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肾综合征出血热可溶性免疫复合物的致病变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确定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预先在体外制备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特异的可溶性免疫复合物,经尾静脉注入正常BALB/c小鼠体内,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免疫复合物(IC)在小鼠主要脏器的组织分布进行定位。结果注射IC后的24小时,IC主要见于血管系统如肝血窦,脾血窦,肠道固有层和粘膜下层的血管,肾小球毛细血管等。从48小时开始,IC出现于器官实质细胞如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以及某些腺体的导管上皮细胞(如颌下腺,胰腺等)。IC存在部位的细胞出现变性改变,以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最为明显,这些病变与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组织的病变极其相似。而注射非特异性IC的动物则无这种病变。结论在HFRS的发病中,HFRS的可溶性IC可直接引起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2.
自发性肾破裂是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致命性并发症,近年报道有增多趋势〔1〕。本院自1986年1月~1995年1月共收治HFRS365例,并发肾破裂5例。现就其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5例均为男性,年龄25~37岁,处于HFRS的少尿...  相似文献   

3.
急性移植肾肾小球肾病及其病因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3份移植肾及活检标本进行PAS及六胺银染色,同时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表明:肾移植术后急性移植肾肾小球肾病(AAG)的发生率较高(58%),其病理改变主要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坏死;肾小球渗出性改变及基底膜增生性改变,有时可见免疫复合物沉积。对其病因的研究表明,AAG发生与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及T细胞亚群改变有关。通过PCR技术及ELISA法诊断HCMV感染,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技术检测T细胞亚群,发现HCMV感染及CD4/CD8<1.5组AAG发生的相对危险度分别是未感染及>1.5组的32倍与12倍。10例接受移植肾活检的患者中,5例确诊为AAG,其中3例因治疗无效而行移植肾切除术。AAG是影响移植肾成活的重要问题,应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进入少尿期多因急性肾功衰竭而死亡,死亡率极高,帮助病人平稳渡过少尿期是HFRS治疗成功的关键。本院于1997年10月上旬至1998年2月采用腹膜透析治疗HFRS急性少尿性肾功衰竭6例,均获成功,现报道...  相似文献   

5.
988~1998年我院由肾综合征出血热导致急性肾衰病例数量有上升趋势。笔者就我院肾综合征出血热并急性肾衰诊治及预后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并急性肾衰(ARF)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14~61岁。...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测量28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的血浆促红细胞生成素(EP)水平,17例病人同时检测BUN及Hb,发现HFRS患者病程各期EP水平有较大变化,低血压期(38.6±19.5mu/ml)和少尿期(33.8±23.5mu/ml)明显下降,与对照组及发热期,多尿期比较有明显差异,EP与BUN呈负相关,本研究提示HFRS患者中血浆EP水平与肾损害程度有平行关系,EP测定可能对该病程进展的了解有  相似文献   

7.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为探索其有效治疗方法,我院联合应用立其丁与洛丁新对82例HFRS急性肾衰患者进行了治疗对比观察,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1994年1月至1997年5月我...  相似文献   

8.
肾细胞DNA刺激合成因子的分离纯化及其生物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硫酸铵分级分离、阴离子交换层析及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初步从乳猪肾中提取出在体外可刺激绿猴肾细胞DNA合成的物质,命名为“肾细胞DNA刺激合成因子(RDSSF)”。动物实验证实该因子可降低肾衰动物血HUN、Cr水平,并减轻肾小管细胞变性、坏死程度。该因子含15种氨基酸。该研究结果初步表明,RDSSF可能为急性肾衰提供有效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一种更为简便,快速,特异,敏感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抗体的检测方法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186例HFRS病人血清同时采用免疫滴金法9CGIDA)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比检测特生免疫球蛋白M抗体(抗HFRS-IgM),免疫荧光法(HFAT)对比检测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抗体(抗HFRS-IgG)并以20例发热待排,48例病毒性肝炎血清作对照;101例HFRS病人分组进行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肾组织中病毒感染及抗原的来源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分别对西安、沈阳、上海、江西和广州地区收集的30例HFRS尸检肾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28例进行病毒抗原检测,有26例阳性(26/28/30);28例进行病毒RNA检测,26例阳性(26/28/30)。西安及沈阳病例,病毒抗原和RNA阳性部位主要是肾小管上皮细胞。上海及江西病例,病毒抗原定位于肾间质血管内皮,血管壁和肾小管上皮;而病毒RNA主要定位于肾间质血管和血管内皮,少数病例伴肾小管上皮细胞阳性;1例上海病例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核病毒RNA阳性。广州病例,病毒抗原主要定位于肾血管平滑肌细胞;在3例西安病例和6例上海病例肾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中检测到NP和HA抗原阳性的胞浆内病毒包涵体(CIB)。在病变严重的肾小管和间质血管部位可同时检测到IgG,IgM和C3阳性;少数病例肾小球也有不连续阳性,但较前两者弱。结论:HFRS病毒可感染肾脏中肾小管上皮和血管内皮,并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包涵体,不同地区病例肾脏中病毒感染的部位不同,可能与不同地区病例所感染的病毒毒株或血清型不同有关。病毒感染所诱发的Ⅱ  相似文献   

11.
康文臻  刘俊彬 《医学争鸣》1994,15(6):447-449
为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能否感染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及在其中复制,能否引起细胞病变,方法:用HFRSV76-118株,SR-11株和陈株分别攻击体外传代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结果:于培养第一代即在受染细胞的胞浆中检出特异性病毒抗原,阳性细胞数及胞浆内抗原的含量随传代次数的增加而增加,感染细胞在光镜下未见明显病理损害,结论:HFRSV可以感染体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并可以在其中  相似文献   

