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息肉在大肠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内镜是诊断和治疗息肉可靠方法,我院自1977年至1995年5月用欧林巴斯、宾得纤维、电子结肠镜检查21155人次,发现直肠、结肠息肉3456例,占16.3%,在小儿肠镜检查616例中,发现肠息肉423例,占68.7%,并成功在内镜下电凝切除息肉454颗,发生穿孔1例;残蒂出血34例,来发生死亡,经近期观察和信访亦无再次便血者,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分析内镜下肠息肉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经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诊断的肠息肉住院患者496例,分析其临床表现、息肉形态、手术方式、创伤面积以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男性患者302例,女性194例,起病时临床表现为无症状(35.5%)、腹痛(12.5%)、腹泻(5.6%)、血便(12.5%),其他症状有便秘、大便性状改变等(37.5%).所有患者中有并发症者36例(7.3%),包括腹痛(0.6%)、腹泻(1.4%)、便血(5.2%)及发热(1.4%).分析发现有并发症和无并发症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并发症组息肉较大,且多呈宽基底带蒂者(P<0.01),手术累计创伤面积也较大(P<0.01),EMR和ESD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单纯咬除或氩气刀灼除术以及单纯高频电切除术高(P<0.01).结论 肠息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息肉大小、形态、手术方式以及创伤面积有关,对于较大、宽基底且带蒂的息肉以及手术创面较大的息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因此,对患者一般情况的了解、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及操作个体化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小儿结肠幼年性息肉的内镜检查情况及诊治方法。方法总结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本院就诊的小儿结肠幼年性息肉患者36例临床资料,并系统分析内镜诊断与切除息肉的相关资料。结果36例中男22例,女14例,平均年龄4.6岁,年龄2-13岁;共有45枚息肉,其中26枚位于直肠,16枚位于乙状结肠,降结肠2枚,横结肠1枚;31例有血便,15例贫血,肛门物脱出5例。息肉切除后未观察到穿孔、出血及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小儿幼年性息肉多发生在学龄前阶段,病变多位于直肠及乙状结肠,常见症状是血便及贫血。无痛肠镜在其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内镜下清除肠息肉在早期即被作为一种非外科手术处理肠癌癌前状态的方法提出来。相关技术在近几十年快速发展,根据息肉的大小、形态等不同,术者会采取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氩离子凝固术,冷、热活检钳息肉切除术,冷、热圈套息肉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本文就肠镜下肠息肉治疗方法及其应用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微小息肉是指结直肠黏膜上直径≤0. 5 cm的微小隆起性病变。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最佳切除方法尚存争议。且对于直肠和乙状结肠的增生息肉,有指南指出,可做随访处理,不做切除,而上述观点在中国的临床实践中却少见实行。因此,本文对结直肠微小息肉常用切除术的临床应用进展,PIVI策略及随访策略,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行肠镜下电凝电切治疗的412例息肉患者,67例息肉直径≥3.0cm(巨大息肉)。巨大息肉位于直肠61例(91.04%),并具有表现性改变。肿瘤性息肉表面改变率达94.91%(56/59),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及幼年性息肉等非肿瘤性息肉表面改变率为62.5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78年至1998年12月,应用成人纤维、电子结肠镜检查小儿747例,其中肠镜下确诊481例(64.4%),均于镜下摘除息肉计621颗,发生迟发穿孔1例(0.2%),未发生死亡的意外事故,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消化内镜技术作为一种侵入性诊疗手段,临床应用十分普遍,已成为诊治多种疾病优于手术的首选方法[1]。由于它具有直观性好、创伤小和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轻等优点,所以应用领域不断拓宽,临床需求日益增加。即使对于老年人,这类操作仍是安全有效的[2]。总的来说,常规消化内镜检查并发症发生率极低,大多数并发症与治疗操作有关。在美、英、丹麦的250 000例中,并发症发生率为0.03%[3];日本总结的1 783 067例中,发生率为0.09%[3]。尽管经过多年临床应用验证,正规的消化内镜操作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仍有可能引起多种并发症,有些非常严重,甚至危及…  相似文献   

9.
内镜诊治消化道息肉的进展   总被引:150,自引:7,他引:143  
众所周知,消化道息肉是一种癌前期病变,虽然近年来发现有直接起源于粘膜上皮呈非息肉状腺瘤腺体水平型生长的腺癌(denovo),但是Morson的腺瘤—癌因果关系学说还是占主导地位,至今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公认。Morson和我国肠癌协作组从病理组织学上将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肠道息肉内镜下治疗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对本院92例不同类型胃肠息肉采用不同内镜治疗方法,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随访1年,了解其复发情况。[结果]92例胃肠道息肉经内镜治疗,除1例特大息肉予分期黏膜下切除外,均一次切除,治愈率高、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复发率低。[结论]内镜下消化道息肉治疗安全、有效,应首选。  相似文献   

