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体外循环中应用鱼精蛋白的不良反应及其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福昌  韩忠 《铁道医学》2001,29(4):278-279
鱼精蛋白是目前实施体外循环手术中中和肝素最常用的药物。体外循环中鱼精蛋白的不良反应可分为三种类型:快速给药型、过敏反应型、严重肺血管收缩型。主要预防措施为:(1)对可疑的鱼精蛋白过敏者做好预防及抗过敏的准备。(2)经左心缓慢给药。(3)可同时给予钙剂或H1、H2受体阻滞剂。(4)鱼精蛋白倾向于小剂量,防止过量。(5)体外循环手术中应用鱼精蛋白替代物、肝素清除装置等。  相似文献   

2.
体外循环手术中应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是一项重要措施 ,但其不良反应也时有发生。我院自 1996年 9月 2 0 0 0年 9月进行体外循环手术 668例 ,其中发生鱼精蛋白不良反应 4 8例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本组病人男 18例 ,女 30例 ,年龄 2~ 66岁 ,平均13岁 ;体重 12~ 75kg ,平均 18kg。瓣膜病 18例 ,先天性心脏病 2 4例 ,冠心病 3例 ,心脏粘液瘤 2例 ,马凡综合征 1例。全组病人手术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国产肝素抗凝 (3mg .kg- 1) ,保持ACT为 4 80~ 60 0s,停机后用上海产鱼精蛋白经主动脉根部或中心静脉缓慢推注鱼精…  相似文献   

3.
于湘友  乔峻 《新疆医学》1995,25(2):88-89
肝素抗凝及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是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重要措施,临床发现少数患者使用药物后产生不良反应,或者是使用的技术方法不当造成严重的后果。如何合理地使用肝素和鱼精蛋白是临床探讨的一个课题,找院自1982年2月至1995年2月常规用激活凝血时间(ACT)监测肝素及鱼  相似文献   

4.
王福昌  韩忠 《现代医学》2001,29(4):278-279
鱼精蛋白是目前实施体外循环手术中中和肝素最常用的药物.体外循环中鱼精蛋白的不良反应可分为三种类型快速给药型、过敏反应型、严重肺血管收缩型.主要预防措施为(1)对可疑的鱼精蛋白过敏者做好预防及抗过敏的准备.(2)经左心缓慢给药.(3)可同时给予钙剂或H1、H2受体阻滞剂.(4)鱼精蛋白倾向于小剂量,防止过量.(5)体外循环手术中应用鱼精蛋白替代物、肝素清除装置等.  相似文献   

5.
体外循环注射鱼精蛋白不良反应的临床诊断和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鱼精蛋白不良反应的临床诊断和防治方法。方法:观察275例体外循环病人注射鱼精蛋白过程中、后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和处理。结果:115例以心脏前负荷不足为主要表现;8例以心脏过胀、呼吸道阻力增加为主要表现;不良反应在注射过程中、后,及不同的注射途径均可发生;3例经一般治疗无效,重新肝素化转流,其中2例恢复正常,1例治疗无效死亡。结论:缓慢注射、及时发现和诊断、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是防止鱼精蛋白不良反应严重后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体外循环是治疗许多心脏疾病的外科技术手段,术中需用肝素调整血液的凝固功能,以防止插入心脏或血管的人工管道引起血液凝固,形成血栓,导致各器官栓塞。体外循环结束后需用鱼精蛋白(Protamine)中和血液中的肝素,恢复血液的凝固功能,防止创面广泛渗血。但鱼精蛋白在体外循环中应  相似文献   

7.
鱼精蛋白是目前体外循环手术中唯一能有效拮抗肝素的药物,对其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应有足够的重视。我科1997年以来发生鱼精蛋白不良反应7例。其中2例为严重毒性反应,经抢救1例存活,1例死亡;其余5例为过敏性反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肝素抗凝是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ulation,ECC)必不可少的条件,而ECC结束后又必须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的抗凝血作用。鱼精蛋白作为中和肝素的药物,目前尚无更好的替代品。但在使用鱼精蛋白的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些毒性反应和过敏反应。对于这些反应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有过很多相关的研究和报道,但是鱼精蛋白不能中和肝素的病历报道却十分罕见。  相似文献   

