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插植调强近距离放疗在复发宫颈癌中的价值.方法:25例盆腔复发宫颈癌患者行插植后装调强近距离放疗为实验组,选择同期行常规后装放疗的25例盆腔复发宫颈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近期疗效及合并症.结果:实验组完全缓解20例,部分缓解5例,对照组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7例,稳定4例,进展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实验组出现5例阴道直肠瘘,1例3级肠炎;对照组出现3例阴道直肠瘘,1例3级肠炎.结论:盆腔插植调强近距离放疗治疗复发宫颈癌近期疗效满意,优于常规近距离放疗,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2.
插植调强近距离放射治疗复发性宫颈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计盆腔插植调强近距离放射治疗在复发性宫颈癌中的价值,选择25例盆腔复发性宫颈癌患者行插植后装调强近距离放疗为实验组.同期行常规后裳放疗的25例盆腔复发性宫颈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近期疗效及并发症.实验组CR 20例,PR 5例;对照组CR 10例,PR 7例,SD 4例,PD 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实验组出现5例阴道直肠瘘,1例3级肠炎;对照组出现4例阴道直肠瘘,1例3级肠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盆腔插植调强近距离放射治疗复发性宫颈癌近期疗效满意,优于常规近距离放疗,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宫颈癌放疗中宫颈局部肿瘤退缩欠佳的危险因素及三维插植后装放疗在该部分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福建省肿瘤医院妇科肿瘤放疗科2017年10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251例宫颈癌根治性调强放疗患者,分析宫颈局部肿瘤退缩欠佳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模型,并在腔内后装放疗A点累积量1 400 cGy/次和(或)2 100 cGy/3次时,对妇检、影像学提示宫颈局部肿瘤退缩不满意的宫颈癌患者第3次和(或)4次腔内后装放疗行三维插植后装放疗。结果 251例根治性调强放疗的宫颈癌患者中,45例(17.9%)宫颈局部肿瘤退缩不满意,其独立危险因素主要为感染、贫血、肿瘤直径。经过三维插植后装放疗,45例宫颈局部肿瘤退缩欠佳患者中,36例获得完全缓解、9例获得部分缓解,有效率为80.0%。所有患者治疗顺利,可耐受治疗。列线图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显示,64分为欠佳评分的临界值,评分>64分可以预测为欠佳。结论 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及时筛选出放疗期间宫颈局部肿瘤退缩欠佳的宫颈癌患者,并予三维插植后装放疗,可最大程度提高疾病局部控制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赵怡  刘玉灵  肖艳 《癌症进展》2021,19(12):1269-1271
目的 探讨放疗综合干预在盆腔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治疗宫颈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70例宫颈癌患者根据干预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87)与观察组(n=83),对照组患者在盆腔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期间采取常规干预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放疗综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心理状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疾病控制率为80.72%(67/83),与对照组的79.31%(69/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84%(9/83),低于对照组的22.99%(2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DS及S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SDA及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疗综合干预可提高盆腔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患者近期预后,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中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5.
