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息肉在大肠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内镜是诊断和治疗息肉可靠方法,我院自1977年至1995年5月用欧林巴斯、宾得纤维、电子结肠镜检查21155人次,发现直肠、结肠息肉3456例,占16.3%,在小儿肠镜检查616例中,发现肠息肉423例,占68.7%,并成功在内镜下电凝切除息肉454颗,发生穿孔1例;残蒂出血34例,来发生死亡,经近期观察和信访亦无再次便血者,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内镜筛查及切除息肉病理检查在早期大肠癌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为探讨临床内镜筛查及切除息肉病理检查在早期大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总结分析了北医大三院1978年至1996年9月所有大肠镜检查的资料。18年间行大肠镜检查18123例、内镜下息肉切除2345例,共发现早期大肠癌80例、86个癌灶,占同期发现大肠癌总数的15.1%(86/569)。早期大肠癌的诊断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1987年开展临床内镜筛查以来升高尤为显著。相关分析显示早期大肠癌的诊断率与内镜检查特别是内镜下息肉切除后的病理检查密切相关,提示该两项方法为诊断早期大肠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周荣翠  吴成福 《内科》2013,(6):615-616
目的探讨潴留性息肉的临床特征、内镜表现、病理改变以及治疗后随访的意义。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经肠镜检查发现,行镜下息肉切除、病理检查确诊为潴留性息肉的33例患者的临床、内镜检查、病理等相关资料。结果33例潴留性息肉主要在发生直肠和乙状结肠,占81.8l%(27/33);临床表现有血便者占66.67%(22/33);病理检查33例中7例伴有急性炎性改变,2例伴小脓肿形成,1例多发性息肉伴有轻度不典型增生,未见恶性病变。33例患者术后观察7d,均未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潴留性息肉属于良性错构瘤,内镜下切除送病理检查是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手段i该病虽然罕有恶变,但具有恶变的潜在危险性,应进行定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老年人大肠息肉的内镜及病理特点,探讨肠镜检查中减少并发症的最佳方法。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9月行结肠镜检查的81例老年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81例大肠息肉患者男69例,女12例。腺瘤性息肉占76%,直径<1.0 cm内息肉占80%,息肉分布乙状结肠最多占35%。所有大肠息肉内镜下治疗后未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老年人所有大肠息肉应尽量内镜下切除。内镜检查前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锯齿状腺瘤内镜表现和病理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锯齿状腺瘤(SA)内镜下表现和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00年1月~2008年5月检出的大肠息肉病例,了解SA的检出率、内镜形态和病理学特征。结果8726例肠镜检查共检出大肠息肉1062例(1457枚),检出率为12.17%,其中SA32例(60枚),检出率为0.37%,占息肉构成比为3.01%。SA直径〉1cm者占21.63%,明显大于增生性息肉(8.57%);SA表现为有蒂息肉所占的比例(8.33%)略高于增生性息肉(5.71%),但都低于腺瘤性息肉(40.84%)。SA癌变率介于管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之间,接近于管状绒毛状腺瘤。结论SA内镜形态、病理学特点提示SA是兼有增生性息肉形态学特征和腺瘤性息肉组织学特点的息肉,具有恶变潜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共聚焦激光微探头与染色放大内镜结合腺管开口分型对肠道息肉性质判定的诊断价值。方法2009年12月至2010年1月间接受内镜检查发现肠道息肉的16例患者分别进行染色放大内镜检查,根据腺管开口分型判定息肉性质,然后进行共聚焦激光微探头检查,根据共聚焦激光内镜图像判定息肉性质,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照,比较二者判断肿瘤性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在16例患者共发现肠道息肉26颗,与病理相比,染色放大内镜对肿瘤性病变判定的敏感性为94.1%,特异性为77.8%,阳性预测值为88.8%,阴性预测值为87.5%,诊断符合率为88.4%;共聚焦激光微探头对肿瘤性病变判定的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88.8%,阳性预测值为94.4%,阴性预测值为100.0%,诊断符合率为96.1%,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共聚焦激光微探头对肠道肿瘤性病变的判定与染色放大内镜相近,在内镜检查时可作为一种新型、可靠的及时判定息肉性质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哈萨克族胃息肉的内镜下观察、病理学特点及其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对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内窥镜中心行电子胃镜检查的哈萨克族927例患者中发现的胃息肉进行内镜下观察及病理学检查.结果 检测出患胃息肉者286例,检出率为30.85%.山田Ⅰ型及山田Ⅱ型为36.71%及30.07%,多发息肉105例(36.79%),单发息肉181例(63.21%).30例随访观察1年后息肉复发9例(29.62%).结论 哈萨克族胃息肉的发生率较高,可能是导致哈萨克族胃癌高发的因素之一,胃镜下治疗是预防息肉癌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治疗大肠息肉方法141例中男96例,女45例,男女之比为2.13:1;年龄12岁~80岁,平均49.2岁.纤维结肠镜尽量逆行送达盲肠检查全大肠,发现息肉时予高频电凝圈套丝经内镜活检孔道送达息肉根部圈套电切,残蒂予凝焦,观察无出血后退镜,术后留现1h.结果141例肠镜检查前诊断慢性结肠炎最多,86例(60.99%),其次大肠息肉21例(14.89%).发现多发性息肉28例(19.85%).息肉总数171颗,位直肠最多,83颗(48.53%),其次乙状结肠,52颗(30.41%)活检病理组织学诊断为炎症性息肉最多,103颗(60.23%),其次腺瘤性息肉,50颗(29.24%).术后1a肠镜随访复查无一例复发.结论141例大肠息肉肠镜检查前误诊为慢性结肠炎最多,86例,占60.99%,误诊率之高,值得临床医师重视.  相似文献   

9.
