、人中嵴高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拆线测量,健、患侧上述唇鼻外观形态参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Mohler法能有效修复单侧唇裂患儿的唇鼻外观形态,可作为临床治疗的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20.
探讨并改进重度双侧唇裂的修复方法。方法:根据Black设计的叉形瓣并作适当的改进。深达骨膜的绕鼻翼切口使鼻翼基部及口轮匝肌充分游离,重建鼻底及正常的口轮匝肌环;前唇粘膜瓣用于加深唇沟;侧唇唇红瓣修复前唇唇红和唇珠。应用本方法修复重度双侧唇裂57例。结果:53例创口I期愈合,鼻底宽度及丰满度较满意,上唇在静态和动态时的外形均较好,但有不同程度的上唇过紧,鼻翼、鼻尖有不同程度的塌陷。2例感染、1例抓伤、1例摔伤导致伤口部分裂开。结论:叉形瓣法功能性修复重度双侧唇裂能获得较好的鼻唇外形和唇部功能,并为Ⅱ期修复创造了条件,可作为修复重度双侧唇裂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