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索丙型肝炎病毒(HCV)、庚型肝炎病毒(HGV)混合感染的母婴传播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第3代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4506例孕妇血清HCV抗体(抗HCV),其中878例检测HGV抗体(抗HGV),用荧光定量PCR(FQ-PCR)方法,检测孕妇血清HCV RNA、HGV RNA。结果 HCV RNA和HGV RNA均阳性孕妇10例,其所分娩的11例新生儿中,HCV RNA阳性2例、HGV RNA阳性2例;阴道分娩3例、急诊剖宫产分娩1例。母乳喂养4例,孕妇临产前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3例。结论 孕妇HCV和HGV混合感染并不增加母婴传播率。阴道分娩、孕妇临产前ALT升高及母乳喂养是HCV、HGV混合感染母婴传播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
孕妇及婴儿联合免疫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母婴联合免疫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效果。 方法 将 2 16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分组 ,母婴联合组 12 6例 ,孕妇自孕 2 8周起注射人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BIG)2 0 0IU ,新生儿于 0、15d各注射HBIG 2 0 0IU ,然后于 1、2、7月龄各接种基因乙肝疫苗 (HBVac )2 0 μg。对照组 90例 ,只对新生儿进行免疫。母儿血清检测采用美国Abbott酶联免疫试剂测定 ,随访1年。 结果 联合免疫组婴儿宫内感染率低于对照 ( 19.5 1%与 35 .5 6 % ) ,慢性HBV感染率由13.33%降为 3.97% ,P均 <0 .0 5 ;联合免疫组及对照组新生儿出生时抗HBs检出率 ( 80 .95 %与 0 )及 1岁时保护性抗体产生率 ( 96 .0 3%与 86 .6 7%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5。 结论 孕妇及婴儿联合免疫可有效预防宫内感染且明显提高宫内感染阻断效果 ,减少慢性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妊娠合并丙型肝炎发病率逐渐升高 ,大约 1%孕妇合并有慢性丙肝 ,4 %~ 7%可能引起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Cvirus,HCV)的母婴传播。丙型肝炎病程长 ,易慢性化 ,慢性率高达 5 0 %以上 ,部分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危害极大。HCV主要通过输血、输血制品及母婴垂直传播 ,随供血者筛查计划的实施 ,与输血及血制品相关的HCV感染已经下降 ,HCV的母婴传播即HCV在围产期经孕产妇传播给胎儿和新生儿的危险性逐渐增加 ,严重影响孕产妇、胎儿、新生儿及儿童的健康。一、丙型肝炎概况丙型肝炎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肠道外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 ,属披…  相似文献   

4.
单纯性疱疹病毒Ⅱ型母婴垂直传播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蓉  赵欣  陈孝琴  刘兰女  敖黎明 《生殖与避孕》2002,22(2):121-122,126
目的 :研究孕妇及胎儿单纯疱疹病毒 型 (HSV- )的感染及其母婴传播。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 (PCR)对 5 74例妊娠晚期孕妇的宫颈分泌物测 HSV- 型 DNA;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对其中的 5 3 1例孕妇分娩时抽取母血及新生儿脐血测 HSV- 型Ig G、Ig M抗体。结果 :孕妇血 HSV- 型的 Ig G阳性检出率为 3 7.48%、Ig M阳性检出率为 1 0 .92 % ;胎儿脐血 HSV- 型的 Ig G阳性检出率为 2 9.3 8%、Ig M阳性检出率为2 .6 4 % ;孕妇宫颈分泌物 HSV- 型阳性检出率为 0。新生儿畸形 1例 ,为先天性耳聋。结论 :妊娠晚期孕妇存在 HSV- 的活动感染 ,及母婴宫内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5.