9.
10.
赵乃康  韦运杰  覃兴龙 《广西医学》2006,28(9):1476-1477
鱼精蛋白是体外循环手术中和肝素的最常用药物,使用过程中毒性反应时有发生,严重的毒性反应死亡率高、预后差,已成为心脏直视手术中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1],因此,它的毒性反应越来越引起麻醉医师的重视.我院自2002年以来发现鱼精蛋白严重毒性反应3例,经抢救全部成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2003年8月~2004年12月连续开展的110例心脏手术无死亡的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管理经验.方法各种心内直视手术110例,年龄8月~41(4.8±0.6)岁,体质量7~89(15.2±0.8)kg,全组病例均采用气管内麻醉静吸复合麻醉,使用进口膜肺和西京87型鼓泡氧和器,浅低温高流量58例,中低温中流量41例,深低温低流量8例,深低温停循环3例,均使用冷晶体停搏液(4℃)主动脉根部加压灌注,术中和术后常规超滤与改良超滤.结果 100%治愈,无严重并发症,全组病例均顺利脱机.结论体外循环是开展心血管手术的重要手段,提高CPB质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置术病人肾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评价不停搏冠状动脉旁路移置术对肾功能的影响.②方法选择冠状动脉旁路移置术病人58例,随机分为常规体外循环组(停搏组,n=28)和非体外循环不停搏组(不停搏组,n=30),动态监测两组病人围术期内生肌酐清除率、微量清蛋白含量和N-乙酰基-β-葡萄糖胺酶的活性.③结果不停搏组与停搏组内生肌酐清除率、微量清蛋白/肌酐比率、N-乙酰基-β-葡萄糖胺酶活性均有明显变化,差异均有显著意义(t=2.01~3.60,P<0.05,0.01).④结论不停搏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置术较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置术有更好的肾功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体外循环对瓣膜置换术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灌注管理方法对瓣膜置换术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20例行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两组,Ⅰ组(10例)用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术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Ⅱ组(10例)采用渚低温冷血停跳液间断灌注的体外循环灌注管理方法。在转流前,同中复温开始时及停机后1h,分别采血测定分析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转流期间和停机后1h,两组的血液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下降(P<0.05);Ⅱ组的红细胞刚性指数在转流期间高于转流前(P<0.05)。结论:用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术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易保持良好的生理状态,保证微循环灌注和组织氧供。  相似文献   

