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二指肠营养管在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冯刚  甘崇志  丛伟  耕噶 《四川医学》2003,24(1):22-23
目的 研究食管癌患者 ,术中置放十二指肠营养管进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对维持机体营养、促进恢复及防治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42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肠内营养组 (EN组 )与肠外营养组 (PN组 )。EN组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 ,术后 2 4h即予以肠内营养 ,PN组术后 2 4h予以 3L营养袋经锁骨下静脉输注 ,两组病人监测其术前1d、术后 5d、术后 10d的体重、血浆蛋白、前白蛋白。结果 两组病人在体重、白蛋白、前白蛋白无明显差异 ,在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方面 ,EN组明显优于PN组 (P <0 .0 1)。结论 经十二指肠营养管予以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并且有简便易行 ,安全有效 ,费用低廉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对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96例食管癌、贲门癌手术患者随机分成EN组和PN组,分别检测两组术前1天、术后第8天体重、血常规、血清白蛋白和转氨酶,并观察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加以对照分析.结果 EN组患者体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下降幅度均小于PN组(P<0.05),转氨酶上升幅度低于PN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EN组明显低于PN组(P<0.01),作为免疫指标的淋巴细胞计数EN组较PN组恢复升高更快(P<0.01).结论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EN较PN能更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免疫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术中空肠置管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术中随机选择病人在手术部位以下的空肠置入营养管 ,术后早期施行肠内营养。结果 肠内营养组 (EN)与静脉营养组 (PN)相比较 ,EN组病人排气时伺、排便时间明显提前 ,住院时间缩短 (P <0 .0 5 ) ,体重恢复明显较PN组病人快 (P <0 .0 5 ) ,EN组病人前蛋白与PN组相比在术后第 7天差异性明显 ,P <0 .0 5 ;术后第 11天差异性非常显著 ,P<0 .0 1;视黄醇结合蛋白两组病人相比在术后第 7、11天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结论 空肠置管术后早期EN可行 ,且方便、经济。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术后营养状态、全身炎性反应、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肠内营养组 (enteralnutrition ,EN组 )与肠外营养组 (parenteralnutrition ,PN组 ) ,每组各 3 0例。EN组术后 2 4h以内管喂肠内营养液能全力 ,PN组给予等氮、等热卡的肠外营养 ,营养支持共 7d。观察两组病人术前后营养指标、炎性反应指标及细胞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 ①两组病人术前、后白蛋白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EN组术后第 8d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明显较PN组高 (P <0 .0 5 )。②术后两组病人CRP、IL 6、TNF α水平均明显升高 ,EN组CRP、IL 6、TNF α水平均较PN组低 (P <0 .0 5 )。③CD3 + 、CD4+ 、CD8+ 、CD4+ /CD8+ 、NK等细胞免疫指标两组病人术前后变化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蛋白合成代谢 ,能减轻术后的全身炎性反应 ,是值得推广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促进恢复、减少并发症及减少降低费用等方面的作用。方法:将133例食管癌与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N,n=61)、肠外营养(PN,n=54),及对照组(n=18)。前两组均营养支持8天。分别对三组病人测定术前及术后第8天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谷丙转氨酶、胆红素、尿素氮、肌酐、血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及并发症发生率、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EN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血脂在术后第8天与PN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各组术后谷丙转氨酶、胆红素、尿素氮、肌酐、血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血糖均无显著差异,13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8例,其中EN组1例,PN组4例,对照组3例。EN组术后排气时间明显早于PN组及对照组(P〈0.05),后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住院时间EN组明显较另两组减少(P〈0.05),住院费用也较PN组减少(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明显改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营养不良状况,促进恢复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维持机体营养,促进恢复及预防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768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肠内营养组(EN组)与肠外营养组(PN组).EN组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第1d即予以肠内营养.PN组术后第1d予以周围静脉营养支持.两组患者监测其术前1d、术后5d、术后8d的体重、血浆白蛋白、以及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出现的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在体重、血浆白蛋白无明显差异.在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EN组明显优于PN组(P<0.01).