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外科闭式和心内直视二尖瓣交界分离术对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已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随着经皮穿刺球囊导管治疗先天性心血管狭窄病变的经验不断积累,近年也用来治疗风湿性单纯性二尖瓣狭窄。Inoue氏等经实验后,于1984年首先报告球囊导管二失瓣交界分离术成功地应用于临床,此后相继不断有开展这种非外科疗法的新技术的报道。  相似文献   

2.
美国国家心脏病研究所在1954至1980年间对303例后天性单纯二尖瓣狭窄患者作了二尖瓣交界分离术(CMC),其中54例在二尖瓣交界分离术后又作了二尖瓣换置术.本文对303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方法:二尖瓣交界分离术系经左后侧开胸进行,遇有左房血栓、狭窄分离不满意或有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而需换瓣时,则改为直视手术.术中以手指感觉判断有无二尖瓣关闭不全,并测定舒张期平均二尖瓣压差及左房压.68%作二尖瓣交界分离术的患者及69%以后又作二尖瓣换置术的患者在手术前、后都进行了心导管检查.全部资料均经统计学处理.  相似文献   

3.
二尖瓣交界分离术是治疗二尖瓣狭窄的较好方法。当这一手术对患者不相宜时,就需置换瓣膜。依里诺州Loyola大学医学中心自1970年起为105个病人作了直视二尖瓣交界分离术。病人平均年龄45岁。93例的手术指征是心力衰竭。60例的心功能为3级(纽约心脏协会分级)。85例仅作了二尖瓣交界分离术。有42例原拟行交界分离术的病人因不适宜于这种手术而改行了瓣膜置换。25例有左心房血栓。本组死亡2例,1例死于主动脉插管处夹层破裂,另1例在围术期(Perioperative period)死于急性心肌梗塞。目前98例病人的心功能为1或2级。2例病人在交界分离术后作了瓣膜置换。由于死亡率和病废率低,且远期结果优良,我们认为直视二尖瓣交界分离术是治疗二尖瓣狭窄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将66例二尖瓣狭窄患者首次行PBMV和18例外科分离术后再狭窄患者行PBMV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者扩瓣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数有明显差异(P<0.001),但将两者术后相应的血流动力学指数进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外科二狭分离术后再狭窄患者成功地进行PBMV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风湿性心脏病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占成人心血管疾病的40%~50%,其中绝大部分为风湿性瓣膜病,各瓣膜损害中二尖瓣最常见。根据国内一组尸检资料,二尖瓣受累100%,其中单纯二尖瓣损害46.7%,二尖瓣十主动脉瓣34.5%,外科手术中观察单纯二尖瓣狭窄发生率较合并关闭不全高出一倍,可见二尖瓣狭窄是慢性风湿性瓣膜病中最常见的病变。80年代初期以前,常用的,有效的治疗是开胸作闭式分离术或直视分离成形手术。经皮球囊导管二尖瓣分离术(Perculaneous Transvenaus Mitral Commissurotomy,PTMC):是治疗风湿性单纯性二尖瓣狭窄的一种新的非外科疗法新技术,由Inoue(井上宽治)于1984年最先报道,运用一种  相似文献   

6.
经皮穿刺气囊导管二尖瓣交界分离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穿刺气囊导管二尖瓣交界分离术(Percutaneous balloon catheter mitral valvecommissurotomy,PBMVC)治疗风湿性单纯二尖瓣狭窄(MS)是一种非外科疗法的新技术。继 Inoue 等1984年首次报道后,1985年 Lock 等报道用不同的气囊导管也获得成功。我们于1985年应用 Inoue 法也成功地开展了此项技术。一、疗效与成功率Inoue 等报告6例,年龄33~62岁,  相似文献   

7.
超声心动图广泛用于诊断瓣膜病变。本文着重以经手术或死亡尸检所见的病变与超声心动图诊断对比。一般资料随意提取风湿性心脏病行单纯二尖瓣置换术22  相似文献   

8.
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后二尖瓣返流与瓣膜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30例施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治疗的风心病二尖瓣狭窄的病人中,有二尖瓣返流(MR)者53例,其中新出现的MR为27例,加重者7例,术后MR未改变者15例,减轻者4例。本结果显示:超声二尖瓣形态学积分越高,术后出现较明显的MR的机率越大;二尖瓣瓣体有明显钙化不均、融合交界有钙化以及瓣下结构有明显融合和缩短者,术后易出现较严重的MR;大多数无瓣下结构明显病变,以及无双侧交界钙化的有轻到中  相似文献   

9.
体外循环和心脏停跳心肌保护技术的进展,使直视二尖瓣交界切开术能安全和更有效地施行,大多数心脏外科医生已放弃闭式方法。本文介绍加拿大一所大学用闭式二尖瓣交界分离术治疗139例的25年经验。资料和方法:1955~1979年闭式二尖瓣交界分离术139例(男性24例,女性115例),年龄18~77岁。手术指征主要为二尖瓣狭窄,但24例尚有其它瓣膜疾病。其中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11例,二尖瓣狭窄伴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6例,二尖瓣狭窄伴二尖瓣关闭不全及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7  相似文献   

10.
王巍 《山东医药》2005,45(21):43-43
1989~2004年,我们施行二尖瓣狭窄闭式交界分离术21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并就基层医院开展该手术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11.
我院1981~1991年共为82例患者施行二尖瓣狭窄闭式交界分离术,无术后早期死亡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2例,女70例;年龄23~48岁。术前心功能Ⅱ级者48例,Ⅲ级27例,Ⅳ7例。合并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者7例,主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1例,心房纤颤17例。入院时有心衰者3例。  相似文献   