14.
心脏直视手术中糖皮质激素对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低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细胞因子IL - 8、TNF -a、IL - 10的变化 ,探讨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使用对其影响。方法 :在 6 0例体外循环手术的患者中 ,随机分为甲基强的松龙组、地塞米松组、对照组。应用ELISA法测定围体外循环期各组中血浆IL - 8、TNF -α、IL - 10浓度。结果 :对照组中IL - 8在体外循环结束后明显高于体外循环前 (P <0 .0 1) ;两治疗组中IL - 8较手术前升高 ,但不明显 (P >0 .0 5 )。治疗组中IL - 10在体外循环后其血浆浓度均增加 (P <0 .0 1) ,两组中无显著差异 ;对照组中IL - 10浓度较手术前升高(P <0 .0 5 ) ,但其升高幅度不如两治疗组明显。三组中TNF -a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使用可以显著增加体外循环后IL - 10的血浆内含量 ,减少IL - 8的生成 ;但对TNF -a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14例小儿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病例为对象,研究CPB中过氧化脂质(LPO)与红细胞损伤之间的关系。发现CPB使血浆游离血红蛋白(PF-Hb)明显升高,扫描电镜见红细胞形态发生改变,体积增大,红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值下降,提示CPB可造成红细胞破坏。血浆LPO在CPB期间明显升高,且与PF-Hb呈直线相关关系,r=0.78,P<0.05,说明氧自由基介导的脂质过氧化损害是造成体外循环中红细胞破坏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尼卡地平和硝酸甘油在体外循环中控制高血压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40例双瓣膜置换病人在体外循环(CPB)中平均动脉压(MAP)升至10.67kPa时给予尼卡地平(尼卡地平组)或硝酸甘油(硝酸甘油组)治疗。观察两药起效时间,维持MAP在6.67~9.33kPa时所需剂量,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搏情况以及停机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结果尼卡地平组将MAP从10.67kPa降至6.67~9.33kPa的时间及维持MAP在6.67~9.33kPa的剂量与硝酸甘油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6.63、10.00,P〈O.05)。尼卡地平组有17例(85%)、硝酸甘油组有9例(45%)在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搏,尼卡地平组自动复搏率明显高于硝酸甘油组(x^2=7.03,P〈O.05)。结论CPB中尼卡地平较硝酸甘油降压明显,对血流动力学参数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静注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对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Ⅱ吸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组(P组,n=30)和咪唑安定组(M组,n=30),静注等效剂量的异丙酚和咪唑安定,观察时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的影响。结果:异丙酚组MAP HR SVRI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咪唑安定组,CI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给药后呼吸暂停发生率及持续时间、PaCO2上升幅度异丙酚组亦明显高于咪唑安定组。结论:咪唑安定对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抑制轻于异丙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将改良超滤技术进行改进并应用于儿童体外循环,评价其超滤效果和节约用血作用。方法 32例接受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例,采用改进后的改良超滤技术;对照组12例,应用改良超滤技术。观察两组患者的超滤液总量和不同时段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变化,术后出血量和围手术期用血量、术后血小板计数、心肌酶谱、呼吸机使用时间、ICU驻留时间、平均住院日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超滤液总量增加更明显,超滤结束后HCT提高;术后出血减少,围手术期用血量减少;两组术后血小板计数、心肌酶谱、呼吸机使用时间、ICU驻留时间、平均住院日等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改良超滤技术经改进后超滤效果改善;患者术后出血量和围手术期用血量减少,可安全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1)对大鼠体外循环(CPB)后脑组织的氧化应激反应的变化及GM1干预后对其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经右颈静脉插管引流,尾动脉插管灌注建立CPB,转流时间1 h,建立CPB动物模型。随机分为CPB模型组、CPB模型+GM1组、输血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0只。脑组织匀浆测定乳酸脱氢酶、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酶的活性。结果:CPB后脑组织中,乳酸脱氢酶由正常的(38.21±3.61)U/mg增加到(62.17±6.71)U/mg(P〈0.01),给予GM1后下降到(51.63±5.92)U/mg(P〈0.05),与CP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MDA由正常的(2.14±0.81)nmol/mg升高到(6.76±1.31)nmol/mg(P〈0.01),给予GM1后下降到(4.53±0.93)nmol/mg(P〈0.05),与CP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SOD、GSH-Px的活性分别由正常的(1173.72±268.75)mmol/h·mg^-1、(128.32±42.74)mmol/h·mg^-1降低到(586.74±133.46)mmol/h·mg^-1、(73.19±18.67)mmol/h·mg^-1(P〈0.01),给予GM1后分别回升到(723.19±189.65)mmol/h·mg^-1、(89.41±22.16)mmol/h·mg^-1,与CP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提示CPB脑损伤的过程中氧自由基是重要的致病因素,GM1可以明显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和促进SOD、GSH-Px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将48例先天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分层后随机均分为四组。对照组不给抑肽酶,小、中、大剂量组分别给予抑肽酶1.5、3.0、6.0万KIU·kg-1一次性加入预充液。用药组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在体外循环(CPB)末及术后1h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表明抑肽酶对CPB过程中继发性纤溶亢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可能为抑肽酶减少CPB术后失血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