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发性阑尾肿瘤12例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项灿宏  罗杰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0,14(6):337-330,F003
目的:探讨原发性阑尾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5年1月~2000年3月的12例原发性阑尾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中良性肿瘤6例(阑尾管状腺瘤1例、粘液性囊腺瘤5例),恶性肿瘤6例(阑尾类癌4例、粘液性囊腺癌2例),均行手术切除。1例典型类癌患者于住院期间死亡,随访其它患者,未见肿瘤转移和复发。结论:阑尾肿瘤少见且临床诊断困难。大部分原发性阑尾肿瘤行单纯阑尾切除术即可,阑尾腺癌、腺类癌及Φ〉2cm的典型类癌,应考虑右半结肠切除术。对于Φ=1cm~2cm的类癌,其手术方式仍有争议。  相似文献   

2.
大肠类癌(附19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辉忠  朱预 《北京医学》1994,16(6):328-331
报道了19例大肠类癌,其中直肠类癌16例,结肠类癌3例。全组中良性类癌9例,恶性类癌10例。3例表现有类癌综合征,6例于术中发现有肝转移。类癌瘤的大小在判断其良恶性方面仍有重要参考价值,但主要依据其有否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类癌综合征的发生与否完全取决于类癌细胞分泌活性物质的种类和其数量的多寡。对于<2cm直径的大肠类癌,又无局部浸润者可行局部切除术。对于≥2cm直径的大肠类癌,同时提示有局部浸润者  相似文献   

3.
类癌 (Carcinoid)是一种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特殊肿瘤 ,190 7年由德国病理学家Oberndorfer首先命名。消化道类癌常见于阑尾、空肠、回肠、直肠等处 ,胃类癌则比较少见 ,约占类癌的 2 %。近 15年来 ,我院共诊治胃类癌 8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8例中男 5例 ,女 3例 ;年龄 5 3~71岁 ,平均 6 2 .2岁。消化道出血 5例 ,上腹不适 2例 ,上腹部肿块 1例。伴有类癌综合征者 1例 ,表现为面色潮红、心悸、腹泻 ;伴贫血者 5例。肿瘤位于胃窦部 5例 ,胃体部 3例 ;直径>10 .0cm 1例 ,5 .1~ 10 .0cm 4例 ,2 .5~ 5 .0cm …  相似文献   

4.
收集近11年消化道类癌34例临床资料,对其发病率,分类,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了讨论,提出肿瘤直径〈1cm者多为良性,可行局部切除术;〉2cm者多为恶性,应行根治术;1 ̄2cm者原则上应切除足够多的类癌周围组织,以防类癌复发。  相似文献   

5.
杨闪 《中外健康文摘》2009,6(31):117-118
阑尾类癌起源于阑尾的嗜银细胞.阑尾类癌约占胃肠道肿瘤的45%.占阑尾肿瘤的90%,阑尾是消化道类癌常见部位.而在临床上常被误诊为急慢性阑尾炎.本文对阑尾类癌的起病、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胃原发性类癌的病理生物学特征赵凤凯,辛彦,吴东瑛,张荫昌(肿瘤研究所胃癌研究室)关键词类癌;胃;病理生物学特征类癌是分泌5羟色胺(5-HT)的肠嗜银细胞为母细胞的肿瘤。胃肠道类癌虽不多见,但其恶性程度随其发生部位、浸润深度、病灶大小和分化程度而悬殊颇...  相似文献   

7.
消化道类癌与类癌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癌是一种罕见的、生长缓慢的上皮细胞肿瘤 ,它的组织结构像癌 ,具有恶变倾向 ,但较少发生转移 ,所以称类癌。类癌可发生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系统及胸腺、皮肤等部位 ,此外 ,约有 10 %见于支气管、胸腺、甲状腺、卵巢、宫颈和睾丸。类癌占全消化道恶性肿瘤的 0 .4 %~ 1.8% [1] 。消化道的类癌可发生在食管到直肠消化管中的任何部位 ,Orloff[2 ] 报道以阑尾、直肠和回肠最多见 ,但谷元廷[3 ] 报道以直肠和胃发生者多见。因类癌细胞可分泌 5 羟色胺等物质 ,从而引起皮肤潮红、腹痛、腹泻、支气管痉挛和心瓣膜病变等征象 ,总称类癌综合…  相似文献   

