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肠癌根治术的高危风险以及引起风险的主要原因,提出有效的干预策略。方法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对结肠癌根治术进行风险识别研究。结果分析得出结肠癌根治术共计8项流程、26项失效环节,排在前lO位的高危风险分别为:观察患者药物反应失误、设备仪器准备不充分、检查时间过长、术前宣教不佳、麻醉前核对失误、手术时间过长、排药错误、术后注意事项告知有误、护士术后核对失误、手术者术后核对失误。结论FMEA法可以有效地识别高危风险,据此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采取策略,能够最终从源头上避免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分析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的风险管理模式在预防院内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3年1月收治的110例住院后院内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进行分组,对照组55例应用常规风险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55例应用基于FMEA的风险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感染位置、风险系数(RPN)得分情况以及院内隔离措施实施情况。结果 FMEA风险护理管理实施后,观察组患者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手术创口各个感染部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患交叉感染、室内通风问题、患者机体因素、环境清洁消毒、突发事件无效应对各项院内感染失效模式RPN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隔离标识、防护用品使用、诊疗器械专用、病房备快速手消毒剂各项隔离措施落实情况较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FMEA风险护理管理模式下预防院内感染效果较佳,可有效减少患者感染发生次数,降低医患感染、院内交叉感染等感染情况发生率,有效提升医院感染防控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消毒供应中心锐器伤风险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工作流程,确定主题,组建团队,制定可复用医疗器械处理流程,分析各流程步骤中的锐器伤潜在失效模式、失效原因及影响因素,进行严重度、发生频率和不易探测度评分,计算事先风险数,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改进措施并落实。结果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后,关键失效模式RPN值较实施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消毒供应中心员工锐器伤发生人次从2015年的12人次降低到2016年的4人次。结论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有助于降低消毒供应中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法筛选出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及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的高风险事件,为ICU制定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风险识别确定20个风险因素,采用FMEA风险评估筛选出高、中高风险因素,制定相对应的感染防控措施并监督落实,比较干预措施实施前后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情况。 结果 筛选出4个高风险因素,分别为感染多重耐药菌患者未遵循有效隔离措施、大剂量使用抗菌药物、床单元清洁消毒不合格、诊疗物品交叉使用;筛选出4个中高风险因素,分别为在拔管或气囊放气操作之前忽略气囊上分泌物的清除工作、手卫生依从性差、非本科室人员流通多、探视人员探视制度执行不到位。针对高、中高风险因素,实施对应的防控措施,VAP、CLABSI、CAUTI日发病率分别由2018年的7.62‰、2.99‰、1.90‰降至2019年的3.93‰、1.01‰、0.62‰;医院感染发病率、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分别由4.98%、6.89%降至2.37%、3.14%。 结论 基于FMEA法的风险评估能够发现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的薄弱点,为防控ICU医院感染提供科学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降低住院患者消化内镜检查风险。 方法成立FMEA小组,应用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对住院患者消化内镜检查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原因分析,找出失效模式并针对性改进。结果住院患者消化内镜检查风险RPN值大于8的失效模式均得以改善。结论FMEA的应用,降低了住院患者消化内镜检查风险,保障了患者检查治疗安全,提升了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分析放射科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检查流程缺陷及废弃影像形成的根本原因,探讨相应的对策以加强受检者DR辐射风险的管理。方法综合利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和根本原因分析法(Root Cause Analysis,RCA)对放射科DR检查流程及DR机器上存储的废弃影像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制订针对性的整改措施,比较实施整改措施前后的DR废弃影像发生率和风险优先顺序值(Risk Priority Number,RPN)变化。结果与应用FMEA与RCA前比较,实施整改措施后DR废弃影像发生率由0.95%降低为0.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65.5,P〈0.05);风险优先值(RPN)下降明显,其中流程5中检查部位图像模糊的RPN值比整改前降低了62.50%。结论综合利用FMEA与RCA对放射科DR的辐射风险进行科学管理,能够有效降低DR废弃影像发生率和操作流程的风险优先值,大大减少受检者可能受到的潜在电离辐射危险。 相似文献
11.
王红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7):62-63
目的分析我院5年来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相应措施。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826例行剖宫产术产妇的病例资料,回顾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情况。结果5年来我院剖宫产率由2009年的11.08%逐年上升至2013年年底的24.59%,社会因素、疤痕子宫及胎儿窘迫是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知识宣教及产前检查,严格掌握胎儿窘迫等剖宫产指征,加强医患沟通与交流,对降低剖宫产率,提高阴道分娩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新式剖宫产与传统剖宫产术后再次剖宫产的手术难易程度及盆腔粘连情况。方法选择我院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剖宫产50例为观察组,首次行传统剖宫产再次剖宫产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再次剖宫产进腹时间、取出胎儿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腹壁及腹腔粘连程度。结果观察组进腹时间、取出胎儿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多(P〈0.05),两组产妇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观察组发生率高俨〈0.05)。结论新式剖宫产再次剖宫产腹壁及腹腔粘连程度严重,增加手术难度,因此选择该术式时应充分考虑其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6月-2008年3月实施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04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由专业护士进行专业的心理与行为护理干预。结果:经过干预护理,治疗组疼痛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排尿与排便程度时间也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组术后较对照组泌乳量多。结论:干预护理能够明显消除或缓解了患者的各种不良情绪,使其能积极配合护理,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4.
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水妹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3(8):61-6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感染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121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感染进行调查,对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前血色素、肥胖、妊娠糖尿病、胎膜早破、术中术后失血量、剖宫产史和手术时间等7个变量因素与切口感染发生显著相关(P〈0.05);肥胖、妊娠糖尿病、胎膜早破和术中术后失血量是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因素很多,对肥胖、妊娠糖尿病、胎膜早破和术中术后失血量等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可以减少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16.
郑其梅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6):100-102
目的 分析改良式剖宫产术在前置胎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试验样本为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分娩的100例产妇,将采取传统剖宫产手术分娩的50例产妇设为对照组,将采取改良式剖宫产术的50例产妇设为观察组,就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手术期过程中心理护理实施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6月~2008年12月126例剖宫产病人按入院顺序单双数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在剖宫产手术前后及手术过程中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只给予手术前后注意事项的告知,比较两组病人术中的血压、呼吸、心率、紧张恐惧程度及手术时间。结果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紧张恐惧程度明显减轻,手术时间缩短,血压、呼吸、心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在剖宫产围手术期给予心理护理,能减轻紧张恐惧、缩短手术时间,降低病人术中的血压、呼吸、心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子宫缝合方法对子宫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因社会因素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3058例,采用两种不同方法缝合子宫切口,术后随访阴道彩超,观察子宫切口愈合情况。随访术后2年再次妊娠剖宫产者腹部B超子宫切口肌层厚度。结果:两种方法在子宫切口愈合及子宫肌层厚度测量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从子宫切口愈合程度及再次妊娠子宫切口肌层厚度比较,采用连续缝合、间断加固缝合子宫切口方法优于连续锁边缝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