结论 食管癌贲门癌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予以肠内营养,能很快纠正机体的负氮平衡状态,明显改善患者营养,并具有方法简单、安全、并发症少且费用低廉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食道癌病人术后营养支持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食道癌病人术后营养状态的影响,探讨食道癌病人术后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方法:选择食道癌病人115例,术前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PN组,n=38)、肠内营养组(EN组,n=38)及肠外、肠内营养联合应用组(EN+PN组,n=39),同时将只进行常规补液的食道癌病人42例作为常规补液组。均于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营养支持或补液,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8天测定营养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再比较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营养支持平均费用、住院费用、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术后住院天数等临床相关指标。结果:术后第8天4组病人体重均较术前下降,其中常规补液组和EN组下降幅度较大(P〈0.05),而PN+EN组和PN组下降幅度较小(P〉0.05),与常规补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天PN+EN组和PN组病人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术后第1天明显升高(P〈0.05),且与常规补液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天EN组病人的前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较术后第1天明显升高(P〈0.05),但低于PN+EN组和PN组(P〈0.05),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的水平高于常规补液组(P〈0.05),但与术后第1天相比无明显升高(P〉0.05);术后第8天常规补液组上述指标在术后第8天较术后第1天均无明显升高,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的水平甚至低于营养支持前(P〈0.05)。常规补液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也高于其它3组(P〈0.05)。PN组的日均营养支持费用、住院费用高于EN组和PN+EN组(P〈0.05)。EN组和PN+EN组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于PN组和常规补液组(P〈0.05)。PN组、EN组和PN+EN组术后住院天数少于常规补液组(P〈0.05)。结论:食道癌病人术后肠内、肠外营养联合应用可避免单用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的不足,并可降低手术和营养支持相关并发症,达到最佳的费用效益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合理方法,提高病人的治愈率.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8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 组)和肠外营养(PN)组各90例.分别于术后24h开始进行EN与PN,比较两组术后腹胀、肺部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营养支持费用.结果术后EN组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营养支持费用较PN组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EN支持,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在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的比较,探讨肠内营养应用的疗效.方法:8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各40例,两组营养支持均等热量等氮量,检测其手术前1 d、术后第7 d的体重,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即手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日等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体重均下降,但EN组下降少于P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N组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下降的数值明显小于PN组(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也早于PN组(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EN的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优越性,并与肠外营养(PN)进行比较。方法将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的580例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各290例。分别于术后24h开始进行EN与PN,比较两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10天体重下降及营养支持费用。结果两组在住院期间均无死亡,EN组吻合口瘘1例,PN组吻合口瘘4例。术后EN组肠蠕动恢复时间较PN组显著提前,体重较PN组显著改善,营养支持费用较PN组显著降低(P均<0.01)。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应用EN支持,可行、安全、有效,它的优越性不仅有助于肠道功能较早地恢复,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而且能明显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食管癌围手术期使用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对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42例食管癌根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各21例,手术前3天开始分别给予营养支持,于入院时、术后第3、7、12天检测体重、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EN组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均优于PN组(P < 0.05~P < 0.01)。EN组患者无吻合口瘘发生,肺部感染1例,无切口愈合不良者;PN组患者吻合口瘘1例,肺部感染3例,切口愈合不良2例;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围手术期EN比PN对食管癌营养状况的改善更好,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2.
