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基本消灭丝虫病后,于1988~1993年进行丝虫病的纵向监测和横向监测。结果,9个纵向监测县1988、1990和1992年人群微丝蚴率分别为0.12%、0.10%和0.06%。5年致倦库蚊自然感染率分别为0.07%、0.02%、0.03%、0.01%和0.01%,1991年和1992年未发现感染期幼虫;中华按蚊均未发现幼丝虫感染。人群微丝蚴率及致倦库蚊自然感染率均呈下降趋势。1990年和1992年作血清学监测(ELISA),人群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8.94%和12.18%。1988~1993年横向监测县、市人群平均微丝蚴率为0.19%(1096/586185)。结果表明我省丝虫病防治效果巩固,但也存在某些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2.
广东基本消灭丝虫病后,于1988~1993年进行丝虫病的纵向监测和横向监测,结果,9个纵向监测县1988,1990和1992年人群微丝蚴率分别为0.12%,0.10%和0.06%,5年致倦库蚊自然感染率分别为0.07%,0.02%,0.03%,0.01%和0.01%,1991年和1992年未发现感染期幼虫,中华按蚊均未发现幼丝虫感染,人群微丝蚴率及致倦库蚊自然感染率均呈下降趋势,1990年和199  相似文献   

3.
1994年河南省疟疾监测重点县监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94年河南省疟疾监测重点县监测报告李东方,郭祥树,颜秋叶,冯石献,贺丽君,鲁德领河南省卫生防疫站(郑州450003)经防治,1988年以来,我省疟疾发病率已连续6年降至1以下。为了巩固已取得的防治成果,全面、准确地掌握全省疫情和蚊媒态势,1994...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的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基本消灭丝虫病后如何巩固丝虫病防治成果,观察丝虫病的消长规律,达到消灭丝虫病。方法:从1977—1995年47个原流行县开展病原学、媒介和血清学纵、横向监测。结果:贵州省47个县连续12—18年的监测结果表明,已连续4—18年未发现微丝蚴阳性者,6—16年蚊媒监测无人体幼丝虫感染,血清学(IFAT)监测,平均人群抗体阳性率从1985年的23.5%降至1992年的5.7%,与非流行区人群水平相似。分析认为,基本消灭丝虫病后只需对薄弱环节及时补课,不必再进行大面积查治,一般残存的马来和班氏微丝蚴血症者分别于1—3年及3—14年转阴,达到消灭丝虫病。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的监测时间,马来丝虫病地区5年即可,而班氏丝虫病地区以10年以上为宜。作者将单克隆抗体和DNA探针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分别用于现场血清学和媒介监测,由于方法准确,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强,具有实用价值。结论:1995年经省内、外丝虫病防治专家组审评,贵州省已实现全省消灭丝虫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消除丝虫病残存传染源。方法1995~2002年应用厚血膜法和蚊媒解剖法,对全省69个原丝虫病流行县市实施纵、横向病原学和蚊媒监测。2003年依照卫生部消除丝虫病审评办法,对全省各丝虫病流行县进行了消除丝虫病达标审评。结果全省69个县市实施消除丝虫病监测,总监测乡镇数覆盖原丝虫病流行乡镇38.58%(以县为单位30%~100%),总监测人口覆盖流行区人口3.92%(以县为单位在3%~21.76%之间)。全省390个蚊媒监测点共捕获、剖检媒介蚊虫245878只,其中淡色库蚊213746只、中华按蚊32132只;各流行县市均达到了部颁消除丝虫病蚊媒监测标准。未发现微丝蚴血症者和幼丝虫阳性蚊。结论通过对全省69各流行县市的丝虫病达标监测和审评,证实河南省已经消除丝虫病传染源,达到了卫生部颁消除丝虫病标准。  相似文献   

6.
广西柳州地区1977~1994年丝虫病不同类型流行区监测结果评价黄百仁柳州地区卫生防疫站(柳州545001)柳州地区于1974年到1982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对丝虫病防治效果进行考核,先后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1977~1994年进行病原学、血...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于1979~1983年在秀山县试点取得一个县净化丝虫病的成功经验,并于1982年开始逐步在全省丝虫病流行区推广。30个流行县(市、区)在基本消灭丝虫病后三年内实施巩固措施,经过11—14年病原学、媒介和血清学监测已连续8~14年来检出微丝蚴血症者,9~14年未发现感染人体幼丝虫的蚊媒,纵向监测点人群抗体阳性率接近非流行区人群抗体水平,达到卫生部颁布的消灭丝虫病标准,证实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的巩固和监测措施适合四川省实际情况。分析认为基本消灭丝虫病后实施巩固措施和进行足够范围的人群横向监测和重点人群监测可较迅速彻底地检出和消除残存传染源,尽快达到消灭丝虫病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海南省原是班氏丝虫病流行区,全省19个市县均有丝虫病流行,50年代末调查人群微丝蚴率为5.05%,经过几十年的防治,至1987年全省达到部颁的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1],此后,丝虫病防治工作进入监测阶段。1993年始横向监测微丝蚴阳性率降为0,至1994年纵向监测4个监测点,除1个点(即白沙县青松乡监测点)外其余已全部转阴,未发现新的微丝蚴血症者。监测残存的微丝蚴血症者自然消长情况及人群是否有新感染的微丝蚴血症者,是评价丝虫病远期防治效果的重要指标。为了解ICT卡在评价班氏丝虫病远期防治效果中的作…  相似文献   

