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椎体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5具老年女性胸腰段脊柱标本 (T11~L2 ) ,X线摄片无明显病理异常 ,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 (DEXA)测定椎体骨密度 (BMD) ,证实为骨质疏松标本。将标本游离成单个椎体 ,每具标本选择 2个椎体共 10个椎体 ,用材料试验机轴向加载 ,压缩椎体高度 2 5 % ,制造椎体压缩骨折 ,获得椎体原始最大载荷及刚度数据。对骨折椎体进行椎体成形术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骨水泥 ) ,观察骨水泥外渗漏情况。测试骨水泥强化治疗后椎体最大载荷及刚度。结果 :椎体骨水泥平均注入 4 84ml,有 4个椎体出现椎体外骨水泥渗漏。椎体原始最大载荷及刚度分别为 (16 0 6± 2 4 9 5 )N和 (112 2 3± 183 4 )N/mm ;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治疗后椎体最大载荷及刚度分别为 (374 0± 12 15 6 )N和 (96 0 4± 2 33 3)N/mm。治疗前后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明显增加了骨折椎体最大载荷 (P <0 0 5 )和恢复了刚度 (P >0 0 5 )。结论 :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椎体内注射骨水泥 (PMMA) ,可显著增加骨折椎体的抗压强度和恢复刚度 ,临床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可达到强化骨折椎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体外评估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选择性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可行性.方法 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对11椎无严重椎管占位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标本行椎弓根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比较手术前后椎体高度、椎管矢状径及椎体生物力学特性,观察术后骨水泥分布及有无渗漏.结果 术后椎体平均高度为(24.82±1.61)mm,明显高于术前的(20.73±1.37)Inin(P<0.01).手术前后椎管矢状径测量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骨水泥在伤椎内集中分布于球囊扩张所形成的空间内,有1例出现骨水泥椎管内少量渗漏.生物力学测定结果显示,伤椎术后强度明显高于骨折前水平(P<0.05),术后刚度明显低于骨折前水平(P<0.05).结论 对无严重椎管占位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标本选择性进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可以恢复伤椎的高度和强度,且不造成继发椎管狭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1月~2008年11月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25例,共31个椎体,手术经两侧椎弓根或椎弓根旁入路扩张球囊使骨折塌陷椎体复位,充填骨水泥(PMMA)。观察术后症状改善及骨折复位情况。结果:25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减轻或消失,并于5~10天内出院,无1例出现并发症,椎体高度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作为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新型微创手术,可有效缓解骨折引起的疼痛,改善功能并恢复椎体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增强型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椎体压缩性骨折后高度恢复的作用。方法3具新鲜青年腰椎(L1~L5)标本。术前摄X线片。将连续腰椎标本分离成单个椎体,去除椎体双侧椎弓根。用万能试验机将15个椎体纵向压缩约20%,造成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模型。对骨折椎体使用自行研制的网纱增强型球囊行椎体后凸成形术,观察骨水泥灌注的情况,测量椎体在压缩前、后及成形术后前后缘的高度。结果球囊平均扩张体积(2.95±0.18)ml,扩张平均压力(122.67±27.89)psi(1psi=6895Pa)。骨水泥平均注入量(4.27±1.10)ml。椎体高度在压缩后和成形术后差异显著(P<0.01)。结论增强型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椎体的高度,改善了后凸畸形,由于相对国外价格低廉,为国内开展椎体后凸成形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新鲜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30例37节椎体,均为椎体后壁完整的疼痛性新鲜压缩骨折,无神经症状.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两侧椎弓根穿刺,用特制气囊扩张后,灌注骨水泥人椎体.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减轻或消失,3例出现骨水泥侧方渗漏,无严重并发症.少部分椎体高度较术前改善.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可有效缓解因骨质疏松性新鲜椎体压缩骨折引起的疼痛,部分矫正脊柱后凸,创伤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25例30椎,其中T81椎,T113椎,T1212椎,I111椎,L22椎,L31椎。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症状性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疼痛视觉模拟数字评分(VAS)由术前的平均8.4分下降到术后的2.2分。平均椎体前缘高度恢复(55.3±34.2)%,中部恢复(61.5±35.1)%,后缘恢复(40.1±32.3)%。手术后Cobb角平均改善9.6°(0—30°)平均灌注骨水泥5.6ml(2.5~9.0ml)。除1个椎体前缘有少计:未引起临床症状的骨水泥渗漏外,其余椎体均无明显骨水泥渗漏。随访2~18个月.平均9.5个月,未发现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可有效地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改善矢状而排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手术方法、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对21例(36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均采用C形臂X线机监测下经皮经椎弓根向椎体内穿刺,用球囊扩张使骨折塌陷椎体复位,注入骨水泥、填充由球囊扩张所形成的椎体腔隙。