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茎大黄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魏玉辉  张承忠  李冲  陶保全 《中草药》2004,35(7):732-734
目的对光茎大黄根部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重结晶、MS、^1H-NMR、^13C-NMR等技术进行分离、鉴定结构。结果从该植物中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是大黄酚(chrysophanol,I)、大黄素甲醚(physcion,Ⅱ)、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Ⅲ)、大黄素(emodin,Ⅳ)、β-谷甾醇(β-sitosterol,V)。结论该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掌叶大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徐庆  覃永俊  苏小建  罗伟生 《中草药》2009,40(4):533-536
目的 研究掌叶大黄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色谱和光谱分析法分离和鉴定.结果 从掌叶大黄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20个化合物,并鉴定了其中15个化合物:过氧化麦角甾醇(Ⅰ)、β-谷甾醇(Ⅱ)、大黄酚(Ⅲ)、大黄素甲醚(Ⅳ)、大黄素(Ⅴ)、芦荟大黄酸(Ⅵ)、大黄酸(Ⅶ)、反式1,2-二苯乙烯(Ⅷ)、反式桂皮酸(Ⅸ)、没食子酸(Ⅹ)、丹叶大黄素(Ⅺ)、芦荟大黄素-3-(羟甲基)-O-β-D-葡萄糖苷(Ⅻ)、大黄酚-1-O-β-D-葡萄糖苷(ⅩⅢ)、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ⅩⅣ)、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ⅩⅤ).结论 其中化合物Ⅰ、Ⅱ、Ⅷ、Ⅸ和Ⅺ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藏药螃蟹甲化学成分研究(I)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斌  董小萍  余娅芳  李娜 《中药材》2008,31(8):1170-1172
目的:对藏药唇形科糙苏属植物螃蟹甲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多种柱层析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果:从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出12个化合物,目前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山栀苷甲酯(Ⅰ)、大黄素(Ⅱ)、大黄酸(Ⅲ)、木犀草素(Ⅳ)、小檗碱(Ⅴ).结论:化合物Ⅱ~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Ⅴ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巴天酸模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涌  罗建军  李冲 《中药材》2013,(1):57-60
目的:研究巴天酸模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的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巴天酸模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酚(1)、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2)、大黄素甲醚(3)、大黄素(4)、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5)、高丽槐素(6)、高丽槐素-3-O-β-D-葡萄糖苷(7)、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8)、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9)、2-O-甲基肌醇(10)、决明酮-8-O-β-D-葡萄糖苷(11)、酸模素-8-O-β-D-葡萄糖苷(12)。结论:其中,化合物6、7、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圆叶大黄(Rheum Tataricum L.F.)的化学成分及主要成分的细胞毒活性。方法:采用silica gel、Sephadex LH-20、HPLC等色谱法对圆叶大黄8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LC/MS,1H-NMR,13C-NMR,2D-NMR和薄层色谱检识等技术,结合相关文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运用SRB法对分离得到的主要成分进行Hela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从圆叶大黄中分离鉴定出11个化合物,分别为大黄酚(1),大黄素(2),大黄素甲醚(3),芦荟大黄素(4),Rheosmin(5),1,3,8-trihydroxyanthraquinone(6),β-谷甾醇(7),胡萝卜苷(8),大黄素-1-O-β(6-O-acety)glucopyranoside(9),大黄素甲醚-8-O-β(6-O-acety)glucopyranoside(10),大黄酚-1-O-β(6-O-acety)glucopyranoside(11);对化合物4、5、6、9、10、11进行了细胞毒活性筛选,其中化合物4、6、9、10、11均对Hela细胞具有细胞毒活性,化合物5对Hela细胞无细胞毒活性。结论:8个化合物(化合物4-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对Hela细胞有细胞毒活性,且化合物5,6,9,10,11均为首次对Hela细胞进行细胞毒活性筛选。  相似文献   

6.
