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口服养血生发胶囊联合外用中药制剂生发酊治疗斑秃的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8月就诊的斑秃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38例,2组性别、年龄、疗程、是否初诊等资料均衡。治疗组给予口服养血生发胶囊,外搽生发酊;对照组仅口服养血生发胶囊,疗程均8周。于用药2、4、6、8周复诊,专人记录观察、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6%和81.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生发胶囊内服与生发酊外搽联合治疗斑秃疗效较单用养血生发胶囊显著,且见效快,无明显毒副作用。除轻度胃肠道不适及外搽局部轻度红斑外,治疗组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高强度聚焦超声波(HIFU)体外抑制细粒棘球蚴生发细胞生长增殖的作用。方法观测不同辐照剂量的HIFU对生发细胞的急性杀伤作用,获得剂量-效应关系;选择致10%生发细胞即刻死亡的剂量辐照后将细胞继续培养,噻唑蓝法、电镜、流式细胞仪等检测HIFU对生发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以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和诱导凋亡作用。结果 HIFU对生发细胞有明显的即刻杀伤作用,20W×20s和40W×10s是致10%生发细胞即刻死亡的超声剂量。用此超声剂量作用后存活率为90%的生发细胞继续体外培养6,12和24h,各时点的细胞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照射后不同培养时点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抑制作用表现最为明显;HIFU辐照后继续培养的细胞透射电镜下观察到凋亡改变,流式检测出辐照组凋亡峰,细胞周期S期细胞百分比升高,而G期降低。结论 HIFU能够即刻杀灭棘球蚴生发细胞并能抑制其在体外的生长,辐照后的细胞周期受阻于G_2-M期,并能诱导生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还原生发煎内服配合肌注卡介苗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以还原生发煎内服,肌注卡介苗多糖核酸注射液加外搽生发酊;对照组肌注卡介苗多糖核酸注射液加外搽生发酊。2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62例中痊愈43例,显效14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77%;对照组42例中分别为17、6、4、14例、66.67%。2组间总有效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20.893,P <0.0001)。结论:还原生发煎配合卡介苗多糖核酸注射液加外搽生发酊治疗斑秃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高对淋巴结生发中心进行性转化(PTGC)的认识,探讨其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其与生发中心增生的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方法 报告1例淋巴结生发中心进行性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及诊治经过.结果 患者主要表现为无痛性外周淋巴结肿大,病理组织学表现为滤泡增生,出现进行性转化的生发中心,生发中心和套区淋巴细胞边界不清.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转化的生发中心细胞CD20~+、CD5~+、CDw75~+.结论 PTGC是一种临床少见的淋巴结病,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辅助检查是其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Oct-2、Ki67蛋白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生发中心型、非生发中心型两组亚型中的表达差异以及二者相互关系,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分型的辅助方法。方法选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60例,分为2个亚型组:生发中心型组32例,非生发中心型组28例;采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Oct-2蛋白、Ki67蛋白在这2组亚型淋巴瘤中的表达,比较分析Oct-2蛋白、Ki67蛋白在这两组亚型淋巴瘤中的表达差异以及二者之间的表达差异。结果 1)Oct-2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生发中心型有23例阳性细胞表达率≥20%,占71.88%(23/32);非生发中心型有9例阳性细胞表达率≥20%,占32.14%(9/28),2组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Ki67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生发中心型有25例阳性细胞表达率≥20%,占78.13%(25/32);非生发中心型有23例阳性细胞表达率≥20%,占82.14%(23/28),2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6)。结论 1)Oct-2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生发中心型阳性细胞表达率高于非生发中心型,可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分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2)Ki67在2组的表达无差异,不能作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分型的依据;3)Oct-2与Ki67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生发中心型中的表达无差异,而二者在非生发中心型中的表达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的放射线对鼠骨包虫生发细胞的细胞周期及凋亡因子caspase-9的影响。方法骨包虫病子午沙鼠20只,将鼠骨包虫内囊中的生发细胞分离并进行体外培养,将体外培养成功的骨包虫生发细胞分为IMRT组和对照组。IMRT组给予总剂量为40 Gy的IMRT放疗,对照组给予假照射。放疗结束24 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组骨包虫生发细胞的细胞周期,采用ELISA法检测骨包虫生发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9蛋白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骨包虫生发细胞caspase-9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放疗结束24 h后,IMRT组骨包虫生发细胞S期细胞比率[(65.65±7.46)%]明显高于对照组[(32.49±4.23)%],G_0/G_1期[(32.37±4.94)%]和G_2/M期[(1.98±0.19)%]细胞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3.95±4.55)%、(13.55±2.48)%](P0.05)。IMRT组生发细胞caspase-9蛋白水平[(0.071±0.012)pmol/L]和caspase-9 mRNA相对表达量(30.21±6.99)明显高于对照组[(0.011±0.004)pmol/L、12.17±3.01](P0.05)。结论 IMRT可改变鼠骨包虫生发细胞的细胞周期,抑制生发细胞的增殖,可能是通过调节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9水平而实现。  相似文献   

