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讨论肱骨髁上骨折分型、手法整复、小夹板及钢丝托板外固定,辨证分期用药.方法 根据骨折分型,采用不同手法整复和不同的外固定,结合骨折三期辨证分型外用中药治疗,重点防治肘内翻的发生.结果 对80例骨折分别以手法复位,配合小夹板、钢丝托板外固定及外敷中药,早期功能锻炼.平均随访2年,优:肘关节屈伸功能受限10°以内,肘内翻5°以内,56例;良:肘关节屈伸功能受限10°~20°,肘内翻6°~10°,18例;可:肘关节屈伸功能受限21°~30°,肘内翻11°~15°,4例;差:肘关节屈伸功能受限30°以上,肘内翻15°以上,2例.优良率达92.5%.结论 肱骨髁上骨折手法整复外固定有利于小儿避免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防止儿童发育期骨骼的损伤,依据骨折分型,采用不同的手法整复及外固定,对于各种类型的肱骨髁上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讨论肱骨髁上骨折分型、手法整复、小夹板及钢丝托板外固定,辨证分期用药.方法 根据骨折分型,采用不同手法整复和不同的外固定,结合骨折三期辨证分型外用中药治疗,重点防治肘内翻的发生.结果 对80例骨折分别以手法复位,配合小夹板、钢丝托板外固定及外敷中药,早期功能锻炼.平均随访2年,优:肘关节屈伸功能受限10°以内,肘内翻5°以内,56例;良:肘关节屈伸功能受限10°-20°,肘内翻6°-10°,18例;可:肘关节屈伸功能受限21°-30°,肘内翻11°-15°,4例;差:肘关节屈伸功能受限30°以上,肘内翻15°以上,2例.优良率达92.5%.结论 肱骨髁上骨折手法整复外固定有利于小儿避免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防止儿童发育期骨骼的损伤,依据骨折分型,采用不同的手法整复及外固定,对于各种类型的肱骨髁上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肘内翻畸形是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常见远期并发症,国内报道平均发生率48.9%[1]。无进展型肘内翻在骨折愈合后即能发现;进展型肘内翻在骨折愈合后一般无肘内翻表现或表现为轻度肘内翻,随着病程的加长,肘内翻畸形逐渐明显。肘内翻畸形一般不影响肘关节屈伸功能,...  相似文献   

4.
陈凡 《西部医学》2020,51(6):73-75
目的观察先屈后伸位夹板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及肘内翻畸形发生情况。方法收集2017年9月—2019年9月在本院就诊的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68例,在手法整复的基础上行先屈后伸位夹板固定,复位后先夹板固定肘关节于屈曲90°~110°位置2~3周,X线检查见骨折线周围有少量骨痂形成后改为伸直位固定10~14 d,复查X线片见连续性骨痂形成后解除外固定,配合中药熏洗同时进行屈伸肘关节锻炼。记录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Flynn肘功能评分及X线检查评价患者治疗前后骨折处疼痛程度、肘关节功能、疗效、肘内翻畸形发生情况。结果 68例患者随访9~12个月,平均(10.3±1.2)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4~5周,平均(4.23±0.76)周;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末次随访MEP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根据Flynn肘功能评分标准,优54例,良10例,可4例,优良率94.12%;无肘内翻畸形发生。结论先屈后伸位夹板固定结合中药熏洗能有效促进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在常规范围内,肘关节功能得到有效恢复,疗效较佳,且无肘内翻畸形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并如何预防肘内翻的发生。方法对儿童104例肱骨髁上骨折采用单纯外固定、内固定+外固定治疗,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评定术后肘关节功能,统计肘内翻的发生率。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随访10~60个月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4~6周,肘关节评分优良率94.2%,肘内翻发生率8.7%。结论根据不同情况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法,良好的复位、牢固的固定、早期正确的康复锻炼可臧.少肘内翻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1985年3月~1995年3月手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60例.优良率90%.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法整复外固定失败者应切开复位钢针内固定.手术宜采用肘外侧入路.有利于防止肘关节伸屈功能障碍和肘内翻.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S型切口双侧进针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上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本组56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后正中S型切口,内、外髁两侧进针,用2枚克氏针作交叉内固定。结果:骨折复位良好,骨折愈合后肘关节功能良好,无肘内翻发生。结论:后正中S型切口内外克氏针交叉进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暴露清楚、骨折易复位、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且能有效防止肘内翻发生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孙强  才林  陈和兵 《农垦医学》2005,27(4):267-268
