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乙酰氨基酚明胶微球的制备及缓释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将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制成粒径大小、载药量合乎要求的明胶微球,以减少给药剂量,达到缓释作用。方法 按正交设计法筛选乳化冻凝法制备对乙酰氨基酚明胶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并对微球的药物载药量、溶出度及家兔体内药效进行考查。结果 微球粒径范围为12.5~25μm,平均粒径为20μm,对乙酰氨基酚含量为20.47%。24h注射伤寒疫苗后家兔体温不升高。结论 本法制备的对乙酰氨基酚明胶微球粒径分布集中,粒径大小符合要求,能够起到明显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自行设计合成一种以骨缺损修复为目的的神经生长因子缓释微球,并进行理化性能和体外释放实验。方法复乳法制备mPEG-PLA-NGF缓释微球,并观察其大小形态,用ELISA法测定微球包封率及载药量,用动态透析释药法测定体外释放率。结果微球表面光滑圆整,球体大小较均匀。微球粒径为(74.2±21.3)μm,粒径分布范围较窄。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77.3±1.8)%和[(2.13±0.24)×10-5]%,体外释放实验中,没有发现突释现象,24 h释放率为27.36%,微球在21 d后释放度达72.34%。结论 mPEG-PLA-NGF缓释微球具有良好的物理特性和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3.
ADM-PLGA缓释纳米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ADM-PLGA纳米微球,观察其一般特性、载药量、包封率和缓释特性.方法 采用超声乳化法制备缓释ADM-PLGA-Ns纳米微球,观察其一般特性,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ADM含量,并模拟体内条件研究ADM-PLGA-Ns纳米微球的体外缓释特性.结果 纳米微球表面光滑圆整,球体大小均匀,粒径为(21±5.4)nm,微球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89.71±7.31)%和(0.75±0.54)%.微球体外释药符合Higuichi方程,10 d后释放度达95.00%.结论 ADM-PLGA纳米微球制备工艺效果满意,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阿司匹林(acetylsalicylic acid, aspirin)作为经典非甾体抗炎药,已被证实具有抗炎、调节免疫和促矿化作用,但是如何实现长期缓释aspirin并实现促进骨再生仍有待研究。本研究拟构建微球缓释体系,实现aspirin药物长期稳定缓慢释放,从而实现更为理想的成骨效果。方法:(1)合成制备三种缓释微球支架:① 单纯物理浸提法合成硅酸钙(calcium silicate, CaSiO3)负载aspirin微球(CaSiO3+aspirin),② 水包油(oil/water, O/W)乳化法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 PLGA)负载aspirin微球(PLGA+aspirin),③ O/W乳化法制备PLGA复合CaSiO3负载aspirin微球(PLGA+CaSiO3+aspirin),并通过调整PLGA与CaSiO3的比例,得到材料的最佳形貌。(2)缓释效果评价:用分光光度计测第1、2、4、6、9、13、17、21、24、30、36、45天微球浸提液的aspirin浓度,计算微球的aspirin载药率,绘制三种缓释微球支架的aspirin累积释放曲线并评价其缓释效果。结果:(1)环境扫描电镜下观察,三种微球支架表面结构规整,粒径均匀,但PLGA+aspirin组微球存在少量团聚现象,CaSiO3+aspirin组部分微球破裂,PLGA+CaSiO3+aspirin组微球均匀分布于CaSiO3粉末上。(2)三组的载药率分别为(1.06±0.04)%、(7.05±0.06)%和(6.75±0.18)%。(3)95%药物缓释时间分别为3 d、24 d和36 d,PLGA+CaSiO3+aspirin微球支架释放时间显著长于其余两组,且释放速率更为稳定。结论:PLGA+CaSiO3+aspirin复合微球支架具有较理想的阿司匹林缓释效果,该复合微球有望成为理想的成骨材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三七皂苷缓释微球(PNS-SRM)的理化性质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粒径测定、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测定、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溶出度测定等手段研究PNS-SRM的理化性质。结果 PNS-SRM与物理混合物相比,在IR、DSC、XRD上有显著差异。PNS-SRM具有明显的缓释效应。结论 PNS-SRM中壳聚糖、丙烯酸树脂和三七皂甘(PNS)之间发生了分子间作用,有新晶形生成。  相似文献   

6.
bFGF-PLA缓释纳米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纲  谭颖徽  卢来春  张蓉  王建华  杜俊兰 《重庆医学》2006,35(11):1002-1004
目的制备bFGF-PLA纳米微球,观察其一般特性、载药量和包封率和缓释特性。方法应用超声乳化法制备缓释bFGF-PLA纳米微球,观察其一般特性,采用ELISA方法测定bFGF含量,并模拟体内条件研究bFGF-PLA纳米微球的体外缓释特性。结果纳米微球表面光滑圆整,球体大小均匀,平均粒径为(0.045±0.013)μm,微球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91.72±1.31)%和〔(27.65±0.44)×10-3〕%。微球体外释药符合Higuichi方程:突释期仅为18.37%,14d后释放度达75.72%。结论bFGF-PLA纳米微球制备工艺效果满意,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7.
