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颌内动脉翼腭段的走行及分支规律,为经鼻内镜手术过程中合理处理颌内动脉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0具去脑颅底骨正中裂开,显微镜下解剖蝶腭动脉,经鼻内镜上颌窦入路开放翼腭窝,暴露颌内动脉翼腭段所有分支,将上颌窦后、内壁交界的凹陷定义为A点,通过眶下孔的水平线与上颌窦前壁、后外侧壁交线相交于B点,上颌窦前壁、后外侧壁和底壁的交点为D点,BD连线的中点为C点,颌内动脉翼腭段发出的第一分支点为C′点,观察其分支及走行规律。结果:蝶窦口下缘到鼻后中隔上动脉的距离为(5.88±2.21)mm;C′点位于AC上13侧,占65%(13/20);位于AB上5侧,占25%(5/20);位于AD上1侧,占5%(1/20);高于AB1侧,占5%(1/20)。结论:熟悉颌内动脉的分支及走行对于治疗顽固性鼻出血和翼腭窝手术有重要意义;本实验中利用A、B、C、D点为参照点确定颌内动脉走行的方法,有助于内镜经鼻(上颌窦)手术中颌内动脉的定位及结扎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鼻内镜下经鼻径路观察翼腭窝区的临床解剖特点, 以期为手术提供参考。方法 5例(10侧)成人尸头标本经乳胶灌注后, 在0°鼻内镜下分别经蝶腭孔和上颌窦后壁两种手术径路显露翼腭窝, 再开放蝶窦, 充分暴露视神经、颈内动脉及蝶窦外侧壁相关结构, 观察各解剖结构的三维立体关系。结果 不同手术径路显露翼腭窝的范围不同, 祛除上颌窦内侧壁后能最大程度显露翼腭窝内所有解剖结构, 开放蝶窦后能观察翼腭窝与蝶窦区域相关结构的解剖关系。结论 只要熟悉鼻内镜下翼腭窝及邻近区域的解剖结构及关系, 选择合适的病例, 鼻内镜下经鼻行翼腭窝区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翼腭窝毗邻结构复杂,累及此处肿瘤的治疗方式包括传统入路和鼻内镜入路。就翼腭窝的解剖、翼腭窝肿瘤的种类以及鼻内镜手术治疗方式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个体化三维数字模型(three dimension digital manikin,3D DM)在内镜经鼻翼腭窝、颞下窝解剖中的应用。方法12例(24侧)成人头部标本灌注后经CT扫描,将图像导入3Dview软件,重建出3D DM,然后在3D DM辅助下对翼腭窝、颞下窝进行内镜解剖,对头部标本解剖与3D DM视野及相关测量进行比较。结果头部标本解剖与个体化3D DM下视野高度一致,相关测量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3D DM为内镜下经鼻入路暴露翼腭窝、颞下窝提供详尽解剖数据,可以术前模拟翼腭窝、颞下窝解剖,对该手术入路的临床应用具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鼻内镜下经鼻腔入路翼腭窝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鼻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入路对翼腭窝的解剖学研究,为临床内镜下翼腭窝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0具新鲜尸头采用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入路对翼腭窝进行解剖,观测手术径路中重要标志及穿经血管神经结构,并观测翼腭窝内结构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①翼腭窝及其周围结构解剖关系复杂,颌内动脉及其分支变异较大;②蝶腭孔、眶下管、圆孔和翼管是翼腭窝重要骨性标志,同时翼腭窝可作为进入颞下窝和蝶窦的通路。结论:①熟知翼腭窝及其周围恒定的解剖标志可保持方向感,提高手术安全性;②鼻内镜下经鼻腔外侧壁入路可充分暴露翼腭窝,视野清晰,术中对重要神经血管控制较好,可根据病变范围变通手术径路;③经鼻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入路可进入翼腭窝临近区域,处理临近区域病变。  相似文献   

6.