肱骨髁上骨折(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the humems,SFH)是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的骨折,以儿童最多见,占小儿肘部骨折的30~40%,多发年龄为5-12岁,处理不当容易引起骨折畸形愈合、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肘内翻、关节功能受限等并发症。目前,多采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但存在固定不牢靠,肘内翻发生率高等并发症,而且术后仍需较长时间的外固定,影响了关节功能的恢复。因此,肱骨髁上骨折治疗的关键在于预防肘内翻和恢复肘关节屈伸功能。我科自2002年~2004年所采用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经手法复位失败的儿童型肱骨髁上骨折12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法,预防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发生。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58例(小夹板联合石膏组),另收集同期采用小夹板外固定(小夹板组)与石膏托外固定(石膏组)的患者各30例。随访比较三组骨折愈合时间、肘内翻发生率及肘关节伸屈功能。结果:解除外固定后,随访6个月~5年,三组骨折均愈合。小夹板联合石膏组的骨折愈合时间、肘内翻的发生率、肘关节屈伸功能及临床疗效优良率均明显优于单独小夹板组和石膏组(P均<0.05);小夹板组与石膏组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该方法可预防肘内翻、缺血性肌挛缩和肘关节伸屈功能受限等并发症发生,是治疗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对儿童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提高复位恢复率及降低肘内翻发生率的防治方法.方法 选2000~2005年我科诊治儿童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80例,采用伸肘位手法复位,应用小夹板压垫效应力加钢托旋后桡倾悬吊固定治疗,随访3月至2年.结果 骨位复位率达90%以上,肘关节功能障碍发生率为0,肘内翻畸形发生率仅为15%.结论 伸肘复位较容易,加用小夹板压垫效应力,钢托旋后桡倾悬吊固定可有效防止肘内翻发生率.早期功能康复训练可防止肘关节功能障碍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儿童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提高复位恢复率及降低肘内翻发生率的防治方法。方法选2000~2005年我科诊治儿童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80例,采用伸肘位手法复位,应用小夹板压垫效应力加钢托旋后桡倾悬吊固定治疗,随访3月至2年。结果骨位复位率达90%以上,肘关节功能障碍发生率为0,肘内翻畸形发生率仅为15%。结论伸肘复位较容易,加用小夹板压垫效应力,钢托旋后桡倾悬吊固定可有效防止肘内翻发生率。早期功能康复训练可防止肘关节功能障碍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对儿童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提高复位恢复率及降低肘内翻发生率的防治方法.方法 选2000~2005年我科诊治儿童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80例,采用伸肘位手法复位,应用小夹板压垫效应力加钢托旋后桡倾悬吊固定治疗,随访3月至2年.结果 骨位复位率达90%以上,肘关节功能障碍发生率为0,肘内翻畸形发生率仅为15%.结论 伸肘复位较容易,加用小夹板压垫效应力,钢托旋后桡倾悬吊固定可有效防止肘内翻发生率.早期功能康复训练可防止肘关节功能障碍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肱骨髁上楔形截骨克氏针内固定矫正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9年12月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童骨科采用肱骨髁上楔形截骨克氏针内固定矫正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畸形病例24例。测量手术前后提携角及肘关节屈伸活动度,拆除内固定后3个月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肘关节功能。结果:24例患儿均获随访,术前提携角为(-15.23±4.21)°,术后提携角为(10.34±3.12)°,平均改变25°,经配对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肘关节伸直和屈曲活动分别为(-0.35±3.05)°、(112.54±15.78)°,术后肘关节伸直和屈曲活动分别为(0.06±1.02)°、(141.65±7.48)°,肘关节伸直活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肘关节屈曲活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拆除3个月后,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肘关节功能,其中优15例、良6例、中3例。结论:肱骨髁上楔形截骨克氏针内固定是矫正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畸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髁上截骨克氏针交叉加桡侧钢丝内固定治疗儿童肘内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7例儿童肘内翻患者行肱骨髁上截骨克氏针交叉加桡侧钢丝内固定术治疗.结果随访8个月至5年,27例患者肘关节活动均恢复正常,术后提携角均在0°~10°,无肘内翻复发.结论克氏针交叉加桡侧钢丝内固定治疗儿童肘内翻具有固定牢固,彻底防止截骨后肱骨远折端向尺侧倾斜特点,利于骨折愈合及早期功能锻炼,防止肘内翻复发.  相似文献   

15.
