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为了解广州市白云区小龙虾相关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例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发病相关因素,为预防小龙虾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发现小龙虾相关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例,对病例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其临床特征与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20年共发生25例小龙虾相关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小龙虾...  相似文献   

2.
沈禀 《家庭医生》2010,(22):26-27
南京发生的“小龙虾疑致肌溶解”事件,引出的种种颇耐人寻味。 虾不单纯,粉不复杂 有故事的虾 小龙虾本是存活于淡水中一种像龙虾的甲壳类动物,学名叫克氏原螯虾,也叫红螯虾或淡水小龙虾。小龙虾原产于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属腐食性动物,20世纪初,通过随国外货轮压仓水等途径进入我国境内。  相似文献   

3.
徐尤佳 《健康博览》2010,(10):20-21
前不久,南京“小龙虾事件”让横纹肌溶解症一下子成了让人们关注的一个疾病。而肾内科医生告诉我们,其实横纹肌溶解症不是一个新的毛病,不过,引发它的原因十分多样。  相似文献   

4.
进入夏季,街边烧烤、大排档、啤酒广场越来越火,吃小龙虾也成为不少城市街头一景。一些关于小龙虾的传言,如:某某得了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发前吃过小龙虾……种种问题有没有引起小龙虾爱好者的担心?吃小龙虾安全吗?怎么吃才能让自己没有那么大的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5.
苏云丽 《医药与保健》2010,19(10):20-20
近段时间,江苏省南京市多家医院陆续收治了很多因食用小龙虾而入院的患者。这些患者均表现为肌肉酸痛难忍,被诊断为肌肉溶解症,有专家质疑这是清洗小龙虾时所用"洗虾粉"所致。我们不论小龙虾是否用"洗虾粉"清洗过,就小龙虾本身而言,吃起来也有诸多讲究。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7月份以来,南京发生多起因食用小龙虾导致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事件。17日,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小龙虾消费风险提示。南京市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科专家介绍,2010年南京曾报告过23例因食用小龙虾导致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例,最终确定病例属于国际上时有报道的哈夫病(HaffDisease),症状明确,病因不明。相关病人经及时治疗,预后均良好。  相似文献   

7.
2015年5月盐城发现1例患者食用小龙虾后出现腹痛、干呕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发现肌酸激酶,肌红蛋白异常升高,病人随后出现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病情危重。根据患者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小龙虾食用史,排除其他可疑因素,临床诊断为小龙虾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相似文献   

8.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南京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透露,南京出现的23例疑似小龙虾致病病例是与食用小龙虾相关的极少数个体出现的一过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经综合分析,这些病例均属于哈夫(Haff)病。  相似文献   

9.
吴帅 《家庭健康》2010,(10):11-11
近日,江苏南京10多位市民食用小龙虾后患上了横纹肌溶解症,接着,其他一些地方也陆续传来了类似的报道。一时间,横纹肌溶解症成了当前的一个网络热词。  相似文献   

10.
食用小龙虾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食用小龙虾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关系.方法 通过病例追踪和病例监测等方法,收集医疗机构诊断的食用龙虾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疑似病例,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确诊食用小龙虾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例23人,病例呈散在分布,潜伏期为2.5~13 h,平均6h,女性与男性罹患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03,P>0.05).结论 病例食用食物的种类、潜伏期、临床表现及流行特点与报道的Haff病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健康大视野》2010,(18):11-1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南京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于2010年9月7日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南京出现的23人例疑似小龙虾致病病例是与食用小龙虾相关的极少数个体出现的一过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经综合分析,这些病例均属于哈夫(Haff)病。  相似文献   

12.
近日,赵本山因吃"小龙虾"患了肺吸虫病的消息,引起了消费者关注。对此,北京市卫生监督所食品卫生监督科的郭子侠表示:小龙虾的确是肺吸虫的中间宿主,可能携带有这种寄生虫。据介绍,小龙虾体内寄生着肺吸虫早有"记载",因此若是生食或半生不熟都可能使人体感染上这种寄生虫,引起肺吸虫病。所以,食用小龙虾时必须煮熟,通过彻底加热把肺吸虫杀死。另外还有"因食物中毒引起急性骨骼肌溶解症,与吃小龙虾有关"的报道,北大医院神经内科的袁云医生介绍,患者一般在进食后 7到 12小时  相似文献   

