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索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中胫骨平台假体不同的选择原则,对女性患者胫骨平台匹配程度的影响。方法 近3年开展的连续102例女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组成研究队列,使用胫骨平台前后径(antero-posteriordiameter, A/P)作为参考选择胫骨平台假体型号定义为A组,使用胫骨平台内外径(medial-lateral diameter, M/L)作为参考选择胫骨平台假体型号定义为B组。观察胫骨截骨面与假体是否匹配,覆盖面积超过75%定义为匹配,低于75%定义为不匹配。比较膝关节术前及术后3d、7d、3个月屈曲伸直角度及膝关节KSS评分、WOMAC评分、切口周围感染、假体周围感染、深静脉栓塞、肺栓塞、假体位置不良、脱位、假体松动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B组假体匹配程度显著优于A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但显著低于国外报道的匹配程度。术后7d,A组膝关节伸直角度为(3.2±1.5)°,B组为(2.5±1.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结论 国人膝关节解剖数据与进口假体设计基础存在差异,特别是国人胫骨平台前后径与左右径比例远低于白种人,这种差异在女性群体尤为突出。根据国人的解剖数据设计更加符合国人解剖数据的膝关节胫骨平台假体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徐勃兴  王伟  张力 《辽宁医学院学报》2012,33(3):211-215,290,291
目的 应用计算机辅助建模技术获取健康成人正常胫骨近端截面相关参数的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为胫骨假体设计适合不同人种及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健康志愿者156例,行双侧膝关节螺旋CT扫描,将DICOM格式的原始连续图像资料传入Mimics10.1软件建立国人膝关节胫骨近端三维重建,并对数字化模型进行形态学解剖参数的测量;根据性别、不同截骨位置、体重指数分组,探讨性别、不同截骨位置、体重指数对胫骨平台形态学的影响.结果 从不同性别胫骨近端各参数测量结果可以看出男性所测量的参数均值大于女性;仅在胫骨平台前后径与胫骨平台横径比值女性略大于男性;胫骨平台截骨深度在6、12 mm截骨面的内外侧前后径的数值有统计学意义,截骨深度在9mm为截骨面的内外侧前后径没有统计学意义;在各截骨面,前后径/横径比值据有统计学意义;对不同体重指数的组间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三组胫骨内侧平台前后径、横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三组胫骨平台前后径/胫骨平台横径的比值进行分析,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数字化重建技术在国人胫骨近端形态学与性别、体重、截骨深度等因素有相关性,该技术可为假体设计更加接近国人正常的膝关节形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4):165-168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临床上骨科较为常见的疾病,在中老年群体中发病率高,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通过研究测量胫骨近端CT值,比较各部位的CT值的差异,揭示可能存在的致病机制,对其诊疗和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通过对膝关节胫骨近端的解剖结构、影响CT值测量的因素、不同测量技术的比较、CT值测量技术的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系统的整理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国人胫骨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四川地区成人干燥胫骨240例进行了测量,经统计学处理结果如下:胫骨各项测值侧别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按胫骨指数分级,男性多属中胫型和宽胫型,女性多属宽胫型;按胫骨指数分型,男女多属短胫型。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正常胫骨近端后侧形态学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辉  罗从风 《上海医学》2008,31(5):335-339
目的运用CT及X线影像学检查对中国人正常胫骨近端后侧表面解剖形态进行测量和计算,确立中国人正常胫骨近端后侧解剖形态学结构特点。方法测量并计算150名成年健康中国人300侧正常胫骨近端CT扫描和X线摄片中的相关参数,探讨参数间的差异和相关性。结果健康成年中国人的胫骨CT平台宽度为61.23~85.87 mm,平均宽度为(71.79±5.32)mm,与X线平台宽度[(73.75±5.20)mm]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胫骨近端后侧形态在水平面呈现两个弧形结构,后内侧圆弧圆心角大小为(118.79±16.15)°,后外侧圆弧圆心角大小为(107.44±21.37)°。在矢状面胫骨近端后侧皮质呈"Z"字形结构,内、外侧各有两个明显的转角,第1转角分别为(40.66±8.30)°和(42.97±7.43)°,第2转角分别为(44.71±6.62)°和(45.04±6.60)°。胫骨平台后侧圆弧的圆心角内、外侧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胫骨近端后侧皮质内、外侧第1、2转角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由于胫骨近端后内、后外侧形态结构存在差异,故无论在设计符合后侧结构的内固定置入物时,还是在临床手术中都要对胫骨近端后内和后外侧分别对待。  相似文献   

6.