Zeng XJ  Hu Y  Wen XQ  Hong AH  Cen YZ 《中药材》2012,35(2):223-225
目的:研究瑶药铁包金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铁包金根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十六烷酸(1)、正十八烷酸(2)、β-谷甾醇(3)、豆甾醇(4)、羊齿烯醇(5)、大黄酚(6)、大黄素甲醚(7)、floribundiquinone D(8)、2-乙酰大黄素甲醚(9)。结论:化合物1~4、7~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窄叶大黄蒽醌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目的对窄叶大黄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通过化学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6个蒽酯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酚(chrysophanol,Ⅰ)、大黄素甲醚(physcion,Ⅱ)、大黄素(emodin,Ⅲ)、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emodin-8-O-β-D-glucopyranoside,Ⅳ)、芦荟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aloe-emodin-8-O-β-D-glucopyranoside,Ⅴ)和ω-羟基大黄素(citreorosein,Ⅵ).结论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窄叶大黄中分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尼泊尔酸模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反相柱层析、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各种色谱方法对尼泊尔酸模的干燥根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现代波谱分析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尼泊尔酸模根中分离鉴定得到12个化合物,其中9个蒽醌类化合物和3个酚性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素(1)、大黄素甲醚(2)、大黄酚(3)、大黄酸(4)、martianine(5)、rumejaposide E(6)、rumejaposide F(7)、atientoside A(8)、atientoside B(9)、torachrysone-8-O-β-D-glucopyranoside(10)、patientoside A(11)、白藜芦醇(12)。结论:其中,化合物5~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中成药》2016,(10)
目的研究藏药小大黄Rheum pumilum Maxim.根部酚类成分。方法小大黄根部7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通过硅胶、LH-20凝胶、中压柱进行分离纯化,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经MS、1H-NMR、13C-NMR进行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出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素(1)、大黄素甲醚(2)、6-羟基芦荟大黄素(3)、白藜芦醇(4)、去氧土大黄苷元(5)、对羟基苯甲醛(6)、阿魏酸(7)、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乙酯(8)、反式对羟基肉桂酸乙酯(9)。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巴天酸模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u J  Xia ZT  Zhou GR  Zhang LL  Kong LY 《中药材》2011,34(6):893-895
目的:研究蓼科酸模属植物巴天酸模根部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分离纯化巴天酸模根部的化学成分,并通过理化性质与光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巴天酸模根部共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酸模素(1)、酸模素-8-O-β-D-葡萄糖苷(2)、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3)、大黄素-6-O-β-D-葡萄糖苷(4)、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5)、1,3,5-三羟基-7-甲基蒽醌(6)、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7)。结论: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巴天酸模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天山大黄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研究天山大黄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和光谱分析法分离和鉴定。结果:从天山大黄根中分离出6个化合物,分别为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大黄素、大黄酚-8-O-β-D-葡萄糖甙、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甙及β-谷甾醇。结论: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2.
决明子中蒽醌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贾振宝  丁霄霖 《中药材》2006,29(1):28-29
对决明子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柱层析的方法进行分离,通过化学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共分离得到3种蒽醌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甲氧基大黄酚-8-O-β-D-吡喃葡萄糖苷(Ⅰ),4,6,7-三甲氧基芦荟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Ⅱ),大黄素-6-O-β-龙胆二糖苷(Ⅲ)。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3.
光茎大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魏玉辉  武新安  张承忠  李冲 《中药材》2005,28(8):658-660
目的:对光茎大黄根部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重结晶、MS、1HNMR、13CNMR等技术进行分离、结构鉴定.结果:从该植物中分离并鉴定了七个化合物,分别是:正二十六烷酸(n-hexacosnic acid,Ⅰ),棕榈酸(palmitic acid,Ⅱ),胡萝卜甙(daucosterol,Ⅲ),大黄酚甲醚(chrysophanol-8-Me ether,Ⅳ),ω羟基大黄素(citreorosein,Ⅴ),大黄酚-8-O-葡萄糖甙(chrysophanol-8-O-β-D-glucopyranoside,Ⅵ)和2,5-二甲基-7-甲氧基色原酮(2,5-dimethyl-7-methoxychromone Ⅶ).结论:该七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张兰胜  程永现  刘光明 《中成药》2012,34(5):892-895