12.
进一步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毒对肾小球系膜细胞(MsC)的作用及其在HFRS肾脏损害发病机理中的作用。用透射电镜观察HFRS病毒SR-11株感染的人MsC。发现感染细胞多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胞浆内可见病毒样颗粒及病毒包涵体。HFRS病毒对人MsC的直接损害作用可能与HFRS的肾脏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3.
急性肾功能衰竭与内皮素-1关系的电镜免疫组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T-1在ARF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甘油肌注法复制成大鼠ARF模型,免疫电镜技术动态观察ET-1在超微水平的分布与变化。结果:ARF大鼠肾小管上皮及其线粒体中ET-1含量明显增加,且与肾组织病变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肾小管上皮细胞中ET-1持续增多是导致肾小管坏死的重要原因,提示ET-1与ARF发病机制中有重要联系。  相似文献   

14.
检测了4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病人红细胞免疫功能及其调控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ANFH病人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及红细胞C3b受体促进率(RFE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红细胞C3b受体抑制率(RFIR)和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提示ANFH可能与红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及红细胞免疫调控系统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15.
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是以发热、低血压、出血、急性肾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传染病。本病里地区流行性发病,病死率较高。危重型病人常造成全身多脏器损害,可发生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1996年5月~1999年11月,我科共收治HFRS病人192例,其中49例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占25.5%,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49例病人,男32例,女17例;年龄9~62岁,平均46岁。所有病人出血热荧光抗体均为阳性。49例均属重型、危重型HFRS病人。1.2入院时情况 49例病人在发病 4~…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有报道糖皮质激素( G Cs) 亦可加重肾脏病蛋白尿。本课题旨在探讨 G Cs 是否加重激素不敏感肾病综合征( N S) 蛋白尿及其机制,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 G Cs。方法:19 例对激素不敏感的 N S 患儿予泼尼松每日15 ~2 mg/kg 隔日早上08∶00 顿服。同时检测激素日和无激素日的尿蛋白及其成分、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 G 及肌酐的清除率、肾有效血浆流量( E R P F) 、尿前列腺素等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无激素日比较,激素日尿蛋白明显增加(24 g ±05 g vs 15 g ±04 g/24 h , P <001) ,其中以尿白蛋白、 Ig G 增加为主,尿β2微球蛋白无明显变化。激素日的内生肌酐清除率、白蛋白清除率及 Ig G 清除率亦明显增高,3 例 E R P F在激素日均高于无激素日,而尿血栓素 B2 和6酮前列腺 F1a 、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 Ig G 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G Cs 可能通过增加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及改变肾小球血流动力学,而加重激素不敏感的 N S患儿的蛋白尿;其加重蛋白尿机制并非通过肾前列腺素系统;对 G Cs 疗效不可靠的 N S 患者,不宜长期、大剂量使用 G Cs 。  相似文献   

17.
HBV阳性肝病者肾组织内HBSAg和HBCAg的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尸检材料中获得30例HBV阳性的肝组织,观察其组织学,并进行HBSAg、HBCAg的免疫组化染色。根据HBAg的染色形态,将其分成两类:反映病毒活跃复制的第一类(18例);病毒可能呈整合状态的第二类(12例)。同时检测肾组织内HBSAg和HBCAg的表达情况,其HBAg阳性者12例,阳性率为40.0%。其中肾小球阳性者10例,分布主要在系膜区和沿毛细血管袢,也有核内HBCAg表达;肾小管HBAg阳性12例,其中HBSAg阳性11例,形态有膜型、弥漫型、周边型和包涵体样型,HBCAg阳性5例,形态有弥漫型、膜型或伴间质分布及核内表达。肾小管HBAg表达与肾小管和肾间质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HFRS发病中的意义。方法:用速率比浊法检测39例HFRS患者和39例正常人血清CRP含量。结果:HFRS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于发热早期已增高,低血压期、少尿期达高峰,多尿期、恢复期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危重型患者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较轻型、中型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增高(P〈0.01)。HFRSA患者CRP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呈明显负相关(P〈0.01),与尿蛋白、BUN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HFRS患者血清CRP水平与病程进展和病情轻重密切相关,早期动态检测对估计病情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苏先狮  夏令伟 《湖南医学》1998,15(4):202-204
采用大鼷的代肾皮质细胞体外培养和^3H-TdR掺入法检测1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和10例正常献血员血清。结果显示:患者血清可显著提高原代肾皮质细胞DNA中^3H-TdR掺入量提示HFRS患者血清中可能存在某种促肾生长物质,同时利用本室制备的肾细胞DNA合成刺激因子(RDSSF)治疗HFRS43例并与22例HFRS对照比较,治疗组尿素氮、血肌酐下降和尿蛋白消失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试图了解尿免疫复合物(UIC)检测能否反映肾小球所发生的免疫病理改变。结果表明UIC主要出现于肾小球病变严重的病人,如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EnPGN),膜性肾病(MN),弥漫增殖性肾炎(DPGN)或免疫复合物(IC)介导致病的临床类型如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APSGN),狼疮肾炎及部分肾炎性肾病(NNS)患儿尿液之中。UIC阳性病人肾小球多伴有IgG及C3沉积,分析表明IgG类UIC检测能提示IgG类IC所致肾病变,长期使用激素治疗的迁延性肾病变不易检出U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