宫颈癌术后盆腔三维适形与调强放疗剂量学与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研究宫颈癌术后盆腔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调强放疗(IMRT)技术建立方法,进行三维剂量学研究,找出适合临床应用的最佳方案.方法 选择宫颈癌根治性全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具有术后盆腔放疗指征的10例患者行下列研究:(1)放疗最佳体位(俯卧位或仰卧位)比较;(2)放疗时膀胱充盈状况与正常组织受照体积相关性研究;(3)放疗射野移动误差测定和靶区勾画;(4)3DCRT及IMRT计划设计及优化比较.结果 采用俯卧位固定方式患者治疗中心点的摆位误差在前后、头脚及左右方向的误差均在5 mm以内,而采用仰卧位误差均>5m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俯卧位、膀胱充盈状态时膀胱受照体积百分比较之膀胱处于排空状态时为小,且小肠和结肠受照体积百分比较之膀胱处于排空状态时为小.俯卧位、膀胱充盈状态时射野片显示放疗过程中射野移动的总误差为(7.4±1.6)mm.采用95%可信区间,CTV至PTV的外放边界可定为1cm.3DCRT 3、4、5和6个射野下PTV适形指数分别为0.46、0.67、0.68和0.68,4个以上射野数目的增加不再显著改善靶区分布和减少正常组织受照体积百分比.IMRT 5、7、9、11和13个射野下PTV适形指数分别为0.75、0.83、0.84、0.85和0.85,9个以上增加射野数目不再显著改善靶区分布和减少正常组织受照体积百分比.结论 宫颈痛术后盆腔放疗者俯卧位固定方式因摆位误差小而优于仰卧位固定方式,膀胱处于充盈状态因可使膀胱及肠道受照体积百分比减少而优于膀胱排空状态.对宫颈癌术后盆腔3DCRT和IMRT计划的三维剂量学研究表明,3DCRT以4个射野数计划为优,IMRT以9个射野数计划为优.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宫颈癌术后盆腔放疗中开展容积旋转调强治疗(VMAT)与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MRT)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30例宫颈癌术后盆腔肿瘤床及淋巴引流区预防性放射治疗的患者,其中15例接受了VMAT治疗,15例患者接受了IMRT治疗.放疗采用每周5次,每日1次,每次1.8Gy.盆腔预防性放疗处方剂量为45Gy.根据RTOG评定指标评价放射治疗反应.结果 至末次随访时间,VMAT组4例复发,IMRT组5例复发.骨髓抑制反应VMAT组11例,IMRT组12例.全部患者中,均未出现3级及以上胃肠道早期反应及泌尿道早期反应.结论 对宫颈癌术后应用容积旋转调强技术及固定野调强技术进行照射治疗,两者在不良反应及复发率上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奈达铂或顺铂同步调强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协和医院肿瘤中心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ⅡB至ⅣA期宫颈癌患者86例,分为奈达铂组和顺铂组。均采用盆腔调强放射治疗联合后装治疗,盆腔放疗大体肿瘤靶区(GTV)剂量56Gy/28f,盆腔淋巴结引流区(CTV)剂量50Gy/28f,后装剂量25~30Gy。奈达铂组:放疗第1天起予奈达铂25mg/m2静滴,每周1次,5~6次;顺铂组:放疗第1天起予顺铂25mg/m2静滴,每周1次,5~6次。结果 两组有效率均达100.0%,奈达铂组的完全缓解率为89.1%,顺铂组为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奈达铂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及体重下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顺铂组(P<0.05),奈达铂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略高于顺铂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急性放射性膀胱炎及2级以上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均较低。结论 奈达铂或顺铂联合同步调强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疗效相似,但奈达铂的恶心、呕吐反应较轻,耐受性优于顺铂。  相似文献   

8.
宫颈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剂量分布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宫颈癌调强放疗(IMRT)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时靶区及其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差异。方法用WiMRT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计划系统分别进行6~9个照射角度的3D-CRT和IMRT计划设计,肿瘤量45Gy,计算出正常组织和靶区的剂量-体积直方图以及所需照射的总跳数,并根据10cm×10cm射野外漏射线和散射线剂量率的测量值,估算3D-CRT和IMRT放疗时射野外正常组织所受漏射线和散射线剂量。结果照射野数和照射角度一致,IMRT时膀胱、直肠、阴道所受平均剂量分别只有3D-CRT时的19.5%(29.3/150.3)、64.5%(538.0/833.0)和61.0%(1553.6/2546.3),靶区平均受照剂量略高于3D-CRT。IMRT病人射野外正常组织所受散射线和漏射线剂量约为3D-CRT病人的1.5倍。结论宫颈癌IMRT时射野外正常组织受漏射线和散射线照射剂量较高,但射野内靶区和邻近器官剂量分布优于3D-CRT。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靶区及周围正常组织剂量学优势,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临床治疗方式。方法 共纳入52例经体外放疗后肿瘤消退不明显、剩余肿瘤仍>5 cm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应用宫腔管和自由金属针组成的“混合”施源器对患者进行CT引导下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勾画高危CTV (HR-CTV)、中危CTV (IR-CTV)及OAR。将体外照射与近距离治疗的EQD2相加。评价HR-CTV和IR-CTV的D90、D100及膀胱、直肠及乙状结肠的D2 cc值。结果 HR-CTV的D90平均值为(88.4±3.5) Gy。膀胱、直肠、乙状结肠的D2 cc分别为(81.1±5.6)、(65.7±5.1)、(63.1±5.4) Gy。100%患者膀胱、乙状结肠的D2 cc≤90、≤70 Gy,89%患者直肠的D2 cc≤70 Gy。结论 CT引导下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有明显剂量学优势,临床或许可行,但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对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radiationtherapy,IMRT)在宫颈癌术后预防性照射、中晚期宫颈癌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治疗中应用,降低正常组织受量、减少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方面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同步调强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同步调强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2006年4月至2008年4月,8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组(同步组,n=40)和单纯放疗组(单放组,n=40)。同步组接受调强放疗加顺铂(80mg/m2)治疗,单放组接受单纯调强放疗。[结果]同步组和单放组近期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年局部控制率同步组为97.5%(39/40),单放组为92.5%(37/40)(P〉0.05)。2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同步组为95.0%(38/40),单放组为80.0%(32/40)(P〈0.05)。同步组Ⅲ/Ⅳ级白细胞下降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放组(P〈0.05)。[结论]同步调强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疗效较好,且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2.
