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疟疾是流行于热带地区最严重的寄生虫病。据WTO最新统计,疟疾分布于世界约100个国家和地区,年发病人数3-5亿,死亡人数150-270万。大多数患者分布于非洲、亚洲、中美以及南美,我国也是疟疾流行区之一。近年来疟原虫、蚊虫耐药现象日益严重,这就更迫切需要尽快开展研制高效的抗疟疫苗[1].由于疟原虫生活史复杂、抗原成份多、抗原变异等原因,单价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复合多价疫苗的问世是疟疾疫苗研制的一条新途径。多价疫苗包含子孢子、裂殖子、配子的有效保护性抗原表位(包括T细胞和B细胞表位),较单价疫苗更…  相似文献   

2.
核酸疫苗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酸疫苗(nucleicacid vaccine)是指将含有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外源基(DNA或RNA)序列质粒载体作为疫苗,直接导入到动物细胞内,通过宿主细胞的表达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核酸疫苗又称为基因疫苗或裸DNA疫苗,核酸疫苗包括DNA疫苗和RNA疫苗,其中研究最多的是DNA疫苗。这种免疫称为核酸免疫、基因免疫、DNA介导的免疫以及遗传免疫等。许多研究者将不同病原的保护性抗原基因直接导入动物体内,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并已在一些疾病如流感、狂犬病、乙肝、艾滋病、牛疱疹病毒感染以及结核病和疟疾等取得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3.
婺安  夏雪 《国外医学情报》2003,24(10):23-23,19
鼠类实验研究为疫苗接种预防疟疾的新思路提供了原则性证据。虽然大多数研究人员都将重点集中在应用疟疾蛋白抗原的疫苗研究上,但澳大利亚墨尔本Walter与Eliza Hall医学研究所的Louis Schofield及其合作者却正集中精力研究基于糖基磷脂酰肌醇(GPI)的疫苗可能性。糖基磷脂酰肌醇是  相似文献   

4.
疟疾疫苗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疟原虫抗药性及疟蚊对杀虫剂抗性的产生和迅速扩散迫切需要研究新的疟疾防治方法,以控制该传染病的流行.根据自愿者试验、动物模型及现场研究结果,研制疫苗预防疟疾是可行的.当前,全球科学家正在研制3种类型的疟疾疫苗--抗红内期原虫疫苗、抗红前期原虫疫苗和传播阻断疫苗,其中一些候选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并产生有意义的结果.由于疟原虫具有复杂的生活史、抗原变异和多种入侵途径,有效疫苗的研制将面临极大的困难,但是这种疫苗终究能够研制成功.  相似文献   

5.
将人工合成的恶性疟原虫45肽抗原基因HPFA和75肽抗原基因HGFC分别从克隆载体上切下,经过一系列的串接和克隆,筛选出含有HGFC-HPFA-HGFC三连体基因(HGFCAC)的重组克隆,经酶切鉴定和DNA序列分析证实基因序列与设计一致。该三连体基因含有起始和终止密码,编码一个193肽的复合抗原。多连体基因串接与克隆的成功,在基因水平上实现了复合抗原的多聚,从而为进一步研究疟疾多价疫苗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前发展疟疾疫苗仍然是防治和消灭疟疾感染的重要手段,红内期是疟原虫致病并引起临床症状的主要时期,发展有效的红内期疫苗不仅能减轻临床症状,还可降低血中配子体数量从而起到阻断传播作用.本文就目前红内期亚单位疫苗候选抗原及全虫疫苗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正> 制备疟疾疫苗,进行疟疾有效免疫,以达到控制疟疾感染和流行,是当今防疟中期待解决的课题。体外培养疟原虫,做为疟疾抗原的来源,被认为系最好途径。许多学者设想在体外建立疟原虫孢子增殖期培养系统,试图获得由配子体发育成有免疫原性的子孢子,用以制备子孢子疫苗。为此,国内外对猴疟、鸟疟和鼠疟等动物疟原虫进行了许多研究。  相似文献   

8.
疫苗学研究受益于新的生物信息学技术。疟原虫的完整基因组序列已经被破译,因此当前的疫苗研究可以指向传统疫苗研究未能发现的特异基因产物。疫苗发展的先进技术,诸如基因组序列分析、微阵列、蛋白质组学方法、高通量克隆、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工具及计算疫苗学,可被用于开发包括疟疾在内的各种疾病的疫苗。疟疾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及免疫组学的新进展也将促进疟疾疫苗的成功研发。  相似文献   

9.
核酸疫苗(Nucleic acid vaccines)是指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外源基因(DNA或RNA)直接转移到动物体内,通过宿主表达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诱导宿主对该抗原蛋白产生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核酸疫苗包括DNA疫苗和RNA疫苗,目前研究较多的是DNA疫苗。由于核酸疫苗具有减毒和灭活疫苗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正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0.
孙媛媛  李昂  苟建重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5):619-620,625
牙周炎是一种细菌感染性疾病,牙龈卟啉单胞菌是公认的牙周致病菌,研究证明用牙龈卧啉单胞菌的有效免疫原作为疫苗来防治牙周炎是可行的,但是发展防治牙周炎疫苗尚有许多问题,其首要步骤就是选择合适的抗原。当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牙周炎疫苗重点和难点主要围绕抗原的筛选方面,牙周炎疫苗研究过程经历了从经典疫苗研究到新型疫苗研究的逐步完善的过程,因而疫苗候选抗原的筛选也经历了从病原体全菌细胞到有效抗原表位的研究过程。  相似文献   

