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病因及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994年1月至1999年12月小肠出血病人43例,经胃镜,结肠镜检查排除十二指肠球部以上消化道和结直肠病变,选择应用小肠钡灌,小肠镜,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选影(DSA),核索扫描(ECT)等检查。结果:43例小肠出血病人,6例结果阴性予以随访,37例检查结果阳性病人予手术探查,病理证实,其中小肠肿瘤20例(54.1%),血管病变6例(16.2%),克隆5例(13.5%),憩室3例(8.1%),炎性肠病3例(8.1%),各检查方法在小肠出血的检查中阳性率分别为:ECT 66.7%,DSA53.0%,DSA53.0%,小肠钡灌45.0%,小肠镜28.5%,结肠镜14.3%,结论:小肠出血临床上常缺乏典型症状,在常规胃镜,结肠镜排除胃十二肠球部以上消化道和结直肠病变后,考虑小肠疾病至消化道出血的可能,缓慢出血者作小肠镜,小肠钡灌检查,ECT,DSA适用于活动出血者或其他检查阴性病人,伴腹块者B超,CT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非上皮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以提高本病早期诊断率。方法:对我院近20年来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原发性小肠上皮性肿瘤7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小遥非上皮性肿瘤以中年男性多见,恶性为主,良性肿瘤中以平滑肌瘤最多(57.5%),主要位于空肠,恶性肿瘤以恶性淋巴瘤多见,主要位于回肠,平滑肌肉瘤次之。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肠梗阻,盆血,消瘦,发热及穿孔。本文前术确诊36例(45.5%),急诊手术确诊24例(30.1%),术前误诊19例。79例均手术治疗,术后死亡3例。结论:对原发性小肠非小皮性肿瘤早期诊断的关键是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警惕性,结合临床特点,选择有关辅助检查,一经确,应早期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王艳丽 《重庆医学》2015,(16):2219-2221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7例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确诊率为34.0%(16/47)。良性肿瘤占12.8%(6/47),病理以腺瘤为主,预后好。恶性肿瘤占70.2%(33/47),贫血是其较为突出的临床表现,病理主要为腺癌(29例,失访3例),好发于十二指肠,预后差。26例腺癌患者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67.4%、42.4%、29.4%、22.8%,中位生存期为20.3个月。间质瘤占17%(8/47),主要来源于空肠,以腹部包块为主要表现,术后使用靶向药物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结论小肠肿瘤发病率低,但以恶性为主,预后差,采取有效的检查手段尽早发现病灶并行手术切除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37例原发性小肠肿瘤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征、病理类型和早期诊断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o07年1月本院收治的37例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小肠肿瘤发病部位以回肠22例(59.5%)最常见,其次是空肠12例(32.4%),十二指肠3例(8.1%)。其中小肠良性肿瘤为回肠3例(33.3%),空肠6例(66.7%);而小肠恶性肿瘤为回肠19例(67.9%),空肠6例(21.4%),十二指肠3例(10.7%)。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早期诊断困难,各种不同的辅助检查综合运用,有利于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5.
李中德 《中原医刊》2009,(24):47-48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中恶性肿瘤26例,良性肿瘤12例,临床主要症状为:腹痛、腹部肿决、消化道出血、肠梗阻等,术前确诊11例(28.9%),术后确诊27例(71.1%),均为手术治疗。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表现极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外科手术是治疗原发性小肠肿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征。方法:对42例原发性小肠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肠恶性肿瘤36例,良性肿瘤6例;其中十二指肠肿瘤7例,空肠肿瘤10例,回肠肿瘤25例,误诊25例,(59.52%)。原发性小肠肿瘤我 于咽肠,临床表现无一定节律性和特征性,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常见症状为腹痛、腹块、贫血和消化道出血。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瘤由于缺乏简便、可靠的诊断措施,往往导致误诊和迟诊断,应引起临床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小肠肿瘤(附3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表现、病理分型及诊断、治疗。方法:对38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病理类型,症状,诊断方法及手术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小肠肿瘤发生率低,以恶性肿瘤为主。手术治疗效果较差。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应采用综合检查方法,并首选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小肠肿瘤4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建平 《海南医学》2010,21(2):32-34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原发性小肠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及术前诊断方法。结果小肠肿瘤多位于十二指肠,占38.6%(17/44)。良性肿瘤以平滑肌瘤为主,恶性肿瘤以腺癌最常见。检查方法可采用X线钡餐、内镜检查、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CT和B—US、PET—CT检查。结论小肠肿瘤缺乏简单易行、价廉及无创性的诊断方法。治疗上,对恶性肿瘤力争做根治性切除。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的近期局部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方法: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13例,病灶总数16个,采用RFA进行治疗,运用三期螺旋CT扫描评价肿瘤治疗效果。结果:13例均完成治疗,术后1~5个月CT检查随访,肝脏肿瘤直径≤3.0cm者3个,3.1~4.0cm9个,4.1~5.0cm3个,≥5.1cm1个,经RFA治疗后肿瘤完全坏死分别为3个(100.0%)、7个(77.8%)、1个(33.3%)、0(0.0)。结论:RFA治疗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效果好,副作用小,是安全可靠的局部治疗肝脏肿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小肠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特点的分析,加深对小肠克罗恩病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率。方法对1992年1月-2006年12月间住院的116例克罗恩病患者的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对其中24例小肠克罗恩病进行特征分析。