12.
自从1961年11月第一次成功地应用Starr-Edwards人造瓣膜作二尖瓣替换术以来,已超过10年。本文分析1961年11月至1965年8月间所施行的100例人造二尖瓣替换术的结果。手术时病人的年龄为10~64岁。女性53例,男性47例。98例为风湿性,2例为继发于心内膜炎的腱索断裂。50例为单纯二尖瓣狭窄或以狭窄为主,另50例为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或以关闭不全为主。心功能Ⅱ级者  相似文献   

13.
我院从1964年1月到1989年5月对37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交界分离术后再狭窄患者再次施行了手术。现报告临床资料较为完整的32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一、资料和方法本组男17例,女15例。首次术前病程平均为5.9年,年龄平均为29.2岁;再次手术年龄为26~56岁,平均39岁,两次手术平均间隔9.8年。首次术前窦性心律27例,房颤  相似文献   

14.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患者瓣膜替换术后肺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患者二尖瓣替换术(MVR)后肺功能的改变。方法:观察26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患者MVR术前和术后3~12个月的肺功能改变。结果:MVR后3个月的肺功能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好转。术后6~12个月,患者的各通气功能指标均有明显增加(P<0.05~P<0.01),但肺的一氧化碳弥散功能(DLCO)术后不但无增加,反而有下降的趋势。结论:MVR术后3个月患者的肺功能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好转,可能与剖胸手术创伤有关。随着心功能的改善,术后6~12个月,患者的通气功能逐渐改善,但DLCO并不增加,推测可能与患者术后肺泡毛细血管容量减少以及肺组织结构损害不可逆性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二年(1987~1989年)中球囊二尖瓣分离术(BMC)治疗113例二尖瓣狭窄。其中27例上次外科二尖瓣分离术(SMC)术后13±6(5~29)年出现再狭窄。另86例未施行过SMC。BMC的禁忌症是:超声心动图示左房血栓;近来有栓塞发生(3个月内);根据Sellers等标准示二尖瓣关闭不全>2~+根据。 27例再狭窄行BMC患者中,女性25例  相似文献   

16.
1975年1月1日至1983年1月1日间,美国Alabama大学为477例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施行瓣膜修复术101例次(A组)和瓣膜替换术389例次(B组),部份患者兼作三尖瓣瓣环成形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A组中13例瓣膜修复术失败而分别于手术当时(11例),术后3天(1例)和术后3.25年(1例)改行瓣膜替换术(这13例保险统计和危险函数分析中不列入A组)。修复术式有三类:Carpentier成形环40例,Reed瓣环成形术33例,交界处环  相似文献   

17.
外科二尖瓣分离术后5~15年约10%~30%患者发生再狭窄,本文研究此类患者进行二尖瓣球囊分离术(BMC)的即期和中期疗效,与无外科分离术史,首次即进行BMC者进行比较,并阐明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自1987年11月至1989年10月在国家心肺血研究所登记的738例BMC中133例为外科分离术后再狭窄进行BMC(组1),603例为首次即进行BMC(组2)比较两组的心脏超声、造影、血流动力学、临床及随访资料。术前及术后1~3日超声得分基于瓣叶活动度、厚度、钙化及瓣下结构,每项0  相似文献   

18.
目的:旨在研究一步法经皮球囊扩张术(PBMV)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和瓣膜分离术后二尖瓣再狭窄15年经验及长期随访。方法:摒弃传统的三步法,采用一步法经皮经房间隔穿刺球囊扩张治疗二尖瓣狭窄。结果:492例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成功率98·2%(483/492),术后二尖瓣口面积明显增加从(0·89±0·18)cm2至(2·21±0·41)cm2。211例随访8个月至9年2个月,二尖瓣再狭窄率为11·14%(24/211),病死率为(4·2/211),二尖瓣再置换术为5·2%(11/211)。46例二尖瓣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球囊扩张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二尖瓣外科术后再狭窄患者瓣口面积(MVA)由(1·03±0·28)cm2增至(1·94±0·27)cm2(P<0·001),其中28例随访(4·3±2·1)年,MVA为(1·81±0·27)cm2(与术前比较,P<0·001,与术后即刻比较,P>0·05),发生再狭窄3例,已成功第二次PBMV。结论:一步法PBMV治疗严重二尖瓣狭窄成功率高,并发症低;对年龄≥50岁伴轻度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反流者,二尖瓣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者,近远期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可重复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二尖瓣狭窄闭式扩张术后的瓣膜替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的瓣膜替换术经验。方法:我院自1977年11月至1993年12月期间共行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瓣膜替换术229例(男148例,女81例)。瓣膜替换时平均年龄43.95±6.60岁。其中急诊手术5例,择期手术224例,两次手术间隔为12.96±6.79年。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其中二尖瓣替换术208例(90.83%);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瓣替换术21例(9.17%)。结果:总手术死亡率7.42%,1987年前死亡率为23.68%,而近3年死亡率仅0.88%(1/113)。结论:掌握好手术时机;注重心肌保护;避免广泛游离心包粘连;采用右房、房间隔切口显露二尖瓣,连续缝合法替换二尖瓣,使手术时间缩短;以及正确的术后处理等,均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1968年1月至1989年12月间,280例单纯二尖瓣狭窄的病人接受保守的外科手术治疗,不包括先天性二尖瓣病变、二尖瓣关闭不全和合并主动脉瓣病变或冠脉病变的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