13.
南京2例新发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8月南京先后有两名病例在食用淡水小龙虾数小时后,因肌肉胀痛、胸闷、气喘等不适入院,临床表现为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实验室检查均发现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异常升高,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小龙虾饮食史,排除其他可疑因素,临床诊断为哈夫病。  相似文献   

14.
贾昴 《现代养生》2010,(12):59-61
近期,食品安全方面的警讯不断:“五常香米”被加了料、长江中发现了有毒的鱼类、南京食用小龙虾引起横纹肌溶解症、含有肝炎病毒矿泉水以及含有强致癌物苯并芘的茶油……有人气愤地说,中国好多食品简直不是给人吃的。  相似文献   

15.
正克氏原螯虾俗称小龙虾。因其具有杂食性、生长速度快的特点,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养殖品种之一。近年来,全国范围内陆续报道食用小龙虾引发横纹肌溶解症,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肌肉酸痛,严重者出现酱油尿;临床指标: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和肌红蛋白重度  相似文献   

16.
时下又到吃小龙虾的季节了,无论在餐馆或家里,许多人都在享用味美价廉的小龙虾,尤其是冠名为十三香、麻辣、香辣的小龙虾更风靡大江南北。人们在美食小龙虾的同时,也会听到一些关于小龙虾有害健康的传闻,因此对吃小龙虾产生了种种疑虑。那么,小龙虾对健康究竟有没有影响呢7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湖北省近年来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例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横纹肌溶解综合征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3年1月—2017年4月湖北省9家三甲医院收治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9家医院共诊断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例367例,其中2016年发生220例,与食用小龙虾相关者102例。这些病例中,与食用小龙虾相关的病例主要出现在2014和2016年,其余年度以剧烈运动、动物咬伤等多种病因为主。食用小龙虾相关病例的临床特征以肌痛和乏力为主,多数病程为10 d左右,预后较好;病例主要在长江沿岸分布,且有明显的季节性,以中青年和女性为主。2016年湖北省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共报告41例病例,占9家医院2016年诊断食源性病例数的40%(41/102)。结论湖北省实际发生的食源性病例数远超过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的报告病例数,应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督导和培训,提高监测系统报告的敏感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例沿长江沿岸分布,呈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8.
郝凤桐 《大众健康》2010,(10):30-31
“麻小”曾经是风靡一时的美味,时至今日依然不乏众多的“粉丝”,据称在一个都市中,每日可能有数干食客吃过小龙虾。连日来,当媒体报道南京发生近20例进食小龙虾发生横纹肌溶解症患者之后,我相信,小龙虾爱好者可能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选择,虽然不至于达到“冒死食河豚”的地步,但就此望而却步者不在少数,因为谁都不愿再拿健康冒风险。  相似文献   

19.
回谷 《健康世界》2014,(10):55-57
每年夏秋季节是品尝克氏原螯虾(即“小龙虾”)的黄金季节,不少家庭的餐桌上都以小龙虾为“主题菜肴”。大街小巷的餐馆、排档,也是小龙虾唱主角。小龙虾的“粉丝们”纷纷“持螯”品酒,大快朵颐。然而,小龙虾也会对食客进行“报复”。它把身上携带的病菌带入食客的体内,让他们胃肠不适,上吐下泻;或将肺吸虫“传销”到食客肺部,让他们咳嗽、咯血……为此,提醒嗜吃小龙虾的老饕们,认清进食小龙虾带来的风险,把好选购、清洗和烹食这三道关。  相似文献   

20.
“用‘洗虾粉’洗一下,又黑又脏的小龙虾很快便色泽鲜亮”。2009年5月15日,多个媒体报道沪上众多饭店,使用从某某水产批发市场一种名为“洗虾粉”的白色粉末,来清洗、加工小龙虾。但小龙虾浸泡后,虾壳上留有异味,虾脚也有脱落,怀疑经“洗虾粉”处理后的小龙虾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之前,其他省市也有关于使用“洗虾粉”进行小龙虾去污的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