9.
基本消灭丝虫病后临床症状的观察福建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陈谘,屠昭平,张莹珍,何水荣,刘景元福建省立医院郑松龄,唐水英我省自1988年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后,人群血检监测微丝蚴率已降至0.05%以下。监测剖验传播丝虫病媒介,未发现蚊媒自然感染。在病原与蚊...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传播潜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在8县(市)设定了8个监测点,在不再采取任何有组织的病原防治措施的条件下,对丝虫病进行了纵向流行病学监测,在1988 ̄1995年连续8年的监测中,10例残存微丝蚴血症者于6年内陆续转阴,无新发微丝蚴血症,1993 ̄1995年人群微丝蚴率为0。蚊媒幼丝虫自然感染率保持在极低值(0.01% ̄0),8年共检出15只阳性蚊,检出幼丝虫18条,均为I ̄Ⅱ期幼虫。在蚊种构成上各监测点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消除丝虫病残存传染源。方法1995~2002年应用厚血膜法和蚊媒解剖法,对全省69个原丝虫病流行县市实施纵、横向病原学和蚊媒监测。2003年依照卫生部消除丝虫病审评办法,对全省各丝虫病流行县进行了消除丝虫病达标审评。结果全省69个县市实施消除丝虫病监测,总监测乡镇数覆盖原丝虫病流行乡镇38.58%(以县为单位30%~100%),总监测人口覆盖流行区人口3.92%(以县为单位在3%~21.76%之间)。全省390个蚊媒监测点共捕获、剖检媒介蚊虫245878只,其中淡色库蚊213746只、中华按蚊32132只;各流行县市均达到了部颁消除丝虫病蚊媒监测标准。未发现微丝蚴血症者和幼丝虫阳性蚊。结论通过对全省69各流行县市的丝虫病达标监测和审评,证实河南省已经消除丝虫病传染源,达到了卫生部颁消除丝虫病标准。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基本消除丝虫病后的监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巩固基本消除丝虫病的成果,了解基本消除丝虫病后的流行动态和传播规律,为消除丝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65个原丝虫病流行县开展病原学、蚊媒、血清学纵向和横向监测。结果 65个县(市)连续13-23年的横向监测结果显示,巳连续7-23年未发现微丝蚴阳性者,蚊媒监测9-23年无人体幼丝虫感染。结果 65个县(市)连续13-23年的横向监测结果显示,巳连续7-23年未发现微丝蚴阳性者,蚊媒监测9-23年无人体幼丝虫感染。65个县(市)中有41个县(市)基本消除丝虫病后10年内的监测乡和人口覆盖率分别为43.6%和5.08%,10年后再监测的乡和人口覆盖率分别为15.96%和1.25%;24个县(市)基本消除丝虫病后10年以上病原学监测乡和人口覆盖率分别为39.14%和3.94%。11个纵向监测点观察13-20年,发现的14例残存微丝蚴血症者,在未采取治疗措施的情况下,均于次年转阴。血清学(IFAT)监测人群抗体水平巳和非流行区人群相近。结论 浙江省丝虫病传播巳被阻断,巳实现全省消除丝虫病。  相似文献   

13.
1989—1996年湖北省丝虫病监测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基本消灭丝虫病后丝虫病的流行动态和残存微丝蚴血症者的传播作用,从1989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丝虫病横向监测和纵向监测。1989-1996年,全省共监测1237871人,查出微丝蚴血症者140例,其中,1989-1993年的年微丝蚴率分别为0.05%、0.02%、0.01%和0.004%,从1994年以手未发现微丝蚴血症者;解纹媒89957只,从1993年以手,未发现蚊媒体幼丝虫。结果提示  相似文献   

