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胃食管反流病的胃肠动力与脾虚实质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医学认为胃食管反流病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而中医认为其核心病机为脾虚。脾虚证是一种以多系统功能降低为特点,以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低下、胃肠运动机能紊乱为主要表现的多系统功能障碍的病理状态。中西医对该病的病机和发病机制的认识高度一致提示脾虚和胃肠动力变化可能密切相关。本文以病带证,立足于胃食管反流病,致力发现可靠指标,从胃肠动力学的角度研究健脾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作用机制和环节从而揭示脾虚实质。  相似文献   

2.
肝主疏泄与脑肠肽的相关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脑肠肽 ( brain gutpeptide)是指存在于胃肠道内分泌细胞、肠道神经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的肽类激素 ,目前已发现 60余种 ,它们作为神经肽或神经内分泌或神经旁分泌物质 ,调节着胃肠运动、分泌、吸收等复杂功能。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发展 ,脑肠肽对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正在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思路。从查阅国内近 5年的文献来看 ,脑肠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脾虚证上 ,初步表明脾失健运所引起的消化功能活动紊乱与胃肠激素的失调有关。但肝主疏泄 ,协调精神情志 ,协助脾胃运化 ,促进胆汁分泌 ;肝气郁结除有精神情志异常外 ,常出现纳呆 ,嗳气 ,腹胀 ,脘腹…  相似文献   

3.
"脾"与药动学的关系:理论和实验依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 概述20+a来,在中医“脾”、“脾主运化”及“脾虚证”本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共识,“脾主运化”,有类似西医学消化系统的功能: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代谢;脾虚失健运,就表现出一系列消化系统功能的异常:纳差、上腹饱胀或疼痛、肠鸣腹泻等;对脾虚证本质较为敏感、特异和公认的客观指标是:小肠木糖吸收功能和唾液淀粉酶活性减低、餐后胃电波参数降低[1,2].但目前这些进展均为病理指标和药效学方法的研究,均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的角度探讨脾虚证本质.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  相似文献   

4.
简讯     
第十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征文通知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和深圳市消化分会拟于2005年10月28日至11月1日在深圳市召开第十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第一届深圳国际消化疾病论坛,同时举办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疾病进展继续教育学习班,将有全国著名中西医结合消化病专家授课,参会者发给国家继续教育学分证书。征文内容:中西医结合诊治H p相关性疾病、胃肠运动功能紊乱性疾病、慢性肝病和脾胃学说及脾虚证研究进展,其它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经验、实验研究及理论探讨等。征文要…  相似文献   

5.
胃肠激素对胃运动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生理情况下,胃有两种运动形式,即消化期运动和消化间期运动。消化期胃运动主要将胃内容物排入十二指肠腔内,所以常将胃排空作为胃运动功能的指标。消化间期则表现为移行性运动复合波(MMC),呈时相变化,特别是第Ⅲ相波呈爆发性强收缩,是胃肠道的“清道夫”。无论是消化期.抑或是消化间期运动都受体内诸多因素的调控,其中胃肠激素(或肠肽或脑肠肽)直接或间接参与胃运动调控。  相似文献   

6.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拟于2002年9月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2002年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交流会,现将会议征文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1 征文内容 中西医结合防治Hp相关性疾病、胃肠运动功能紊乱性疾病、慢性肝炎的进展、临床经验、研究成就,脾胃学说及脾虚证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常加重和加快病情发展,威胁患者生命。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的基本电节律紊乱、胃肠排空时间延迟和胃十二指肠运动改变等。其发生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门脉高压导致胃肠道长期缺氧、淤血、胃肠道平滑肌神经元功能受损等多种因素有关。笔者就胃肠动力障碍和肠道菌群紊乱及其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胃肠道功能紊乱时胃肠粘膜细胞的增殖能力。方法:应用抗-BrdU的单克隆抗体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胃肠道粘膜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BrdU的免疫标记显示,胃肠道功能紊乱时胃肠粘膜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P<0.05),经四君子汤预防和治疗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模型大鼠胃肠粘膜细胞的增殖力明显增强,与自然恢复大鼠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胃肠道功能紊乱时胃肠粘膜细胞的增殖能力低下,提示胃肠道功能紊乱时全身适应性调节和营养代谢失调,对揭示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拟于2002年9月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第十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交流会,现将会议征文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征文内容 1.中西医结合防治Hp相关性疾病、胃肠运动功能紊乱性疾病、慢性肝炎的进展、临床经验、研究成果等。 2.脾胃学说及脾虚证研究进展。二、征文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胃动素(MTL)与脾虚证发生的关系。方法 动态观察实验脾虚证发生过程中体液及组织中MTL含量的变化。并用四君子汤反证。结果:脾虚制模早期MTL含量增高,而晚期低下,经园君子汤预防和治疗的脾虚大鼠,MTL水平素乱的状态得到明显的改善,明显优于脾虚自然恢复大鼠。结论:初步表明体液及组织中MTL水平紊乱是导致脾失健运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上胃肠道动力功能紊乱的疾病,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有多种因素参与,包括胃的舒张与收缩功能失常,幽门阻力增加,胃窦十二指肠运动不协调,胃肠激素,心理和环境等。就诊约占消化专科门诊的20%-40%。马来酸曲美布汀于70年代中期在日本上市。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一组包括上腹痛或不适、腹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泛酸或烧心等症状,持续4周以上,经胃镜、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及B超等检测尚未发现任何明确病因的疾病。一般可分为:①溃疡样消化不良;②动力紊乱性消化不良;③反流样消化不良;④混合型;⑤不定型。现就中西医结合对FD的研究探讨如下。1 FD的病因及与“脾主运化”的关系FD的发病机制不甚清楚,可能与胃、十二指肠粘膜慢性炎症、幽门螺杆菌感染、上胃肠道运动功能障碍、精神因素等有关。祖国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素问·灵…  相似文献   