结果:21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每节椎体手术时间约为30~40min,疼痛于术后1~2h症状明显缓解,术后1~2d开始下地,平均住院日5~6d,随访4~12个月、平均8个月,压缩椎体高度恢复满意,后凸畸形矫正6~20度、平均矫正13度,有1例患者术后复查X线片发现少量骨水泥外溢,但无脊髓神经损伤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皮球囊扩张椎体后突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创伤小、安全,可迅速有效缓解其所引起的疼痛,恢复椎体的高度,维持脊柱的序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Kyphon球囊系统单侧穿刺多次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个球囊单侧穿刺1期多次扩张行PK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共25例60个椎体,年龄65~83岁,平均71.3岁。均为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采用单侧穿刺单球囊多次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观察疼痛缓解状况及骨折复位情况比较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和后凸角(Cobb角)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5~146分钟,平均28.4分钟。术中球囊扩张的压力为98~320Psi,平均为180Psi:扩张体积为2~4.5ml,平均3.25ml;扩张次数为2~6次,平均3.3次,3例球囊术中破裂。骨水泥注射量为2~5ml,平均3.5ml/椎。2例出现椎管内少量渗漏,1倒出现椎旁渗漏,均无症状。患者VAS由术前7.5±0.97分降低到术后的2.8±0.65分。椎体前缘高度和中线高度明显恢复,Cobb角改善。术后随访6个月~24个月,受访患者的疼痛缓解效果均得到稳定的维持,曰常生活能力改善,未见手术椎体再塌陷或手术临近椎体骨折发生。结论:单侧穿刺单个球囊多次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发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疗效满意,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对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32例进行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在C型臂X线机下,采用经皮穿刺,经椎弓根或椎弓根外侧穿刺,建立工作通道,置入球囊,加压注入造影剂扩张球囊复位骨折。记录球囊压以及容量,抽出造影剂取出球囊,注入骨水泥,骨水泥固化后拔除工作套管,完成手术。结果 32例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基本消失,6~8h后可以离床活动,术后X线确认压缩骨折椎体复位明显,后凸畸形平均矫正8°(5~16°),术后随访1~12个月,腰背痛无复发,伤椎高度保持。结论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操作简便,能够迅速缓解疼痛,改善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手术技术、安全性及疗效。方法: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10例11个椎体,新鲜骨折(2周内)8例,陈旧性骨折(5个月内)2例,均表现为腰背痛,无神经症状及体征。9例为单侧经椎弓根入路成形,1例经双侧椎弓根入路成形,每个椎体注入骨水泥量平均3.8ml。结果:10例患者腰背痛均于术后24h缓解并离床活动,X线片示伤椎高度均较术前改善,后凸畸形平均改善18°,未发生脊髓神经损伤,无骨水泥渗漏及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能有效缓解疼痛,恢复伤椎高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避免因卧床而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3月~2006年1月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14例(18椎),采用经皮穿刺方法经椎弓根在伤椎内置入球囊扩张后使塌陷椎体复位后,将含钡骨水泥填充物灌注入球囊扩张后所形成的空腔内重建伤椎的稳定,比较手术前后疼痛缓解程度(VAS法)的变化与Cobbts角及椎体前、中、后缘高度的变化。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3~12个月,平均6.7个月,均达到疼痛缓解,手术前后Cobb’s角有显著差异,手术前后椎体前中高度有明显改变。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可迭到满意的止痛效果,同时还可部分纠正后突畸形,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单侧与双侧穿刺的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将收治的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住院号单双号进行随机分组.双侧穿刺组共41例46个椎体,男性4例,女性37例;年龄53-82岁,平均70.8岁.单侧穿刺组共50例69个椎体,男性6例,女性44例;年龄55-87岁,平均73.1岁.全部患者都在“C”型臂透视机引导下,经皮单侧或者双侧穿刺完成手术.术后经过随访观察,随访期间定时摄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病变椎体前、中、后缘高度和椎体后凸角度变化,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腰背痛的缓解情况,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判断生活质量.结果:全部患者顺利完成穿刺,单侧穿刺组平均每个椎体手术时间(40±22)min,双侧手术组平均每个椎体手术时间(54±25)min,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手术组每个椎体平均骨水泥注入量(2.9±1.8)ml,双侧手术组每椎体平均骨水泥注入量(5.4±2.2)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透视次数,单侧手术组(11.9±2.2),双侧手术组(19.5±2.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3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s scale,VAS)评分,单侧手术组术前平均为:7.9±2.1,术后2.1±1.8,末次随访2.4士2.2,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手术组术前平均为:7.7±2.2,术后2.2±1.8,末次随访2.5±2.3,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后凸角矫正,单侧手术组Cobb's恢复率平均为(52.8±6.6)°,双侧手术组平均矫正(55.1±6.0)°,各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例中发生骨水泥渗漏8例,均无神经症状.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经单侧与双侧穿刺的疗效相当,但单侧穿刺组具有手术操作短、透视次数少、骨水泥注入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脊椎标本的离体试验比较椎体后凸成形术与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20个骨质疏松性脊椎标本,相邻脊椎配对后随机分配到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组(KP组)及椎体成形术组(VP组)。椎体轴向加载后复制成压缩性骨折模型。两组标本分别按照KP或VP标准技术注入骨水泥。观察椎体原始状态、复制骨折模型及KP或VP治疗后的椎体高度,同时行CT扫描,观察骨折复位、骨水泥分布及渗漏情况。结果:KP组可恢复骨折椎体丢失高度的88%;VP组仅恢复29%,差异显著(P〈0.01)。KP组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呈团块状,未发现有骨水泥外渗漏;而VP组骨水泥分布不规则,4个椎体标本出现骨水泥外渗漏。