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软肝抗纤方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分离大鼠肝星状细胞进行原代培养,然后应用药物血清处理培养的肝星状细胞,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3H-脯氨酸掺入法测定胶原合成。结果:软肝抗纤方和秋水仙碱药物血清均能抑制HSC的增殖与胶原蛋白的分泌,前效果更为明显。结论:软肝抗纤方可能通过抑制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增殖、抑制胶原的异常合成,起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庆华  刘殿武  刘雅馨  蒋常文  李青 《医学争鸣》2005,26(22):2049-2052
目的:研究抗纤I号对肝星状细胞(HSC)的影响及抗肝纤维化的机制. 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 mRNA在HSC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TGF-β1和PDGF蛋白的表达. 同时,应用MTT法观察HSC的生长曲线. 结果:抗纤I号复方药物血清作用于HSC后,与对照组和秋水仙碱组相比HSC增殖明显被抑制(P<0.05),同时TGF-β1和PDGF蛋白及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 结论:抗纤I号复方药物血清能够抑制HSC增殖,下调TGF-β1和PDGF蛋白及mRNA的表达,这可能是该药抗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姜黄素药物血清对瘦素刺激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用姜黄素煎荆给大鼠灌胃(连续7d),制备含药血清,并用培养基将药物血清配制成四个稀释倍数,分别是5%、10%、20%、加%四个稀释倍数浓度;培养肝星状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细胞,运用噻唑蓝(MTr)比色法检测药物血清对HSC—T6增殖的影响。结景姜黄素药物血清对增殖的肝星状细胞有抑制作用(P〈0.05或P〈0.01),在5%~40%的血清稀释倍数范围内,随剂量增大而抑制作用增强;在20%~40%的血清稀释倍数范围内姜黄素组对HSC—T6抑制率增高(P〈0.05)。结论姜黄素具有抑制HSC—T6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吕霞  舒建昌  何雅军  方力 《广东医学》2006,27(12):1796-1798
目的观察秋水仙碱抗肝纤维化作用中活化肝星状细胞(HSC)的数量、分布、凋亡等的变化,从而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四氯化碳诱导发生肝纤维化的同时给予秋水仙碱,8周后检测ALT,AST,HA,PC-Ⅲ,TGF-β,TNF-α等指标;观察肝脏病理改变并评估肝纤维化程度;观察肝内活化HSC数量及分布;双染色了解HSC凋亡情况。结果秋水仙碱可以明显降低肝纤维化时异常升高的血清指标(P<0.05),减轻肝纤维化程度(P<0.05),减少活化HSC数量(P<0.05),可增加HSC的凋亡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秋水仙碱抑制活化HSC的活化、增殖,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剔毒护肝方药物血清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剔毒护肝方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分离正常肝星状细胞,并传代培养;用剔毒护肝方给正常大鼠灌胃,制备药物血清,温育培养细胞;用^3H-TdR掺入法观察细胞增殖,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剔毒护肝方药物血清能显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并能促进肝星细胞凋亡。结论:剔毒护肝方具有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和促进其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从细胞分子水平研究抗纤软肝冲剂对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l,TGFβ1)的影响。方法 抗纤软肝冲剂药物血清温育传一代HSC,以生理盐水和秋水仙碱为对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图像分析半定量TGFβ1的蛋白合成;半定量RT-PCR法检测TGFβ1的mRNA表达量。结果 抗纤软肝冲剂能明显抑制HSC的自分泌TGFβl及其mRNA表达(P<0.01)。结论 抗纤软肝冲剂能抑制HSC的TGFβI的基因和蛋白表达,阻断其自分泌放大活化效应,这可能是该方抗肝纤维化的细胞分子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蕲艾提取液药物血清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传代培养的HSC-T6与蕲艾提取液药物血清共同培养24h后,采用MTT法检测其对HSC增殖的影响,Elisa法检测TGFβ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蕲艾提取液药物血清(5%、10%、20%)与空白对照组及生理盐水血清组比较,能显著抑制HSC-T6增殖(P0.01)及TGFβ1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蕲艾提取液药物血清可显著抑制HSC-T6增殖。  相似文献   

8.