13.
<正>消化系统是人体主要系统之一,许多因素可造成消化系统功能下降,消化酶减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消化不良如合并胃肠功能紊乱、内脏高敏感等,可导致严重的消化功能紊乱。消化酶补充治疗(digestive enzyme replacement therapy,DERT)能改善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慢性肝胆胰腺疾病、胃肠手术后等慢性疾病状态下的消化功能和营养状况,对相关临床症状亦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利血平法胃肠道功能紊乱大鼠胃肠粘膜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透射电镜观察胃肠道功能紊乱大鼠胃粘膜超微结构的变化,并用四君子汤反证。结果:胃肠道功能紊乱大鼠胃肠粘膜出现糜烂破溃的状态,经四君子汤预防及治疗后得到明显改善,明显优于自然恢复大鼠。结论:胃肠粘膜超微结构变化是揭示胃肠道功能紊乱本质的病理学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5.
实验脾虚证组织中胃泌素及生长抑素含量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T)与脾虚证发生的关系。方法:观察实验脾虚证发生过程中组织Gas、SST含量的变化,并用四君子汤反证。结果:脾虚时组织中Gas含量低下,SST古量增高。经四君子汤预防和治疗的脾虚大鼠,Gas.SST水平紊乱的状态得到明显的改善,明显优于脾虚自然恢复大鼠。结论:结果初步表明组织中Gas、SST水平紊乱是导致脾失健运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脾虚证与体液胃泌素及生长抑素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T)与脾虚证发生的美系.方法:观察实验脾虚证发生过程中体液Gas、SST含量的变化,并用四君子汤反证.结果:脾虚时体液中Gas含量低下,SST含量增高.经四君子汤预防和治疗的脾虚大鼠,Gas、SST水平得到明显的改善,明显优于脾虚自然恢复大鼠。结论:本研究结果韧步表明,脾虚时体液Gas、SST水平紊乱是导致脾失健运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游泳对大鼠胃肠动力及血浆胃动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动锻炼可引起机体的多种反应,其对肌肉系统、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影响研究较多。但运动锻炼对胃肠道的作用很少引起注意。胃肠运动是消化道的重要功能,其研究日益受到重视。胃肠运动障碍为临床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胃肠收缩减弱、胃排空延迟。血浆胃动素在胃肠运动中起重要作用,许多胃肠动力障碍疾病如胃-食管反流、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肠易激综合征等都伴有胃动素的改变。在运动锻炼状态下胃肠动力和血浆胃动素如何变化尚不清楚。本文就此在动物实验中探讨游泳运动对二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现代医学方面随着胃肠内镜检查的广泛应用,胃肠道免疫学、胃肠道动力学、胃肠道激素、胃肠道屏障以及胃肠道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等理论研究的日益深入,使胃肠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在祖国医药方面从(内经)至明清历代著名医家对胃肠疾病多有系统而全面的阐述和极其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理论联系实践的完整的理论学说——脾胃学说‘尤其近年来,对脾虚证的实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病亦取得7明显的进展,不论在病因病机探讨,辨病和辨证结合,提高临床疗效和阐明疗愈机制等都已…  相似文献   

19.
检测104例脾虚证患者之血清胃泌素、尿D-木糖排泄率及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30例健康人对照、结果患者上述指标的检测值均低于正常(P<0.01,<0.05),提示脾虚证患者的消化道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处于低下或紊乱状态。观察结果为探讨脾虚证的本质和客观化指标的选择累积了资料。  相似文献   

20.
大鼠脾虚证模型的胃肠粘膜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利血平法脾虚证模型大鼠的胃肠粘膜形态学变化。方法:肉眼,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实验脾虚证大鼠胃肠粘膜形态学变化,并用四君子汤反证。结果;脾虚证大鼠胃肠粘膜出现糜烂破溃的状态,经四君子汤预防及治疗后得到明显改善,明显优于脾虚自然恢复大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