翼腭窝(pterygopalatine fossa,PPF)是位于颅底交界处眶尖后下方的狭长骨性间隙,由蝶骨体、蝶骨翼突、腭骨垂直板与上颌骨体围成,是头颈交界区颅底的重要结构,位置深在、空间狭小、解剖关系复杂,分别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蝶腭动脉区的解剖学特点。方法采用鼻内镜对10例(20侧鼻腔)经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的正常成人尸头标本的蝶腭动脉及其与相关结构的关系进行解剖,观察蝶腭孔定位,筛骨嵴的形态、大小及其与蝶腭孔的关系;测量筛骨嵴与前鼻棘的间距以及筛骨嵴与中鼻甲尾端的间距,观察蝶腭动脉分支及其走行。结果筛骨嵴略呈三角棘状骨性结构,表面粗糙,位于蝶腭孔的前上方。去除筛骨嵴后可见蝶腭动脉血管束从蝶腭孔中穿出,蝶腭动脉常有2~3支不等分支。筛骨嵴与前鼻棘间距为(50.1±2.6)mm,筛骨嵴与中鼻甲尾端的间距为(9.1±1.1)mm。结论蝶腭动脉在出蝶腭孔之前可能有分支;筛骨嵴位置固定,是经鼻内镜下定位蝶腭动脉及蝶腭孔的重要解剖标志。  相似文献   

8.
鼻内镜下翼腭窝区解剖观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研究翼腭窝区解剖特征并测量有关解剖数据,为经上颌窦入路进行翼腭窝区域手术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鼻内镜下观测10具(20侧)成人尸头,选择上颌窦前壁内下(和内上)与内壁交角点、上颌窦自然口为基点。选择颌内动脉(又称上颌动脉)第一分支动脉根部、腭降动脉根部、圆孔外口、蝶腭孔为测量点。观察两者的间距及空间位置关系,确定观测结果的临床意义。结果三个基点与测量点的距离依次为48.33±3.35mm、44.62±4.11mm、60.31±2.73mm、51.16±2.86mm;21.52±2.13mm、18.92±2.56mm,23.15±2.37mm、18.99±3.25mm;14.62±1.82mm、12.16±1.63mm,17.48±1.41mm、3.50±1.20mm。结论经上颌窦进入翼腭窝的骨壁开窗位置应选择在上颌窦后壁的中上1/3处。上颌窦内口和上颌窦后壁内上与内壁交角点可以作为手术中重要的标志性结构。  相似文献   

9.
翼腭窝的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翼腭窝内有上颌动脉翼腭段、三叉神经上颌分支及翼管神经、蝶腭神经节等重要结构,在鼻颅底相关外科中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翼腭窝的解剖结构及有关手术方法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鼻一翼腭窝区域神经鞘瘤的临床病例回顾,探讨该部位神经鞘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5个鼻一翼腭窝区域神经鞘瘤的临床病例资料,并列举其主要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结果5例神经鞘瘤分别位于上领窦(1例)、蝶窦(1例),鼻腔(1例)、鼻中隔(1例)及翼腭窝(1例)。临床表现多由肿物的局部压迫所引起,包括眼眶深部隐痛、鼻塞、清水涕、嗅觉减退、额顶部头昏和头痛等。查体可见鼻腔神经鞘瘤呈灰白色,质软,表面光滑。神经鞘瘤在C1上主要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影,并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周围骨质破坏,在MR此的的特点主要是T1wI呈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稍高信号。5个病例均行手术切除治疗。5个病例的术后病理中HE染色的特点主要为梭形细胞肿瘤。术后随访中无1例患者出现复发,总体预后良好。结论鼻一翼腭窝神经鞘瘤临床表现较为隐蔽,影像学表现与其他类型肿瘤不易区分,因此直接诊断困难,需结合术后病理。手术为其主要治疗方式,并且总体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量翼腭窝(PPF)的骨性标志和血管神经,为PPF的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20具(40侧)干颅骨上对PPF的重要结构(翼腭裂、蝶腭孔、翼管等)的形状、大小及毗邻结构进行测量。在10具(20侧)4%多聚甲醛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上,进行模拟上颌窦手术入路的解剖,测量相关的参数。然后,对这些湿颅骨进行正中矢状切开,在手术显微镜下自正中向外侧打开上颌窦的内壁,PPF的内壁,观察PPF内三叉神经上颌动脉的走行,对上颌支的属支进行测量。结果:PPF呈一狭长的漏斗形间隙,经8个自然管道与鼻腔、口腔、咽、眶、颞下窝、颅中窝相交通,其主要内容物包括上颌动脉翼腭段及其分支,上颌神经及蝶腭神经节等。PPF内组织分为的神经层,血管层。结论:①对于PPF的病变可以采取上颌窦进路,在打开上颌窦的后外壁时,可以以上颌窦的内壁、顶壁和后壁三者的交点为解剖标志;用磨钻打开骨壁暴露PPF。②手术时可以以圆孔和翼管为安全标志,建立起手术的安全界限;有助于保护重要结构,防止手术误入颅内。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鼻内镜翼腭窝手术提供翼腭窝解剖学资料。