软肝化疒徵丸对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软肝化疒徵丸干预肝纤维化的主要作用机制.分离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HSC),以软肝化疒徵丸灌胃正常大鼠,制备药物血清,温育培养细胞.JH3,D,Z-TdR掺入法测定细胞增殖,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Ⅰ型胶原含量, RT-PCR法观察前胶原α2(Ⅰ)mRNA的表达,同位素标记法测定细胞上清间质胶原酶的活性.结果:软肝化疒徵丸药物血清能抑制HSC的增殖与胶原蛋白的分泌,提高其间质胶原酶的活性,抑制其α2(Ⅰ)mRNA的表达.结论:软肝化疒徵丸干预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可能在于抑制HSC的活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筋骨草总黄酮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增殖、MMP-13、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筋骨草总黄酮含药血清对HSC细胞进行干预,分为空白对照组、5%、10%、20%3个含药血清组,用MTT检测HSC细胞增殖,ELISA检测Ⅰ型胶原浓度,RT-PCR检测MMP-13、TIMP-1 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含药血清3个剂量组对HSC细胞的抑制作用增强,I型胶原浓度降低,促进MMP-13、抑制TIMP-1 mRNA表达,随着药物浓度增加,MMP-13/TIMP-1比值增大,与I型胶原呈负相关。结论筋骨草总黄酮抗肝纤维化的机制是抑制HSC增殖,促进MMP-13、抑制TIMP-1mRNA表达,促进Ⅰ型胶原降解,抑制细胞外基质积聚。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调肝理脾方抗酒精性肝纤维化的分子药理学机制,主要探讨调肝理脾方对体外培养肝脏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调肝理脾方煎剂给大鼠两次灌胃后不同时间(1h、2h、3h)获得的药理血清作用于培养的传代肝脏星状细胞(HSC),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和取血时相药理血清对传代HSC活化和增殖的影响。结果:给大鼠第二次灌胃后1h获得的药理血清对HSC的存活没有明显的影响,而对其增殖的抑制作用较强;乙醛可以刺激HSC的活化和增殖,调肝理脾方可以抑制乙醛作用下HSC的增殖。结论:HSC的活化和过度增殖是酒精性肝纤维化形成的主要原因,调肝理脾方是通过抑制HSC的活化和增殖,从而抑制胶原纤维的合成而起到了预防和治疗酒精性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益气活血方药理血清对大鼠贮脂细胞增殖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益气活血方药理血清对大鼠贮脂细胞增殖作用机制。通过制备 3周、5周、7周的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血清、正常大鼠血清和益气活血复方药物血清 ,培养肝星形细胞HSC(Hepaticstellatecells)和肝Bel74 0 2瘤株 ,采用MTT法观察和分析HSC的增殖作用。结果表明 :①益气活血方剂血清能抑制 5周、7周模型血清培养的继代HSC的增殖 ,P <0 .0 5。②益气活血方剂血清可促进 3周模型血清培养的继代HSC和模型血清培养的原代HSC的增殖 ,P <0 .0 5。③益气活血方剂血清和3周模型血清共同作用促进培养的Bel74 0 2的增殖 ,P <0 .0 5。提示益气活血方剂能够对HSC和Bel74 0 2细胞的增殖产生影响。HSC的生活状态 ,即HSC发育时相是决定益气活血方剂具有抑制或促进增殖作用的关键事件  相似文献   

12.