115例老年人胃息肉临床及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老年人胃息肉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演变规律。方法 对3642名老年人进行胃镜检查,检出胃息肉患者115例,随访2~10年,平均随访6.5年,对所发现的胃息肉根据情况均进行内镜下切除(钳除或电切),送病理检查。结果 对3642例老年人行胃镜检查,发现胃息肉患者115例,检出率为3.2%;其中炎性、增生性、腺瘤性息肉分别占60.8%、33.6%、5.6%;息肉部位分别为贲门13.3%、胃底20.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结肠息肉内镜下的形态和病理组织学等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消化内镜中心2005年~2007年期间检出的结肠息肉病例,分析息肉的检出率、内镜下息肉形态、病理组织学类型、息肉癌变率、息肉术后复发、新生等情况.结果 633例电子肠镜检查共检出息肉病例138例,检出率为21.80%,以乙状结肠部位息肉数量最多,为52例,检出率8.21%,占息肉构成比37.68%(P<0.01).息肉直径在1~4 cm之间者90例,占息肉构成比65.22%(P<0.01);内镜下表现为有蒂息肉所占的比例(69.18%)明显高于无蒂息肉(P<0.05).从息肉病理组织学上分析,腺瘤性息肉为96例,占息肉构成比69.57%,明显高于增生性息肉(P<0.01);96例腺瘤性息肉中绒毛状腺瘤占62.50%,明显多于管状腺瘤(P<0.05);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为40%,明显高于管状腺瘤的16.67%(P<0.05).所有腺瘤性息肉经摘除术后(包括内镜下摘除和外科手术摘除)1年复查肠镜,发现绒毛状腺瘤和管状腺瘤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28.33%和8.82%(P<0.05),而新生率接近,分别为65%和88.24%(P>0.05).结论 结肠息肉的好发部位以乙状结肠居多;内镜下息肉大小多数在1~4 cm,以有蒂息肉居多;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摘除术后1年的复发率均高于管状腺瘤,更具有恶变潜能.  相似文献   

11.
当前,预防结直肠癌最有效的方法为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此研究旨在比较磁共振结肠成像检查(MRC)和常规结肠镜检查(CC)在检测结肠腔内病变的能力,并作出评价。 方法:1998年5月至1999年1月间,70例患者同时进行MRC和CC检查,其中男性42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59岁(19~85岁)。结肠镜检查的指征为便血46例,占65.7%,大便习惯改变24例,占34.2%,大便隐血试验阳性35例,占50%,9例患者有肠镜下息肉摘除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肠镜检查的实用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日本OlympusP240电子结肠镜对106例患儿进行肠镜检查,根据患儿临床症状和依从性选择肠道准备方法,术中发现息肉即于镜下行电凝电切术切除。对106例患儿的临床及肠镜检查资料进行整理及回顾性分析。结果106例结肠镜检查中,无1例出现并发症;镜检全结肠未见异常25例,发现病变81例,明确诊断率为76.42%。42例患儿存在大肠息肉,给予电凝点切及氩离子凝固治疗,均未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息肉病理检查结果:潴留性息肉28例,占66.67%;炎性息肉11例,占26.19%;错构瘤1例,占2.38%;腺瘤2例,占4.76%。结论大肠息肉是小儿下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多见于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小儿肠镜检查及息肉电切治疗安全有效、诊断率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小儿结肠息肉的内镜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结肠镜检查对小儿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经内镜高频电凝切除术对小儿结肠息肉的治疗价值,23例下消化道出血的小儿接受了肠镜检查并应用内镜高频电凝切除术切除所有结肠息肉,结果显示:23例小儿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均为结肠息肉.本组病例中共发现并切除结肠息肉29个,其中直肠、乙状结肠息肉占72.4%(21/29);单发息肉占87.0%(20/23).病理学检查显示:幼年性息肉占69.2%(20/29);炎性息肉占20.7%(5/29);脉瘤性息肉占10.3%(3/29).所有病例均未发生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作者认为:明确小儿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最好的方法是结肠镜检查,经内镜高频电凝切除术是治疗小儿结肠息肉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大肠腺瘤性息肉766例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自 1980年至 1997年 12月我院内镜室在 11 217例结肠镜检查中,检出并经病理证实腺瘤性息肉 766例,检出率 6.82%。现报告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在 766例腺瘤性息肉中,男 494例,女 272例,男女之比为 1.8: 1。年龄 3~ 86岁,平均年龄 46.2岁。   2.内镜检查:息肉分布:位于直肠 325例( 42.42%),乙状结肠 233例( 30.41%),降结肠、脾曲 61例( 7.96%),横结肠 68例( 8.87%),肝曲、升结肠 32例( 4.17%),回盲部 33例( 4.30%),全结肠 14例( 1.82%)。息肉形态:有蒂 227例,亚蒂 223例,无蒂 316例,息…  相似文献   

15.