术后早期肠外营养对胃肠癌病人营养及免疫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胃肠癌术后早期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方法  4 3例胃肠癌病人术后随机分为两组 :营养组 (n =2 2 )术后 1d开始静脉营养支持 ,持续 7d ,对照组 (n =2 1)术后常规补液 ;观察病人术前及术后 7d血浆白蛋白水平、PNI值、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营养组术后机体血浆白蛋白水平、PNI值与术前相比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而对照组术后血浆白蛋白水平、PNI值较术前明显下降 (P <0 .0 5 ) ;且营养组术后细胞免疫功能明显改善 (P <0 .0 5 ) ,其CD4+ /CD8+ 比值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 (P <0 .0 5 )。结论 术后早期肠外营养支持能维持病人术后营养状况 ,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有助于促进术后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3.
《广州医药》2012,43(3)
目的 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治疗方式对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呼吸科及ICU呼吸衰竭患者127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肠外营养组(PN组)及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组(EN+ PN组),分别对其治疗前后体重指数、氧合指数、总蛋白、白蛋白、每日营养费用、APACHEⅡ评分及并发症进行测定并比较.结果 治疗后各组体重指数、氧合指数、总蛋白、白蛋白均高于治疗前,APACHEⅡ评分低于治疗前.治疗后EN +PN组体重指数、氧合指数、总蛋白、白蛋白均高于EN组及PN组,APACHEⅡ评分低于EN组及PN组;治疗后EN组氧合指数、白蛋白高于PN组,而APACHEⅡ评分低于PN组;EN组每日使用营养费用最低.各组均出现不同并发症.结论 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对改善呼吸衰竭患者病情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不同的营养支持方法对食道癌术后病人营养状况和卫生经济学指标的影响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食道癌术后营养支持的优越性。方法 :75例食道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 =2 5 )、肠外营养组 (PN组 ,n =2 5 )和早期肠内营养组 (EN组 ,n =2 5 ) ,分别予不同的营养支持 ,术前和术后 10d测体重 (BW )、血清白蛋白 (Alb)、前白蛋白(PA)和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 (TLC) ,观察胃肠道反应 ,记录术后住院日数和总住院费用。结果 :EN组和PN组术后BW和Alb均有所下降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PA和TLC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但只有TLC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或P <0 .0 1) ;两组的PA、TLC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 ,且EN组TLC较PN组改善明显 (P <0 .0 5 )。而对照组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除PA外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或P <0 .0 1)。肠内营养明显缩短术后住院日 (P<0 .0 1)和减少住院费用 (P <0 .0 5 ) ,但肠外营养只缩短术后住院日 (P <0 .0 5 ) ,减少住院费用不明显 (P >0 .0 5 ) ,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营养支持能维持在改善机体营养状况、缩短住院日和减少住院费用 ,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营养(EN)和胃肠外营养(PN)支持对维持和改善肝移植术后病人营养状态的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肝移植术后进行营养支持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各20例),两组营养支持均为等热量和等氮量.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和第8天检测营养指标,测定每日氮平衡并计算累计氮平衡,观察术后感染率和营养支持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第8天,EN组白蛋白显著高于PN组,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和血糖水平明显低于PN组(P<0.05);术后第3天起,两组间每日氮平衡和累计氮平衡均有差异显著(P<0.05,P<0.01);EN组血液、肺部、消化道等感染率显著低于PN组(P<0.05);EN组营养支持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其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PN组(P<0.01),平均营养支持费用也明显少于PN组(P<0.01).结论肝移植术后EN是安全可行的.与PN支持相比,EN可更有效地改善病人的术后营养状态,促进移植肝功能的恢复,同时减少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住院费用,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郭定刚  陈福春  林加宝 《浙江医学》2005,27(5):332-333,339
目的探讨胃切除术后病人早期肠内营养(EN)支持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将胃切除术后病人179例随机分为EN组(90例)、肠外营养(PN)组(89例),进行等热量、等氮量(单位体重)营养支持,EN组经空肠造口管于术后第2天开始滴注能全力,PN组经周围静脉或中心静脉于术后第1天开始滴注全营养混合液,7d后观察并比较两组营养状态指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营养支持费用.结果与PN组相比,EN组患者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2A、尿素氮水平的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但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提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下降(均P<0.05)、营养支持费用明显降低(P<0.01).结论胃切除术后早期EN有助于胃肠道功能恢复,减轻胆汁淤积,降低医疗费用,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17.