B组溶血性链球菌抗体对母婴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母婴配对血清中抗 B组溶血性链球菌 (GBS) 型荚膜多糖 Ig G抗体的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1997年 12月~ 2 0 0 0年 12月期间 ,在北京妇产医院就诊并作 GBS筛查的 GBS阳性孕妇 2 8例为研究组 ,同期阴性者 46例为对照组。留取孕期不同阶段 (≤孕 2 0周、2 0 1 ~2 4周、34周~分娩 )阴道 /肛周拭子做 GBS细菌培养 ,产时留取母血 3m l、脐血 5 m l离心后的血清 ,用 EL L ISA法测定 GBS 型抗荚膜多糖抗体的水平。 结果  74例孕妇中 GBS阳性 2 8例 ,2 8例中妊娠期糖尿病、糖耐量减低、胎儿宫内生长受限、胎膜早破、先兆早产、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产妇及新生儿脐血血清的抗 GBS 型荚膜多糖 Ig G抗体的平均浓度为分别为 3.1mg/L、2 .3mg/L,二者的相关系数为 0 .86。 GBS阳性的产妇及其新生儿的抗体浓度分别为 1.6 mg/L、1.1m g/L;而阴性产妇及其新生儿的抗体浓度分别为 3.9mg/L、3.0 4m g/L,经统计学分析 ,两组间的抗体水平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 .0 0 1)。抗体浓度 >2 m g/L 的产妇 ,不带菌者占 90 .0 % (36 /4 0 ) ,新生儿中不带菌者占 97.0 % (32 /33)。 结论 母亲血清中抗 GBS抗体约有 73%通过胎盘 ,垂直传播给胎儿。我国产妇及新生儿血清中抗 GBS抗体浓度普遍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剖宫产分娩能否降低乙肝高病毒血症孕妇母婴垂直传播发生率。方法:根据乙肝孕妇HBV-DNA滴度分为103cps/ml、103~105cps/ml、105~107cps/ml和≥107cps/ml 4组,比较各组中经阴分娩及未临产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的HBV阳性率。结果:未临产剖宫产组、经阴分娩组的新生儿HBV总体阳性率分别为6.2%和1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孕妇HBV-DNA107cps/ml时,经阴分娩与未临产剖宫产出生的新生儿HBV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孕妇HBV-DNA≥107cps/ml时,剖宫产出生的新生儿HBV阳性率显著低于经阴分娩(4.4%vs37.8%,P0.05﹚。结论:HBV-DNA≥107cps/ml的乙肝高病毒血症孕妇,未临产剖宫产可能降低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率,应建立个性化乙肝母婴垂直传播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7.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的传播机制及预防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前认为乙型肝炎病毒 (HBV)、丙型肝炎病毒 (HCV )均存在母婴传播 ,并且由于早期病毒感染后免疫耐受的存在 ,使新生儿成为HBV、HCV慢性携带者 ,对身体造成极大危害。随着乙肝疫苗及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应用 ,对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预防目前已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由于目前尚无丙肝疫苗 ,丙型肝炎的免疫预防仍十分困难。本文就近年来妊娠合并乙肝、丙肝的母婴传播机制及预防进展回顾如下。1 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 ,人群中HBsAg阳性率约占 10 %。慢性HBV感染者约 1 3亿 ,其中约有 3 0 %~50 %是通过母婴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娩方式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影响。方法:将HBs Ag阳性孕妇及其婴儿211例,按不同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126例)和选择性剖宫产组(85例),两组新生儿均完成主被动联合免疫接种,检测孕妇及婴儿出生24h内、7个月、12个月龄时的外周静脉血的HBV血清学标志物、HBV DNA水平,比较两组婴儿HBV母婴阻断效果。结果:婴儿出生24h内选择性剖宫产组的HBs Ag、HBV DNA阳性率低于阴道分娩组(10.59%vs 21.43%,P0.05)。婴儿7个月龄、12个月龄时,两组的HBs Ag、HBV 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HBe Ag阴性、HBV DNA≤10~(11)copies/L时,阴道分娩组和选择性剖宫产组的HBV母婴阻断失败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HBe Ag阳性、HBV DNA10~(11)copies/L时,选择性剖宫产组的HBV母婴阻断失败率明显低于阴道分娩组(3.45%vs 23.81%,5.25%vs 33.33%,P0.05)。结论:分娩方式与HBV母婴传播阻断有关,当孕妇HBe Ag阳性或HBV DNA10~(11)copies/L时,选择性剖宫产可能降低乙肝母婴垂直传播几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HBV阳性孕妇孕期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预防HBV宫内感染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 78例乙肝表面抗原 (HBsAg)阳性孕妇分为两组 :预防组 30例 ,于孕 2 8、32、36周肌肉注射HBIG 3次 ,每次 2 0 0IU ;对照组 4 8例 ,只随访查体不用药。检测母儿血清乙肝标志物 (HBVM)和细胞因子IFN γ ,IL 12 ,IL 6水平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DAS ELISA) ,测定HBVDNA含量用荧光定量PCR(FQ PCR)技术。结果 :78例HB sAg阳性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宫内感染 10例 ,宫内感染率为 12 .82 % .HBIG预防组孕妇的胎儿HBV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预防组新生儿脐血清抗 HBs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预防组孕妇血清中IFN γ ,IL 1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IL 6水平、HBVDNA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孕妇HBIG被动免疫可有效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0.