探讨高海拔地区肱骨髁上骨折所致肘内翻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疗效及护理。方法。采用肱骨髁上外侧闭合性楔形截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方式治疗肘内翻19例,术后采用各种护理措施、石膏托屈肘90°中立位外固定(4~6)周并功能锻炼。结果:术后3个月肘关节屈伸及旋转功能均达到术前水平,按肘关节功能HSS标准均为优。肘关节提携角测量恢复至5°-15°,平均9°,随访无角度丢失。结论:肱骨髁上外侧闭合性楔形截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方式治疗高海拔地区肘内翻,方法可靠、损伤小,全部病例经完善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髁上截骨克氏针交叉加桡侧钢丝内固定治疗儿童肘内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7例儿童肘内翻患者行肱骨髁上截骨克氏针交叉加桡侧钢丝内固定术治疗。结果随访8个月至5年,27例患者肘关节活动均恢复正常,术后提携角均在0°~10°,无肘内翻复发。结论克氏针交叉加桡侧钢丝内固定治疗儿童肘内翻具有固定牢固,彻底防止截骨后肱骨远折端向尺侧倾斜特点,利于骨折愈合及早期功能锻炼,防止肘内翻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两种不同方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选2007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121例,以采用的方法分为2组,包括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治疗组(Ⅰ组)56例、肘关节外侧切口开放复位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组(Ⅱ组)65例,对2组患者的治疗愈合情况、肘内翻发生率、肘内翻平均角度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在治疗效果、肘内翻发生率、肘内翻平均角度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Ⅱ组治疗优良率最高,肘内翻发生率低、肘内翻平均角度少。结论:2种治疗方法各具特点,但采用肘关节外侧切口开放复位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比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能取得更优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肱骨髁上骨折所致肘内翻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2001年4月-2007年10月采用肱骨髁上外侧闭合性楔形截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方式治疗肘内翻17例,术后石膏托屈肘90。中立位外固定(4—6)周并功能锻炼。结果:本组17例患者全部随访7个月~24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周~10周。术后3月肘关节屈伸及旋转功能均达到术前水平,按肘关节功能HSS标准均为优。肘关节提携角测量恢复至5°~15°,平均9°。随访无角度丢失。结论:肱骨髁上外侧闭合性楔形截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方式治疗肘内翻,方法可靠,损伤小,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一种预防和治疗肱骨髁上骨折以及并发肘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患者分为肱骨髁上骨折组(A组)及骨折后肘内翻畸形组(B组),采用自行设计的双克氏针交叉外翻张力固定方法治疗。术后随访并评价疗效。结果术后骨折及截骨均愈合良好,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A组肘内翻12例,发生率为3.9%,总优良率为88.9%;B组肘内翻复发2例,复发率为3.2%,总优良率为94%。结论克氏针交叉外翻张力固定是预防和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后肘内翻的良好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肘内翻改良张力带手术治疗,评价其对临床治疗方式选择的指导作用。方法对20例肘内翻患者均行改良张力带手术治疗。结果本组病人随访3~5个月,畸形矫正理想,截骨端临床愈合,无感染及松针、断针病例,肘关节功能恢复正常,2例因针尾过长穿破皮肤。结论采用改良张力带手术治疗肘内翻,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内固定坚强,术后不需外固定,可早期功能锻炼,恢复肘关节功能,不失为一种治疗肘内翻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