方法:10%甲醛固定的15具成人头颅湿标本,从正中锯开,切除下、中鼻甲,前、后组筛房,上颌窦口后面腭骨垂直部骨质及上颌窦后外壁,暴露翼腭窝内的结构,逐层进行解剖,记录所涉及到的组织结构,探查其毗邻关系。结果:经鼻腔上颌窦入路可充分显露翼腭窝,翼腭窝内主要结构是上颌动脉、上颌神经及其分支,所有动脉分支直径都〈3mm。结论:鼻内镜翼腭窝手术在理论上较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The pterygopalatine fossa and infratemporal fossa are spaces located under the skull base, housing important neurovascular structures. Surgical access to these spaces is challenging because of their deep location and complex anatomy. Their surgical access has been classically carried out through multiple craniofacial approaches until the advent of endoscopic endonasal surgery at the end of the XXth century. Our goal is to describe the transmaxillary-transsphenoidal-transpterygoid approach to the pterygopalatine and infratemporal fossae through endonasal endoscopic surgery based on anatomo-surgical dissection and an illustrative clinical case. We conclude that after careful radiologic evaluation of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technique, the endonasal endoscopic access to these spaces for tumor resection is efficient with reduced surgical morbidities. The endonasal approach is versatile and can be fashioned according to the nature and extent of the lesion.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侧颅底解剖学结构的观察与测量,为临床侧颅底手术的定位、导航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10%甲醛浸泡的成人尸头10个(20侧),观测颈静脉球区域神经血管、颈内动脉毗邻的解剖关系。结果 颈静脉球,其形态可分为隆起型和低平型,舌咽神经多位于颈静脉球前内侧者,迷走神经和副神经多位于颈静脉球内侧者,颈内动脉岩骨段距离鼓膜张肌的长度平均为2.2mm,距离下颌神经和脑膜中动脉的平均长度分别为6.9mm和6.8mm。结论 侧颅底血管和神经分布密集,术者了解侧颅底血管和神经的解剖关系,有利于手术中安全扩大手术视野,避免术中损伤血管、神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和讨论经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经上颌窦后外侧壁切除累及翼腭窝及颢下窝神经鞘瘤手术结果,探讨手术方法及适应证.方法 病例资料来自2004年至2011年住院接受经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翼腭窝和颞下窝神经鞘瘤切除手术患者6例,其中男性和女性各3例,年龄29 ~ 59岁.手术前主要接受鼻窦CT扫描和MRI检查.采用全身麻醉下经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进入翼腭窝和颞下窝.手术后组织病理学确认为神经鞘瘤.术后定期CT或MRI检查随访观察.结果 6例患者实现手术完整切除.平均随访19.3个月无复发,有3例在术后第1~2周出现面部上颌神经分布区域较明显麻木感,随后逐渐减轻,仅1例随访终期遗留术侧口角轻度麻木.结论 内镜下经鼻开放泪前隐窝入路切除翼腭窝和颞下窝神经鞘瘤,完整保留鼻腔外侧壁,损伤小,并发症少,为经鼻进入翼腭窝和颞下窝的创新微创入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的解剖定位资料。方法经鼻内镜下解剖16具湿性成人尸头32侧泪囊,确定泪囊鼻腔造口的最佳解剖位置标志;并结合2例手术失败病例和12例尚未行手术的慢性泪囊炎病例的相关影像学资料,对比分析最佳解剖定位数据。结果泪囊上、下点与鼻小柱和鼻翼交界点及"中鼻甲腋"(即中鼻甲前端位于鼻腔外侧壁的附着处)的距离分别为33.0±3.3mm、44.6±4.9mm和6.8±1.4mm、3.2±1.6mm;2例手术失败病例的泪囊鼻腔开口位置较低。结论手术中,应在中鼻甲腋前上方定位鼻腔内泪囊开口。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