丙型庚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丙型、庚型肝炎病毒(HCV、HGV)母婴传播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应用第三代ELISA法检测HCV—Ab、HGV—Ab,FQ—PCR方法检测HCV—RNA、HGV—RNA。结果 2052例普通孕妇检测抗HCV阳性22例,阳性率1.07%,其中16例HCVRNA阳性母亲所生16例婴儿有3例HCVRNA阳性,母婴传播率为18.75%。318例普通孕妇检测抗HGV阳性8例,阳性率2.52%,其中4例HGVRNA阳性母亲所生4例婴儿1例HGVRNA阳性。结论 阴道分娩过程感染可能是HCV、HGV母婴传播主要途径,孕妇临产时创旧升高是孕妇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目的:探讨上推膀胱直肠后再次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在宫颈疾病治疗中的可行性,评价其对年轻患者保留子宫及生育功能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因宫颈LEEP术后切缘阳性或术后随访复发、无法在门诊行常规LEEP而行上推膀胱直肠后再次LEEP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上推膀胱直肠后再次LEEP,术中均未出现膀胱、直肠损伤等并发症。手术时间38±7分钟,术中出血量20±5 ml,住院天数2.7±0.6天;其中1例患者术前病理检查为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术后升级为原位鳞癌合并原位腺癌行全子宫切除术,37例患者(97.4%)成功保留子宫,随访至今1例术后12个月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行宫颈激光治疗,余均未见宫颈病变复发。12例患者有生育意愿,7例患者已成功妊娠,6例已分娩。结论:上推膀胱直肠后再次LEEP安全可行,可实现未生育妇女及年轻妇女保留子宫及生育能力的意愿。  相似文献   

16.
17.
Various gynecologic malignancies have been tested in the 6-day subrenal capsule assay, which is an in vivo test of human tumor responsiveness to drug therapy. Fresh surgical explants of ovarian, endometrial, and cervical tumors were implanted as 1-mm3 fragments under the renal capsule of normal mice and tested against a spectrum of clinically active agents. Regardless of the site of origin, human tumors showed variations in growth rate when implanted under the renal capsule that appeared to reflect both the growth potential characteristic of each tumor as well as the heterogeneity of the cell populations comprising each tumor. An average of 60% of tumors showed positive growth and 11% demonstrated no measurable change in size. The response rates of 18 ovarian, 28 endometrial, and 20 cervical carcinomas to clinically active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were determined. A range of responses, in terms of drugs indicated to be active and of the degree of responsiveness to active agents, was obtained with each histologic type. Response rates varied from 6% to tamoxifen in cervical carcinomas to 80% to 5-fluorouracil in ovarian carcinoma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pport the variability in chemotherapy responsiveness observed clinically with gynecologic tumors and suggest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the subrenal capsule assay as a predictive test.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