7.
作者应用自行研制的首乌生发颗粒治疗斑秃、脂溢性脱发等,经多年临床使用,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的放射线对鼠骨细粒棘球蚴生发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骨细粒棘球蚴病子午沙鼠20只,将骨细粒棘球蚴内囊中的生发细胞进行分离,并进行体外培养,对体外培养成功的骨细粒棘球蚴生发细胞分为IMRT放疗组和空白对照组。IMRT放疗组给予总剂量为40Gy的IMRT放疗,对照组仅给予假照射。于放疗结束24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骨细粒棘球蚴生发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骨棘球蚴生发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采用RT-PCR法定量检测骨棘球蚴生发细胞caspase-3mRNA表达水平。结果 IMRT作用24h后,IMRT放疗组骨细粒棘球蚴生发细胞凋亡率、caspase-3蛋白及mRNA表达灰度值((67.21±14.40)%、7.761±1.447、59.44±19.28)明显高于对照组((2.91±0.51)%、0.129±0.054、1.17±0.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对骨细粒棘球蚴生发细胞生长有明显诱导凋亡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首先由Miya-Chi等在1978年发现并初步描述。PCNA是分子量为36kd的酸性蛋白质,等电点为pH4.8,56℃30′即被灭活,其抗原性可被胰蛋白酶破坏,但对核糖核酸酶及脱氧核糖核酸酶不敏感;可溶于生理盐水。PCNA不同于SS-B、SM,RNP、RAN及Scl-1抗原,为一种新的核抗原。它主要分布在增殖细胞及受有丝分裂原刺激转化的淋巴细胞,前者包括组织培养细胞(如Wil-2,Hep-2,田鼠肾细胞,Ehrlich鼠腹水瘤细胞)、脾及淋巴结的生发中心、胸腺皮质区、肠上皮细胞、睾丸精原细胞以及白血病原始细胞。实体瘤中具有增殖能力的细胞也含PCNA。肝肾实质细胞中不存在PCNA。研究表明,PCNA实质上是DNA多聚酶△的辅助蛋白,起调节DNA  相似文献   

10.
斑秃中医又称"油风",笔者以培元填精、养血生发、活血祛风之法,自拟培元养血生发汤内服、外涂复方柏叶酊合并心理疏导治疗斑秃62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中医对高血压发病原因,多认为肝肾阴阳失调,如头痛、头晕、易怒、脉弦等,属于肝肾病变的症状。在初期表现,以肝阳上亢者为多,肝阳上亢往往与肾阴不足有关,肝阳的不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伴有生发中心增生的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特点。方法对4例伴有生发中心增生的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标本进行形态学、免疫组化及EB病毒原位杂交观察,并进行临床随访。结果 4例病例均显示生发中心增生伴血管免疫母细胞性增生,但是套区变薄,境界不清。3例表达CD10,2例表达CXCL13,4例表达PD-1。4例均见EBV(+)的母细胞。4例在就诊时均处于临床进展期,3例得到随访,其中2例死亡。结论诊断伴有生发中心增生的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必须将形态学、免疫表型特征和临床表现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补益肝肾法治疗肝肾不足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方法:将40例类风湿关节炎肝肾不足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给予补益肝肾协定方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益肾蠲痹丸,治疗2个月后进行总体疗效、肝肾不足证候积分、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评价。结果:2组均有较好疗效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以及肝肾不足证候积分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晨僵改善较对照组明显。结论:补益肝肾法能改善类风湿关节炎肝肾不足的病情。  相似文献   