人工膝关节是在人工髋关节假体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膝关节本身解剖、生理学特点设计出来的人工关节假体,用来替代人体原来的膝关节。人工全膝关节包括股骨假体、胫骨假体和髌骨假体,由金属制成的股骨髁、胫骨托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成的胫骨垫和髌骨假体几部分组成。与人体组织相容性好的钴、铬或钛合金和耐磨损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是目前人工膝关节中常用的两种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对膝关节几何形态进行相关研究,探讨此方法对膝关节假体设计的指导意义。方法: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对6例尸体膝关节CT扫描后所输出的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对重建后膝关节几何模型及解剖后膝关节实体相关参数分别测量,进行对比和分析研究,了解三维重建后的误差,分析误差原因。结果:膝关节三维重建后测量的参数较手工测量偏小,其中半径参数平均误差在1.33—2.64mm之间,长度线性参数平均误差在0.73~1.31mm之间。结论: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为膝关节复杂表面几何大体形态学研究提供一种良好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螺旋CT三维重建解体膝关节保留胫骨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解体膝关节保留胫骨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应用螺旋CT扫描膝关节获得原始轴位图像,在工作站通过关节解体技术去掉股骨、髌骨,然后在对胫骨平台采用表面遮盖法(SSD)和容积漫游技术(VRT)三维重建。结果 螺旋CT解体膝关节保留胫骨三维重建图像能直观显示平台骨折的全貌及平台劈裂和塌陷程度。结论 螺旋CT解体膝关节保留胫骨后SSD和VRT三维重建对外科手术前充分了解胫骨平台骨折的情况和合理制定手术方案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定制国产铰链膝关节肿瘤假体治疗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10例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行瘤段切除后应用国产铰链型膝关节肿瘤假体重建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为初次就诊。采用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评分(MSTS)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1.4个月(12~80个月)。无死亡、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病例。膝关节伸直0°,屈膝70°~100°。MSTS为(25.4±4.8)分,优良率为90%。无切口并发症及深部感染。所有病例均未发现明显假体松动、下沉。结论: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行瘤段切除后应用定制国产铰链膝关节肿瘤假体重建功能,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李新发 《吉林医学》2022,(9):2353-2355
目的:探讨腓骨近端截骨术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行手术治疗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46例(给予TKA),观察组47例(给予腓骨近端截骨术),观察两组围术期指标、膝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26%)较对照组(19.5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骨近端截骨术与TKA均可改善膝关节骨关节炎膝关节功能,但腓骨近端截骨术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并发症方面更具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9):14-18+25
目的探讨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患者行腓骨近端截骨对胫骨近端骨密度的变化情况。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在丽水市人民医院行腓骨近端截骨治疗的54例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患者纳入本研究,观察术前、术后2年膝关节评分、视觉模拟评分、膝关节活动度、髋-膝-踝角和胫骨近端各部位CT值差异。结果(1)与术前相比,术后2年膝关节评分、视觉模拟评分、膝关节活动度、髋-膝-踝角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2)术前及术后2年膝关节胫骨近端CT值内侧外侧髁间,胫骨近端上层下层(P0.05)(除上下层髁间比较);(3)与术前相比,术后2年胫骨近端上层CT值内侧下降,外侧增加,然而近端下层内侧、外侧无明显变化。结论通过对膝关节内侧骨关节炎患者腓骨截骨术前、术后胫骨近端不同层面、不同部位的CT值变化,了解胫骨近端骨密度变化,同时进一步佐证膝关节不均匀沉降理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morphological index related to the tabular and fibular in adults and to provide anatomy references to the fracture fixation and autologous bone graft.Methods:The tibia and fibula of52 adults(52 left sides and 48 right side)were measured morphologically.Results:The length of the tibia was(35.7±1.77)cm,the distance from the nutrient foremen to the point of interiorankle was(23.8±1.46)cm,the length width and depth of fibula notch