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目的总结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患儿的护理体会。方法将颅内出血患儿安置在重症监护室,专人护理,绝对静卧,头部制动,及时用药和氧疗,严密观察病情。结果 68例患儿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病情好转47例,家长放弃治疗10例,死亡11例。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救治、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是改善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患儿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维生素K缺乏症亦称获得性凝血酶原减低症,是由于维生素K的摄人和吸收不足,或因肝功能障碍,不能利用维生素K合成凝血酶原所致。维生素K缺乏而引起的出血性疾病,颅内出血约占92%,病死率22%。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颅内出血的特点是起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致残者多,以往很多患儿因为发现晚而延误了抢救的机会,所以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积极预防和及时诊断抢救治疗,系统观察病情变化,全面护理。我科于2006年4月至2009年12月收治18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所致颅内出血患儿,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临床表现特殊,误诊率高,起病急骤,发展迅速,病死率及致残率高。为探讨该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现就我院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18例该病患儿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5.
6.
蔺红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18(15):500
晚发性VitK缺乏症是指生后2周~6月(2周~2月居多)婴儿因VitK依赖因子缺乏而致出血。该病以其高颅内出血率、高死亡率和致残率而引起儿科界的关注。故如何提高对该症的认识,力争做到早期诊断,早期合理治疗,以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与后遗症,已成为儿科临床的重要课题,我科2000~2004年共收治婴儿维生素K缺乏症3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嵇利芹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29):4393-4394
维生素K缺乏症亦称获得性凝血酶原减低症,是由于维生素K的摄入或吸收不足,或是由于肝脏功能障碍,不能利用维生素K合成凝血酶原所致因维生素K缺乏而引起的出血性疾病,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发病急,病情重,致残率及病死率高。我院2002年8月-2006年8月共收治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所致颅内出血患儿18例,现将观察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维生素K缺乏症亦称获得性凝血酶原减低症 ,是因维生素K的摄入和吸收不足 ,或肝功能障碍 ,不能利用维生素K合成凝血酶原所致 ,出生后 1~ 3个月发生称为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我院 1990年 12月— 2 0 0 3年 12月共收治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患儿 4 8例 ,现报道如下。1 临 相似文献
9.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常致颅内出血,其病死率和致残率高,故颅内出血前驱症状的观察尤为重要。现将1998年6月对2002年12月我院儿科共收治的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6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小儿维生素K缺乏并颅内出血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生素 K是肝内合成凝血酶元所必需的物质 ,可促进血浆凝固因子在肝内合成。而新生儿期由于肝功能未成熟 ,肠道内缺乏合成维生素 K的正常药群 ,使血中凝血酶元及其它凝血因子降低 ,如降低到正常的 2 0 % ,就会引起自发性颅内出血。我们自 1998~ 2 0 0 1年共收治维生素 K缺乏并颅内出血患儿 9例 ,现将护理方法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9例中 ,男 6例 ,女 3例 ;最小 1个月 ,最大 9个月。从发病到入院时间最短者 2 4 h,最长者 1周。均为母乳喂养 ,未使用过维生素 K类。表现为面色苍白 ,缺氧 ,烦躁 ,哭闹 ,前囟隆起 ,双眼凝视 ,四肢抽搐 ,皮下… 相似文献
15.
16.
匡竹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7)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是指出生后2周~6个月婴儿因维生素K缺乏而致出血.该病在临床上易误诊,发病急,病情重,合并有颅内出血时预后不良,部分致残[1].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小剂量甘露醇治疗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小剂量甘露醇治疗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使用剂量0.25g~0.5g/kg.次,q4h使用,观察临床疗效情况,并与原使用剂量0.5g~1g/kg.次,q4b相比较,得出优缺点情况。结果小剂量甘露醇治疗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相对原来常规剂量具有相同临床疗效。结论小剂量甘露醇治疗迟发性维生索K缺乏致颅内出血,具有常规用量相同临床疗效,且副作用较少,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婴儿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3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症状明显,综合治疗效果良好。治愈25例,占78.1%,但早期易误诊,误诊6例,占18.7%,死亡3例,占0.93%,后遗症7例,占21.9%。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是早期诊断、减少误诊的关键,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血凝和血清生化指标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血浆PT、APTT、FIB和血清TBil、DBil、GGT、TBA等生化指标,并以28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6例患儿中有颅内出血36例,发生率64%。56例患儿和对照组PT、APTT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FIB 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颅内出血组、非颅内出血组和对照组TBil、DBil、GGT、TBA、AST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颅内出血组TBil与非颅内出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DBil、TBA、GGT、AST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ALT 3组之间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血凝和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对判断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治疗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颅内出血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颅内出血恢复期患儿120例,随机分为两组:透刺组60例(采用头穴透刺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康复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透刺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患肢肌张力评估比较,治疗后总的疗效显示,透刺组139例,显效29例,有效97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90.65%;对照组141例患肢,显效26例,有效86例,无效29例,总有效率为79.43%。结论:头穴透刺疗法是促进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颅内出血恢复期患儿康复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