结果小肠克罗恩病24例(20.69%),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20例次(83.33%),便秘8例次(33.3%),腹泻6例次(25%),便血6例次(25%),消瘦14例次(58.3%),贫血8例次(33.3%),发热7例次(29.2%)。手术18例(75%)。结论小肠克罗恩病患者腹痛、消瘦表现更为突出。小肠钡灌检查可作为小肠克罗恩病有效筛查手段。营养支持与药物、手术治疗具有同等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小肠肿瘤67例诊治分析@尹幼农$吉安县固江中心卫生院!江西吉安343100~~~~~~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1999年收治的16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病例资料。结果:本组包括8例良性肿瘤,8例恶性肿瘤,术前误诊率为62.5%,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出血,腹痛,梗阻和腹块。术前X线,B超诊断阳性率不高,CT扫描和选择性血管造影,核素扫描阳性率分别为75%,75%和100%。6例经剖腹探查而确诊。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难于早期发现,应将术前的CT扫描,选择性血管造影,核素扫描等手段和剖腹探查,术中内镜,术中冰冻病理等方法相结合,以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小肠及回盲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DCS)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小肠和回盲部FDC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小肠及回盲部FDCS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患者,女性,61岁,因下腹隐痛9 d、发现盆腔肿物5 d入院。子宫及附件彩超,盆腔偏右侧低回声包块,考虑恶性肿瘤可能性大。腹部增强CT检查,右下腹部-盆腔新生物伴周围种植转移,淋巴结增大。子宫及附件增强MRI,右侧下腹部-盆腔肿块、回盲区结节,考虑恶性肿瘤。患者行手术治疗切除肿物,术后病理诊断为小肠及回盲部FDCS。患者术后未接受放、化疗,好转出院。结论:FDCS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恶性肿瘤,无特异的影像学表现,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式,病理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FDCS患者术后应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4.
30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1)收集本院1998年1月至2003年10月间治疗的30例原发性小肠肿瘤(不包括十二指肠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通过小肠气钡对比双重造影、腹部CT、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及B超等检查方法的对比。(3)结合手术病理证实结果:临床表现有:腹痛19例,消化道出血9例,腹部包块7例,肠梗阻3例,贫血2例,消瘦2例临床诊断为:空肠肿瘤18例,回肠肿瘤11例,空、回肠同时发生的1例平滑肌肉瘤16例,腺癌3例,间质瘤3例,黏膜相关恶性淋巴瘤3例,类癌2例,鳞癌1例,平滑肌瘤1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结论:小肠气钡对比双重造影是目前小肠肿瘤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对诊断困难的消化道出血,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可作为常规检查方法CT对诊断小肠肿瘤有一定的帮助.B超诊断率低。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小肠肿瘤8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88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8例患者中,良性肿瘤占22.7%(20/88),恶性肿瘤占77.3%(68/88).良性肿瘤以平滑肌瘤多见,占60.0%(12/20);恶性肿瘤主要为腺癌,占45.6%(31/68).88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依次为腹痛及腹部不适、消化道出血、体重减轻及消瘦、贫血、腹部包块等.本组术前误诊率为62.5%(55/88),全组均行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病例.恶性肿瘤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4%(37/50)、46.0%(23/50)、24.0%(12/50).结论 小肠肿瘤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误诊率高,一经诊断,手术治疗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small intestine stromal tumors,SISTs)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以提高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57例小肠间质瘤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 57例患者中男34例,女23例,平均年龄51.7±9.5岁。小肠间质瘤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痛,好发于空肠和十二指肠,胃镜、超声内镜、增强螺旋CT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可以提高检出率。57例均行手术治疗,无围手术期死亡。其中93.0%(53/57)行小肠肿瘤根治术,7.0%(4/57)行姑息手术。术后病理均为小肠间质瘤,其中,极低危5例(8.8%),低危18例(31.6%),中危16例(28.1%),高危(Ⅳ级)18例(31.6%)。随访时间6个月至36个月,3例出现远处转移或局部复发,2例死亡。结论小肠间质瘤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合理应用辅助检查可提高小肠间质瘤的术前检出率,其确诊依赖于病理检查,积极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小肠良性肿瘤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小肠良性肿瘤的病理类型、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78年1月~2002年6月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31例小肠良性肿瘤。结果:病理类型以平滑肌瘤、血管瘤、腺瘤、神经鞘膜瘤为主,部位:空肠13例,回肠10例,十二指肠8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出血、贫血、肠梗阻等,易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混淆。诊断方法常规内镜及胃肠钡餐阳性率不高。结论:小肠良性肿瘤以平滑肌瘤、血管瘤、腺瘤、神经鞘膜瘤为主,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延误诊断。检查手段相对不足,小肠镜及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为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43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临床资料。结果:43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中33例位于十二指肠降段,病理类型以腺癌最多见。临床表现以黄疸、腹痛或上腹不适、消化道梗阻及消化道出血为主,其中有3例并发胆肠瘘。检查方法以内镜结合病理检查再配合胃肠钡餐造影为主。外科手术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预后差,早期诊断的关键是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可疑患者及时行相应检查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