营养支持在中晚期食管癌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效果及肠内、肠外营养的优缺点。方法将60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各30例,分别给予不同方式的营养支持。检测术前5天、术前1天、术后8天营养指标、淋巴细胞记数、肝功能;观察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时间、术后5天下床活动及食欲恢复正常的例数。结果术前1天的体重、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均较术前5天有所增加(P>0.05);血浆白蛋白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术后均明显升高(P<0.01);淋巴细胞记数EN组术后明显上升(P<0.05),PN组仍维持在术前水平;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PN组术后均明显升高(P<0.05),而EN组无明显变化;乳酸脱氢酶术后PN组高于EN组(P<0.05);EN组较PN组肠道功能恢复早(P<0.01)、5天下床活动及食欲恢复正常的例数多(P<0.05或P<0.01)、营养费用低等。结论两种营养方式对改善营养状况、降低蛋白质分解均有作用,与PN比较,EN可明显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具有符合生理、安全、有效、价廉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N)对维持和改善肝移植术后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肝移植术后进行营养支持的成年患者40例随机进入EN组和完全胃肠外营养(PN)组,每组20例,两组营养支持均等热量、等氮量。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1、8天检测营养状态指标,营养支持期间每日测定氮平衡,并计算累计氮平衡,统计术后感染率和营养支持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第8天,EN组白蛋白为(39.8±3.9)g/L,明显高于PN组的(35.7±3.5)g/L(P<0.05);血糖为(7.1±0.4)mmol/L,明显低于PN组的(10.5±0.5)mmol/L(P<0.05);肛门排气时间为(65.0±12.8)h,明显短于PN组的(98.0±9.6)h(P<0.01);平均营养费用为(4800±530)元,明显少于PN组的(11300±1120)元(P<0.01)。术后第3天起EN组每日氮平衡与PN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EN组的累计氮平衡为(-22.077±26.61 6)g,显著高于PN组的(-109.549±40.937)g (P<0.01)。EN组血液、肺部、消化道等处感染率明显低于PN组(P<0.05)。EN组营养支持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肝移植术后EN安全、可行。与PN支持相经,EN可更有效地改善术后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移植肝功能的恢复,且可减少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住院费用,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6):21-25
目的 探讨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和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对复杂性上消化道内镜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4月我院的复杂性上消化道内镜手术患者76例,术后随机分为PN组(接受肠外营养)和EN组(接受肠内营养)。观察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体重变化、营养指标、溃疡愈合情况、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PN组相比,EN组在术后24 h、48 h、72 h各时间点VAS评分显著性降低,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降低,两组患者术后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较术前降低,而术后EN组的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比PN组升高。EN组术后2周和术后4周的溃疡面积均较PN组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术后2周和4周溃疡H期和S期比率较PN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杂性上消化道内镜术后行三腔胃肠管下EN可使患者受益,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营养(EN)和胃肠外营养(PN)支持对维持和改善肝移植术后病人营养状态的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肝移植术后进行营养支持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各20例),两组营养支持均为等热量和等氮量。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和第8天检测营养指标,测定每日氮平衡并计算累计氮平衡,观察术后感染率和营养支持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第8天,EN组白蛋白显著高于PN组,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和血糖水平明显低于PN组(P<0.05);术后第3天起,两组间每日氮平衡和累计氮平衡均有差异显著(P<0.05,P<0.01);EN组血液、肺部、消化道等感染率显著低于PN组(P<0.05);EN组营养支持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其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PN组(P<0.01),平均营养支持费用也明显少于PN组(P<0.01)。结论肝移植术后EN是安全可行的。与PN支持相比,EN可更有效地改善病人的术后营养状态,促进移植肝功能的恢复,同时减少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住院费用,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