8.
类癌,又叫着嗜银细胞瘤,是一种生物学特性类似恶性肿瘤的疾病,好发于消化道的胃、小肠、结脑、直肠、阑尾,以及肺和其它部位,人体约有50%的类癌发生在阑尾,阑尾类癌发病率最高,是一种特殊类型低度恶性肿瘤。外国专家威尔森收集了3718例类癌资料,其中阑尾类癌1686例,占45%。国内综合报告279例类癌,其中阑尾类癌49全例,  相似文献   

9.
胸腺类癌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胸腺类癌ThymicCarcinoid是起源于胸腺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的低度恶性肿瘤,临床罕见,但其恶性程度又明显高于其它部位的类癌,易复发和胸外转移,预后较差。现结合文献综述如下。1病因学类癌Carciniod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低恶性的肿瘤,常见发病部位在阑尾、消化道1、2。Obendorfer于1907年首次对类癌进行了正式报道,依组织胚胎学分为前、中、后肠来源的类癌3。胸腺类癌属于后肠来源,Rosai.J和Higa.E于1972年对其进行正式报道4。2流行病学胸腺类癌的发病…  相似文献   

10.
mdm2基因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浸润和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RT-PCR方法,观察38例子宫内膜癌和16例癌周内膜组织中mdm2基因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癌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癌组织中的mdm2基因的表达值明显高于癌周内膜组织;②有肌层或血管浸润的子宫内膜癌mdm2基因表达值高于无浸润者;③有淋巴结转移者mdm2基因表达值也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④不同的肿瘤部位及不同年龄组的mdm2基因表达值差异无显著性。研究提示mdm2基因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的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intestinal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GI-NENs)的特点、治疗及预后,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2013年3月至2020年3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92例GI-NEN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2例患者,男女比例:0.88:1,平均诊断年龄50.41岁;多位于直肠(80.4%),其次为胃(9.8%)、十二指肠(4.3%)、阑尾(4.3%)等;肿瘤直径:0~1cm者占76.1%,1~2cm者14.1%,大于2cm者约9.8%;浸润深度:黏膜、黏膜下层者占82.6%,肌层、外膜者17.4%;转移情况:有7.6%伴转移,92.4%无转移;治疗:共有47.8%经内镜下治疗,52.2%经外科手术治疗;1 年、3 年、5 年生存率分别是95%、94%、94%。结论:GI-NENs的发病年龄跨度较大,临床表现不典型,发病部位以直肠最为多见,病变较少浸润至肌层及以下,较少转移;不同病理分级在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有无转移、预后等方面的分布不同,分级越高,提示预后不佳;1 年、3 年、5 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肿瘤的发病部位、肿瘤分级、大小、浸润深度、转移、治疗影响患者的预后生存。  相似文献   