硫化氢对大鼠肝星形细胞增殖和氧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H2S对大鼠肝星形细胞(HSC)增殖和氧应激的影响。方法用铁超载的方法复制HSC增殖模型,通过绘制生长曲线以及CCK-8细胞计数法检测不同浓度的H2S对500μmol/L次氮基三乙酸铁(FeNTA)作用下的HSC增殖的影响。通过不同浓度的H2S作用于500μmol/LFeNTA培养的HSC,检测6h、12h、24h细胞上清液和裂解液中H2S、SOD活力、MDA含量,观察H2S对HSC氧应激反应的影响。结果同对照组比较,一定浓度的H2S对HSC增殖有抑制作用。在FeNTA诱导的氧应激反应中,一定浓度范围的H2S可有效提高SOD的活性和降低MDA含量。结论H2S对HSC增殖有较强抑制作用,对FeNTA诱导的氧应激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醛固酮与螺内酯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Yao JF  Yao XX  Fang HM  Cui DL  Bai WY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0):1823-1825
目的 探讨醛固酮 (ALD)、螺内酯对大鼠肝星状细胞 (HSC)增殖、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 大鼠HSC培养 ,在不同浓度的ALD、螺内酯作用下 ,采用3 H 胸腺嘧啶核苷 (3 H TdR)、3 H 脯氨酸 (3 H Pro)掺入法及流式细胞技术观察ALD、螺内酯对HSC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 ALD在 10 -4mol/L高浓度时3 H TdR、3 H Pro掺入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多 (P <0 .0 5 ) ,螺内酯在浓度高于 10 -6mol/L时 ,HSC3 H TdR、3 H Pro掺入量明显减少 ,螺内酯阻止HSC于G1期 ,ALD +螺内酯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高浓度ALD可以促使HSC增殖 ,其拮抗剂螺内酯明显抑制HSC的增殖及合成胶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姜黄素 (curcumin)、阿米洛利 (Amiloride)联用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HSC T6细胞与不同浓度的姜黄素、阿米洛利共同培养 2 4h。LDH法观察姜黄素、阿米洛利对HSC T6的毒性作用 ,以MTT法观察姜黄素、阿米洛利单用及联用对HSC T6增殖的效应。结果 各治疗组HSC的增殖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为低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联用组对HSC增殖的抑制率最高 ;联用组HSC的增殖更低于姜黄素组 (P <0 0 5 )。各治疗组培养上清液中LDH活力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姜黄素、阿米洛利均可抑制HSC的增殖 ,且联用组优于姜黄素单用组 ;它们的作用不是非特异性细胞毒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高通量蛋白芯片技术,观察吲哚-3-原醇(I3C)对活化肝星状细胞(HSCs)内多种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I3C抗肝纤维化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培养永生化肝星状细胞株HSC-T6,该细胞具有活化的HSC表型,用100μmol/L的I3C处理细胞24h。高通量蛋白芯片技术观察HSC中与细胞周期、DNA损伤修复、细胞凋亡、骨架蛋白和细胞外基质等相关的主要蛋白的表达变化,分析变化达2倍以上的蛋白分子。结果:I3C可抑制炎症过程,减少HSC活化;阻滞细胞周期的进展,抑制HSC增殖;抑制NF-"B相关信号通路,促进HSC凋亡;调节细胞骨架和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分解,减少肝脏胶原沉积。结论:I3C可通过多途径发挥其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SC)对肝癌细胞(CBRH7919)增殖与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Optiprep法分离HSC并进行鉴定、传代.建立肝星状细胞与肝癌细胞共培养体系.MTT法检测肝星状细胞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肝星状细胞对肝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核因子-κB(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 成功分离、培养并鉴定为肝星状细胞.肝星状细胞能明显促进肝癌细胞增殖与侵袭(增殖:0.571 ±0.024 vs 0.803 ±0.048,1.271 ±0.044,1.973±0.036;侵袭:25.2±1.9 vs35.8±3.3,44.4±2.7,53.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星状细胞明显提高肝癌细胞MMP-2(1.32±0.22 vs 2.46±0.39)和NF-κB(0.85 ±0.09 vs 1.44 ±0.21)的表达.结论 肝星状细胞能显著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可能与肝星状细胞促进肝癌细胞MMP-2及NF-κB表达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7.
脂联素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薛建波  杨丽 《医学综述》2007,13(2):116-118
肝纤维化是各种肝细胞毒性物质对肝脏慢性或重复性的损伤所引起的肝脏病理改变,目前研究认为,肝星状细胞(HSC)激活是肝纤维化的核心。研究发现,脂联素可能通过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的作用及减少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等机制维持HSC静息状态、抑制HSC的活化及其增殖与迁移,并促进活化HSC凋亡,从而抑制肝纤维化发生发展,推测脂联素及其激动剂可能成为治疗肝纤维化的新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