陈华江  凌昕  李浦 《肿瘤学杂志》2013,19(11):842-845
[目的]比较局部晚期胃癌患者术后调强放疗(IMRT)与三维适形放疗(3D-CRT)计划,观察术后IMRT的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局部晚期胃癌患者术后同时作IMRT及3D-CRT计划,处方剂量4500cGy,分割剂量180cGy。[结果]与3D-CRT相比,IMRT靶区剂量分布更好,平均剂量更高(P〈0.05),肝脏平均受照剂量明显降低(P〈0.05),左肾V12.5、V22.5亦显著降低(P〈0.05)。46例患者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98.0%、80.0%,死亡的6例患者中有5例发生了远处转移。[结论]对局部晚期胃癌患者,相对3D-CRT,术后IMRT靶区剂量分布更好,临床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3.
鼻咽癌调强放疗中的摆位误差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用电子射野图像器件(EPID)拍摄的射野片研究调强放疗治疗鼻咽癌过程中的摆位误差。[方法]比较8例接受调强放疗的初治鼻咽癌患者的数字重建影像(DRR)和EPID图像,得到各个骨性标志间各个方向的偏差,分别以左右、前后和头脚方向上的最大偏差代表该方向的摆位误差。[结果]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范围是-5mm到5.5mm,平均值是(-0.87±1.3)mm,(-0.28±1.5)mm和(-0.55±1.6)mm,大于2mm的误差分别占17.3%、14.3%和17.3%,且各次治疗的摆位误差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鼻咽癌调强放疗的误差在可以接受的范围,而且各次治疗间也没有显著差异,首次治疗时拍摄射野片验证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王体兵  王丽君  孔诚 《肿瘤学杂志》2013,19(11):862-867
[目的]探讨鼻咽癌调强放疗后颈淋巴结复发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初治鼻咽癌172例调强放疗后7例确诊为颈淋巴结复发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鼻咽癌调强放疗后3年颈淋巴结复发率为3%;N2+N3组发生颈淋巴结复发的概率大于N0+N1组(P=0.006);颈淋巴结复发以Ⅱ区复发最常见(100.0%,7/7),其中单区复发85.7%(6/7),多区复发14.3%(1/7),均为原部位高剂量区复发;复发淋巴结常见中央液化坏死,较大淋巴结多伴有包膜外侵犯;2例行PET/CT检查,病变处18F-FDG呈明显高摄取,SUV值最大为7.9和12.8;3例颈部复发淋巴结行单纯挽救性手术治疗,均长期无瘤生存,2例分别因合并鼻咽或多区淋巴结复发行二程调强放疗,1例行伽玛刀治疗,1例未治疗。[结论]鼻咽癌调强放疗后颈淋巴结复发率低,治疗前高N分期易于复发,以Ⅱ区原部位高剂量区复发最常见;早期发现早期手术治疗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局部晚期鼻咽癌新辅助化疔加同期调强放化疗的临床近期疗效和急性反应。[方法]初治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127例,2003年UICC分期Ⅲ期71例,Ⅳ期56例。104例完成新辅助化疗+同期化疗,23例完成同期增敏化疗(每周1次,共6—7次)。全组患者均采用全靶区调强放射治疗,处方剂量:GTVnx69.0—75.9Gy/30~33F、PGTVnx69.0~69.9Gy/30~33F、PTV160.OGy/30-33F、PTV250.9—54.0Gy/28~30F、GTVnd 67.5~69.9Gy/30~33F。急性反应评价标准参考RTOG评估标准。[结果]中位随访8个月,远处转移5例;1年局部控制率100%,1年总生存率(OS)99.2%.1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95.3%。[结论]局部晚期鼻咽癌新辅助化疗加同期调强放化疗是可行的,3~4级急性黏膜炎和3-4级血液学毒性是限制化疗进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调强适形放疗( IMRT)联合PF方案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3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接受IMRT和PF方案同步化疗。结果30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3.3%。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恶心、呕吐。结论 IMRT联合PF方案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近期疗效好,毒副反应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调强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手术食管癌患者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83例局部晚期非手术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41).