14.
肝肾综合征     
肝肾综合征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功能代偿失调期发生的功能性肾功能不全。其特点是无引起肾功能不全的病因,且肾脏本身结构正常。典型的肝肾综合征患者,大多有黄疸、肝脾肿大、低蛋白血症及门脉高压等肝功能不全的临床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肝肾联合移植术后常用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并提出相关护理对策。[方法]对16例肝肾移植病人使用免疫抑制剂后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病人有1例出现肝功能异常,4例出现肾功能异常,12例出现高血糖,6例出现高血压,1例出现精神症状,调整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采取对症治疗后均好转。[结论]肝肾联合移植术后病人使用免疫抑制剂后应重视用药史、用药健康教育、免疫抑制剂的血药浓度监测,注意对肝肾功能、高血糖、高血压、精神症状等药物不良反应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相似文献   

16.
肝肾综合征(HRS)又称为功能性肾衰竭,是指严重肝脏疾病引起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及血流量的异常,导致肾脏血流量减少和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引起以自发性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稀释性低钠血症和低尿钠等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而其肾脏并无重要的病理改变。肝肾综合征是各种晚期肝硬化的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对肝肾综合征治疗尚无有效的方法,故目前主要采取综合措施,这其中整体护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将38例肝硬化合并肝肾综合征患者的整体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对1例32岁的肝硬化并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受体施行一期同种异体肝肾联合移植.供受体血型等组织配型相匹配,肝移植采用经典的原位移植技术,肾移植采用常规移植方法,将移植肾置于右髂窝.移植前予以赛尼哌行免疫诱导,移植后采用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甲强龙二联疗法进行免疫抑制治疗.受体移植后肝肾立即发挥作用,移植后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移植肝肾功能恢复良好.提示肝肾联合移植是治疗肝肾同时衰竭的有效方法,良好的组织配型、完善的移植技术、免疫抑制剂的合理使用及移植后并发症的正确处理是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原位肝、肾移植术(OLTX)已经成为终末期肝肾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肝肾移植是良好终末期肝肾病的首选疗法。肝肾移植术后具有管道多、易发生故障特点,如气管插管、T管、胃管、漂浮导管、桡动脉穿刺管、尿管、腹腔各引流管等,监护人员必须了解其目的和功用。我们的经验是在导管上做好标志(腹腔引流管尤为重要),列表记录,便于观察、准确地交接班,包括导管的固定情况、引流量、色等,详细记录拔管时间,如术后第1天5pm拔除气管插管,术后第3天10am拔除漂浮导管。因此正确地施行各种管道的护理,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高强度聚焦超声波辐照方式对细粒棘球蚴包囊的损伤作用的差异,探索高强度聚焦超声波用于治疗囊性病变的可行性。方法在声功率与辐照时间都相同的情况下,用曲线闭环扫描和直线扫描2种辐照方式处理配对分组的细粒棘球蚴包囊,从包囊囊壁组织病理学改变,囊液的温升变化以及囊内原头蚴死亡情况等方面比较2种辐照模式杀伤细粒棘球蚴包囊的效果。结果曲线闭环扫描方式能造成囊壁生发层和角质层断裂、脱落,其破坏囊壁生发层和角质层作用远比直线扫描方式强,而引起囊液的温度升高和原头蚴的死亡这两方面的效应均不如直线扫描方式。结论曲线闭环扫描方式主要破坏囊壁及生发层细胞,直线扫描方式杀伤囊内原头蚴效果优于曲线闭环扫描方式。  相似文献   

20.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亚型,具有高度异质性,基于免疫组化的Hans分型分为生发中心来源型(GCB)和非生发中心来源型(non-GCB)。Alizadeh等[1]研究显示,同样使用R-CHOP方案治疗,GCB型DLBCL具有更长的总生存(OS)期,non-GCB型相对GCB型治疗难度大、预后差。本研究我们回顾性分析88例一线方案采用R-CHOP或R-DA-EPOCH治疗的non-GCB型DLBCL患者资料,比较两种方案的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