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BALB/c无毛同类系小鼠无毛基因表型的分子遗传学基础。方法:采用PCR和RT-PCR方法扩增BALB/c无毛同类系小鼠和BALB/c小鼠无毛基因的部分序列,并对测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ALB/c无毛同类系小鼠无毛基因3110位碱基(外显子12)发生G→A突变,使911位的色氨酸密码子(TGG)突变为终止密码子(TGA)。结论:BALB/c无毛同类系小鼠谱系清楚,遗传机制明确,将是一种有价值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Unev无毛小鼠的无毛性状与无毛基因(hairless gene,hr)的相关性.方法 参照Gen-Bank上公布的小鼠的hr序列,设计5对引物,用RT-PCR方法对本单位培育的Unev无毛小鼠hr的编码区序列进行了克隆与分析.结果 获得了Unev无毛小鼠及野生型hr的全部编码区序列(3546 bp).Unev无毛小鼠hr基因与野生型小鼠hr基因的长度及序列完全一致,同源性为100%.与GenBank上发表的国外小鼠hr基因序列(Z32675)相比,同源性为99.7%,共10个碱基发生了突变,其中2个碱基突变导致了相应的氨基酸突变;和昆明小鼠的hr(AY547391)相比,同源性为99.6%,共12个碱基发生了突变,其中3个碱基突变导致了相应的氨基酸突变;但这些突变是由种属差异造成的.结论 Uncv无毛小鼠的无毛性状产生与hr基因无关.  相似文献   

3.
无毛小鼠及其在皮肤病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无毛小鼠(Hairless mice hr/hr)是一种皮肤和毛发结构发生遗传突变(14号染色体隐性突变)的小鼠,是皮肤病学研究中有用的实验材料。从1960年代开始,无毛小鼠就受到重视,至今国外已有较多报道,而国内仅有一篇由徐惠南在美国进修期间完成的研究报道。本文对有关无毛小鼠的研究和应用作一小结,供国内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净化特种突变小鼠来建立SPF级种子库。方法利用胚胎移植技术对四种突变无毛小鼠和一种白内障小鼠的桑葚胚进行子宫内移植。结果四种突变无毛小鼠和白内障小鼠均产出仔鼠,获得移植成功,其中白内障小鼠的产仔率最高为25.5%。结论建立了SPF级特种突变小鼠种群,为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了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豫医无毛小鼠突变的分子机制。方法 对豫医无毛小鼠和昆明小鼠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对二者扩增片段克隆后测序,对结果进行比较,以确定豫医无毛小鼠无毛基因的特异性程度。结果 本实验共测出豫医无毛小鼠DNA序列1746bp和昆明小鼠DNA序列1733bp,两者不同之处有32处,均位于内含子,突变形式包括插入、缺失和点突变。结论 无毛性状的产生可能与内含子中的插入、缺失和点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6.
突变系无毛小鼠近交系的繁殖性能观察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观察突变系无毛小鼠近交系的繁殖性能,找出最佳保种方式。方法:从21代到29代分别采用无毛纯合子雄性与有毛杂合子雌性、无毛纯合子雌雄、无毛纯合子雌雄、有毛杂合子雄性与无毛纯合子雌性4种酱方式,对其生产胎数、胎平均产仔数、离乳数、无毛小鼠的生产机率等进行观察统计。结果:前2种交配方式,生育小鼠中均有无毛小鼠,生产胎数以2或3胎为主,平均产仔数和平均离乳率无明显差异,但无毛纯合子雄性与有毛杂合子雌性交配,无毛小鼠的生产机率明显高于有迁杂合子雌雄交配(P<0.01)。后2种酱方式,无毛纯合子雌性受孕较难,即使受孕,所产仔鼠于生后不久全部死亡,无一存活至离乳日龄。结论:无毛突变系的繁殖保种最好采取无毛基因纯合的雄性(具有繁殖力)和有毛杂合的雌性交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豫医无毛小鼠与其他物种间无毛基因组成的差异.方法:采用RT-PCR方法对豫医无毛小鼠无毛基因的cDNA序列进行克隆测序,并借助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对小鼠、大鼠、猴和人的无毛基因及其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生物学分析.结果:获得了豫医无毛小鼠无毛基因的全长4 014 bp的cDNA序列 (GenBank 登录号:AY547390).豫医无毛小鼠与国内外报道的2种小鼠、大鼠、猴、人等5种动物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9%、99.7%、94.3%、 81.7%、 81.8%,氨基酸同源性分别是99.8%、99.7%、94.5%、79.8%、80.0%.结论:无毛基因是一个高度保守基因,不同物种间具有高度同源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豫医无毛小鼠(YYHL)突变的分子机制.方法:对豫医无毛小鼠和昆明小鼠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对扩增片段克隆后测序,并与Mus muscnlus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共测出YYHL DNA序列1 824bp和昆明小鼠DNA序列1816 bp,其不同之处有27处,变异方式包括插入、缺失和点突变.其中在12外显子中有一无义突变(G→A),导致该部位由编码色氨酸的UGG转变为终止密码子UGA.结论:YYHL无毛性状的产生可能与基因组的变异有关.  相似文献   