观察组采用调强适形放疗联合化疗,对照组应用二维放疗技术联合化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1年、2年生存率与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1.0% (34/42),较对照组[75.60% (31/41)]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以骨髓抑制、恶心、呕吐、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肺纤维化为主,其中骨髓抑制、恶心呕吐、放射性食管炎等急性不良反应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肺纤维化发生率分别为9.5%、19.0%,低于对照组(26.8%、39.0%),晚期不良反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年与2年生存率及随访结束时的复发率等远期疗效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强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手术食管癌患者的近期效果满意,与对照组相比较肺组织不良反应明显减少,提高了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周益琴  王丽君  黄生富 《肿瘤学杂志》2014,20(12):1012-1017
[目的]探讨鼻咽癌调强放疗保护颌下腺的可行性,为鼻咽癌调强放疗靶区的优化提供依据。[方法]95例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以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对治疗计划保存完整的87例病例测算Ⅰb区和颌下腺的放疗剂量参数,评估Ⅰb区不设靶区但颌下腺设保护区以及Ⅰb区不设靶区同时颌下腺也不设保护区两种情况对颌下腺剂量的影响,并比较不同临床期别、T分期和N分期间颌下腺平均剂量的差异。[结果]对无Ⅰb区照射指征的患者,Ⅰb区不设靶区的同时设立颌下腺保护区并未降低患者的近期疗效,但可显著减少同侧颌下腺的最大放射剂量、最小放射剂量以及平均放射剂量。Ⅰ期以及N0的患者颌下腺平均剂量明显较低(P〈0.05)。Ⅰb区无靶区且同时设立颌下腺保护区的患者,其颌下腺平均剂量明显低于N0患者(P〈0.05)。[结论]对无Ⅰb区照射指征的患者,Ⅰb区不设靶区并设立颌下腺保护区是安全的。调强放疗可以更好地保护鼻咽癌患者的颌下腺,进一步减少放疗后口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s and complications of californium-252 (252Cf) neutron intraluminal brachytherapy (IBT) combined with external irradiation (El) for treatment of cervical carcinoma. METHODS From December 2000 to December 2004, 128 cases of cervical carcinoma staged intoⅡA-ⅢB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FIGO) standards were treated with 2S2Cf neutron IBT using 8-10 Gy per fraction, once a week. The total dose at reference A point was 36-40 Gy in 4-5 fractions. From the second day after 252Cf neutron IBT treatment, the whole pelvic cavity was treated with 60Coγ-ray El, applying 2 Gy per fraction, 4 times per week. After 20-25 Gy of El, the center of the whole pelvic field was blocked with 4 cm of lead in width. The total dose of El was 45-50 Gy. RESULTS The short-term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CR 95.3% and PR 4.7%. The 3 and 5-year local control rates were 93.5% and 87.9%. The overall 3-year survival rate was 87.5% and for StagesⅡandⅢ, 90.9% and 81.5% respectively; the overall 5-year survival rate was 70% and for StagesⅡandⅢ, 76.2% and 61% respectively. The rate of radiation complications was 4.7% for radiation cystitis, 7.8% for radiation proctitis, 6.3% for vagina contracture and adhesion and 5.5% for protracted radiation proctitis. CONCLUSION An combination of 252Cf neutron IBT with El for treatment of cervical carcinoma can be well -tolerated by cervical carcinoma patients. The rate of local tumor control is high and radiation complications are fe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