目的 研究戟叶酸模的化学成分.方法 戟叶酸模的乙醇萃取物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及纯化,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为大黄酚(1),大黄素(2),大黄酸(3),酸模素(4),大黄素甲醚(5),槲皮素(6),山柰酚(7),白藜芦醇(8),6-羟基芦荟大黄素(9),蒲公英甾醇乙酸酯(10),没食子酸(11),没食子酸甲酯(12).结论 化合物10和12为首次从酸模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6,7,8,9,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毛脉酸模的化学成分研究(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毛脉酸模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从毛脉酸模乙醇提取物的60%乙醇洗脱部位中分离出10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酸模素(Ⅰ)、大黄素(Ⅱ)、6-羟基芦荟大黄素(Ⅲ)、6'-乙酰基-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Ⅳ)、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Ⅴ)、白藜芦醇(Ⅵ)、9,9'-双蒽酮-2,2'-二甲基-5,5'-二(β-D-吡喃葡萄糖)-9,9',10,10'-四氢-4,4'-二羟基-10,10'-二羰基(Ⅶ)、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Ⅷ)、白藜芦醇-3-O-β-D-葡萄糖苷(Ⅸ)、芦丁(Ⅹ).结论 化合物Ⅶ经文献检索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酸模苷A(rumoside A).化合物Ⅲ、Ⅳ为首次从酸模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Ⅴ、Ⅷ、Ⅹ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炒决明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炒决明子Cassia obtusifolia的化学成分,为阐明炒制前后的成分变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分离,根据化合物的谱学数据和化学性质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炒决明子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酚(chrysophanol,1)、大黄素甲醚(physcion,2)、8-甲氧基大黄酚(8-methoxylchrysophanol,3)、β-谷甾醇(β-sitosterol,4)、大黄素(emodin,5)、钝叶决明素(obtusin,6)及钝叶素-2-O-β-D-(6'-O-乙酰基)吡喃葡萄糖苷(obtusifolin-2-O-β-D-(6'-O-acetyl)glucopyranside,7).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炒决明子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旱柳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离、鉴定旱柳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水提、醇沉,硅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得到3个化学成分,运用IR,UV,Ms,1H-NMR和13C-NMR等光谱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3个化合物:儿茶酚(Ⅰ),木樨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Ⅱ),大黄酚(Ⅲ);用TLC法检查出大黄素甲醚(Ⅳ).结论 化合物Ⅰ、Ⅱ、Ⅲ、Ⅳ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18.
唐古特大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目的研究蓼科大黄属植物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凝胶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经核磁和质谱等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酚(1)、大黄素(2)、大黄素甲醚(3)、大黄酚-1-O-β-D-葡萄糖苷(4)、大黄酸(5)、芦荟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6)、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7)、林氏莲花掌素(8)、4-(4′-对羟基苯基)-2-丁酮-4′-O-β-D-葡萄糖苷(9)、白黎芦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10)、白黎芦醇4′-O-β-D-(6″-O-没食子酰)-吡喃葡萄糖苷(11)、6-羟基酸模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12)、表儿茶素-3-O-没食子酸酯(13)、儿茶素(14)、对羟基苯丙烯酸葡萄糖酯(15)、对羟基苯甲酸葡萄糖酯(16)。结论化合物15、16为首次从唐古特大黄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卷柏属植物兖州卷柏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聚酰胺、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层析分离方法对兖州卷柏7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兖州卷柏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橡胶树双黄酮(1)、apigeninyl-(4,O,3)-kaempferol(2)、异柳杉双黄酮(3)、7,4'-氧-二-甲基穗花杉双黄酮(4)、四甲基穗花杉双黄酮(5)、6-羟基芦荟大黄素(6)、大黄素-6-甲醚(7)、大黄素(8)、大黄酚(9)、5α-豆甾-3,6-二酮(10)、羽扇豆醇乙酸酯(1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2)、胡萝卜苷(13)、β-谷甾醇(14)、β-香树脂醇(15)、十七烷酸(16)。结论化合物112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012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012为首次从卷柏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20.
《中药材》2015,(1)
目的:研究粗叶悬钩子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技术对粗叶悬钩子根和茎的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分析技术分离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粗叶悬钩子根和茎中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酚(1)、大黄素甲醚(2)、β-谷甾醇(3)、3-oxotirucalla-7,24-dien-21-oic acid(4)、杨梅二醇(5)、19-α-羟基-3-乙酰乌索酸(6)、N-benzoylphenylalaninyl-N-benzoylphenylalaninate(7)、橙酰胺乙酸酯(8)、蔷薇酸(9)。结论:其中,化合物1、4~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罕见地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到一个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化合物4)和两个苯丙胺类生物碱(化合物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