9.
豫医无毛小鼠无毛基因部分DNA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豫医无毛小鼠的无毛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豫医无毛小鼠无毛基因的部分DNA序列,并进行克隆测序,将测序结果与国外公布的小鼠、大鼠及人无毛基因的cDNA序列做同源性比较和分析,确定该鼠无毛基因的特异性.结果:克隆测序结果为一923 bp的片段,相当于Genbank上公布的小鼠无毛基因cDNA序列的3 150~3 565 bp位置,包含4个外显子(外显子13~16)及3个内含子(内含子13~15);与本室以前所测昆明小鼠无毛基因部分DNA序列100%同源,其外显子部分共416 bp,可编码138个氨基酸,与国外公布的小鼠、大鼠、人的无毛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100%、95%、84%,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100%、97.8%、84%.结论:①克隆定序了豫医无毛小鼠无毛基因的部分DNA序列;②排除了豫医无毛小鼠无毛基因的突变发生于本段序列的可能;③无毛基因在哺乳动物体内同源性很高,应属保守基因,其蛋白质产物可能在一些基本的调节途径中起重要作用,推测豫医无毛小鼠的无毛基因可能也位于14号染色体.  相似文献   

10.
在KM小鼠饲养过程中发现并培育了16代无毛小鼠,该小鼠在二级环境条件下能存活18个月左右,可能是一个新的突变系。因此,我们对该无毛小鼠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及耐消毒剂基因与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24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Etest法进行金属酶表型的筛选,PCR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及耐消毒剂基因。结果 检出102株多重耐药株,21株广泛耐药株,分别占41.5%和8.5%;亚胺培南耐药组筛选出金属酶表型阳性24株,阳性率为37.5%,敏感组未检出;亚胺培南耐药组经PCR扩增金属酶阳性21株,阳性率为32.8%,其中8株为IPM-1,9株为IPM-2,4株为NDM-1,未检出VIM-1、VIM-2;敏感组株未检出金属酶基因,两组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1株金属酶阳性和表型结果一致;耐药组耐消毒剂基因qacE?1阳性率为81.25%,敏感组阳性率为75%,两组间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表现为多重耐药;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的存在和其产生的金属酶是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机制之一,其基因型主要为IPM-1、IPM-2和NDM-1,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还存在其他的主要机制;NDM-1阳性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类抗生素、呋喃妥因、碳青霉烯类等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合理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将有利于控制NDM-1阳性菌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基因枪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基因枪经小鼠皮肤转移基因的效率、被转基因的表达量、表达时间,以及对小鼠肿瘤的治疗效果,探讨作为一种 基因转移工具,基因枪在基因治疗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 (1)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基因枪对体外培养细胞系的基因转导效率和被转基因表达时间;(2)通过基因枪向小鼠皮肤转Lac ̄Z基因后,取转瓣皮肤做冰浇灌发片进行β-gal染色,观察转基因蛋白在皮人中表达的部位;(3)用ELISA法检测向小鼠皮肤转m  相似文献   

