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马兜铃酸(AA)为硝基菲类有机酸类化合物,是马兜铃、关木通、细辛、广防己等植物的主要成分。马兜铃酸药理作用广泛,有抗感染、抗癌、增强细胞免疫及终止妊娠等功能。目前,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或中成药广泛应用于风湿及泌尿系统等多种疾病,由于服用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药而引起的肾脏损害报道日益增加,马兜铃酸。肾毒性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马兜铃酸化学结构、毒理作用基础及临床研究,并对其肾毒理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使其为临床合理应用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或中成药制剂提供参考。通过设计安全有效的药用剂型,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时间,避免长期或大剂量服用,预防并减少毒性作用,将使该药在临床上得到更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3.
马兜铃属植物的肾毒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1993年比利时的Vanherweghem JL等首次报道“中草药”可引起进行性间质性肾纤维化以来,由广防已知关木通等含有马兜铃酸的马兜铃属植物引起的肾病变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中国、日本和英国也有相关的临床报道。研究发现,马兜铃属植物中所含的马兜铃酸具有较强的肾毒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一般认为,临床发生的马兜铃酸肾毒性事件是滥用含有马兜铃酸的药物所致。为此有必要加强对植物药产品的质量控制和鉴定,以及对临床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研究。目前欧美及亚洲的一些国家已限制使用和进口含有马兜铃酸的植物药制品。 相似文献
4.
含马兜铃酸中药的肾脏毒性研究概况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近年来马兜铃酸和含马兜铃酸中药的肾脏毒性研究结果表明 ,马兜铃酸和含马兜铃酸中药引起的肾脏毒性部位主要是肾小管 ,肾小球病变不明显。大剂量短期用药引起的病变以急性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和坏死为主 ,而长期用药可能引起慢性肾间质纤维化并呈进行性发展。其引起的急、慢性肾损害严重时可发生肾功能衰竭。临床上应用这类中药时应密切监测肾脏功能 ,注意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 ,防止肾毒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杨雪军 《现代中医药(北京)》2004,(16):4-9
长期以来,人们对一些抗生素、解热镇痛药、造影剂、利尿剂和免疫抑制剂等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都比较警惕,也重视对其肾毒性的防范;而往往容易忽视以天然植物为主要原料的中草药的肾毒性。近年来,“中草药肾病”(Chinese herbs nephropathy,CHN)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相关的实验和临床研究也曰渐深入。我们所要 相似文献
6.
7.
马兜铃酸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王宁生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1,12(6):394-395
20世纪60年代对马兜铃酸的动物实验研究结果现示,其有抗肿瘤活性和增强机体白细胞的吞噬作用[1],随着对马兜铃酸和含马兜铃酸的中药的进一步研究及其在临床的应用,发现其有较强的致突变、致癌作用及一些不良反应,特别是肾毒性作用.
20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德国、埃及、委内瑞拉等国先后撤消含有马兜铃酸的制剂,1999年比利时、英国开始禁止进口、销售、提供含有马兜铃酸的产品,2000年美国FDA实施对进口药材及其制剂是否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检查[2]. 相似文献
8.
9.
10.
马兜铃酸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马兜铃酸肾病的病名,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分子结构,发生可能原因及机制和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及病理表现,怎样预防治疗马兜酸肾病及相应的解救措施,应当采取更理性和科学的态度和方法,积极开展马兜铃酸肾病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观察丹参对慢性马兜铃酸肾损害大鼠模型的肾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Z组)、模型组(M组)及丹参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A组、B组、C组)。造模大鼠按马兜铃酸20mg·kg-·1d-1的剂量灌服关木通浸膏,1周后改为按马兜铃酸10mg·kg-·1d-1的剂量灌服,4h后丹参各组灌服不同剂量丹参溶液(分别为5、10、15g·kg-·1d-1),模型组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分别于实验第12、16、20、24周留取大鼠血、尿标本,检测大鼠RBC、Hb、白细胞含量、血肌酐水平、24h尿蛋白定量及尿NAG的排泌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RBC及Hb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白细胞比例出现异常,与对照组比较Scr明显升高、24h尿蛋白及尿NAG酶的排泌增加,并随着实验进展而逐渐加重。丹参可改善上述指标的异常。结论丹参对关木通浸膏所致的慢性马兜铃酸肾损害大鼠模型具有一定的肾保护作用,可明显改善大鼠贫血状态、降低Scr,减少24h尿蛋白的排出及尿NAG酶的分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 BMP-7)对马兜铃酸(Aristolchic acid, AA)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拮抗作用,以期为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chic acid nephropathy,AAN)寻找治疗新措施。方法 应用不同浓度BMP-7(75 ng/mL、150 ng/mL、300 ng/mL)处理经AA(10 μg/mL)诱导转分化的体外培养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细胞),然后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ting 技术分别检测α-SMA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BMP-7呈剂量依赖方式逆转AA诱导的HK-2细胞α-SMA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结论 BMP-7可以通过抑制马兜铃酸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从而可能成为AAN的防治潜在新药。 相似文献
14.