结论:对于体外椎体骨折模型椎体高度的恢复和减少骨水泥渗漏,KP明显优于VP。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在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中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 PMMA)与GeneX骨水泥的治疗结果差异,为PKP手术椎体填充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89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行问卷、X线片及CT检查随访,通过椎体高度恢复率、椎体Cobb角恢复率、计算机软件辅助CT数据分析、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减少情况、Oswestry评分以及并发症评估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 两组间椎体高度恢复率、椎体Cobb角恢复率、椎体体积恢复率在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neX组的椎体高度、Cobb角、椎体体积丢失多于PMMA组。PMMA组发生骨水泥渗漏者3例,邻近椎体再骨折1例,GeneX-组发生骨水泥渗漏2例,均无神经症状,均无致死性并发症。结论: GeneX-骨水泥对于患者术后疼痛的缓解效果与PMMA相当,作为椎体成形材料近期维持椎体高度良好,可以迅速提高椎体的强度和刚度,且其并发症少,但术后中、远期对椎体高度的维持并不十分满意,故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可使用GeneX-骨水泥作为椎体填充材料,而对于术前椎体压缩程度重且伴有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可使用PMMA骨水泥作为椎体填充材料,并应避免术后早期负重,更佳的生物可替代材料仍然需要进一步寻找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选择性单侧入路椎体后凸成形、灌注由高到低多重粘度骨水泥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后凸伴侧凸畸形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10月,收治16例17椎OVCF,术前CT及X线片证实椎体前方伴侧方压缩,脊柱呈后凸伴侧凸畸形,选择椎体压缩明显的凹侧行单侧入路穿刺后凸成形术,扩张球囊复位伤椎的前方和侧方压缩,灌注由高到低梯度粘度骨水泥强化椎体。记录透视曝光次数和手术时间;比较术前、术后脊柱后凸畸形Cobb's角、侧凸畸形Cobb's角、伤椎高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较手术前后骨折相关疼痛,O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日常活动。 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25~43 min,平均29.6 min;透视次数13~21次,平均18.6次;术后脊柱后凸及侧凸畸形Cobb's角、伤椎前部、中部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与ODI评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发现症状性骨水泥渗漏、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结论 OVCF后凸侧凸畸形是选择性单侧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的良好适应证,能够精准复位固定伤椎,多粘度骨水泥强化伤椎可减少渗漏,手术简便有效,放射曝光少。   相似文献   

16.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对45例椎体压缩程度〉75%的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实施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根据椎体压缩骨折形态,选择单侧或双侧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测量术前、术后1d及末次随访时站立位X线片椎体前缘高度的变化,并采用视觉模拟数字法(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综合评估手术疗效。结果随访18~48个月,平均21.7个月,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的(18.7±3.1)%恢复至术后的(51.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时为(50.2±2.7)%,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及ODI评分术前分别为8.1±1.4、91.1±2.3,术后分别为2.6±0.9、30.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时分别为2.1±0.5、26.1±5.1,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例发生骨水泥渗漏,未出现临床症状。1例术后发生其他椎体骨折。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安全、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7.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5例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观察术前、术后3天疼痛缓解情况和椎体高度恢复程度。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术后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术后3天(2.6±0.3)较术前(7.8±0.1)明显下降(P〈0.05),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18.8±2.3 mm增加到术后的22.7±1.5 mm(P〈0.05),未发生骨水泥渗漏、邻椎骨折等并发症。结论只要严格掌握适应症,手术精心操作,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Jack椎体扩张器后凸成形术(DKP)与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B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病人52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DKP组25例和BKP组27例,比较2组手术效果。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水泥注入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后凸角(Cobb角)均较术前降低(P<0.05~P<0.01);末次随访时DKP组椎体前缘高度高于BKP组,Cobb角低于BKP组(P<0.05)。2组病人术后、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较术前下降(P<0.05~P<0.01),而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KP组骨水泥渗漏率低于BKP组(P<0.05)。结论:DKP和BKP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病人疗效相近,DKP在矫正后凸Cobb角和恢复椎体前缘高度方面优于BK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