13.
基因治疗为各种先天性或后天性疾病(如肿瘤)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因此应用前景广阔。由于裸基因易受到多种因素(如,酶降解、肾滤过作用引起的快速清除、不易被细胞摄取、从内涵体到细胞质的释放不充分等)的影响,应用受到严重限制。要成功的达到基因治疗的目的,开发安全有效的基因传递系统十分必要。随着基因传递系统的日益发展,对所开发的载体的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介绍生物相容性高分子,如壳聚糖、聚氨基酯以及它们的衍生物作为肿瘤基因治疗非病毒高分子载体的一些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14.
ApoE、A2M、ACE基因与汉人Alzheimer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山西汉族人群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a2-巨球蛋白(alpha-2 macroglobulin,A2M)基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ning enzyme,ACE)基因多态性与Alzheimer病(AD)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电泳技术,观察山西汉族群体114例(AD患者55例,正常对照59例)的apoE基因、A2M基因、ACE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并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 AD组和对照组之间apoE各基因型分布总体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ε4等位基因两组间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0 2),且OR值大于5;AD组和对照组A2M各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总体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Ⅰ/Ⅴ基因型和Ⅴ等位基因与AD均呈显著正相关(Ⅰ/Ⅴ,基因型OR=2.85,95%CI=1.14-7.14;V等位基因OR=2.49,95%CI=1.05-5.89);两组间ACE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按年龄、血压分层后AD组和对照组中AC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是否携有apoE ε4分层后AD组和对照组A2M、ACE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两组分布均无差异(P>0.05).结论 apoE、A2M基因是晚发性AD的危险因子;AcE基因与晚发性AD不存在关联,还不能认为是晚发性AD的危险因子;且A2M基因、ACE基因与apoE基因无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携带有凋亡素(Apoptin、VP3)、内皮抑素(Endostatin)双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为其在肿瘤治疗的应用研究打下基础。方法将VP3基因和Endostatin基因克隆入腺病毒穿梭质粒pDC316中,将该穿梭质粒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BHGloxE1,3Cre共转染HEK293细胞,包装出重组腺病毒颗粒Ad-vp3-IRES-sEndo-his。其后挑选病毒空斑获取克隆进行小剂量扩增并提取病毒DNA进行PCR、RT-PCR检查以筛选和鉴定毒种,之后大剂量扩增所选得的病毒克隆并进行纯化、测定病毒的滴度。结果所得腺病毒经PCR、RT-PCR检测表明重组腺病毒Ad-vp3-IRES-sEndo-his包装成功。测定病毒50%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50)为5.7×109/ml,病毒颗粒滴度(VP)为1.9×1011/ml。结论成功构建携带凋亡素、内皮抑素双基因腺病毒载体并对其进行了大剂量扩增及提纯,达到了细胞及动物实验使用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的疾病治疗方法,展示了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但基因治疗中仍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如何实现在活体条件下对治疗基因的定位及表达进行监测和评估.放射性核素报告基因显像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无创、灵敏的活体内监测基因表达的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的优点,并可进行深部组织显像和重复显像,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文章就放射性核素报告基因显像用于监测基因治疗的原理、特点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基因共转染的效率,探讨其在基因共转染领域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携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 gk)基因的逆转录病毒及携人胰岛素原基因突变体(mutant proinsulin gene,mpin)的逆转录病毒共同感染HepG2细胞,经G418筛选,放免法、SDS-PAGE、Western-blot挑选联合表达GK及成熟胰岛素的HepG2细胞,RT-PCR鉴定.结果 G418筛选3周获阳性细胞克隆,采用放射免疫法、SDS-PAGE、Western-blot从20个细胞克隆中挑选出联合表达GK及成熟胰岛素的HepG2细胞4株,选取1株命名为细胞克隆"β";RT-PCR证实细胞"β" 中已有两个目的基因的转录.结论在需要目的基因长期表达的基因共转染领域,逆转录病毒载体仍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如何提高其介导的基因共转染效率有待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8.
杨雪静  李向阳 《现代实用医学》2007,19(2):96-100,107
目的 了解不动杆菌产AmpC酶的情况,研究AmpC酶的调控基因AmpD、AmpR对产酶的影响.方法 126株不动杆菌,用Nitrocefin显色法、头孢西丁纸片筛选法和三维试验进行AmpC酶的检测,AmpC基因引物对提取的质粒DNA和染色体DNA进行PCR扩增并测序,对AmpC基因扩增阳性菌株进行AmpR、AmpD基因的扩增.结果 本组不动杆菌总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为78.6%(99/126).AmpC基因引物对质粒DNA和染色体DNA进行PCR扩增并测序显示,染色体DNA中存在AmpC基因,质粒DNA中未检测出AmpC基因.三维试验与PCR法相比,假阳性率为54.7%,假阴性率为17.4%.结论 不动杆菌产AmpC酶率较高,AmpC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在质粒上未发现.不动杆菌中AmpD、AmpR基因的改变导致AmpC酶表达水平的变化.AmpD的改变比AmpR改变更多见.三维试验与PCR法扩增AmpC基因检测方法相比,有一定的假阳性.除了亚胺培南外,产AmpC酶菌株的耐药率较不产AmpC酶株为高.  相似文献   

19.
INTRODUCTION The transfer of suicide genes into tumor cells is currently being used in a variety of clinical gene therapy trials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and suicide gene therapy is the transduction of a gene that transforms a non-toxic into a toxic substance[1].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初步完成,生命科学也随之进入后基因组计划的时代.在各种研究基因功能的方法中,RNA水平使目的基因沉默无疑是目前研究的新点和热点,特别是双链RNA(dsRNA)介导的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PTGS),更是快速关闭基因的途径,目前在植物、线虫、果蝇和小鼠早期胚胎中均有发现和证实.这一现象的发现和应用将有助于基因功能及其在信号传导、病毒抵御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并有可能开创基因治疗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