11.
双气囊内镜对小肠息肉的内镜诊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气囊内镜(DBE)对小肠息肉镜下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2003年11月~2009年6月接受DBE检查并检出小肠息肉的所有病例,总结和分析小肠息肉的内镜诊断及治疗情况,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360例患者,共进行566例次DBE检查及治疗,其中检出小肠息肉患者66例(Peutz-Jeghers综合征患者50例,其他小肠息肉患者16例).66例患者共接受122例次DBE镜下治疗(经口 74次,经肛48次).镜下切除小肠息肉共计1 012枚(直径5~10 mm 95枚、1~30mm 599枚,直径31~50 mm 274枚,直径大于50 mm 44枚).66例患者在DBE检查及治疗前86例次有不同的临床症状(不完全肠梗阻36例、消化道出血32例、腹痛及腹部不适18例),其中78例次(90.7%)经内镜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另有8例次因小肠息肉巨大(7例)或发现息肉恶变(2例)转外科手术治疗.发生较严重的并发症共6例次(小肠穿孔3例,术后有3例出现引起血红蛋白水平下降的消化道出血).结论 DBE能安全有效地切除小肠多发息肉,可在一定范围内代替外科手术治疗,为小肠息肉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及并发症防治的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成功率达90%以上。它可使绝大多数胆总管结石顺利排出,乳头部良恶性狭窄所致的胆总管扩张、梗阻行切开引流,胆总管和肝总管狭窄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BD)及放置胆道内支架。具有创伤小、疗效高的优点。ES...  相似文献   

13.
周美仙 《内科》2012,7(2):149-150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消化道息肉内镜下治疗的适应证范围越来越被扩大。原理主要是利用电的热效应产生局部高热,使组织水分汽化,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被切除。对于息肉小于0.5 cm×0.5 cm者可用氩气烧灼治疗,  相似文献   

14.
内镜诊治上消化道息肉496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镜诊治上消化道息肉496例报告杨希宁鲁臣溪何丽芳1989年3月至1997年3月,我院经胃镜检查发现上消化道息肉585例,现将其中有病理资料的496例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496例息肉中,男241例,女255例。年龄12~84岁,平均48.3岁,6...  相似文献   

15.
内镜诊治上消化道息肉49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内镜下大肠息肉摘除术韩清锡综述池肇春审校(温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温州325000)自从内镜手术的开展,大肠息肉的治疗有了很大改观。近年来,尤其是放大内镜和超声内镜的应用,使表面结构清晰可见,且可以判断浸润的深度,从而为判断是否有淋巴结转移以及是否可行...  相似文献   

17.
我院从1988年9月以来,径内镜Nd—YAG激光治疗消化道息肉46例(73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病例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46例消化道息肉中,胃息肉13例(18颗),息肉直径0.6—2.0cm,其中11颗为广基,7颗亚蒂。大肠息肉33例(55颗),广基10例(17颗),亚蒂13例(25颗),长蒂10例(13颗)。病理学检查:胃腺病型息肉5例,炎症性息肉7例,1例伴Ⅱ度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消化道黏膜下肿物(gastrointestinal submucosal tumor,SMT)的内镜下切除方法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382例SMT采用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胃镜与腹腔镜双镜联合、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以及内镜全层切除术(EFTR)进行肿物切除。结果 ESE切除332例,胃镜与腹腔镜双镜联合切除36例(其中20例为腹腔镜为主内镜辅助腹腔镜治疗,16例为瘤体较大,与浆膜层分界不清,单独内镜下挖除瘤体困难,术中转外科腹腔镜与胃镜双镜联合治疗),STER切除10例,EFTR切除4例。术中穿孔24例,其中内镜下瘤体剥离后发生胃壁穿孔转外科腹腔镜下缝合穿孔7例、内镜下尼龙绳荷包缝合9例、内镜下钛夹缝合6例、内镜下OTSC金属夹闭合器达到严密缝合2例。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1例。术后感染1例。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ESE、胃镜与腹腔镜双镜联合、STER以及EFTR是目前切除SMT微创、有效、安全、可行的方法。穿孔是其主要并发症,大多数穿孔可在内镜下达到严密缝合。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64岁.主诉大便不畅、间断性便秘3年,加重伴大便带血10余天.查体:生命征正常,心肺检查无异常.腹软,左下腹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余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64岁.主诉大便不畅、间断性便秘3年,加重伴大便带血10余天.查体:生命征正常,心肺检查无异常.腹软,左下腹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余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