内镜诊治大肠息肉394例结果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979年10月至1998年4月,我科行纤维大肠镜检查4004例,发现大肠息肉394例,其中息肉癌变28例,对237例行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切除息肉461颗。我们对大肠息肉者临床表现、息肉特征、病理结果、内镜治疗以及息肉与癌的关系进行讨论。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EUS)鉴别诊断上消化道表面光滑型隆起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182例患者经胃镜检查发现上消化道表面光滑型隆起性病变,超声内镜检查后行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比较超声内镜诊断与术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超声内镜诊断食管平滑肌瘤37例,病理学检查符合33例,符合率为89.2%;食管息肉6例,病理学检查符合2例,符合率为33.3%;食管脂肪瘤1例,病理学检查符合1例,符合率为100%;胃息肉106例,病理学检查符合77例,符合率为72.6%;胃间质瘤19例,病理学检查符合16例,符合率为84.2%;胃脂肪瘤7例,病理学检查符合5例,符合率为71.4%;十二指肠息肉6例,病理学检查符合4例,符合率为66.7%.结论 超声内镜检查鉴别诊断上消化道表面光滑型隆起性病变具有一定临床价值,但应结合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7.
自1977至1995年,应用成人纤维/电子肠镜检查3个月至14岁(平均6.9岁)小儿677例,其中诊断肠息肉者453例,占66.9%,并于内镜下摘除息肉521颗。其次诊断“肠炎”48例(7.1%),溃疡性结肠炎8例(1.2%),痢疾7例(1.0%),霉菌性肠炎3例(0.4%),肠结核3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息肉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并初步评价胃息肉的内镜下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对122例胃息肉患者作临床及病理组织分析,其中97例行内镜下治疗,58例作6个月-9年的随访复查.结果胃息肉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6岁,30-60岁患者占723%;多发性胃息肉23例(189%),单发性胃息肉99例(811%),胃体和胃窦部胃肉占全部息肉的827%,964%的息肉直径小于2cm.病理组织学分类炎症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分别占467%、330%.随访中有4例患者息肉复发或再发,1例癌变.结论胃息肉多见于中年患者,好发于胃体和胃窦部,以炎症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为最多;胃息肉的内镜下治疗安全、可靠;首次治疗后应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消化内镜的大肠息肉与上皮瘤变的内镜表现与病理特点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5月-2014年5月运用消化内镜检测出的大肠息肉与上皮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检查的868例内镜中,有90例检测出大肠息肉与上皮瘤变,共106个息肉,检出率为10.4%,其中47例为腺瘤性息肉,占52.2%。体积大小关系到腺瘤性息肉(大小不等)的恶变率,体积越小恶变率就越小,反之就越大,并且多广基无蒂,腺瘤主要为绒毛状。1.0cm以下的炎性息肉(包含1.0cm)为最多,此类息肉不会发生癌变。结论腺瘤型是大肠息肉的主要类型。腺瘤和上皮瘤变有着一定的关系。通过消化内镜检查有症状患者时,要把大肠检查全,行常规活检息肉,并实施内镜下切除术,这样才能使大肠息肉与上皮瘤变的发生率得到降低。  相似文献   

20.
胃肠道类癌的内镜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镜下诊治胃肠道类癌。经内镜检出胃肠道类癌11例,内镜结合活检确诊8例,占73%;误诊为直肠癌、横结肠癌、回肠息肉各1例,占27.3%。本组11例中经内镜高频电摘除病变者8例,3例病变小于1.0cm者定期内镜随访8~16个月,未见复发;其余5例,3例补行局部楔形切除,2例行局部扩大切除术,术后标本均未发现残留类癌灶。3例误诊病例2例行局部扩大切除术,1例行胃次全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为类癌。经8个月~13年追踪,全部患者均存活。表明消化道内镜检查配合活检是诊断和治疗胃肠道类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