12.
消化道重复癌1例丹阳市肿瘤医院郁书跃患者,女性,58岁。进行性吞咽困难二月,胃镜检查示:贲门处粘膜隆起、糜烂、坏死。临床诊断责门癌。术中见胃底责门部4cm×3cm×3cm癌性肿块,与胰体胰尾粘连。食道下段距贪门约10cm处有一约2cm×2cm未肿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肿瘤增殖抗原Ki-67在消化道类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关系。方法 :消化道类癌病理组织切片43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Ki-67在类癌细胞核中的阳性表达率。结果:(1)病变部位:胃、十二指肠11例,小肠及结肠6例,阑尾5例,乙状结肠及直肠21例。(2)恶性程度:早期癌仅局限于粘膜及粘膜下27例;进展期癌浸润至肌层以下16例,淋巴结转移18例。(3)Ki-67在早期类癌27例中阳性表达8例(29.63%),在进展期类癌16例中阳性表达12例(75.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Ki-67在无淋巴结转移类癌25例中阳性表达8例(32.00%),在有淋巴结转移类癌18例中阳性表达14例(77.78%),两者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i-67的表达与消化道类癌的恶性程度存在相关性,可作为消化道类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阑尾类癌的生物学特性、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1985年-2005年收治的15例阑尾类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本组15例患者均为术中发现或术后病理确诊.采用阑尾切除术11例,回盲部切除术1例,右半结肠切除术3例.肿瘤直径<1 cm 12例,1~2 cm 2例,>2 cm 1例.10例肿瘤浸润深度达黏膜下或肌层,3例侵及浆膜,2例浸润至阑尾系膜,其中1例患者肿瘤直径>2 cm伴局部淋巴结转移.随访15例,13例无复发及转移;2例局部复发,均行右半结肠切除术.结论:阑尾类癌少见且症状不典型,应根据肿瘤部位、大小、浸润深度及转移情况决定术式和切除范围.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阑尾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附2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21例原发性阑尾肿瘤,其中粘液囊肿12例,粘液腺癌4例,类癌2例,印戒细胞癌、平滑肌肉瘤及恶性淋巴瘤各1例。并对原发性阑尾肿瘤的诊断和手术原则进行讨论。提示阑尾粘液囊肿以阑尾切除术为主、部分病人宜行盲肠部分切除术。恶性肿瘤需行右半结肠切除术。而类癌应根据肿瘤生长的部位及大小决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6.
胃肠道类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类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收集13例胃肠道类癌标本,全部标本经H-E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对13例患者进行术后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H-E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证实为胃肠道类癌,包括胃底贲门部1例,胃窦部2例,阑尾盲端4例,回肠4例,直肠2例。随访情况:3例失访,1例胃窦部类癌及2例回肠类癌由于术后复发和广泛转移2年内死亡,其中1例回肠类癌存活11个月,其余7例随访3~6年至今健在。结论胃肠道类癌的诊断主要靠病理H-E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其预后与肿瘤的大小、发生部位、组织形态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转移情况等有关,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17.
类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潜在恶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它源于原始肠道器官可发生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发病率约占消化道肿瘤的04%~18%’”’。我院自1971~1993年共收治消化道类癌35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本文就类癌的诊断和治疗作出初步探讨。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38~84岁平均538岁。其中前肠类癌5例中肠类癌18例后怕类癌10例原发灶不明2例。平均年龄548岁;阑尾类痛为58岁。肿块大小和病变范围为0scm一12cm。#发类癌综合征9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泻、面部潮红、胃瀚留、腹痛和支气管痉挛。1例病人发生类癌危…  相似文献   

18.
阑尾类癌在消化道类癌中是最常见的,约占胃肠道类癌48%左右,是其它阑尾肿瘤总和的一半。我院从1976~1998年共收治胃肠道类癌15例(均经病理确诊),其中阑尾类癌6例,占40%。同期阑尾手术4886例,占同期阑尾手术012%,现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6例阑尾类癌女性4例,男性2例,男女性别比为1∶2,年龄在18~46岁之间,平均312岁。其中以急性阑尾炎收治4例,慢性阑尾炎收治1例,行妇科手术附带切除阑尾病理报告类癌1例。位于阑尾头端4例,中段1例,基底部1例。肿瘤直径小于1cm4…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阑尾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21例原发性阑尾肿瘤,其中粘液囊肿12例,粘液腺癌4例,类癌2例,印戒细胞癌、平滑从瘤及恶性淋巴瘤各1例。并对原发性阑尾肿瘤的诊断和手术原则进行讨论,提示发愤粘液囊肿以阑尾切除术为主、部分病人宜行盲肠部分切除术。恶性肿瘤蚝右半结肠切除术。而类癌 部位有大小决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20.
牛胜慧  刘炜  王芳 《当代医学》2011,17(12):93-93
目的 探讨消化道平滑肌类肿瘤的X线钡餐造影特征和表现.方法 选取23例消化道平滑肌类肿瘤患者进行X线钡餐造影检查,观察图像特征.结果 23例平滑肌肿瘤患者经胃肠道钡餐检查后共发现有病灶者18例(78.26%),病灶部位于胃体部者14例,胃底部者3例,胃窦部者1例.结论 X线钡餐是诊断消化道平滑肌类肿瘤首选方案,常被应用于病变部位以及纵向侵犯情况的表达,但对病灶处周边的浸润和转移情况无法很好地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