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了以新型生物可降解材料聚羟基丁酸酯为载体、以安定为模药的缓释微球,讨论了药物与载体之比对药物含量与包封率的影响,以及制备微球条件对药物释放性能的影响;微球平均粒径为30~40μm,粒径分布在1~1.5之间,最大载药量为19.51%;最高包封率为67.11%;体外累积释放曲线呈“两相”释放特征并拌随初始的“突释效应”。扫描电镜观察微球表面呈皱缩表观形态结构,微球内部横断面具有孔道与孔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PLGA-5-氟尿嘧啶缓释微球瘤周给药对结直肠癌移植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0只结直肠癌荷瘤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A、B组瘤周注射PLGA-5-氟尿嘧啶缓释微球,5-氟尿嘧啶剂量分别为200 mg/kg和100 mg/kg;C、D组瘤周注射5-氟尿嘧啶注射液,5-氟尿嘧啶剂量分别为200 mg/kg和100 mg/kg;E组瘤周注射PLGA微球,800 mg/kg;F组不给予任何治疗.于0、3、6、9、12、15d观察裸鼠生存状况、称体重、测量肿瘤大小.15d时处死动物,称瘤重,计算抑瘤率,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取血行白细胞计数、肝肾功能检查.结果 A、B组肿瘤生长曲线平缓,15 d时A、B组肿瘤体积与C、D、E、F组比较,结果 差异有显著性,C、D组肿瘤体积与E、F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A、B组抑瘤率分别为75%和62%,与C、D组比较,结果 差异有显著性;A、B、C、D、E组体重在0 d及15 d与F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15 d时各组白细胞计数及肝肾功能检查值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PLGA-5-氟尿嘧啶缓释微球瘤周给药能有效抑制结直肠癌移植瘤的生长,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缓释微球对雪旺细胞的作用。方法 培养雪旺细胞,将bFGF、bFGF-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PLGA微球)和bFGF-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微球(PELA微球)分别加入三个组的雪旺细胞培养液中。用细胞计数法测定雪旺细胞的数量,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反应比色法(MTT法)测定雪旺细胞的活力,流式细胞仪测定雪旺细胞的细胞周期。结果 培养1、2d时,bFGF组的雪旺细胞计数、活力明显高于PLGA微球组和PELA微球组;培养3、4d时,bFGF组和PLGA微球组的雪旺细胞计数、活力明显高于PELA微球组;培养6、8d时.PLGA微球组的雪旺细胞计数、活力明显高于bFGF组和PELA微球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培养2d后,bFGF组的Gz/M+S期百分数最高;培养4、8d后,PLGA微球组的G2/M+S期百分数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游离bFGF对雪旺细胞促分裂增殖作用效应期短,而PLGA微球能在较长时期内促进雪旺细胞的分裂增殖,PELA微球虽然达到了缓释的性能要求,但释放出的bFGF的生物活性受到了破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PLGA-奥沙利铂缓释微球和奥沙利铂小鼠皮下给药的急性毒性.方法 采用Bliss法分别测定PLGA-奥沙利铂缓释微球和奥沙利铂小鼠皮下给药对动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 PLGA-奥沙利铂缓释微球小鼠皮下给药时的LD50为660.90 mg/kg,奥沙利铂小鼠皮下给药时的LD50为15.24 mg/kg,相差达43.37倍.结论 PLGA-奥沙利铂缓释微球能够显著降低药物对动物的急性毒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5-FU持续小剂量灌注与DDP常规灌注的疗效。方法38个晚期卵巢癌病人随机分为2组,19例采用腹腔留置管,5-FU250mgd1~14,对照组采用单次穿刺法,DDP50mg/m^2,2组均配合使用等剂量的吉西他滨静脉化疗,每3周1疗程。结果试验组有效率84.2%,对照组有效率68.4%,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且毒副反应可耐受。结论5-FU持续小剂量腹腔灌注化疗可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能聚焦超声刀加氟脲嘧啶、四氢叶酸治疗晚期胰腺癌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30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晚期胰腺癌病人先用高能聚焦超声刀(HIFU)治疗,再予氟脲嘧啶、四氢叶酸联合化疗。氟脲嘧啶500mg/m^2加入5%GNS500ml静滴持续6小时以每天1次连用5天,CF(四氢叶酸)100mg/m^2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天1次连用5天,28天为1周期,至少治疗2个周期。结果CR1例;PR9例;MR9例;NC5例;PD6例。总有效率63%。毒副作用主要消化道反应,其他副作用轻微。结论应用HIFU局部治疗胰腺癌同时合用四氢叶酸加氟脲嘧啶全身化疗近期疗效提高明显,止痛明显达75%,副反应小,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3.