11.
非洲抗疟疾疫苗的试验有了第一批结果,研制有效的抗疟疾疫苗即将成为现实。非洲的抗疟疫苗研究表明.哥伦比亚研制的一种有争议的疫苗是安全的,它能触发抗疟疾的一种强烈的免疫反应,甚至在坦桑尼亚的严酷情况下亦是如此;疟疾在坦桑尼亚为常见病,且传播迅速。证明该疫苗是否确能预防疟疾的试验最终结果将于1994年的秋季揭晓。如果证明该疫苗有效,可在1998年普遍推广应用。每年有300万人死于疟疾,每年患疟疾的  相似文献   

12.
全长细粒棘球蚴95抗原基因的克隆及DNA疫苗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克隆分析新疆地区细粒棘球蚴95(Eg95)抗原全长基因的结构特点,并构建Eg95 DNA疫苗。方法:根据细粒棘球蚴95抗原基因序列设计PCR引物,应用PCR方法从新疆株细粒棘球蚴cDNA文库中克隆获得Eg95全长抗原目的基因。利用定克隆技术将全长Eg95抗原基因片段克隆至真核表达质粒pcDNA3上,构建DNA疫苗pcDNA3-Eg95,测序确定基因碱基序列。利用DNAman软件及GeneBank/Blast功能,对其进行基因全序列分析及同源性比较。结果:从新疆株细粒棘球蚴cDNA文库中克隆均为正确连接全长Eg95抗原基因的重组质粒,可作为DNA疫苗作进一步的研究。新疆株全长Eg95抗原基因与GeneBank中已登录的新西兰株Eg95抗原基因序列一致。结论:成功克隆并构建了新疆株全长细粒棘球蚴95抗原基因DNA疫苗。  相似文献   

13.
疫苗接种是防治传染性疾病的一种有效的防治策略。安全、有效和低成本的疫苗是如今疫苗研究的追求目标。生物信息学和高通量测序的方法为疫苗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进行表位预测,分析出可以诱导有效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的优势表位参与疫苗构建,再综合其他方面的生物信息学技术评估最终构成新的多表位疫苗。本文主要从抗原选取、计算机表位预测、多表位的连接、蛋白三维构建及评估、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方面对当前最主要的多表位疫苗研究策略进行综述,同时总结了多表位疫苗目前的研究情形和未来的发展。该策略已经应用于新冠病毒、疟疾及利什曼原虫等病原体的多表位疫苗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14.
免疫疗法作为一种变革性的肿瘤治疗手段,使肿瘤免疫学重新焕发活力。肿瘤免疫治疗有多种途径,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细胞治疗及肿瘤新抗原疫苗等。肿瘤新抗原疫苗是根据患者的基因突变信息设计开发的个性化治疗疫苗,能够特异性清除肿瘤细胞且具有较小的不良反应,在临床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围绕肿瘤新抗原疫苗的概念、开发流程及其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并通过关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总结新抗原疫苗的优势及当前和未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鉴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结核病和疟疾所致的世界性健康问题,迫切需要发展疫苗来预防这些感染。对这些感染认识的最新进展提示,在这些感染,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具有重要作用。应用新的疫苗技术来引导这种类型的免疫,有望提供成功的疫苗控制这些致命感染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随着分子免疫学及基因工程疫苗和合成肽疫苗研究的深入,人们迫切希望了解代表蛋白质抗原性的抗原决定簇的空间结构以及抗原决定簇在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区段定位等问题。国内外一些学者在蛋白质抗原空间结构的预测及亲水概率的计算方而,已取得很大成功。为促进我国电子计算机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本实验应用脊髓灰质炎病毒蛋白质一级结构为主要材料,研究蛋白质抗原空间结构的电子计算机预测,将  相似文献   

17.
方强  曹玉洁  夏惠 《中国热带医学》2024,(4):400-406+421
疟疾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全球性传染疾病,曾在我国严重肆虐。近年来全球疟疾防控形势停滞不前,我国也面临巨大输入性疟疾威胁,亟需有效的疟疾疫苗作为现有防控措施之外的新增手段。相对于红内期疫苗和传播阻断疫苗,以预防感染为主要目标的红前期疫苗一直受到更多的关注,并在近年取得一系列进展。目前仅有的2款获WHO推荐使用的疟疾疫苗均为红前期疫苗。本文简要综述红前期疟疾疫苗研发现状和趋势,以期为后续疟疾疫苗研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C&EN》1984年8月13日。纽约大学医学中心和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科学家们克服了生产人疟疾疫苗的最后障碍,克隆出疟原虫的主要表面抗原基因。两个研究组用的是不同的方法。现已能大量生产抗原并开始测试其安全性和疫苗的有效性。支持此项研究基金的国际开发组织负责人M Peter McPherson说,他预计这一疫苗在12—18个月内可以使用,全世界五年内可广泛使用。疟疾是最大的单因素疾病,全世界每年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69例输血疟疾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表明输血疟疾大多伴发于严重的内、外、妇产、肿瘤等科疾病,而且误诊率高。能在供血员血片上找到疟原虫,对诊断输血疟疾有很大意义。低浓度疟原虫的供血员可以应用微量血液离心技术,浓缩被查血液,或用改进的定量灰黄层分析管,以提高疟原虫的检出率。用单克隆抗体检测献血员的疟原虫抗原,对输血疟疾的诊断也有很大价值。本文还提出了输血疟疾的诊断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69例输血疟疾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表明输血疟疾大多伴发于严重的内、外、妇产、肿瘤等科疾病,而且误诊率高。能在供血员血片上找到疟原虫,对诊断输血疟疾有很大意义。低浓度疟原虫的供血员可以应用微量血液离心技术,浓缩被查血液,或用改进的定量灰黄层分析管,以提高疟原虫的检出率。用单克隆抗体检测献血员的疟原虫抗原,对输血疟疾的诊断也有很大价值。本文还提出了输血疟疾的诊断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