14.
苏州市于1989年达到部颁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后,根据省丝虫病防治工作方案要求,1990年起,全市丝虫病防治工作全面进入巩固与监测阶段。现将9年来监测情况报告如下。1监测范围与期限根据省丝虫病工作方案要求,结合苏州市的具体情况,制订苏州市丝虫病监测方案,要求在全市范围内采取纵向与横向监测相结合。纵向监测以防治前丝虫病流行较重的吴县市东山镇湖湾村、吴江市梅堰镇三官桥村为监测点,监测年限3年。横向监测要求各县(市)(包括苏州市郊区)按照苏丹!市丝虫病防治方案,每年在流行区内广泛地进行丝虫病传染源监测,以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丝虫病基本消灭后,为探讨防治后期流行动态及阻断传播,以达到消灭丝虫病,对原丝虫病流行区人群进行了病原学、蚊媒和血清学等后期监测。结果横向监测1—11年均可检出微丝蚴血症者,微丝蚴率由0.134%降至0.002%,第12—22年共监测714个乡镇,4317个村,血检1430354人,分别占流行乡镇数、村数和人口数的73.8%、11.7%和5.0%,未检出微丝蚴血症者;解剖淡色库蚊274067只,未查出含人体幼丝虫感染蚊;血清学监测IFAT和IgG.阳性率分别为1.4%和0.43%。纵向监测连续10年观察,微丝蚴阳性村于第2—9年降为0,蚊虫自然感染率至第6年降为0,实现了全省消灭丝虫病目标。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消除丝虫病后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达到消除丝虫病后的监测措施,巩固消除丝虫病的防治成果。方法1998—2001年,选择1个村为纵向监测点,进行病原学和蚊媒纵向监测。对原丝虫病流行县防治工作薄弱地区、重流行区、边界地区,每年选择2个县2个村开展病原学和蚊媒的横向监测。加强流动人口,应征入伍青年重点对象的监测。结果纵向监测点累计血检6911人次,末检出微丝蚴血症者;解剖致倦库蚊5431只,末检出人体幼丝虫阳性蚊。横向监测共7个点县(区),累计血检10182人,末检出微丝蚴血症者;解剖致倦库蚊13194只,末检出人体幼丝虫阳性蚊。重点人群监测流动人口5051人,应征入伍青年9221人,均末检出微丝蚴血症者。结论 监测结果表明,重庆市内源性传染源存在的可能性极小,已肃清了传染源,巩固了消除丝虫病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淋巴丝虫病防治于1956年列入国家规划。1956-1994年,全国共血检普查丝虫病707421736人次,查出微丝蚴血症23428480人次;海群生化疗260041645人次,其中治疗微丝蚴血症33888997人次,全民服药31618144人次,食用药盐183701658人次。迄1994年,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864个流行县、市通过考核均已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以行政村为单位,经防治使微丝蚴率降至1%以下)。已达基本消灭丝虫病地区,正开展丝虫病系统监测。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达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第2年起的监测资料,1984-1993年,累计血检调查8085508人次,查出微丝蚴血症3214人次,各地病原学监测的微丝蚴率、蚊媒监测的幼丝虫自然感染率及血清学监测的IFA和ELISA抗体阳性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初步监测结果显示,在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的大多数原流行区淋巴丝虫病的传播已被阻断,但仍存在少数防治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地区。按病原学和临床学监测资料,估计目前全国尚有微丝蚴血症者105732人和有丝虫病临床表现者1396665人。  相似文献   

18.
进入九十年代,常熟市境内每年流动人口500—1000万人次,其中暂居3个月以上外地人口已超过7万人。鉴于常熟市已分别于1984年、1988年、1989年经省级考核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基本消灭疟疾和消灭血吸虫病,继而经逐年监测及防治,本地居民血、丝、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基本消除丝虫病后实施巩固与净化措施的远期效果.方法 采取查治残存传染源和全民普服3%乙胺嗪药盐及灭蚊等巩固与净化措施,开展丝虫病的重点人群和横向监测及慢性丝虫病调查.结果 1983-1988年重点人群监测6 217人,检出微丝蚴血症者7例,其中复阳3例,新检出4例.采取巩固与净化措施后,1989-1994年横向人群监测10 076人,未检出微丝蚴.1995年达到消除丝虫病标准后,横向监测3 680人,未检出微丝蚴.原慢性丝虫病患者由基本消除丝虫病前的49例,减少至目前的6例,无新发慢性丝虫病发生.结论 东坡区消除丝虫病后监测,未发现内源性传染源,证明实施巩固和净化措施后远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成武县1988~1992年丝虫病流行病学监测山东省成武县卫生防疫站(273600)李文军,李健英菏泽地区计划生育服务站徐萍山东省单县卫生防疫站王林祥成武县历史上是山东省班氏丝虫病流行较重的地区,70年代始,经大面积普查普治和重点病区全民服药,微丝蚴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