5-FU联合激素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5-氟尿嘧啶与糖皮质激素联合局部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瘢痕疙瘩49例,51处病灶,平均病史9.7年,平均治疗时间为6个月。24例瘢痕疙瘩患者进行单纯5-氟尿嘧啶注射,以5-氟尿嘧啶(5-FU,2~4 mg/ml)瘢痕内注射,1次/2周。25例瘢痕疙瘩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3~6次后辅以糖皮质激素注射治疗。结果在治疗6个月以上的患者中,5-氟尿嘧啶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瘢痕疙瘩的总有效率为92.00%,其中完全缓解者占28.00%,极大缓解者占44.00%,部分缓解者占20.00%,未缓解者为8.00%。结论5-氟尿嘧啶与糖皮质激素联合局部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5-氟脲嘧啶四种制剂动物直肠给药的药动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种5-Fu制剂动物直肠给药的药动学特点作了比较,认为脂溶性基质栓剂和O/W型乳剂两剂型在直肠壁和系膜淋巴结内5-Fu的浓度高,而血中药物浓度相对较低,适合于临床肠腔内给药用于直肠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探讨5-Fu术前应用对减少前列腺切除术中出血的效果.研究背景前列腺切除术中的主要步骤之一是血.目前的多种止血方法均不理想,因此需寻找一个安全、有效的止血方法。方法统计246例前列腺切除术病人,术前应用5-Fu组(161例)与对照组(85例)比较术中出血情况。结果应用5-Fu组术中出血量平均72ml,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平均147m.术前定量应用5-Fu减少术中出血效果明显。无副作用。结论5-Fu可作为前列腺切除术前的常规用药,也可作为门诊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L-精氨酸(L-Arg)加5-氟脲嘧啶(5-Fu)对艾氏腹水癌(EAC)小鼠存活的影响。方法将10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4组,接种EAC细胞,依照分组向腹腔注射生理盐水、L-Arg、5-Fu、L-Arg+5-Fu,同时记录各组小鼠自然存活时间、处死时平均腹水量。结果L-Arg+5-Fu组自然存活时间最长,且无腹水,L-Arg组自然存活时间也有所延长,腹水量也比对照组减少,以上2组2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5-Fu组自然存活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腹水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L-Arg+5-Fu延长EAC小鼠的自然存活时间最长且无腹水,疗效优于单独应用L-Arg和5-Fu。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化疗药物5-Fu对小鼠脾虚证候及肠内容物中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影响。方法正常小鼠腹腔注射5-Fu后统计小鼠摄食量、体质量、腹泻等数据,观察其脾虚证候表现,同时通过做HE染色,肠黏膜β-D-半乳糖苷酶活性等评价其胃肠道毒性,并检测肠内容物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探讨5-Fu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相比5-Fu引起小鼠摄食减少、体质量下降、腹泻指数增加,病理切片结果表明小肠绒毛变短,病变程度增加,血浆中TNF-α和IL-6含量增加,肠黏膜β-D-半乳糖苷酶活性降低,肠内容物中乙酸、丁酸、戊酸浓度显著降低。结论 5-Fu可致小鼠脾虚证候,对肠黏膜及肠道菌群损伤明显,提示在应用化疗药物5-Fu时,可联合应用健脾中药,减低其胃肠道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姜黄素联用5-Fu对人结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姜黄素联用5-Fu对结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姜黄素与5-Fu联用的HT-29细胞作为实验组,5-Fu作用的HT-29细胞作为对照组,通过EMSA检测各组结肠癌HT-29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激活情况.利用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的情况,吖啶橙(AO)/溴化乙啶(EB)双染法显微镜观测以及PI/Annexin-V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应用了姜黄素的HT-29细胞NF-κB的激活明显受到抑制;与5-Fu作用的HT-29细胞组比较,5-Fu联合姜黄素作用于HT-29细胞后,HT-29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5-Fu诱导HT-29细胞凋亡作用增强;姜黄素增强了5-Fu对HT-29细胞增殖抑制的能力以及诱导HT-29细胞凋亡的能力.结论 姜黄素抑制了肿瘤细胞NF-κB的激活,具有增强5-Fu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的能力,其可能的机制是抑制了肿瘤细胞NF-κB的激活,姜黄素对肿瘤的治疗以及预后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带药磁浆食管局部化疗的方法进行实验性研究。结果表明:磁浆团块在附加磁场作用下能够克服食管蠕动而吸着于靶区。靶区的药物(5-Fu)浓度比静脉给药法提高了40倍,比同组动物的血药浓度高200倍。本文为探索高效的局部化疗新法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粘膜下注射5-Fu预防膀胱癌复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进一步探讨膀胱癌术后控制复发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通过膀胱肿瘤术后切缘及粘膜下注射 5 Fu ,术后膀胱灌注化疗药 ,统计 3年复发率 ,与术后单纯膀胱灌注化疗药的 3年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 粘膜下注射 5 Fu ,使膀胱癌 3年复发率明显下降。灌注丝裂霉素 (MMC)组 :治疗组复发率 16 .7% ,对照组复发率为 4 5 .5 % ,P<0 .0 5。灌注噻替派 (THT)组 :治疗组复发率 19% ,对照组复发率为 5 0 % ,P <0 .0 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的 χ2 =9.2 94 ,P <0 .0 5 ,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粘膜下注射 5 Fu对膀胱癌术后控制复发效果明显 ,对低分期 (T1 - 2 )低分级(G1 - 2 )肿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