were(2.6±0.59)cm,(2.7±0.63)cm and(0.6±0.22)cm respectively,the area of interior ankle articular surface in trbia was(2.5±1.56)cm2and the area of lower articular surface was(8.6±1.02)cm2.The length of the fibula was(35.2±1.72)cm,the distance from the nutrient foremen to exterior ankle point was(19.3±2.04)cm,the length width and depth of lateral malleolus sulcus were(2.6±0.59)cm,(2.7±0.63)cm and(0.6±0.22)cm respectively,the area of head of fibula articular surface was(1.4±0.51)cm2and the area of ankle articular surface was(3.7±0.41)cm2.The difference in height between medial malleolus and lateral malleolus was(1.88±0.42)cm.Conclusions:Morphology of the trbia and fibula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selecting fixation method and set,grafting autologous bone and rebuilding the bone and joint.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数字化根尖片对邻面龋诊断效力。方法:对于临床可疑为邻面龋的348名患者的567颗患牙,分别应用传统胶片成像法和Digora数字化根尖片系统拍摄根尖片,比较两种方法诊断结果。结果:Digora数字化根尖片对早期邻面浅龋X线诊断优于传统胶片法,对于中、深度邻面龋,两种方法诊断无差别,但Digora数字化根尖片辐射量大大减小。结论:Digora系统对邻面龋的X线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对于早期邻面龋,其诊断效力明显优于传统牙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外侧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小腿胫骨远近端骨折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采用外侧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小腿胫骨远近端骨折33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18~24个月,骨折均获骨折愈合,关节功能恢复基本正常.结论 外侧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小腿胫骨远近端骨折对位对线良,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小腿胫骨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总结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对术中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胫骨近端骨折患者病历资料,分别采用外固定术和内固定术治疗各54例。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访时间29.8个月。A组患者骨折愈合较好。10例出现愈合畸形,4例骨折未愈合后手术内固定恢复,20例关节并发症,评分总优良率仅48.15%;B组患者骨折均愈合,无延迟愈合、骨不连及创伤性关节炎发生,评分总优良率达96.3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固定术是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有效、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创植入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近端粉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2年6月~2005年3月使用高尔夫球棒型解剖钢板或LISS解剖型接骨板通过间接复位,经皮微创钢板固定(MIPPO)治疗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12例,观察术后软组织恢复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本组12例经4~22个月随访,平均14个月,临床愈合时间4~12个月。按Johner-Wruhs方法评价,优8例,良好3例,一般1例,总满意率91.7%。结论:微创钢板内固定对治疗胫骨近端粉碎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固,可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36例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外科治疗。方法临床治疗36例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全部采用切开复位异形钢板内固定,一期修复膝关节内部损伤。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平均24±12月,骨折痊愈无并发症,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定,优28例、良6例、可2例。结论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多伴有膝关节紊乱,临床诊断和处理时要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微创技术治疗胫骨近段粉碎性骨折的经验。方法 应用微创技术,经皮高尔夫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近段骨折患者64例。结果 64例均获随访,骨折均愈合,无钢板螺钉松动等并发症。结论 微创技术治疗胫骨近段粉碎骨折,可减少手术创伤,提高钢板内固定术的疗效,促进骨折早期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