甘草酸对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尿蛋白与尿酶排泄及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甘草酸对慢性AAN肾损害的干预作用。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甘草酸组、泼尼松组。正常组灌胃饮用水;实验组按马兜铃酸20mg.kg-1.d-1灌胃关木通浸膏,建立大鼠慢性AAN动物模型,并于2h后按分组灌胃给药:甘草酸25mg.kg-1.d-1,泼尼松3.15mg.kg-1.d-1,模型组灌胃饮用水。各组每周测量体重,于第4、8、12周代谢笼法留取24 h尿液,腹主动脉采血并分离血清,测定相关肾功能指标。结果随着喂饲时间延长,正常组大鼠体重稳定性增长,而马兜铃酸造模各组体重增长缓慢,尿白蛋白、NAG酶排泄量、肌酐/体重水平均明显升高,其中甘草酸组、泼尼松组尿白蛋白和NAG酶排泄量、血肌酐/体重水平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结论甘草酸对马兜铃酸肾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降低尿白蛋白和尿ANG酶排泄,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5.
甘草酸对熳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尿蛋白与尿酶排及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甘草酸对慢性AAN肾损害的干预作用。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甘草酸组、泼尼松组。正常组灌胃饮用水;实验组按马兜铃酸20mg.kg-1.d-1灌胃关木通浸膏,建立大鼠慢性AAN动物模型,并于2h后按分组灌胃给药:甘草酸25mg.kg-1.d-1,泼尼松3.15mg.kg-1.d-1,模型组灌胃饮用水。各组每周测量体重,于第4、8、12周代谢笼法留取24 h尿液,腹主动脉采血并分离血清,测定相关肾功能指标。结果随着喂饲时间延长,正常组大鼠体重稳定性增长,而马兜铃酸造模各组体重增长缓慢,尿白蛋白、NAG酶排泄量、肌酐/体重水平均明显升高,其中甘草酸组、泼尼松组尿白蛋白和NAG酶排泄量、血肌酐/体重水平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结论甘草酸对马兜铃酸肾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降低尿白蛋白和尿ANG酶排泄,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UPLC-QQQ-MS建立复杂中药基质中马兜铃酸Ⅰ的定性定量测定方法。方法:以马兜铃科中药材及其易于混淆的中药材为研究对象,色谱分离使用Agilent ZORBAX XDB-C18色谱柱(2.1 mm×50 mm,3.5μm),流动相0.2%甲酸水溶液-甲醇梯度洗脱,流速0.2 m L·min~(-1),柱温35℃,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源),正离子模式下,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以吲哚美辛为内标计算浓度。结果:马兜铃酸Ⅰ质量浓度在21.65~1 732μg·L~(-1)线性关系良好(r=0.997 2),加样回收率为82.87%~89.22%,平均加样回收率86.07%(n=6),RSD 2.5%,精密度及方法重复性均良好。基于这个方法笔者将从全国各地收集来的中药材进行定向马兜铃酸Ⅰ含量的检测,结果精准可信。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以用于含有或者可能含有马兜铃酸Ⅰ成分中药材的检测。结果表明,不同种类药材中马兜铃酸Ⅰ的含量差异明显,尤以朱砂莲中马兜铃酸Ⅰ含量最高。同时,该检测结果也可为马兜铃科中药材中马兜铃酸Ⅰ的限量及其合理使用提供实验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补肾活血法治疗马兜铃酸肾病65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观察补肾活血法治疗马兜铃酸肾病(AAN)的临床疗效。将65例马兜铃酸肾病患者,采用补肾活血法为主辨证治疗,疗程8周。结果:显效31例,有效2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1.5%。提示补肾活血法对马兜铃酸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同时显示,补肾活血法对慢性AAN肾病疗效优于急性AAN肾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